中國職業足球現狀:虧損巨大,中性命名,企業紛紛選擇退出,對此你怎麼看?

智道足球


各國足球俱樂部投資足球都是燒錢的項目,中超同樣如此,恆大影響力較大,同樣虧損20多億這麼多聯賽的影響力相對較大,其它中超俱樂部同樣虧損巨大,中甲中乙影響力小更慘不忍睹。當有宣傳效益在,大多數俱樂部的投資意願相對較強,當採用中性命名少了宣傳效益,俱樂部少了企業的贊助,更無法生存。足協不作市場調查,不結合各俱樂部的實際情況便貿然向五大聯賽看齊,若青訓和先進的管理理念也早向五大聯賽學習,也不至於中國足球在亞洲也變成三、四流的水平了。


東方晴123


前幾天,多家中甲、中乙俱樂部爆出運營困難,面臨解散危機。為了避免這種坍塌式的退出潮,中國足協不得已將准入政策要求的薪資確認表提交時限延期了半個月。從目前的情況看,即便是做出延期措施,恐怕也無法挽回這些俱樂部的退出狂潮,因為這些俱樂部大多數已經失去了繼續搞足球的主觀意願。


據悉,一家中等的中甲俱樂部,年投入在數千萬人民幣,而聯賽分紅只有區區幾十萬。至於門票收入,更是少到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畢竟中甲、中乙的影響力太低了。這些企業投資足球,根本無法直接盈利,而他們最看中的宣傳效益,又因為俱樂部名稱中性化政策而接近完全喪失。這種情況下,很多中小俱樂部勢必會失去繼續投資足球的熱情,撤資、解散的情況便接踵而來。

中超俱樂部方面,由於頂級聯賽的影響力相對較大,各俱樂部雖然同樣虧損巨大,但有宣傳效益在,大多數俱樂部的投資意願相對較強。而中甲、中乙的很多中小俱樂部就沒那麼幸運了,影響力太低,基本沒有硬性收入,現在連企業冠名都即將失去,這些投資人失去投資興趣是在所難免的事。
職業聯賽的建設,不能僅僅依靠情懷。有些俱樂部,出於熱愛足球事業的情懷,從而不計成本的持續搞足球,這個固然是值得稱讚的。但職業聯賽的持續發展,絕不能僅僅依靠個別企業的足球情懷。如何讓我們的職業俱樂部像歐洲俱樂部那樣走向盈利模式,是當局決策者們要認真思考的問題。職業聯賽的健康發展,依靠的是市場,而非情懷。


仁人愛蹴鞠


推行中性名絕對是一個錯誤的決策,應該立刻停止,這要把投資的熱情弄死在萌芽之中。提出推行這樣措施的,主要是沒有讀懂國情,過分追求國外的所謂標準的樣子,沒有理順中國足球老闆、企業、俱樂部、聯賽幾方面複雜的關係。

老闆的喜好決定著企業是否投資俱樂部,打廣告的名義是不斷延續的好藉口

中國的聯賽,稱為老闆足球也不過分,一位老闆的喜好和目的,就決定了企業是否投資俱樂部,如果老闆萬一變了,或者老闆老了讓位給二代,然後對俱樂部的投資就會中止。像萬達王老闆喜歡足球,但是思聰還曾經說過“搞足球的是2B”,所以用什麼來延續一個企業玩足球呢?

一些玩得時間比較長的企業,除了一開始是老闆的衝動外,主要是老闆用了一個非常好的藉口,就是玩足球,能夠對企業的品牌進行推廣,相當於打廣告,把公司打廣告的錢,拿出來投資中超,名聲大很多。例如王老闆就給兒子說了,搞足球,是廣告的一種,股東們都同意的,以後你也這麼幹。

聯賽商業收入低下,老闆熱情本來很珍貴,卻非要搞出中性名來潑冷水

中國的足球比賽,門票收入遠遠低於國外,一方面中國人均收入仍然不算高,一方面中國面積大,奔赴客場的消耗,有如國外球隊踢歐冠一樣,不利於球迷遠征,去個遠征酒店、飛機火車等開銷巨大,客場球迷少,爭搶球票的意欲低,能炒起票價的,往往是爭冠的大戰,或者同城德比,大量客軍遠征,但無論怎麼升價,門票收入還是不會太多,再升價,就會引起球迷不滿。門票收入只會偏低,其他周邊商品也不會收入太高,轉播雖然也一度賣出天價,但是總體來說,比起投入的資金,還是杯水車薪。

這就意味著,老闆單方面投入,老闆本來才是天使,這些對中國足球投資的老闆,其實是很珍貴的,他們都想玩出個名堂來,怎麼顯示他們玩得好,除了拿冠軍,還要人人談論他們公司的名字,但是中性名卻在潑冷水。

大多數球迷根本不會在乎中性名,自然而然的中性名會比硬推更好

其實這麼多年來,中國球迷已經很習慣這種企業換來換去的做法,球隊不固定一個名字沒有帶來什麼麻煩的事情,而自然而然的中性名,例如上海綠地申花,要保留申花,北京中赫國安,保留國安一樣,這些自然而然的,反而才是好事情。硬推中性名,打擊投資者熱情,並且在股東面前,失去了長期投資足球的藉口,靠攏了所謂的國外的標準,卻無視國情,反而把中國足球的好的投資氣氛給弄差了,得不償失,先要發展,再求質量。

我們經濟發展,都是經歷了大量利用人口紅利的粗放型階段,到真的大家都賺錢了,企業有了實力了,市場成熟了,才慢慢搞自己品牌,自主研發,提高質量。先把中國足球青訓和聯賽水平提升上去,球員源源不斷能夠留洋國外,聯賽更加賺錢了,中性名會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不能顛倒過來,什麼階段幹什麼樣的事。還沒達到那個階段的條件,硬推,是不好的。


球道人


企業選擇退出中國足球是明智之舉,畢竟錢不是大風颳來的,投資必須有效益,辦個養豬場保證賺大錢。


▓一念♛之差♛


企業對自己的員工也沒有這麼好,反而高薪養幾個為國摸黑臭腳,有病吧,


琴瑟生


支持,職業化害了中國足球和籃球,一點進步沒有光想著掙錢了!


你說誰知道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中國足協的初衷是對的,但急功急利的心態卻體現的淋漓盡致。

據《新民晚報》消息,一支中甲球隊投入5000萬元,從聯賽拿到的分紅才40萬元,這就是杯水車薪,對於俱樂部的運營沒有絲毫的作用。當然了,這些企業投資足球看中的也不是這點分紅,而是聯賽所帶來的廣告效應。

要做好宣傳,擴大企業的影響力,那對於球隊的冠名,就是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可是中國足協卻出臺政策要求俱樂部採用中性名稱,這種矛盾衝突,必然會讓企業失去投資的熱情。

當然,俱樂部對於足球產業和市場環境缺乏週期性評估,也沒有全力做好市場開發,從而導致入不敷出。可是中國足協呢?難道沒有責任嗎?

足協沒有完善、合理的規劃和管理,照葫蘆畫瓢,並不適合中國足球。

中國足球聯賽到目前為止,也才職業化多少年?在這短短的時間內,企業投資足球看中的就是廣告效應。來來去去,經歷過這麼多投資者,誰也沒有放棄這個權利。


歐洲足球,早就擁有非常深厚的基礎,也有完善的規劃及管理。特別是英超聯賽,球迷基礎就非常深厚,代代相傳。可是中國足球呢?甚至連轉播的要求都很難滿足,更別提其它商業開發。

關鍵還在於中國足協對於聯賽的紅利,死死抓住不放,從不忘記在聯賽中分杯羹,總希望做到名利雙收。從而導致急功近利,朝令夕改,把聯賽搞得烏煙瘴氣。

本就缺乏商業利益,足協還要分大頭,這讓俱樂部投資者何來熱情?如果連基本的冠名權都沒有,那企業還能從聯賽中得到什麼?

投資者熱情再大,也需要從中得到效益。入不敷出的聯賽也並非健康的聯賽。

中國足球聯賽很多投資者都是民營企業,即使球隊老闆對足球有再大的熱情,也不可能無限制地去填坑。誰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更不可能投進聯賽這攤水中,連個響都沒有。

常年大投入,卻沒有相應的回報,豈能是健康的聯賽?聯賽不健康,就更不可能有良性的發展,唯有深陷惡性循環的困境。

球隊命名中性化,需要長期的過程,更需要足協給予俱樂部帶來應有的回報。

目前的中國足球聯賽,無論在哪個方面,都不可能做到盈餘。既然沒有相應的回報,就該讓企業繼續冠名球隊,也只有讓球隊慢慢發展起來,企業從中得到廣告效應,並快速發展,從而將企業利潤再投入球隊發展。這是相輔相成的。

當球隊發展到有深厚基礎並自供自給的時候,再來採取中性名稱,才是最佳的選擇。而這個發展過程,必須要求足協有收有放,真正讓俱樂部能夠健康發展。

球迷在乎的並非球隊的名稱,而是球隊給球迷帶來的喜怒哀樂。

只要球迷是真愛,無論是什麼名稱,也無法阻止球迷對於球隊的愛。球迷支持球隊,也並非在於名稱,而是這支球隊給球迷帶來的喜怒哀樂。

如果球隊沒有和球迷打成一片,心心相印,即使取的名稱再有地域特色,也無法挽回球迷的心。


常夢長樂


取消男足職業聯賽,希望所有的企業都退出足球贊助!一幫都不為國家榮譽著想的足球人!


果子15510


我認為所有贊助退出足球,也是給足球一個促進,不是這些球員拿著高薪,不為國家出力,我以為所有足球贊助商應該贊助國家隊,讓這些球員湧躍加入國家隊,那才有希望!


浩瀚417


說明有點頭腦的企業領導或老闆都覺醒了,給他們點贊,現在退也不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