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如果沒有走錯路,直接殺進當時的中國,當時的中國能抵擋住馬其頓方陣嗎?

餘八百


的確,亞歷山大是古代戰爭史戰神級的人物。在位13年,亞歷山大征服了埃及、波斯、印度這三大文明古國,疆土面積達到了500萬平方公里。在他心中,一直把征服東方的中國當做夢想,他覺得中國是世界的邊界,那裡有無數的財富。只可惜造化弄人,老師亞里士多德提供的地圖有誤,他的戰刀卻指向了印度。

不過,即使亞歷山大找準了方位,能夠到達中國,那麼等待他的只有一個結局:慘敗!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勞師遠征,糧草很難保障


戰爭拼的是後勤補給。亞歷山大的部隊以往縱橫歐亞大陸靠的是其機動靈活的後勤保障機制。4名士兵配一名隨從,隨從負責4個士兵的衣食住行,隨從運送給養靠馱馬和馱騾,每匹牲口最多可以馱100公斤的物品。為什麼不用馬車或者牛車運輸?因為牲口馱物資不受山地、水澤等地形限制,行進速度更快。這種後勤保障機制曾發揮了重要作用,畢竟路途不遠。亞歷山大也得到了不少甜頭。

不過,亞歷山大在征討波斯時,這種補給方式就暴露了問題:戰線太長,給養根本跟不上。逼得士兵只好一路搶掠,才保證了不被餓死。假想亞歷山大入侵中國,是要走幾千公里路程的,一路有沙漠、有戈壁還要跨過帕米爾高原,沿途地廣人稀,一隻龐大軍隊獲得充分補給幾乎不可能。況且,那個年代瘧疾等傳染病盛行,古代的長途行軍中醫療衛生很難得到有效保障,非戰鬥減員也是亞歷山大需要克服的一大難關。

勞師遠征,這是兵家大忌,亞歷山大想征服中國沒那麼簡單。

其二:根基不穩,東征很容易後院起火


亞歷山大可謂少年得志,只用了13年就建立起了一個地跨歐亞非的強大帝國。不過他的帝國危機四伏,那些被征服的國家反抗不斷,尤其像波斯、印度這樣的文明古國,有著自己的文化體系,想要讓他們徹底臣服不是朝夕就能實現的。


其實,亞歷山大真的要感謝老師亞里士多德標註錯了地圖。如果亞歷山大真的率軍打到了中國,那麼他身後被征服的國家必定造反,這無疑是斷了亞歷山大的後路。到那時,四面楚歌的亞歷山大,會死得很慘。他的龐大帝國也會土崩瓦解。

其三:兵力太少,無法和強大的秦國抗衡


亞歷山大於公元前334年春率軍東征,據史料記載當時總兵力不到5萬,以步兵為主,輔以騎兵。這樣一支隊伍從歐亞大陸進攻中國,所直面的就是戰國七雄之首——秦國。此時秦國經過了商鞅變法,廢除井田制,獎勵耕織。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秦國的綜合國力在七雄中最為強大,人口也達到了200萬。

此外尚武的秦國獎勵軍功,實行軍功爵位制,只要作戰勇敢能拿到敵人首級,就能立功晉升,甚至獲得爵位。那時候的秦國上下,都盼著有仗打,戰鬥熱情持續高漲。因此,秦軍的動員能力超過其他任何諸侯,除了常備軍隊有50萬之眾,戰事一起,還可以很快組織起50萬的預備部隊。這是一個多麼強悍的國家,亞歷山大來犯,無異於以卵擊石。

其四:秦軍武器裝備,技戰術更勝一籌


先說說亞歷山大部隊的秘密武器——馬其頓方陣。這種陣法在亞歷山大征服歐洲和西亞等地立下了汗馬功勞。這種步兵方陣由四個小方陣組成一個大方陣,總計16384人。前面的六排士兵水平手持長槍,後十排士兵斜手持長槍,長槍長達6米。

方陣整體推進時,氣勢十足,有很強震撼力。方陣的遠程武器是投石和弓箭,射程有限。近戰策應則靠兩側夥伴騎兵,這些騎兵大多身披重甲,手持長槍和彎刀。

再說秦軍的武器裝備,秦軍的騎兵已經配備了青銅弩機,射程遠、威力大。另外秦軍的還有一種殺傷力極強的秘密武器——重弩!最大射程可達900米,輕而易舉刺穿敵人的金屬鎧甲。

另外秦國還有8000乘重型戰車。戰車設計更加高大、堅固!駕車手和戰士站在車上更穩定。戰車上除了配備戈、戟常規武器,也裝備了強弩。換句話說這就是戰國時期的“坦克”。

馬其頓方陣對付以往鬆散無組織的部隊可謂風捲殘雲,可是遇到有著高度軍事素養的秦軍,這種方陣機動性差、不能變陣的劣勢就暴露無遺。馬其頓方陣的陣法與春秋時期盛行的“龜縮陣”如出一撤,這種陣法在戰國時代已經被淘汰。


當時的秦國已經有了很精妙的戰法應用體系,比如孫臏的《孫臏兵法》已經被廣泛推廣,他總結出的“十陣”,圓陣、疏陣、水陣、火陣等,隨便哪一個都比亞歷山大的馬其頓方陣要先進得多。這些陣法機動靈活、變幻莫測,強調多兵種配合、多陣型協同,秦國部隊已經使用得爐火純青。

對付馬其頓方陣,秦軍可以用“聲東擊西”一計破掉。秦軍首輪打擊施以巨弩陣、火攻,亞歷山大自會自亂陣腳,同時步兵正面佯攻。隨後,秦軍抓住方陣不靈活的弱點,利用戰車、騎兵從背後包抄予以打擊,必能大獲全勝。

所以,亞歷山大再強悍,只要踏上中國的土地,必定以失敗告終。歷史告訴我們,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征服不屈、智慧的華夏民族。我們一貫的態度是:朋友來了有好酒,財狼來了有刀槍。


二月二的二龍頭


笑了,當年號稱五百萬軍隊的波斯帝國不也是被亞歷山大帝在高加米拉幹掉了?

另外五萬軍隊是是職業脫產軍隊,輔之以全世界除中國以外各地的數學家,地理學家,以現在看來起碼會手術的外科三流醫生,來自歐洲的良種馬,和波斯帝國幾百年的積蓄。

而秦軍呢? 一旦動員,直接老家被偷,亞歷山大帝在位時,中國還在商鞅變法,列國的軍隊大多為,軍事貴族在後面督戰,前面都是臨時動員的國人,打仗時在以許諾這些農民田地等。

如此不專業的軍隊,抗衡在伯羅奔尼撒戰爭後希臘列國培養的僱傭兵們? 笑了。

馬其頓方陣只是他一經典戰術,並不是說亞歷山大沒有騎兵,一個擁有印度波斯的君主,把大象都運來,豈不是都涼涼,正如蒙古帝國征服南宋,一個文明必然不是整個世界的對手,而在當時亞歷山大征服了已知除中國外的世界。



歷史戰鬥雞


只怕……他會死很慘。

亞歷山大哪怕沒有意外,沒有疾病,把五萬人(或者3萬)帶到了秦國邊境,他面對的,是一個幾乎變法30年,國力空前的秦國。

秦國不是最早引入輕騎兵的國家,卻是玩的最溜的。以重裝步兵為主的長槍方陣,9000人。如果秦國派出5000輕騎兵“以為騷擾,使人不能眠。攜引火之物伺機毀其糧草”與“廣設陷阱於原,多置滾木與山澗”來降低亞歷山大的行軍速度,恐怕平亂對親過來說不是大事。

不說這些“奇技淫巧”,單說秦國第一時間的常備軍團就有8萬。而且不少人忽略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秦國有自己的戰陣!那數十年磨練出的戰陣,不會弱。想想看……


小瘋瘋34


首先,亞歷山大大帝的軍隊不是走錯了路,而是選擇走了對的路。軍隊到達興都庫什山北麓後,必然沿著綠洲,沿著河流溯源而上,到達開伯爾山口,進入富饒的印度。之前的雅利安人等都是這麼走的,亞歷山大算是沿著前人的足跡。

其次,亞歷山大大帝的軍隊即使往東,也要看他們能不能到達秦所在所在的渭河平原再說。從興都庫什山北麓到達秦國,與馬其頓到達興都庫什山差不多距離,好像三千公里左右,要越過蔥嶺(帕米爾山結),這個可不好翻越,補給就更難了。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時候,大規模的軍隊也就在這兒玩玩,翻過這山也難以為繼。亞歷山大的軍隊翻過蔥嶺後,要征服沿途的西域各國,河西走廊的匈奴還有其它各族。然後到達黃河邊,大概率沿河往寧夏、內蒙方向去,遭遇北方遊牧民族。

最後,等他們到達秦國時,不知軍隊還有多少人,是不是都成大叔了?哈哈😄


O歸真O


我覺的亞歷山大東征,必敗無遺!所幸他沒有東征,一世英名得以保存。

為什麼這樣說?

亞歷山大雖然歷害,但是當時的秦國正處秦孝公時期,著名的“商秧變法”就發生在這個時期,強悍的秦國能以一已之力力抗六國,而六國顯然也不是吃素的,魏國有武卒,單兵作戰能力很強,齊國有技擊之士,趙國有強大的騎兵,最後都被秦國拿下。秦國自實行軍功制後,士兵個個都很嗜血,面對這樣的軍隊,亞歷山大恐怕很難取勝,就算勉強勝了也是慘勝,試問亞歷山大大帝怎麼還有餘力對付餘下的六個虎視耽耽的諸候國?

其二,亞歷山大的軍隊人數不過五萬,還不及少數民族匈奴,匈奴都能整個十萬軍隊出來。秦國打六國,幾十萬人的作戰也是經常玩,你這點人夠幹嘛的?

其三,勞師襲遠。亞歷山大從歐洲跑到亞洲這麼遠,據說當年打印度時士兵已經有怨言,表現出厭戰情緒,這點是很致命的。西楚霸王怎麼死的?四面楚歌使楚兵戀鄉無心戀戰,最終慘敗自刎於烏江之畔。亞歷山大如果沒有走錯地方來到了中國,秦國要比印度難對付的多,結局為如何都可以想像?

其四,作戰特點。亞歷山大推崇方陣步步為營,比較剋制騎兵,但秦國並不是只有騎兵,他是騎兵,戰車衝擊,秦弩等多兵種配合的作戰方式,亞歷山大無往而不勝的方陣很可能在秦國手裡討不了什麼好。

也幸虧亞歷山大沒有東征,若亞歷山大東征,讓秦始皇知道還有一個肥沃的歐洲,今天的歐洲人很可能都講漢語了。

當然,這也只是戲言,本人一直堅定的認為,秦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沒有之一。


布聞天下


秦軍的由國家統一配備,國家設有專門保管兵器的倉庫,並實行嚴格的的保管制度。秦軍普遍使用的兵器是矛、戈、鉞、殳、鉤、劍、鏢、箭等。戰國時出現的先進武器弩機,此時更加完善,威力頗大,小弩射程為150 米,大弩射程竟達900米。秦時的矛長達6。3米,劍長超過90釐米。將士身著的甲衣由金屬扎葉製成,不同兵種著不同形式的甲衣,說明秦軍的組織和裝備業已相當完善


西子燕來


選擇穿越沙漠,他會在渴得半死之後,碰到當時中國最強的軍隊,秦軍;選擇翻越喜馬拉雅山脈,他會在被高原反應折磨得死去活來的時候,遭遇土蕃,土蕃弱嗎?未見得;走南線,他會被熱帶雨林折磨崩潰,然後一頭撞上百越的銅牆鐵壁,參考秦軍與西甌之戰。結論,無論哪條線路,都沒有勝的可能。


與子同鎧


亞歷山大打中國?來來來有一百種死法讓你團滅,戰國七雄爭霸隨便一場戰爭就是十幾萬人的大戰,更有甚者是幾十萬人的戰鬥,而相給於當時的歐洲,攻城戰都能圍困持續一百年,當時的西方腦袋是鏽逗了嗎。中國攻城戰各種戰術運用,斷水,毒攻,各種攻城器械,而西方國家攻城,就像過家家似的。再說馬其頓方陣,怕是沒見過戰國軍陣。


草民出山


大家好,我是[歷史不識君]

假如,亞歷山大沒有走錯路,率領馬其頓大軍殺向當時的中國(戰國),會怎麼樣?

亞歷山大,馬其頓國國王(卓越的軍事家),在他鼎盛時期, 亞歷山大帝國(馬其頓),橫掃中東地區,滅掉波斯帝國、埃及,一路打到印度河領域。

而當時的中國正是戰國七雄時代,假如,亞歷山大向東繼續前進,必定與戰國七雄一戰。誰勝誰負?

亞歷山大完敗無疑!征戰多年,他的軍隊必定多於疲憊不堪,一路征戰,糧草肯定跟不上。即使,有能力與戰國七雄一戰,也打不過。

亞歷山大的軍隊依舊使用著歐洲馬其頓方陣,而當時的中國己經在孫武研究下,有著《孫子兵法》,有著完善、靈活、多變的陣容。

加上戰國各國,都有著近幾十萬部隊,在各國名將帶領下,迎戰亞歷山大的幾萬馬其頓大軍,騎兵、弓弩手、步兵、戰車,輪流上場,把馬其頓方陣瞬間壓制。


可惜亞歷山大沒有繼續向東前進,與戰國名將白起等人相遇,兩大卓越的軍事天才之間的對抗,才是最好的戰鬥。


歷史不識君


首先我覺得東方和西方,不管從文化經濟軍事理念各個方面來說,都不是一個系統的。那裡山大大帝如果來到中國,第一感覺就是水土不服。那他第一步要解決吃的問題,吃什麼呢?馬其頓人當時還是茹毛飲血,對於這麼高級的中餐,他們是吃不習慣的,吃什麼吐什麼,那麼到底吃什麼嘞?我覺得能讓他們吃的挺歡的,就是翔。現在問題好辦了,因為翔這個東西在中國真的是太多了,中國人口眾多,以至於一人丁一天一砣,隨地可拾。馬其頓人歡躍了。可是,翔最終會變成屎。所以,這仗不用打。秦人大方地看著馬其頓軍隊吃翔,然後就屎了。全死了。亞歷山大臨屎時後悔了。水土不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