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如果没有走错路,直接杀进当时的中国,当时的中国能抵挡住马其顿方阵吗?

余八百


的确,亚历山大是古代战争史战神级的人物。在位13年,亚历山大征服了埃及、波斯、印度这三大文明古国,疆土面积达到了500万平方公里。在他心中,一直把征服东方的中国当做梦想,他觉得中国是世界的边界,那里有无数的财富。只可惜造化弄人,老师亚里士多德提供的地图有误,他的战刀却指向了印度。

不过,即使亚历山大找准了方位,能够到达中国,那么等待他的只有一个结局:惨败!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劳师远征,粮草很难保障


战争拼的是后勤补给。亚历山大的部队以往纵横欧亚大陆靠的是其机动灵活的后勤保障机制。4名士兵配一名随从,随从负责4个士兵的衣食住行,随从运送给养靠驮马和驮骡,每匹牲口最多可以驮100公斤的物品。为什么不用马车或者牛车运输?因为牲口驮物资不受山地、水泽等地形限制,行进速度更快。这种后勤保障机制曾发挥了重要作用,毕竟路途不远。亚历山大也得到了不少甜头。

不过,亚历山大在征讨波斯时,这种补给方式就暴露了问题:战线太长,给养根本跟不上。逼得士兵只好一路抢掠,才保证了不被饿死。假想亚历山大入侵中国,是要走几千公里路程的,一路有沙漠、有戈壁还要跨过帕米尔高原,沿途地广人稀,一只庞大军队获得充分补给几乎不可能。况且,那个年代疟疾等传染病盛行,古代的长途行军中医疗卫生很难得到有效保障,非战斗减员也是亚历山大需要克服的一大难关。

劳师远征,这是兵家大忌,亚历山大想征服中国没那么简单。

其二:根基不稳,东征很容易后院起火


亚历山大可谓少年得志,只用了13年就建立起了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强大帝国。不过他的帝国危机四伏,那些被征服的国家反抗不断,尤其像波斯、印度这样的文明古国,有着自己的文化体系,想要让他们彻底臣服不是朝夕就能实现的。


其实,亚历山大真的要感谢老师亚里士多德标注错了地图。如果亚历山大真的率军打到了中国,那么他身后被征服的国家必定造反,这无疑是断了亚历山大的后路。到那时,四面楚歌的亚历山大,会死得很惨。他的庞大帝国也会土崩瓦解。

其三:兵力太少,无法和强大的秦国抗衡


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34年春率军东征,据史料记载当时总兵力不到5万,以步兵为主,辅以骑兵。这样一支队伍从欧亚大陆进攻中国,所直面的就是战国七雄之首——秦国。此时秦国经过了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秦国的综合国力在七雄中最为强大,人口也达到了200万。

此外尚武的秦国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位制,只要作战勇敢能拿到敌人首级,就能立功晋升,甚至获得爵位。那时候的秦国上下,都盼着有仗打,战斗热情持续高涨。因此,秦军的动员能力超过其他任何诸侯,除了常备军队有50万之众,战事一起,还可以很快组织起50万的预备部队。这是一个多么强悍的国家,亚历山大来犯,无异于以卵击石。

其四:秦军武器装备,技战术更胜一筹


先说说亚历山大部队的秘密武器——马其顿方阵。这种阵法在亚历山大征服欧洲和西亚等地立下了汗马功劳。这种步兵方阵由四个小方阵组成一个大方阵,总计16384人。前面的六排士兵水平手持长枪,后十排士兵斜手持长枪,长枪长达6米。

方阵整体推进时,气势十足,有很强震撼力。方阵的远程武器是投石和弓箭,射程有限。近战策应则靠两侧伙伴骑兵,这些骑兵大多身披重甲,手持长枪和弯刀。

再说秦军的武器装备,秦军的骑兵已经配备了青铜弩机,射程远、威力大。另外秦军的还有一种杀伤力极强的秘密武器——重弩!最大射程可达900米,轻而易举刺穿敌人的金属铠甲。

另外秦国还有8000乘重型战车。战车设计更加高大、坚固!驾车手和战士站在车上更稳定。战车上除了配备戈、戟常规武器,也装备了强弩。换句话说这就是战国时期的“坦克”。

马其顿方阵对付以往松散无组织的部队可谓风卷残云,可是遇到有着高度军事素养的秦军,这种方阵机动性差、不能变阵的劣势就暴露无遗。马其顿方阵的阵法与春秋时期盛行的“龟缩阵”如出一撤,这种阵法在战国时代已经被淘汰。


当时的秦国已经有了很精妙的战法应用体系,比如孙膑的《孙膑兵法》已经被广泛推广,他总结出的“十阵”,圆阵、疏阵、水阵、火阵等,随便哪一个都比亚历山大的马其顿方阵要先进得多。这些阵法机动灵活、变幻莫测,强调多兵种配合、多阵型协同,秦国部队已经使用得炉火纯青。

对付马其顿方阵,秦军可以用“声东击西”一计破掉。秦军首轮打击施以巨弩阵、火攻,亚历山大自会自乱阵脚,同时步兵正面佯攻。随后,秦军抓住方阵不灵活的弱点,利用战车、骑兵从背后包抄予以打击,必能大获全胜。

所以,亚历山大再强悍,只要踏上中国的土地,必定以失败告终。历史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征服不屈、智慧的华夏民族。我们一贯的态度是:朋友来了有好酒,财狼来了有刀枪。


二月二的二龙头


笑了,当年号称五百万军队的波斯帝国不也是被亚历山大帝在高加米拉干掉了?

另外五万军队是是职业脱产军队,辅之以全世界除中国以外各地的数学家,地理学家,以现在看来起码会手术的外科三流医生,来自欧洲的良种马,和波斯帝国几百年的积蓄。

而秦军呢? 一旦动员,直接老家被偷,亚历山大帝在位时,中国还在商鞅变法,列国的军队大多为,军事贵族在后面督战,前面都是临时动员的国人,打仗时在以许诺这些农民田地等。

如此不专业的军队,抗衡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希腊列国培养的雇佣兵们? 笑了。

马其顿方阵只是他一经典战术,并不是说亚历山大没有骑兵,一个拥有印度波斯的君主,把大象都运来,岂不是都凉凉,正如蒙古帝国征服南宋,一个文明必然不是整个世界的对手,而在当时亚历山大征服了已知除中国外的世界。



历史战斗鸡


只怕……他会死很惨。

亚历山大哪怕没有意外,没有疾病,把五万人(或者3万)带到了秦国边境,他面对的,是一个几乎变法30年,国力空前的秦国。

秦国不是最早引入轻骑兵的国家,却是玩的最溜的。以重装步兵为主的长枪方阵,9000人。如果秦国派出5000轻骑兵“以为骚扰,使人不能眠。携引火之物伺机毁其粮草”与“广设陷阱于原,多置滚木与山涧”来降低亚历山大的行军速度,恐怕平乱对亲过来说不是大事。

不说这些“奇技淫巧”,单说秦国第一时间的常备军团就有8万。而且不少人忽略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秦国有自己的战阵!那数十年磨练出的战阵,不会弱。想想看……


小疯疯34


首先,亚历山大大帝的军队不是走错了路,而是选择走了对的路。军队到达兴都库什山北麓后,必然沿着绿洲,沿着河流溯源而上,到达开伯尔山口,进入富饶的印度。之前的雅利安人等都是这么走的,亚历山大算是沿着前人的足迹。

其次,亚历山大大帝的军队即使往东,也要看他们能不能到达秦所在所在的渭河平原再说。从兴都库什山北麓到达秦国,与马其顿到达兴都库什山差不多距离,好像三千公里左右,要越过葱岭(帕米尔山结),这个可不好翻越,补给就更难了。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候,大规模的军队也就在这儿玩玩,翻过这山也难以为继。亚历山大的军队翻过葱岭后,要征服沿途的西域各国,河西走廊的匈奴还有其它各族。然后到达黄河边,大概率沿河往宁夏、内蒙方向去,遭遇北方游牧民族。

最后,等他们到达秦国时,不知军队还有多少人,是不是都成大叔了?哈哈😄


O归真O


我觉的亚历山大东征,必败无遗!所幸他没有东征,一世英名得以保存。

为什么这样说?

亚历山大虽然历害,但是当时的秦国正处秦孝公时期,著名的“商秧变法”就发生在这个时期,强悍的秦国能以一已之力力抗六国,而六国显然也不是吃素的,魏国有武卒,单兵作战能力很强,齐国有技击之士,赵国有强大的骑兵,最后都被秦国拿下。秦国自实行军功制后,士兵个个都很嗜血,面对这样的军队,亚历山大恐怕很难取胜,就算勉强胜了也是惨胜,试问亚历山大大帝怎么还有余力对付余下的六个虎视耽耽的诸候国?

其二,亚历山大的军队人数不过五万,还不及少数民族匈奴,匈奴都能整个十万军队出来。秦国打六国,几十万人的作战也是经常玩,你这点人够干嘛的?

其三,劳师袭远。亚历山大从欧洲跑到亚洲这么远,据说当年打印度时士兵已经有怨言,表现出厌战情绪,这点是很致命的。西楚霸王怎么死的?四面楚歌使楚兵恋乡无心恋战,最终惨败自刎于乌江之畔。亚历山大如果没有走错地方来到了中国,秦国要比印度难对付的多,结局为如何都可以想像?

其四,作战特点。亚历山大推崇方阵步步为营,比较克制骑兵,但秦国并不是只有骑兵,他是骑兵,战车冲击,秦弩等多兵种配合的作战方式,亚历山大无往而不胜的方阵很可能在秦国手里讨不了什么好。

也幸亏亚历山大没有东征,若亚历山大东征,让秦始皇知道还有一个肥沃的欧洲,今天的欧洲人很可能都讲汉语了。

当然,这也只是戏言,本人一直坚定的认为,秦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没有之一。


布闻天下


秦军的由国家统一配备,国家设有专门保管兵器的仓库,并实行严格的的保管制度。秦军普遍使用的兵器是矛、戈、钺、殳、钩、剑、镖、箭等。战国时出现的先进武器弩机,此时更加完善,威力颇大,小弩射程为150 米,大弩射程竟达900米。秦时的矛长达6。3米,剑长超过90厘米。将士身着的甲衣由金属扎叶制成,不同兵种着不同形式的甲衣,说明秦军的组织和装备业已相当完善


西子燕来


选择穿越沙漠,他会在渴得半死之后,碰到当时中国最强的军队,秦军;选择翻越喜马拉雅山脉,他会在被高原反应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时候,遭遇土蕃,土蕃弱吗?未见得;走南线,他会被热带雨林折磨崩溃,然后一头撞上百越的铜墙铁壁,参考秦军与西瓯之战。结论,无论哪条线路,都没有胜的可能。


与子同铠


亚历山大打中国?来来来有一百种死法让你团灭,战国七雄争霸随便一场战争就是十几万人的大战,更有甚者是几十万人的战斗,而相给于当时的欧洲,攻城战都能围困持续一百年,当时的西方脑袋是锈逗了吗。中国攻城战各种战术运用,断水,毒攻,各种攻城器械,而西方国家攻城,就像过家家似的。再说马其顿方阵,怕是没见过战国军阵。


草民出山


大家好,我是[历史不识君]

假如,亚历山大没有走错路,率领马其顿大军杀向当时的中国(战国),会怎么样?

亚历山大,马其顿国国王(卓越的军事家),在他鼎盛时期, 亚历山大帝国(马其顿),横扫中东地区,灭掉波斯帝国、埃及,一路打到印度河领域。

而当时的中国正是战国七雄时代,假如,亚历山大向东继续前进,必定与战国七雄一战。谁胜谁负?

亚历山大完败无疑!征战多年,他的军队必定多于疲惫不堪,一路征战,粮草肯定跟不上。即使,有能力与战国七雄一战,也打不过。

亚历山大的军队依旧使用着欧洲马其顿方阵,而当时的中国己经在孙武研究下,有着《孙子兵法》,有着完善、灵活、多变的阵容。

加上战国各国,都有着近几十万部队,在各国名将带领下,迎战亚历山大的几万马其顿大军,骑兵、弓弩手、步兵、战车,轮流上场,把马其顿方阵瞬间压制。


可惜亚历山大没有继续向东前进,与战国名将白起等人相遇,两大卓越的军事天才之间的对抗,才是最好的战斗。


历史不识君


首先我觉得东方和西方,不管从文化经济军事理念各个方面来说,都不是一个系统的。那里山大大帝如果来到中国,第一感觉就是水土不服。那他第一步要解决吃的问题,吃什么呢?马其顿人当时还是茹毛饮血,对于这么高级的中餐,他们是吃不习惯的,吃什么吐什么,那么到底吃什么嘞?我觉得能让他们吃的挺欢的,就是翔。现在问题好办了,因为翔这个东西在中国真的是太多了,中国人口众多,以至于一人丁一天一砣,随地可拾。马其顿人欢跃了。可是,翔最终会变成屎。所以,这仗不用打。秦人大方地看着马其顿军队吃翔,然后就屎了。全死了。亚历山大临屎时后悔了。水土不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