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春聯上了央視,這一手堪比王羲之的小楷,卻出自一位農婦之手

陳洪標 | 文【全文共 2473 個字,12 張圖片】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世間的一些事情本來就說不清楚。就像一直被一些人嘲笑的中國寫實畫派領軍人物冷軍,花一年多時間畫的一幅畫,在一些人眼裡看起來只像照片而已,沒有藝術價值,上百億像素的數碼相機分分鐘搞定的事情,為何要浪費寶貴的時間和生命。但是當這幅畫在拍賣市場上拍出7000多萬的時候,想必是被打臉了,還是那種被打得特別疼的那種。

賣春聯上了央視,這一手堪比王羲之的小楷,卻出自一位農婦之手

▲拍出7000多萬的冷軍油畫作品《小姜》(局部)。

儘管拍賣的成交價不能和一幅畫的藝術價值劃等號,但是也八九不離十,至少沒有收藏家願意花冤枉錢,他們不僅有一雙火眼金睛,而且都是人精,能夠嗅到藝術市場上的任何風吹草動。就目前而言,市場上的拍賣交易是衡量一幅作品值多少錢的最好利器。所以,當那些嘲笑寫實繪畫已經沒落沒有市場的人,再也無法信口雌黃了,再也無法說冷軍的寫實作品不如一張照片。因為那7000多萬的真金白銀,可是沉甸甸的不爭的事實。

賣春聯上了央視,這一手堪比王羲之的小楷,卻出自一位農婦之手

▲劉智莉小楷局部。

以跟風西方前衛藝術為傲的畫壇是如此,作為中國傳統的書法圈子也是一樣的,都以寫草書為榮,哪怕是寫行草或行書,就連什麼書體也不會的,拿起毛筆來肆無忌憚地一通亂寫,不管人家認不認得了這字,只要說寫的是草書,也都會贏得一片叫好,甚至還能把字吹捧到天上。唯獨對寫楷書嗤之以鼻,哪怕你的小楷、蠅頭小楷寫得再好,堪比王羲之和鍾繇,照樣看不起你,說什麼是“臺閣體”“館閣體”,太死板,沒變化,沒有藝術性,因為沒有你自己的東西,也沒有個性,只是寫得大小一致工整而已。

賣春聯上了央視,這一手堪比王羲之的小楷,卻出自一位農婦之手

▲劉智莉寫榜書。

不過,這位寫楷書的農婦,卻因為寫得一手好字,到集鎮上賣春聯,而很受老百姓喜歡,每年臘月賣春聯不僅改善了生活,而且還上了央視,專門給她做了一期節目。因為賣春聯而上了央視,在書法界很罕見。如今,她也成了當地的一位書法家,並樂於公益活動,在參加當地扶貧活動中,她捐贈了兩幅作品,其中一幅小楷《心經》(見圖二和圖四)拍出了一平尺1.5萬元的高價。

賣春聯上了央視,這一手堪比王羲之的小楷,卻出自一位農婦之手

▲劉智莉小楷《蘭亭序》局部。

這位農婦就是天津市靜海縣楊成莊鄉楊成莊村的劉智莉。她學書法三十五年來,所做的事情,是很多常人,也是很多書法家都不一定會去做,敢做的。當年,她沒考上大學,到一家鄉辦服裝廠做縫紉工,卻因為喜歡寫字,就午休那點時間,她也要騎自行車,趕到離廠裡3裡外的鄉文化站拜師求教。更讓家人無法接受的是,為了學書法,把辛辛苦苦掙的7個月工資,拿去交了書法培訓費。更讓常人無法想象的是,每次參加書法面授,在凌晨4點她就起床,摸黑騎車35公里,到南開大學上課。這往返70公里路,不管多累,她都不會吭一聲。

賣春聯上了央視,這一手堪比王羲之的小楷,卻出自一位農婦之手

▲劉智莉小楷《心經》局部。

也正是劉智莉的苦學精神感動了書法輔導老師寧書綸,這位當地著名書法家最後在她沒有錢再交學費的第二年,便收她為徒。在老師的經心指導下,劉智莉楷書開始有步驟地系統臨寫古人名帖,從歐陽詢的楷書《九成宮醴泉銘》到《化度寺》《皇甫君碑》,再到王羲之的小楷《洛神賦十三行》以及趙孟頫、鍾紹京等楷書法帖,她都臨了個遍。

賣春聯上了央視,這一手堪比王羲之的小楷,卻出自一位農婦之手

▲劉智莉小楷《千字文》局部。

劉智莉每年光練字的廢紙就要堆出4米多高,這高度比一層樓還要高。有人說,她三十五年來練字的廢紙,堆起來就高達150米,相當於50層樓那麼高。就是在這樣的刻苦努力下,她的小楷越寫越好,網友稱讚她的小楷堪比王羲之和鍾繇。

賣春聯上了央視,這一手堪比王羲之的小楷,卻出自一位農婦之手

▲劉智莉小楷《心經》局部。

而在這三十五年中,劉智莉經歷了三個階段:剛開始是邊上班邊練字;後來是鄉辦企業不景氣,回家做裁縫,邊接活邊練字;成家後,不但要做裁縫,還要做家務,但書法照練不誤。而這期間,因生活所迫,每年臘月廿一至廿九到集市上去賣春聯,一賣就了十一年。從第一年一套對聯賣三元錢,她寫的春聯討人喜歡,現場寫都來不及,九天就淨賺了一千多元,這可是在一九九三年,當時她做裁縫一個月才掙三百元。到二零零三年賣九天春聯,能淨賺8000多元。

賣春聯上了央視,這一手堪比王羲之的小楷,卻出自一位農婦之手

▲劉智莉楷書對聯。

而讓她一舉成名的,就是在集鎮上賣春聯。當時天津電視臺、《天津日報》《今晚報》等媒體都對她進行了報道,劉智莉成了當地有名的小人物。人一有名,就有人上門來找,不時有附近的鄉親找她幫忙。“學書法先學做人”,劉智莉時刻牢記老師的教導,她能幫盡力幫,不能幫的她也幫忙找媒體。二零零二年,劉智莉為了幫助一位單身母親遇到的困難,寫信給央視《半邊天》欄目,也就是這一次節目組下基層採訪中,節目主持人張越被劉智莉熱衷書法樂於助人,自強不息的精神感動了。她臨走時,對劉智莉說:“你的善良和勤奮,一定會成就你。”

賣春聯上了央視,這一手堪比王羲之的小楷,卻出自一位農婦之手

▲劉智莉大楷榜書。

過了一年,《半邊天》再次來到村裡,專門拍攝劉智莉到集市上賣春聯,做了一期節目。也因為這期節目,劉智莉在全國出名了,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杭州一位姓梁的老先生看到電視中劉智莉的小楷,他很喜歡,輾轉找到了她,打電話給她說:“你這雙手就應該寫字,不應該再做裁縫了”。也從這一年開始,劉智莉不再賣春聯了,給梁先生用小楷抄寫東西,梁先生連續兩年給她買下了多達幾十萬的書法作品。

賣春聯上了央視,這一手堪比王羲之的小楷,卻出自一位農婦之手

▲劉智莉小楷。

經過這兩年的抄寫,劉智莉的創作進步很大,當年就在第二屆天津書壇新人作品展中獲了獎。隨著舉辦了幾場展覽和幾次獲獎,劉智莉的名氣越來越大,來買她的字人也多起來了。如今劉智莉不僅靠寫書法,在鎮上了買了房子,兩個孩子也培養成了大學生。她的書法還從國內走向國外,作品先後被新加坡、美國、加拿大的國際友人及國內朋友收藏。很多收藏家和網友看了劉智莉的小楷,都不敢相信,這堪比王羲之的小楷,竟然出自一位農婦之手。

賣春聯上了央視,這一手堪比王羲之的小楷,卻出自一位農婦之手

▲劉智莉在免費教孩子書法。

讓人感動的是,這些年來,劉智莉秉持恩師寧書綸“書法之道先做人”的教誨,樂於幫助鄉親,“只要有利他人和社會的事,就去做。”並把農村老家的房子改成了工會的“劉智莉勞模工作室”和文廣局的“文化大院”。劉智莉也先後被評上了縣市勞模,並作為農民界別的優秀代表當選了靜海縣政協委員。後來,因為她的書法成就和對社會的奉獻,當選了天津市政協文藝界別的委員。

賣春聯上了央視,這一手堪比王羲之的小楷,卻出自一位農婦之手

▲劉智莉書法。

本文系【陳洪標寫字說畫】原創,由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傳記作家、書畫評論家陳洪標撰寫,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