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二玲照顧3個智障小叔40年,政府為嫂娘減負,接3兄弟養老院養老


內蒙古包頭市石柺區白狐溝街道腦包溝村村民張二玲,自19歲與丈夫結婚後,在40多年的時間裡,相繼照顧重病在身的公婆、丈夫無子無女的3個叔叔、3個身患精神疾病的聾啞小叔子。圖為張二玲在接受當地媒體採訪的情景。

公婆在世時,她和公婆一起照顧3個身患精神疾病的聾啞小叔子,公婆去世後,她接過了照顧3個小叔子的接力棒,40多年的時間相守相依不離不棄。張二玲的事蹟感動了很多人。她先後被包頭市、自治區評為道德模範,今年9月榮獲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

張二玲在照顧3個小叔子時,生活異常艱辛。張二玲為他們洗衣、做飯,經常是幹完地裡的活剛回家,來不及休息就要給3個小叔子做飯。有時3個小叔子之間還會鬧彆扭、打架,甚至因為飯菜不可口打罵她。儘管如此,張二玲也從未想過放棄他們。當地政府瞭解到這種情況後,協調有關單位部門,將她的3個叔子安排到了當地養老院養老,兄弟3人過起了衣食無憂的生活。圖為當地政府到張二玲家裡走訪的情景。


3個小叔子去了養老院後,張二玲的負擔一下子減輕了大半。原本每頓午飯要做一大鍋菜、十幾個花捲,3個小叔子走後,她和丈夫兩個人二、三個花捲就夠了。

養的100多隻山羊是家裡的主要收入,3個小叔子去了養老院後,經濟負擔減輕很多。張二玲丈夫說,原來是140多隻山羊,現在還有100多隻,現在負擔小了,等來年就全賣掉了,歲數大了,養不動了。

3個小叔子不在家裡,生活一下子輕鬆起來,張二玲也有了澆花的時間。窗臺上的兩盆太陽花在陽光下豔麗的綻放。

張二玲和3個小叔子在一起生活了40多年,3個小叔子突然一走,儘管生活負擔一下子減輕很多,再也不用那麼辛苦勞累了,但張二玲卻經常感覺空落落的,心裡時常會想起她照顧的3個小叔子,擔心他們能否吃飽喝好。

3個小叔子上養老院之前,張二玲為他們每人準備了新衣、新鞋,又給了零花錢,儘管如此,還是放心不下他們。這天,張二玲在丈夫的陪同下到養老院看望3個小叔子。

到養老院一看到3個小叔子,張二玲就拉著他們的手問長問短,當看到3個小叔子吃喝不愁,生活幸福時,張二玲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養老院院長拉著張二玲的手,誇讚張二玲是一位稱職的好嫂子,3個小叔子很聽話,不惹事生非,並讓張二玲放下心來,養老院裡什麼都有,吃喝都不用操心。

臨走時,張二玲看到一個小叔子鑰匙扣上還帶著指甲剪刀,就讓他摘下來交由自己帶回家,按照養老院的規定,這些東西個人是不能帶在身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