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产出了“中国第一刀”

说起广东阳江的名牌产品,人们首先想起的便是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十八子集团”或“十八子”)打造的十八子菜刀。

中国刀具素有“北有王麻子,南有张小泉”之说。眼下,这两大老字号一个破产,一个风光不再。而伴随着改革开放诞生的阳江十八子菜刀如今被誉为“中国第一刀”。

或许称阳江十八子集团创始人李良辉是一位“打铁工匠”更妥当些。十八子菜刀的品牌故事折射出传统手工业向现代科技企业转身的路径。

阳江产出了“中国第一刀”

李良辉 黄细英/摄

初创 8人刀剪作坊 只做“碳钢菜刀”

阳江产出了“中国第一刀”

85岁的李良辉现还担任着十八子集团的董事长。他一直不改工匠本色,还经常到生产车间里走走看看,指点生产工人们的操作。记者尊称他为“李老”。他却说:“我不老!”他喜欢大家叫他“辉叔”。

1983年,改革开放给阳江民营企业带来发展机遇。这一年,李良辉买下漠阳江南岸一块200多平方米荒地,创建了集体性质的“朝阳工艺刀剪厂”。说是厂,实际上只是一个小作坊,只有8名工人;另有迫刀机2台、磨刀机2台、手动抛光机3台、淬火机和砂轮机各1台。这便是十八子集团最早的全部资产。

阳江有三宝:豆豉、漆器、刀具。阳江刀剪历史悠久。早在清朝同治年间,阳江城的造刀行已自成格局,在城中一条小街上,积有数十家打铁制刀店铺,人们称这条小街为“打铁巷”。如今的十八子便是从打铁巷起步壮大的。

李良辉告诉记者,在他小时候,他所看见的打铁巷只是一排草棚铁铺。在其中一片铺子外边,10岁的他从墙洞中专注贪婪地盯着洞内打铁师傅铁锤下迸射的火花。他爱上了这行。他“偷师”。不久以后,打铁铺里便多了一个少年学徒。“那时我去当学徒还得带着米去,制刀都是用废旧的铁皮,废旧铁轨是当时最好的材料。”

新中国成立之初,李良辉已经是一位手艺上佳的打铁制刀师傅了,并曾梦想成为“刀王”。

彼时阳江仅是小刀生产者,就有400多人,年产小刀60多万把。1955年,阳江把分散的个体小刀生产工人组织起来,成立了四个生产合作社。20岁出头的李良辉,被安排进其中的第一小刀生产合作社管控车间生产技术。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从一家国营小刀厂“病退”的李良辉创办“朝阳刀厂”,开始朝着他的“刀王”梦努力前行。

这一年,阳江的刀剪业依然是以国营刀厂为主,年出口小刀超过50万把。

技改 研发“刀锋之皇” 卖刀铺抢着要货

阳江产出了“中国第一刀”

“辉叔很舍得在设备和人才培养上投入,经常带我们出省或者出国学习。”今年52岁的李发是十八子生产部厂长,1986年经亲戚介绍进入十八子担任技术员,负责设备的维护和研发。李发告诉记者,刚入厂时的设备主要是冲床,后来厂里逐渐对磨具、冲床、热处理设备等进行改良。“如今,集团有自制机械设备800多台(套)。”

阳江产出了“中国第一刀”

李发 黄细英/摄

1988年,十八子注册成立阳江市江城向阳家用刀具厂。在阳江城东南区,李良辉建起2000多平方米厂房,厂里生产人员超过50人,产品种类从单一的操刀,扩大到剪刀、小餐刀等多个品种。

“刀身刀柄连形式”堪称中国刀具行业技术的一次革命。我国菜刀在制作上刀身刀柄接驳形式的传统做法,被向阳家用刀具厂首创的“刀身刀柄连形式”所打破。

这些技术革新全靠李良辉带领厂里技术员自行设计改良“磨刀机”而实现。

花梨木柄直出两刃刀取名为“刀锋之皇”,称得上是向阳家用刀具厂的一个大转折。李发回忆道,当年的325国道两旁七八公里长的卖刀铺都到厂里抢着要货,打着“刀锋之皇”标语揽客。“据当时统计,厂里每日销量六到七千把还供不应求。”

入行33年,钟雄伟已成“开刃大师”。就凭着开刃绝活,钟伟雄被评为阳江市劳动模范。

阳江产出了“中国第一刀”
阳江产出了“中国第一刀”

十多年前,十八子的生产车间吸引着各行各业的人来参观 单位供图

成名首创切肉不粘刀 卖出市面最高零售价

阳江产出了“中国第一刀”

1993年初冬,李良辉到香港考察,看到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刀具每把售价在百元以上,有的甚至高达千元,但都不是中国制造的。这深深刺痛着他。他带回一把日本产的“天秀作”不粘肉刀,决定自主开发这个产品。

这是一把风靡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厨用菜刀。李良辉拿着样刀请教了几位喷漆技术人员,但他们看了后都连连摇头。后来材料购销部的负责人林振标出了个主意:“购销部对面的玻璃店用一种砂喷涂到玻璃上,然后玻璃就变成照人的镜屏了。这刀可不可以也用这方法试一试。”

李良辉便拿了一块不锈钢片,到那店里让师傅喷涂试试,一喷竟然真有效果。于是,他根据有关原理,找来一台压缩机,装上喷沙枪对着不锈钢片喷。不断试验后,喷涂出的沙与不锈钢溶为一体,坚固无比。

这切肉不粘刀在中国本土制刀行业中属首创。这款新研发的刀被命名为“切味一番”。此后,李良辉继续以科技开路,继而推出了一把比“切味一番”质地更优的新产品——“中华庖丁”。这刀不仅使用时省力省时,而且使用寿命延长数倍,成了一把人见人爱的好菜刀。一经推出在国内刀具市场又一次引起轰动!

阳江产出了“中国第一刀”

阳江十八子集团的生产车间里,一线工人们正在忙碌作业 黄细英/摄

售价28元的“中华庖丁”被外地经销商提价到40多元,在大型百货商场卖到80多元,价格接近日本同类产品。据说,这是中国本土当时零售价格最高的一把刀!

厂里研发的一系列菜刀名气越来越大,李良辉就想着在产品上打上名字,经商议最终定名“十八子”——十、八、子三字合成,便是一个“李”字。随后,他以“十八子作”注册,并制成钢印,嵌印在每把刀具上,以传承古代工匠“物勒工名”的精神。

炼钢引进人才和设备 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2003年4月,一个消息让阳江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十八子投资1.5亿元,要建钢厂炼钢了!

“中国没有专门的钢厂做小刀钢,我们在跟国外竞争的过程中,发现人家的卖那么贵我们的卖那么便宜,就是因为没有好的钢,做不了好刀。”谈及十八子为何自建钢厂,李良辉的儿子、十八子集团总经理李积回如此回答。

阳江产出了“中国第一刀”

李积回

在刀具材料追上世界水准后,十八子又把目光瞄准了6Cr18Mo、9Cr18Mo、“三合一复合钢”等一系列特种不锈钢材料和墨希奥纳米材料,希望能得到钢铁企业的支持。

为此,十八子自2002年开始从全国各地陆续聘请了几十位钢铁专家,引进了国外核心技术和上海钢铁研究所的先进设备。如今,十八子精密特钢有限公司已具备研制开发及组织生产各种特殊要求的刀剪不锈钢材料品种的能力,拥有国内最先进的炼钢、轧钢生产线和进口光谱仪等设备,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制造刀剪材料的冶炼设备。“这几年,我们也一直在不断引进人才,通过引进北京科技大学国家钢铁重点实验室的创新团队、成立院士工作站等,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李积回说。

李积回表示,接下来,十八子将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把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让国际认可中国自主品牌。同时,公司也正在筹划更好的保障体系——“共享菜刀”。未来,用户可以到销售点扫码付款并领取“新刀”,按天付费,使用一段时间后可换刀,让消费者随时都能用上新刀、好刀。

●1956年,毛泽东指出:“手工业中许多好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刀剪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都要来一个恢复,而且要搞得更好一些。

1983年,阳江“打铁工匠”、国营刀具厂技术工人李良辉单干建起自己的小刀厂。

1988年,李良辉成立江城向阳家用刀具厂。

1997年,阳江十八子厨业有限公司成立。

●2002年,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拥有6家子公司。

●2008年,集团被授予“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日用五金行业杰出企业”称号。

●2013年,集团成为“阳江小刀制作技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2014年,集团进入广东省制造业企业500强。

文字 | 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詹船海 黄细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