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五省,為什麼感覺秦腔在青海唱的人最少?

平凡人老張


據史料記載,秦腔大概於道光年間傳入青海,主要流佈於東北農業地區,有民間業餘劇團,也有專業劇團。辛亥革命以後,秦腔在青海的演出亦很活躍,形成了許多秦腔班社。秦腔傳入青海之後,與當地的民間小戲眉戶、民歌“花兒”以及說唱曲藝“平弦”、“賢孝”等結合,形成了地方特色。


  • 秦腔在青海的傳播,則主要藉助於陝西人口向這些地方大量遷移之力。據不完全統計,青海漢族人口,20%以上來自於陝西。於是,數量較多的陝西籍人口,就成了秦腔傳播與發展的文化基礎。如陝西移民較為集中的青海湟中縣,於清代道光年間成立了秦腔戲班,經常在“馬祖廟會”上演出。


  • 陝西、甘肅的秦腔班社見青海有演出市場,便紛紛入青。從光緒、宣統年間始,“鴻盛班”、“大盛班”、“福盛班”、“豐盛班”、“雲青社”、“共和社”、“友誼社”、易俗社、三興社等等,走馬燈似地來西寧以及陝西籍人口較為集中的諸城鎮演出。而有一些像雲青社這樣的戲班因長期駐紮在青海演出,吸引了許多青海本地人進班學藝而成為演員,使該班社漸漸地演變成當地的一個秦腔班社。


  • 在青海秦腔的發展過程中中,出現了很多的秦腔專業班社,比如雲育社、正興社、秦鍾社、通俗社、共和社等,都是青海地區赫赫有名的的。現在的青海省秦腔演出團體最為有名的秦腔專業演出團體是在原西寧市秦劇團基礎上文化體制改革後的西寧秦腔劇院,該劇院人才濟濟,行當齊全,是青海秦腔的排頭兵。


青海由於大部分地處青藏高原地處,以遊牧民族為主,而秦腔屬於農耕文明下漢民族的文化表現形式,這也就是青海的秦腔傳播主要集中在東北農業地區的主要原因。在其他廣袤的地區,秦腔不能盛行主要是因為各民族語言文化的差異造成的。


  • 正是由於青海民族文化的多樣性,以及秦腔在青海歷史上以陝籍移民為主要受眾載體的侷限性,所以青海的秦腔在西北五省中最為薄弱,這種薄弱一方面表現在受眾人群,一方面表現在演出市場的反應上。


  • 戲曲的發展依據不同民族文化,表現為百花齊放的形態,青海除了漢族,還有大量的藏族、蒙古族和回族等優秀民族聚集,他們同樣有各自的戲曲藝術形式,比如青海黃南藏戲、青海花兒等都是少數民族優秀的戲曲藝術形式。他們同秦腔一樣,都是各自所代表民族優秀的藝術載體,根據語言和民族文化不同,服務於各自的民族。

秦腔鬚生


不僅青海,西安也是很少的。

秦腔在陝西早就淘汰了,除了喪宴沒人聽。


秦發源地甘肅,陝西不過是當年東出最先征服的地方。

周幽王被犬戎殺死後,豐鎬(西安)被犬戎殺得片甲不留。

秦國發源地在甘肅天水,秦公墓在甘肅隴南禮縣大堡子山。

秦攻破豐鎬(西安),趕走犬戎,代替周幽王定都咸陽。

秦準確說是滅七國,還有當時殺死周幽王後,佔據陝西西安(豐鎬)的犬戎一國。

只不過當時佔據陝西的並不是漢人,而是殺死周幽王這些漢人敗類的遊牧部落犬戎。

秦武公滅陝西的時候更快。

這也是為什麼西安人早已不會唱秦腔,頂多喪宴上出現一下的原因。

有些人提到了寶雞地區。

“隴縣古稱隴州,因地處隴山東坡而得名”,寶雞西府話與西安關中話完全不一樣。 寶雞話更接近甘肅隴東慶陽平涼話。或者說寶雞講甘肅隴東話,不講陝西西安關中話。

寶雞人愛吃西北漿水面,西安人愛喝中原河南胡辣湯。

本來就應該陝北劃歸寧夏;漢中劃歸四川;西安關中劃歸中原河南;寶雞劃歸西北甘肅隴東。


用戶67724358697


西北五省中,青海的人口最少,漢族的分佈主要集中在青海東部西寧市和海東市。我不知道為何有此一問,但我敢說唱秦腔的人數在西北五省中一定不是最多,但也一定不是最少。陝西和甘肅肯定是第一第二,新疆和寧夏都是自治區,不一定比青海多。再說,青海東部人口大的村莊十有八九都有自己的戲班子,以前幾年在重大節日,大型會場都有秦腔演出,這裡的很多地方稱秦腔為“大戲”。秦腔的熱愛者以中老年人居多,流行歌曲,還有當地民歌花兒對秦腔的影響是很大的,我想這也是一個普遍的問題,不是青海獨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