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讀了2年幼兒園,什麼事都會找一堆理由來反駁自己,該怎麼辦?

戰今生225


如果孩子習慣性的不願意聽家長的話,找一堆理由來反駁家長的,家長可以從兩個方面考慮這個問題:

家長首先自檢,你是否經常否定孩子

有的家長總覺得孩子小,很多時候對於孩子提出的要求總會不在意,不經考慮就習慣性的否定孩子。比如孩子看到其他小朋友在玩可以攀爬的遊樂設施,家長覺得存在危險於是對孩子說“不能去玩,萬一摔著了怎麼辦”,孩子想喝這個口味的酸奶,可是家長覺得不好喝,於是對孩子說“這個不好喝,喝這個”,晚上給孩子講故事,孩子想聽另外一本書上的故事,可是因為昨天家長讀的是這本書,所以家長跟孩子說“不行,今天要先讀這本”等等。其實,以上的這些拒絕都是家長無意識隨口就出說的,因為家長並不覺得這樣做有什麼不妥,甚至於家長會覺得這樣做是為孩子好,出於孩子安全的考慮不讓孩子去攀爬,給孩子家長認為好喝的酸奶,堅持把一本書從頭讀完是為了教育孩子不要半途而廢。但是,家長仔細想想你的這些拒絕都是必須的嗎?孩子好動是天性,他想去玩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去,同時在旁邊作好保持措施不行嗎?酸奶好不好喝,讓孩子自己親自品嚐一下他不就知道了嗎,或許你認為的好,未必也是孩子喜歡的呢?今天給孩子講一個新故事又有什麼影響呢?很多父母會用各種方式阻止孩子將真實的情緒流露出來

,經常否定孩子自由地表達內在的感覺和需求。

心理學家班杜拉在1977年的著作《社會學習原理》解釋到,孩子是通過環境中的榜樣來學習各種生活技能,自然知識和對自己和他人的認知。這些榜樣包括他們可以直接或間接接觸到的一切源頭。比如說家庭成員,朋友,同學,社會環境。

如果生活當中孩子的要求經常性的被家長拒絕,那麼當孩子逐漸長大,他的心理已經有自我意識的時候,漸漸的他對於家長的要求也有能力說“不”了。

孩子想通過這樣的方式告訴家長“我長大了"

孩子上幼兒園2年大概有4-5歲,這個時期孩子自我意識飛速發展,本能地希望表達出自己的意志,而不是被他人意志控制,所以會讓人覺得他們總愛和大人唱反調。這個時候如果家長遇到孩子反駁,要放下面子,蹲下身子,把孩子當成平等的個體來交流,和孩子溝通他不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或者為什麼覺得爸爸媽媽說的不對,而不是利用大人的權威強制孩子聽話,對孩子說“不”,這樣反而很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反抗本能。家長改變了溝通的方式和說話的口氣,讓孩子沒有了被脅迫的感受,反而變得順從, 大人和孩子都會變得平靜很多。

作為家長要尊重孩子表達個性,把孩子當平等的個體對待,認真對待孩子的每一個問題, 讓孩子的未來更美好。

我是奚溪,一個陪伴女兒走過青春期的媽媽,關注0-12歲孩子的成長,育兒路上我們在一起。感謝您的閱讀和關注。


竹寶媽媽


小孩可以找一堆理由來反駁家長,說明了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家長需要學習了。

當孩子的理由並不是理由,自己卻無力反駁這歪理時,各位家長是否覺得自己還不如一個孩子?

1、孩子剛出生時,就已經開始學習周圍環境刺激他所有的一切,各種各樣的信息源,都是孩子所接受學習的事物。

2、看、聽、聞、哭、叫、爬、摸、舔都是不斷的去學習、去發現、去探索。

3、孩子在幼兒園就踏入了小型的社會人際中,其他小朋友的性格、喜好、行為、講話各種各樣,都在自我展現、都在相互學習,無論好行為,還是壞毛病,都一一照單全收。

4、孩子再面對各色各樣的人群,就是模仿了各色各樣的人的情緒,變現得有模有樣。

5、家長的行為才是最重要的榜樣,孩子的老師永遠是家中的父母,孩子可以模仿到神識不二。

6、在如今大量信息滿天飛的時代,家長與孩子同在一個起跑線上,接受同樣的信息資源。

7、孩子對於未知的信息都充滿著好奇、未知,刺激著孩子不斷的去學習、探知。

8、在大量的信息資源湧入的時候,而不健康的內容也隨之滲入,來的會更猛、更快,也是更容易吸引孩子眼球,讓孩子偏離正軌的有害信息。

9、然而對於同等信息的如今,家長選擇性的選擇了個人喜歡的、對自己有用的信息。這些信息量是非常窄小的,家長與孩子的新事物的知識與貯備量就開始拉開差距。

10、然而,在面對滿腹經綸的孩子來說,家長被反駁的啞口無言太正常不過了,因為孩子的學習能力、接受能力是家長所不能及的,況且家長還丟棄了一大片只是領域。

11、陪孩子一起在這信息時代中一同學習成長,最能保證的一點是,家長可以過濾不良信息的滲入。

12、多與孩子親密的互動,也是減少孩子沉迷與手機網絡的最佳行為辦法。

與孩子一同成長,隱身健康成長才是每個家長應該思考的路。


生活大小故事


我們已經知道了,孩子有個階段就是愛唱反調,是孩子要經歷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毛病,爸爸媽媽們也不要再頭疼,認為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和別人孩子不同。反而應該感到高興,小小的人兒已經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好奇心增強,開始想要展現自己的想法。

生活中事情其實都不大,爸爸媽媽們一定要尊重和理解孩子意願,不要壓迫孩子執行命令,比如當你強制關掉孩子的動畫片,孩子一定會大哭大鬧,你再罵孩子一頓,孩子更生氣了。不如問孩子:“你再看幾分鐘關掉?”孩子通常會說個五分鐘十分鐘,那麼就等他幾分鐘由他自己關掉電視又何妨?

孩子強烈的希望做自己的主人,如果爸爸媽媽不希望寶貝太過隨心所欲,又不希望和寶貝起無謂的爭執,可以給孩子有限的選擇權,既給孩子劃了一個範圍,又滿足了孩子自己做主的要求,而且是孩子自己的選擇,通常孩子也會很樂意,事情也會很順利。


洋蔥叔叔有故事


我覺得你在帶寶寶出去而沒有去幼兒園的時候忘記了經常提醒寶寶在幼兒園時那些快樂的時光和可以玩耍的朋友;再說,相對於家庭來說,幼兒園再好也不是可以隨心所欲的家,寶寶在園的時間本來就不是很長,你又讓她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回到了原來那種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無拘無束的生活,所以她現在對於幼兒園那種相對來說有約束的生活很排斥。不過,你不用著急,情況會慢慢好的。

我覺得你現在可以這樣做,一是要和幼兒園的老師進行溝通,看看寶寶在園裡是不是真得受了委屈,如果是你要請求老師給她爭個理,讓她覺得在幼兒園裡,老師是喜歡她、重視她的;如果寶寶沒有受委屈,你就請求老師在幼兒園裡多多表揚她、鼓勵其他的小朋友多和她玩耍,讓老師多給她幾次表現的機會。這樣,寶寶慢慢地就會找回幾天前那種喜歡去幼兒園的感覺了。

第二點,我覺得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你要注意做好寶寶的思想工作,對她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可以通過講故事或做遊戲的方式讓她多多體會在幼兒園的快樂生活,慢慢地寶寶就會喜歡去幼兒園的。


平哥的育兒路


和孩子交流也要有尊重和真誠,平時怎麼和大人交流就怎麼和孩子交流。小孩總是能提出其他理由,這是有批判性思維的天性,有值得鼓勵的一面。

如果孩子說的是對的,那就鼓勵孩子,如果是錯的,那就給他看事實,讓他理解,小孩也是講道理的,不講道理,一味從自己的想法去否定孩子,孩子自然會叛逆。



書先生微言


1.是不是平時陪伴太少?孩子想以此引起大人的注意。爸爸媽媽平時忙的話,建議週六週末好好的陪一下孩子,多關愛孩子及其心理狀況!

2.以大人為榜樣,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則,真的真的非常重要。比如說不讓寶寶玩手機,然後自己在寶寶面前一直玩手機。下次寶寶就有理由來反駁你了。

3.試探大人的底線。之前的頂撞和反抗沒有什麼反應,那我就繼續咯!

4.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當寶寶反駁時候,認真地聆聽一下那些理由。不要一味的按照你制定的哪些標準讓寶寶去執行。適當的詢問和徵求寶寶的意見。

5.不要孩子一犟嘴就動武,不允許不同意見,甚至用強制手段來逼迫孩子就範。家長應多一些耐心,積極引導。冷靜智慧的見招拆招



橙媽咪


孩子這樣做,多半是為了引起你的注意,你可以多呵護他,多陪伴他,多和他交流溝通心聲。還有孩子對自己不信任,不相信自己能夠做到這件事情。那樣多鼓勵他,讓他自己從小事情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心。一些小的事情在一邊陪伴他,幫他去完成,這樣可以迅速建立他的自信心。


螞蟻自媒體運營


第一個叛逆期,多擁抱、多陪伴,保持同理心,孩子得到的關注多,就不會多說不了,這樣做是為了引起你的關注。


桃子姐說健康


我覺得爸爸媽媽應該高興,因為孩子上了幼兒園,學習很多新知識,認識了很多新朋友,於是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和意見,所以爸爸媽媽應該改變原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不應該繼續按照原先的經驗和想法,來對孩子進行說教,否則只會適得其反,令孩子更加的情緒激動,來反駁自己!

法國思想家盧梭說過:"世界上最沒用的3種教育方式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要想孩子聽爸爸媽媽的話,是需要技巧和方法的:

1.適當地給孩子自由

很多父母不想隨自己孩子的意見和想法的原因,是因為擔心這件事造成的後果很嚴重,所以進行了干預和說教。但是如果這件事造成的後果,是在爸爸媽媽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的話,那麼就可以適當地給孩子自由,讓他隨著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去體驗,去感受事情的結果。這樣就會減少很多矛盾,何樂而不為呢?

2.瞭解孩子的想法和情緒

孩子上幼兒園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變化,會對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愛好,這時候,爸爸媽媽就要每天和孩子進行交流,或者當一個傾聽者,讓孩子說出自己在幼兒園的生活和一些有趣的事情。例如讓孩子說自己在幼兒園認識哪些朋友?學習了哪些知識?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等等?這樣就可以和孩子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和感情。讓孩子對你更加的喜歡!


3.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有時候孩子不聽爸爸媽媽的話,或者對爸爸媽媽的話,進行反駁和爭吵。這時,爸爸媽媽就會很生氣,甚至大聲吼孩子,這種行為是不對的!還有孩子漸漸大了,也會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爸爸媽媽不要去強迫孩子去改變自己的想法,否則會產生逆反心理!

所以爸爸媽媽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情緒,在遇到和孩子意見不一致的情況下,先不要對孩子發脾氣,或者對孩子進行說教?爸爸媽媽要先進行思考,如果事情的造成的後果,可以在爸爸媽媽的承受範圍內,那就隨孩子去吧。如果事情造成的後果會很嚴重,那就必須得進行干預!當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時,爸爸媽媽要試著去理解,而不是去阻止。希望我的答案能幫到你!


星月小寶貝


幼兒園也是孩子正常的社交生活。他們也有自己的思維方式,覺得家長做得不對的,他們也會反駁。

那我們該做什麼呢?蹲下來了解孩子的想法,平心靜氣的跟孩子聊一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