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读了2年幼儿园,什么事都会找一堆理由来反驳自己,该怎么办?

战今生225


如果孩子习惯性的不愿意听家长的话,找一堆理由来反驳家长的,家长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这个问题:

家长首先自检,你是否经常否定孩子

有的家长总觉得孩子小,很多时候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总会不在意,不经考虑就习惯性的否定孩子。比如孩子看到其他小朋友在玩可以攀爬的游乐设施,家长觉得存在危险于是对孩子说“不能去玩,万一摔着了怎么办”,孩子想喝这个口味的酸奶,可是家长觉得不好喝,于是对孩子说“这个不好喝,喝这个”,晚上给孩子讲故事,孩子想听另外一本书上的故事,可是因为昨天家长读的是这本书,所以家长跟孩子说“不行,今天要先读这本”等等。其实,以上的这些拒绝都是家长无意识随口就出说的,因为家长并不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妥,甚至于家长会觉得这样做是为孩子好,出于孩子安全的考虑不让孩子去攀爬,给孩子家长认为好喝的酸奶,坚持把一本书从头读完是为了教育孩子不要半途而废。但是,家长仔细想想你的这些拒绝都是必须的吗?孩子好动是天性,他想去玩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去,同时在旁边作好保持措施不行吗?酸奶好不好喝,让孩子自己亲自品尝一下他不就知道了吗,或许你认为的好,未必也是孩子喜欢的呢?今天给孩子讲一个新故事又有什么影响呢?很多父母会用各种方式阻止孩子将真实的情绪流露出来

,经常否定孩子自由地表达内在的感觉和需求。

心理学家班杜拉在1977年的著作《社会学习原理》解释到,孩子是通过环境中的榜样来学习各种生活技能,自然知识和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这些榜样包括他们可以直接或间接接触到的一切源头。比如说家庭成员,朋友,同学,社会环境。

如果生活当中孩子的要求经常性的被家长拒绝,那么当孩子逐渐长大,他的心理已经有自我意识的时候,渐渐的他对于家长的要求也有能力说“不”了。

孩子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家长“我长大了"

孩子上幼儿园2年大概有4-5岁,这个时期孩子自我意识飞速发展,本能地希望表达出自己的意志,而不是被他人意志控制,所以会让人觉得他们总爱和大人唱反调。这个时候如果家长遇到孩子反驳,要放下面子,蹲下身子,把孩子当成平等的个体来交流,和孩子沟通他不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或者为什么觉得爸爸妈妈说的不对,而不是利用大人的权威强制孩子听话,对孩子说“不”,这样反而很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反抗本能。家长改变了沟通的方式和说话的口气,让孩子没有了被胁迫的感受,反而变得顺从, 大人和孩子都会变得平静很多。

作为家长要尊重孩子表达个性,把孩子当平等的个体对待,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一个问题, 让孩子的未来更美好。

我是奚溪,一个陪伴女儿走过青春期的妈妈,关注0-12岁孩子的成长,育儿路上我们在一起。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


竹宝妈妈


小孩可以找一堆理由来反驳家长,说明了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家长需要学习了。

当孩子的理由并不是理由,自己却无力反驳这歪理时,各位家长是否觉得自己还不如一个孩子?

1、孩子刚出生时,就已经开始学习周围环境刺激他所有的一切,各种各样的信息源,都是孩子所接受学习的事物。

2、看、听、闻、哭、叫、爬、摸、舔都是不断的去学习、去发现、去探索。

3、孩子在幼儿园就踏入了小型的社会人际中,其他小朋友的性格、喜好、行为、讲话各种各样,都在自我展现、都在相互学习,无论好行为,还是坏毛病,都一一照单全收。

4、孩子再面对各色各样的人群,就是模仿了各色各样的人的情绪,变现得有模有样。

5、家长的行为才是最重要的榜样,孩子的老师永远是家中的父母,孩子可以模仿到神识不二。

6、在如今大量信息满天飞的时代,家长与孩子同在一个起跑线上,接受同样的信息资源。

7、孩子对于未知的信息都充满着好奇、未知,刺激着孩子不断的去学习、探知。

8、在大量的信息资源涌入的时候,而不健康的内容也随之渗入,来的会更猛、更快,也是更容易吸引孩子眼球,让孩子偏离正轨的有害信息。

9、然而对于同等信息的如今,家长选择性的选择了个人喜欢的、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量是非常窄小的,家长与孩子的新事物的知识与贮备量就开始拉开差距。

10、然而,在面对满腹经纶的孩子来说,家长被反驳的哑口无言太正常不过了,因为孩子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是家长所不能及的,况且家长还丢弃了一大片只是领域。

11、陪孩子一起在这信息时代中一同学习成长,最能保证的一点是,家长可以过滤不良信息的渗入。

12、多与孩子亲密的互动,也是减少孩子沉迷与手机网络的最佳行为办法。

与孩子一同成长,隐身健康成长才是每个家长应该思考的路。


生活大小故事


我们已经知道了,孩子有个阶段就是爱唱反调,是孩子要经历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毛病,爸爸妈妈们也不要再头疼,认为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和别人孩子不同。反而应该感到高兴,小小的人儿已经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好奇心增强,开始想要展现自己的想法。

生活中事情其实都不大,爸爸妈妈们一定要尊重和理解孩子意愿,不要压迫孩子执行命令,比如当你强制关掉孩子的动画片,孩子一定会大哭大闹,你再骂孩子一顿,孩子更生气了。不如问孩子:“你再看几分钟关掉?”孩子通常会说个五分钟十分钟,那么就等他几分钟由他自己关掉电视又何妨?

孩子强烈的希望做自己的主人,如果爸爸妈妈不希望宝贝太过随心所欲,又不希望和宝贝起无谓的争执,可以给孩子有限的选择权,既给孩子划了一个范围,又满足了孩子自己做主的要求,而且是孩子自己的选择,通常孩子也会很乐意,事情也会很顺利。


洋葱叔叔有故事


我觉得你在带宝宝出去而没有去幼儿园的时候忘记了经常提醒宝宝在幼儿园时那些快乐的时光和可以玩耍的朋友;再说,相对于家庭来说,幼儿园再好也不是可以随心所欲的家,宝宝在园的时间本来就不是很长,你又让她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回到了原来那种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无拘无束的生活,所以她现在对于幼儿园那种相对来说有约束的生活很排斥。不过,你不用着急,情况会慢慢好的。

我觉得你现在可以这样做,一是要和幼儿园的老师进行沟通,看看宝宝在园里是不是真得受了委屈,如果是你要请求老师给她争个理,让她觉得在幼儿园里,老师是喜欢她、重视她的;如果宝宝没有受委屈,你就请求老师在幼儿园里多多表扬她、鼓励其他的小朋友多和她玩耍,让老师多给她几次表现的机会。这样,宝宝慢慢地就会找回几天前那种喜欢去幼儿园的感觉了。

第二点,我觉得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要注意做好宝宝的思想工作,对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以通过讲故事或做游戏的方式让她多多体会在幼儿园的快乐生活,慢慢地宝宝就会喜欢去幼儿园的。


平哥的育儿路


和孩子交流也要有尊重和真诚,平时怎么和大人交流就怎么和孩子交流。小孩总是能提出其他理由,这是有批判性思维的天性,有值得鼓励的一面。

如果孩子说的是对的,那就鼓励孩子,如果是错的,那就给他看事实,让他理解,小孩也是讲道理的,不讲道理,一味从自己的想法去否定孩子,孩子自然会叛逆。



书先生微言


1.是不是平时陪伴太少?孩子想以此引起大人的注意。爸爸妈妈平时忙的话,建议周六周末好好的陪一下孩子,多关爱孩子及其心理状况!

2.以大人为榜样,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真的真的非常重要。比如说不让宝宝玩手机,然后自己在宝宝面前一直玩手机。下次宝宝就有理由来反驳你了。

3.试探大人的底线。之前的顶撞和反抗没有什么反应,那我就继续咯!

4.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当宝宝反驳时候,认真地聆听一下那些理由。不要一味的按照你制定的哪些标准让宝宝去执行。适当的询问和征求宝宝的意见。

5.不要孩子一犟嘴就动武,不允许不同意见,甚至用强制手段来逼迫孩子就范。家长应多一些耐心,积极引导。冷静智慧的见招拆招



橙妈咪


孩子这样做,多半是为了引起你的注意,你可以多呵护他,多陪伴他,多和他交流沟通心声。还有孩子对自己不信任,不相信自己能够做到这件事情。那样多鼓励他,让他自己从小事情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心。一些小的事情在一边陪伴他,帮他去完成,这样可以迅速建立他的自信心。


蚂蚁自媒体运营


第一个叛逆期,多拥抱、多陪伴,保持同理心,孩子得到的关注多,就不会多说不了,这样做是为了引起你的关注。


桃子姐说健康


我觉得爸爸妈妈应该高兴,因为孩子上了幼儿园,学习很多新知识,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于是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和意见,所以爸爸妈妈应该改变原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不应该继续按照原先的经验和想法,来对孩子进行说教,否则只会适得其反,令孩子更加的情绪激动,来反驳自己!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过:"世界上最没用的3种教育方式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要想孩子听爸爸妈妈的话,是需要技巧和方法的:

1.适当地给孩子自由

很多父母不想随自己孩子的意见和想法的原因,是因为担心这件事造成的后果很严重,所以进行了干预和说教。但是如果这件事造成的后果,是在爸爸妈妈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的话,那么就可以适当地给孩子自由,让他随着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去体验,去感受事情的结果。这样就会减少很多矛盾,何乐而不为呢?

2.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情绪

孩子上幼儿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变化,会对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这时候,爸爸妈妈就要每天和孩子进行交流,或者当一个倾听者,让孩子说出自己在幼儿园的生活和一些有趣的事情。例如让孩子说自己在幼儿园认识哪些朋友?学习了哪些知识?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等等?这样就可以和孩子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和感情。让孩子对你更加的喜欢!


3.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有时候孩子不听爸爸妈妈的话,或者对爸爸妈妈的话,进行反驳和争吵。这时,爸爸妈妈就会很生气,甚至大声吼孩子,这种行为是不对的!还有孩子渐渐大了,也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爸爸妈妈不要去强迫孩子去改变自己的想法,否则会产生逆反心理!

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情绪,在遇到和孩子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先不要对孩子发脾气,或者对孩子进行说教?爸爸妈妈要先进行思考,如果事情的造成的后果,可以在爸爸妈妈的承受范围内,那就随孩子去吧。如果事情造成的后果会很严重,那就必须得进行干预!当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时,爸爸妈妈要试着去理解,而不是去阻止。希望我的答案能帮到你!


星月小宝贝


幼儿园也是孩子正常的社交生活。他们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觉得家长做得不对的,他们也会反驳。

那我们该做什么呢?蹲下来了解孩子的想法,平心静气的跟孩子聊一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