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難道老人向誰誰不好嗎?

新大風歌


有道理,只是因果說反了。因為老人總是偏愛那個弱勢的,弱勢的本來就過不好,被偏愛,還是過不好。老人心態是:手心手背都是肉,他過不好,你就不能幫幫他?自己親兄弟你就不幫,你還是個人不?


高大姐6


這句話我第一次看到,老百姓世代相傳的俗語,是多少代人總結的精華,所以留傳下來。千真萬確,萬分正確。我家姐弟倆,母親偏向弟弟,父親活著時候,並不明顯,好像我佔上風。但是母親提前退休,把國營班讓弟弟接了,我上大集體工廠上班,恢復高考,我考上大學,當上公務員了。可是弟弟工作的副食商店黃了,母親找親戚把弟弟調東煤公司,東煤又解體了,兩口子買斷回家了,共計八萬。沒有醫保退休金。母親把所有遺產房產全部都給弟弟了。但是杯水車薪。這就合上這句老話了,老人偏向誰,誰窮。為什麼,因為老天有眼,老天爺公平,家裡不爭,不搶,不鬧,不得。老天爺給你呀,力度比父母大多了。所以天天算計佔便宜的人,最後沒有一個好下場!


不虛102902096


這個事情看自己怎麼理解,兒女多的父母肯定有偏愛的,比如我家大哥是父親四十歲才生的第一個孩子,從小就喜歡,我是第二個女孩,因為大哥之前還領養了一個大姐也是父親最愛的女兒,所以我的出生並沒有給父母帶來驚喜,下面還生個最小的妹妹,這可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大姐出嫁以後家庭條件很好,經常幫襯父母養我們幾個,哥哥結婚之後也過的不錯,父親去世後母親把全部的希望都寄託在妹妹的身上,上學結婚花了不少錢,可後來母親老了一個人生活,妹妹很少去,我經常放不下去給洗衣服幹活安頓好了才回來,母親一個人呆的時間長了就叫我接她來我家住個一半月,哥哥給母親花錢可母親捨不得花到最後攢了一萬多都給了哥哥,我覺得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世上來養大成人就不錯了,剩下的路該怎麼走全靠自己了,自己過的好不好都要對父母盡孝,不能說父母偏心就不管父母,這也是我們應盡的責任!


幽蘭73152


針對這個問題,我認為還是要正反兩個方面去看待去理解。“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一是老人有關注和扶植弱勢兒女的權力,認為誰日子過的不好就傾向一些、幫扶一些、投入一些,手心手背都是肉,雪中送炭要比錦上添花的作用更大,這一點應該理解老人的心意,不應該成為拒養老人的把柄。二是老人關注和拖累強勢兒女,把家裡的一切難題的解決都賦予給你,非要把你搞到窮困潦倒不可。我的一個朋友(社交能力較強的工薪族階層)就遇到了這樣的岳父岳母,我的朋友在女方家為長女婿,下有一弟三妹(均已成家)。岳父(參加過抗美援朝)岳母的經濟收入在當地也屬於偏上水平,無論是四個弟弟妹妹家還是岳父岳母家有事,岳父的指路就是一句話:“找你大姐夫去(指我的朋友)”。我的朋友不僅要刷臉還要刷卡,不辦傷及夫妻感情,辦了傷及家庭經濟。實再沒辦法退休前與妻子離婚了,為了就是安靜的度過晚年生活。我的朋友閒聊時講:”五個家庭的亂事都得管,即傷心又傷財,這樣的日子能過好嗎?”這也是“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的一個例子,雖屬各案,也可借鑑。


窘窘友神


這句話挺有意思,也有一定的道理。

“老人是條龍”有“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意思。

但這條龍對兒女並不能一碗水端平,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會“偏心”,但往往會出現老人“偏向誰,誰家窮”的現象。

我哥曾有這樣的解釋,他說,孝順老人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是順應天意的,如水向低處流一樣,但如果反過來,成年的兒女還仍然依靠老人的資助,就違背天意,如流水逆流,上天是不厚待的。當然,這是唯心的論斷,可也有一定的道理。

我認為有以下原因:

一,老人往往偏向過的不好的兒女,而過的不好的兒女一定有各種原因,或者能力不足,或者懶惰,或者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劫難…如果能力不足和懶惰,會被日新月異的社會拋下的越來越遠,會越窮。如果遇到各種各樣的劫難,而劫難不是說過去就過去,即使老人幫助,也是杯水車薪,也不會改變窮或繼續窮的現實。

二,老人會偏向從小溺愛的孩子。而從小溺愛的孩子長大後依賴性強,能力不足,而又貪圖享樂,所以,即使老人仍然照顧,但並不能滿足現代社會消費的要求,會越來越窮。

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的見解。望指正。


空谷幽蘭27


老人都會偏向嘴巴甜會哄他們的那個孩子,哪怕是平時一分錢不給,什麼活都不做也沒有關係,喜歡欺負老實不愛說話的那個孩子,因為他不會反抗


無所謂40134146


在農村,父母對自己的孩子,嘴上說:我對你們都是一樣的,都疼……。其實,根本做不到一視同仁,肯定會有一碗水端不平的時候,這也就有了“向誰”或“不向誰”的說法。

不能說:老人向誰,誰家就窮。也肯定不是:老人向誰,誰就不好。

那為什麼感覺:老人向誰,誰就不好呢?在這裡,我們需要搞清楚一點:老人為什麼會向他?為什麼?還不是因為老人看他過得不好,才去向他的嘛。現實生活中,這種情況多的去了。

例:老人有三個女兒,逢年過節的時候,都會在大門口等她三個女兒的到來。大女兒和二女兒小日子過得都挺紅火,每次回孃家的時候,都會給父母帶很多禮品。老人在等到大女兒和二女兒後,心裡固然是高興的。可之後,依然會在大門口等待小女兒的到來。因為老人知道小女兒過得不好,生怕小女兒不好意思進家門。因為相對大姐和二姐來說,她給父母帶的禮品,有點“拿不出手”了。 可當老人看到小女兒後,心裡會異常的高興,壓根就不會在意東西的多少。不僅如此,還會偷偷的塞給小女兒錢。是不是感覺很向小女兒?

老人為什麼向小女兒?那是因為小女兒過得不好,老人才會向著她。話說回來,你能說是因為老人向著小女兒,才導致小女兒過得不好的嗎?不能!


魯南小邵


有句老話叫“皇帝愛長子,百姓疼么兒”,其實也不竟然,一般有兄弟姐妹的,特別是都成家立業以後就特別深有體會,老人一般會偏向家庭條件稍微差一點的,那是因為看到條件好的心頭高興,但都是自己孩子當然希望都條件好,所以反射性幫助條件差的子女,因為條件好的父母認為不需要他們的幫助,而接受父母幫助的條件差的子女往往覺得有父母幫稱自己所有下意識沒那麼努力,而家庭條件好一點的沒有受到父母幫助的會更努力,覺得自己沒有後盾,這就是一個常態,並不是父母偏心


丟丟丟丟手絹


此俗語是農村不願養老人之人之藉詞。屈原說,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返本。這裡的窮。指窮途末路。完整意思當理解為。父母是人根夲,人在走投無路時,往往會自然想起世上唯有自已父母能幫到自己。而並非養父母會變窮。

按命理學,人生在世是有天祿的。該吃多少糧食,活多大年齡是有定數的。正如人生的孩子,有人十三個孩子照樣天天有飯吃,有人有一個孩子還養不起!

我是不信這些命理的。認為養老人是各人儘自己心。與兄弟姐妹無關,兄弟姐妹各盡其心。才對!不耍爭多論少,誰管的多,誰管的少,發生口角。試想父母養孩子,也當一視同仁。如不公平,也當理解。父母是人不是神,人非聖賢,誰能無過?當體諒包容。但這與子女給父母養好是兩碼事。不可混為一談。父母不好,有過錯,就不管他。對此我很不認同!


石匠秦人


如果本題所言存在,是因為老人也是人,人有惰性而致。

第一,本題所言並非具有普遍性。當家長類似當領導,領導水平高,家和萬事興,家庭和睦、家庭會興旺發達。家長水平不高,就只能光顧自己了。

第二,如何做到個人利益最大化?只要自己好,什麼都不管了。如何做到個人利益最大化?就是少投入多產出。孩子若干,進行比較,哪一個投入最少受益最大?

如果按照法律或公平的原則,當家長的得付出代價和努力才能做到。由於家長本事不夠,依法行不通,只能違法了。也意味著失去了公平。在單位裡,領導無能不可怕,可怕的是攤上了流氓領導。當家長的不能這麼說,父母生育了你,這麼說對不起父母。但家長也真是有這麼幹的。

即有些家長以道德名義,按照少投入多產出的原則選擇孩子。

對照本題所言,老人是孩子的父母,在儒家文化的影響下,在家裡就是一條龍。否則,外表看來就是孩子不孝。

所謂向誰,一般來說物質上老人不會給孩子什麼了,老人給孩子的就是一種名義上的孝順稱號。老人說這個孩子好,這孩子比那孩子好,就是老人的最大獎賞。

而具體到底孩子如何滿足老人的需求,外人誰都不知道了。格調高的老人,以不麻煩孩子為榮,格調不高的老人可能就不好說了。畢竟孩子的孝順如何,父母具有發言權。攤上格調不高的老人,是否就是本題所言的”向誰誰家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