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爭奪東北拉鋸戰:營口3年經歷四次解放

  營口位於遼河口,西靠渤海灣,東北部緊臨沈大鐵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就盯上了這個進可攻、退可守、逃有路的軍事重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軍隊與國民黨軍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雙方你爭我奪,反覆拉鋸,在3年時間裡,國民黨軍曾3次佔領營口,我軍則4次解放營口,最終使營口人民獲得了徹底的解放,迎來了黎明的曙光。

國共爭奪東北拉鋸戰:營口3年經歷四次解放

  1945年10月,我黨接收政權,挫敗國民黨的陰謀,營口第一次解放

  1945年抗戰勝利後,國民黨當局在美帝國主義的支持下,一方面玩弄著“和談”的陰謀,與我黨進行交涉談判;一方面不顧全國人民的反對,迅速搶佔重要城市和戰略要地,國民黨軍把目標首先鎖定營口。

  為了實現其政治目的和軍事目標,國民黨在營口成立了市黨部,漢奸王殿忠也糾集偽官吏、地方紳商等組成地方治安維持會,互相勾結,企圖把持政權。1946年4月1日,國民黨軍佔領營口,接著就派出了“接收”大員。

  為了保衛抗戰勝利果實,我黨同國民黨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營口支部活動由秘密轉向半公開,東北局決定成立中共營口市工作委員會和冀熱遼區行署營口市行政特派員辦事處,統一領導營口市的工作,接收政權、建立民主政府,粉碎國民黨的“和平”接收和軍事進攻的陰謀。此時的營口,鬥爭環境十分複雜,“三足鼎立”,“四方並存”,即國民黨營口市黨部、國民黨營口市地方治安維持會、蘇軍衛戍司令部和中共營口市委,但實際上是國共兩黨的對峙。1945年9月,由“特殊工人”、營口自衛武裝等為基礎的冀熱遼第十六軍分區72團在營口組建,極大地壯大了中國共產黨在營口的武裝力量。

  中共營口市工委和特派員辦事處,一面在群眾中做好組織和宣傳工作,擴大黨的影響;一面著手準備接收由國民黨維持會掌握的市區政權,準備成立營口市民主政府。經過多種方式的對敵鬥爭,1945年10月19日,特派員營口辦事處宣佈接收營口市偽市公署,國民黨營口市黨部與部分軍警連夜倉皇逃遁。20日,在冀熱遼第十六軍分區72團的協助下,我黨接收了偽市公署和偽警察局。偽市公署改為營口市民主政府,下設相應辦事機構,張霖任營口市民主政府市長;偽警察局改為營口市公安局。同時,營口所轄的太康、綏定、通惠、振興、同治、東昌、復興、河北等8個區也被接收,並陸續派出區長。至此,營口市民主政權建立,營口市第一次解放。

  1946年1月,趁敵不備,打響爭奪東北的前哨戰,營口第二次解放

  1946年1月,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當局達成《關於停止國內軍事衝突的協定》。但與此同時,國民黨先頭部隊卻肆無忌憚地對營口發動進攻。1946年1月10日,國民黨第五十二軍25師侵佔了營口,我方根據中央撤出城區、控制鄉村的政策,主動撤出營口,營口淪陷。

  1月13日,國民黨第二十五師主力被調往瀋陽,只留下第七十三團一個加強營及團部留守人員守備營口。我二縱政委彭嘉慶和司令員吳克華深感營口地理位置重要,事關戰略全局,遂決定趁敵不備重新奪回營口。

  為了避開敵人裝備精良的優勢,發揮我軍夜戰的特長,我軍定於19時發起攻擊,4個團攻城,兩個團打援。一團為主攻,首先奪取警察局、啟東菸草公司,直插偽市公署;二團、四團分別從南和東兩個方向進行助攻,繼續向市內發展;三團為預備隊;五團在營口車站駐守;六團在牛莊設防,阻擊從盤山、溝幫子方向增援之敵。在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裡,我軍就拔掉敵人多個據點,將敵人困在偽市公署、海關和郵局三個“孤島”上。13日24時,是國共停戰協定的生效時間,我方嚴格執行規定,停止攻擊。市委委員卜昭敏派人給敵人送去親筆信,要求停止戰鬥。但敵人卻背信棄義,還揚言“要以戰爭消滅戰爭”,並向我軍開火。我東北民主聯軍忍無可忍,於14日凌晨2時再度發起攻擊,迅速佔領海關和郵局。敵人只好全部退到偽市公署大樓內,利用防禦工事負隅頑抗,我一團、二團從東、西、南三個方向進行圍攻,利用“土坦克”進行爆破,摧毀了敵人的前沿工事,五小時結束戰鬥,全殲國民黨第五十二軍25師一個加強營和團留守人員1759人,營口獲得第二次解放。

  營口的第二次解放,再次挫敗了國民黨從營口登陸的計劃,迫使其後續5個軍不得不從秦皇島登陸,為我軍在東北戰場的其他戰鬥贏得了時間。

  1948年2月,王家善率暫編五十八師起義,營口第三次解放

  國民黨軍從營口登陸的計劃雖然受挫,但其用重兵搶佔營口的圖謀並沒有停止。經我軍與國民黨的幾次較量,1946年4月1日,國民黨第七十一軍88師和第九十四軍5師進佔營口。面對敵我力量的懸殊對比,中共營口市委提出暫時放棄城市、保存力量、爭取最後勝利的策略,營口再次淪陷。

  1947年4月,經過一年多的較量,國共雙方的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東北民主聯軍通過“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改變了戰局,東北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在東北人民解放軍發起強大的夏、秋、冬三季攻勢下,北寧線以北的國民黨軍大部被殲,瀋陽以南的遼陽、鞍山、海城、大石橋相繼解放。守在營口的國民黨軍如困守孤島般無路可走,只能坐以待斃。

  此時,駐守營口的國民黨軍主要有第五十二軍暫編五十八師和交通警察第三總隊。這兩支部隊前者屬地方武裝改編的雜牌軍,後者是戴笠所屬特務改編而成,號稱國民黨軍嫡系中的嫡系。交警總隊隊長與東北行轅任命的營口市長沆瀣一氣,第五十八師師長王家善不願與之同流合汙,交警隊長和營口市長就想借共產黨之手鏟除異己,對五十八師進行排擠、打壓。

  面對這種形勢,東北局社會情報部認為,爭取王家善起義極有可能,遂由此展開一系列工作。一方面加緊對營口的軍事包圍,以戰逼降;一方面從內部加緊工作,對王家善及其所屬部隊施加政治影響,促使其儘快下定決心起義。

  1948年2月25日拂曉,遼南獨立師對營口防區發起佯攻,槍炮聲很激烈。王家善藉機向第五十二軍副軍長鄭明新建議,召開緊急城防會議,請各機關首腦共同研究守城方案。鄭明新同意王家善意見,並商定會址在第五十八師司令部,時間下午2時整。11時,王家善召集營以上軍官開會,經過討論國共兩黨政治、軍事形勢和營口的處境,90%以上的軍官同意起義。於是,王家善正式宣佈起義命令,全體官兵表示堅決執行命令。下午2時,營口市國民黨軍政首腦準時到第五十八師司令部出席城防會議。王家善主持會議,副軍長鄭明新、營口市市長袁鴻逵先後發言。下午3時,全城戒嚴。3時30分,一聲號響,機槍、衝鋒槍一齊伸入會議室窗口,國民黨營口市黨部書記王惠久、營口市市長袁鴻逵、營口市三青團主任陳修實、副軍長鄭明新、營口市交警總隊隊長李安、營口市警察局局長曹起林等軍政首腦及隨行人員38人(其中司機和衛兵21人)全部束手就擒。

  晚7時整,3顆照明彈從第五十八師司令部大樓騰空而起,王家善部正式宣佈起義。頓時,槍聲、殺聲四起,全城籠罩在戰火硝煙之中。遼南獨立師一部在第五十八師3團配合下,從老爺閣向西發起攻擊;另一部從揚武門至德勝門一線向西包抄,戰鬥異常激烈。交警總隊困獸猶鬥,垂死掙扎,憑藉著“瑞昌城”、“興亞銀行”(鄭明新公館)等幾幢堅固建築物負隅頑抗。遼南獨立師和第五十八師突擊隊步步緊逼,將敵人分割包圍,經9小時激戰,至次日凌晨,殲滅城防司令部及交警總隊2000餘人,營口市第三次解放。

  1948年11月,打敗敵五十二軍,營口第四次解放

  1948年10月,遼瀋戰役打響。為了將營口作為海上退路,國民黨不惜用一個主力軍搶佔營口。24日,國民黨第五十二軍再次佔領營口。為避免正面衝突,中共營口市委和政府機關主動撤出市區。

  10月26日,東北人民解放軍總部向第九縱隊發出“敵有打通營口,從海上逃跑的趨勢,你縱火速前往營口,斷敵逃路”的火急電報。11月1日,九縱各師開始行動,經過一天的激戰佔領了營口大部分陣地。11月2日14時,遼南軍區獨立二師3團全部進入市區與敵展開巷戰;我第二十五師攻入市區佔領海關碼頭;我第二十七師一部,迅速佔領西炮臺等高地,斷絕了敵人的逃路。時任國民黨東北剿總副總司令的杜聿明在回憶文章中提到我軍進攻營口時的情況:“營口市很快被團團包圍住,解放軍第九縱隊和遼南獨立二師開始向營口市區進攻,經過一天的激戰,第九縱隊3個師突破了我軍的外圍陣地,進入營口市區……11月1日夜間,我軍潰敗,開始集體登船逃竄……”解放營口的戰鬥結束時,我軍共殲滅盤踞營口9天的國民黨第五十二軍1.48萬人。至此,我軍第四次解放營口。

  在國共兩黨爭奪營口反覆拉鋸的戰鬥中,最終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取得勝利而宣告結束。營口的徹底解放也同時標誌著遼瀋戰役的勝利結束,至此,東北全境獲得解放。(作者:王全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