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與野獸》:迪士尼套路故事內核裡,盡顯人性真善美

自18世紀波蒙夫人創作《美女與野獸》以來,從法國古老的民間童話,到動畫片和話劇,到迪士尼真人版演繹,無論形式如何改變,故事內核很不未變,所彰顯的人性力量,影響了一代代人。

《魔戒》作者托爾金說,“與兒童相比,成年人更需要童話故事的慰藉。因為童話的完美結局,可以讓成年人在生活的磋磨中得到安撫。”

在1997年真人版《美女與野獸》中,曾在《哈利波特》裡表現優秀的艾瑪,此次推掉其他影片,只為“貝拉”而來。她說,“聽到《美女與野獸》中的音樂,就能讓我像孩子一樣,認為一切都會好起來,以及這個世界總是有希望。

《美女與野獸》:迪士尼套路故事內核裡,盡顯人性真善美

影片裡貝爾打破以往迪士尼公主的“人設”,清晰脫俗、思想深邃、人格獨立、善良勇敢,出身平凡,卻不甘於平庸,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承擔起拯救王子的重任。

王子從人到獸再到人的改變,也暗含了一個少年蛻變的心路歷程。除了公主王子的純美愛情,故事更詮釋了成長的艱辛與苦澀,洞悉了人性的醜陋與美麗,彰顯了生命的樸素與高貴。

好的故事寓意,可以幫助我們成長,去內觀自我,體察人生,瞭解生活,學會感悟幸福的真諦,體會的涵義,真正懂得愛自己,愛他人,愛世界。

《美女與野獸》:迪士尼套路故事內核裡,盡顯人性真善美

01內在美vs外在美 :不要以貌取人被外在迷惑,真正的美在於人性與內心

影片開頭是風雨交加的夜晚,在一座豪華城堡裡,一位王子與一群人跳舞歡唱。突然闖入一個衣衫破舊、面容醜陋的村婦,會送給王子一朵玫瑰花,並借宿一晚。

王子哈哈大笑,輕蔑地回應,“不會答應,不可能。”村婦提醒他,“千萬不要以貌取人,否則會後悔。”但依舊遭到了拒絕。

接著,村婦就化身漂亮的女巫,將王子變成一隻野獸,城堡裡其他人都被詛咒。如果最後一片玫瑰花瓣掉落之前,王子得不到愛,也不會愛他人,魔咒就無法解除,將永遠是野獸。

之後幾年裡,王子處於深深的自卑內疚絕望中,直到貝爾來到這座城堡,生活裡才有了一些光。貝爾陪著他,讓他忘記醜陋的外貌。

《美女與野獸》:迪士尼套路故事內核裡,盡顯人性真善美

雖然王子是一頭野獸,但內心深處有善良的靈魂。“有些人其實比你長得更醜陋,只是他們隱藏的很好。”

比如加斯頓外表風流倜儻、英俊瀟灑,但庸俗無比,卑鄙下流,恩將仇報,本想殺死野獸,獨佔貝爾,最後卻跌落懸崖,罪有應得。

哲學家佩特羅尼烏斯說:光有外表的美是不夠的,言談、智慧、表演、甜蜜的笑語都勝過自然創造的單純的美。

所以說,判斷一個人的本性,不應只看外表, 更應看重內在,透過現象觀察本質,領悟人性裡的真善美。王子經過自我革新、靈魂洗滌、人格昇華,由面目到心靈,都從野獸返回人形,本我、自我和超我和諧統一,展現了人格之美、生命之美、永恆之美。

這也和尼采所定義的美趨向一致,“最高貴的美並非一下子把人吸引住,相反它是那種漸漸滲透的美,人幾乎不知不覺被它帶走,一度在夢中與它重逢。

可是在它悄悄久留我們心中之後,它就完全佔有了我們,使我們的眼睛飽含淚水,使我們的心靈充滿憧憬。

《美女與野獸》:迪士尼套路故事內核裡,盡顯人性真善美

二、讀書vs格局:禮服與金錢,即便貴重如黃金,也抵不上一句智慧的話

影片裡艾瑪飾演的貝爾生活在鄉下,但像毛姆筆下的夢想家,擁有獨立的思想,深邃的智慧,寬闊的格局,自由的態度,始終對外面的世界充滿期待。

艾瑪曾在《哈利•波特》系列裡飾演赫敏,風靡一時,她在現實生活裡就是一枚學霸,此次貝爾角色和她原型特別貼切。她認為,“貝兒是敢於表達自我的年輕女性,與野獸平等的關係,有妙不可言的張力。”

導演康頓評價,“艾瑪是聰明、入世且有深度的女性,為貝爾這個角色注入與生俱來的智慧感,正是真人電影中至關重要的元素。”

讀書的場景和意義在這部影片裡屢次被提及。貝爾衣服前面有個小兜,可以將喜歡的書放在裡面隨時讀,在偏僻落後的小鎮,手不釋卷,也是一道獨特的風景。

《美女與野獸》:迪士尼套路故事內核裡,盡顯人性真善美

林語堂在《讀書的藝術》裡說:“沒有養成讀書習慣的人,以時間和空間而言,會被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錮。”

村裡人不喜歡讀書,思想固化,將貝爾作為怪胎,貝爾也不以為意,她對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不會被他人意見及世俗觀點所左右。

蔣方舟曾說,“不讀書,你的三觀將會由親戚朋友左右。” 戰勝反智主義一個重要途徑就是閱讀,讓自己充滿智慧,無所畏懼,勇往直前。

當村里人認為加斯頓是個英雄,貝爾能一眼看出這個人的淺薄無知,果斷拒絕了他的求婚。

當爸爸外出問貝爾想要什麼禮物,她卻拋卻所有物質,只想要一朵玫瑰,追求精神層次的審美。

當貝爾進入城堡,看到所有茶壺和器具都能說話,看到野獸的外貌,也能鎮定自如,認為一切皆有可能。

當野獸將貝爾帶到圖書館,他們遨遊在浩瀚的書海里,讀詩交流,談莎士比亞,哪怕身體被囚禁,靈魂卻處於自由之中。

哲學家愛默生說,“禮服與金錢,即便貴重如黃金之城,也永遠抵不上智慧的一句話,抵不上智慧的一個音節。”

《美女與野獸》:迪士尼套路故事內核裡,盡顯人性真善美

三、錯誤vs納悅:孩子犯錯時,學會承受自然結果,才會獲得終身成長

最初,王子雖然表面擁有世人渴求的一切,可內在心靈膚淺、個性驕縱、刻薄自私,他沒有愛心,不懂得幫助別人,受到詛咒成為野獸。

從人類到野獸到人類,他一直在貝爾的鼓勵下,逐漸認識到過去的錯誤。這個過程,沒有他人的指責、侮辱和打罵,而是承受自然結果,自我反省,不斷修正。

每個孩子的成長中,都會不斷犯錯,積累經驗,慢慢完善自我。《冰雪奇緣》裡,艾莎公主喚醒了的自然之靈,阿倫黛爾王國受到了嚴重襲擊,並殃及到了人類。當艾莎想拯救阿倫黛爾王國時,被告知必須要修正錯誤,才能找到出路。

心理專家李子勳說,孩子犯錯是一種心理需要,需要犯錯來確知與外界與他人的聯繫,可以獲得對犯錯的免疫。

《美女與野獸》:迪士尼套路故事內核裡,盡顯人性真善美

在孩子犯錯時,父母的態度至關重要。如果孩子每次犯錯,父母都使用言語和身體暴力,嚴厲懲罰,反而讓孩子學會推卸責任;

在《奇妙歲月》裡,塞爾瑪博士寫到:“如果我們的反應過於強烈的話,孩子會感到所犯的錯誤,讓他不再被愛,或者被蔑視,那麼我們就在濫用做家長的權利,並有可能讓孩子在人格發展中摻雜了過多的負疚感和嫌棄自我的成分。”

如果父母能夠納悅孩子的錯誤,用心陪伴孩子,給孩子溫暖的力量,讓孩子學會自我教育和反省,才能獲得成長。

教育專家尹建莉說,沒有哪一次錯誤是白犯的,即使相同的錯誤,每一次的收穫也是不一樣的。

當孩子長大後,能採用成長型思維模式:“我能做什麼事,可以修正錯誤,將過失彌補回來。”而不是“所做事情,證明我毫無價值,該受懲罰。

在犯錯與糾正中,讓孩子體驗錯誤行為的自然後果,慢慢看清世界的真實模樣,何為規則與秩序,何為挫折與挑戰,何為寬容與友善,學會處世之道,懂得責任擔當。

《美女與野獸》:迪士尼套路故事內核裡,盡顯人性真善美

四、愛vs被愛:真正的愛,不是改變對方,而是給對方自由,彼此共同成長

每個人的性格里,藏著原生家庭的影子。“幸運的人能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卻要用一生去治癒童年。”

王子從小失去母親,在父親冷酷無情的影響下,慢慢長成一個不懂愛的人。他心底裡缺少最溫柔的部分。

心理學專家許皓宜說:“在一個理想的狀態下,媽媽扮演著“情感容器”的角色,承接和包容來自孩子的各種喜怒哀樂,讓孩子打從內心發展出對人的信任及對自己的喜愛。

曼徹斯特大學曾有過一項著名的實驗——靜止臉實驗。媽媽和孩子正常交流互動時,孩子們很開心。

可當媽媽毫無反應,表情冷漠時,孩子就變得六神無主,惶恐不安,最後痛苦大哭。當媽媽再次恢復正常時,孩子情緒才得到安撫。

《美女與野獸》:迪士尼套路故事內核裡,盡顯人性真善美

從小王子沒有媽媽的陪伴,爸爸又沒有發揮相應的作用,導致王子性格缺陷,內心極度缺愛。

貝爾小時候雖然也沒有媽媽,但爸爸卻一直陪在她身邊,給她鼓勵,讓她變得勇敢堅強獨立,內心有滿滿的愛。

愛不是改變對方,而是給對方自由,彼此共同成長。王子在貝爾的影響下,一點點學會愛他人,給貝爾自由,讓貝爾回去救父親。這才是真正的大愛。

我愛你,你在我眼裡就是美好的,即使你是一頭野獸,心靈的美好才是最美好的。”貝爾和野獸的真心相愛,打破魔咒,拯救所有人。

真愛可以改變一切,戰勝一切。只要你願意愛別人,並且被愛改變,哪怕你最初狂妄自私,哪怕你曾是一頭野獸,都會有完滿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