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離合都說不好,為什麼那麼多人買了?


大眾因為沒有自己的AT變速箱,因為專利限制自己完全沒有設計能力,只能採購別人的變速箱,又因為供應產能有限,不能滿足大眾在國內的需求,所以只能另闢蹊徑,搞把賽車上用的雙離合改造改造用在家用車上。

為什麼只在低端車用AT呢?大眾靠低端車打品牌,賺取用戶好感,而且愛信也只能提供中小扭矩AT變速箱,所以只能用於低端車,大扭矩AT變速箱愛信自己都不夠用,幾乎無法滿足大眾的需求。

為什麼不能選擇大眾渦輪增壓發動機呢?大眾目前市場上的渦輪增壓發動機1.2T1.4T,都或多或少存在機油消耗量大的問題,大眾靠自己的技術能力沒辦法徹底解決這個問題,10多年了一直是這個德行,由於機油消耗量大,積碳問題就不能避免,三元催化堵塞也是不可避免,以前國內對環保車檢不嚴格,現在全部全程檢測OBD,大眾再想濫竽充數越來越難了,大家可以去檢測站看看,每天有多少大眾沒法通過檢測,二手大眾會越來越多,也會越來越難賣。

不管帕薩特邁騰朗逸速騰,都不要選擇T動力,只能選擇自然吸氣的,大眾渦輪增壓發動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燒機油現象,只能使用全合成機油保養費貴,燒95油使用成本高,甚至機油當做汽油來用,燒機油就容易積碳,容易堵塞三元催化,OBD不過關的大眾大片大片的。作為家用車,安全可靠,使用維護成本低,才是王道。

不作死就不會死!不思進取的大眾,3-5年時間內,大眾一定會成為小眾的,從銷量榜跌出10名開外。大眾汽車領域還真沒有拿得出手的技術或者產品,10年了發動機一直都是燒機油的渦輪增壓,沒有長進。變速箱更是沒有自己成熟的產品和技術,只能用不靠譜的雙離合湊合,大眾車安全皮實耐用的印象已經不復存在。唯一有競爭力的應該就是價格了,在全球來看大眾也就是價格有競爭力,可是到了中國大眾硬是把大眾賣奧迪的價。


火辣辣007


每種變速箱都有自己的優勢!同樣,雙離合變速箱也是如此。


雙離合變速箱擁有換擋速度快,傳動效率高的優勢。當然,這個傳動效率高是指和AT變速箱和CVT變速箱相比,傳動效率最高的變速箱是手動變速箱!


至於缺點,那就是大家都瞭解換擋頓挫的問題。可能在二三檔之間出現,也可能在其他檔位之間出現。每個廠家每個品牌的調校水平不一樣,對於功率和扭矩的取捨不同,都會導致頓挫的時間段不同!

至於說當年大眾乾式雙離合變速箱出現動力輸出閃爍、變速箱損害等等問題,那只是當初還處於新品階段,並沒有經過長時間的驗證就投入市場導致。(坑)


雙離合變速箱傳動效率高,可以有效的節省油耗,可以很好的滿足目前大環境對於汽車節能的要求。至於它的另外一項優勢,換擋速度快可以提升駕駛員對這款車體驗。

另外,由於雙離合變速箱成本比較低,再加上被刻意宣傳和擴大傳動效率高和節油優勢這兩點,廠家為了降低成本全部推廣雙合變速箱,你不選擇他,也是沒有辦法的!


汽車G值聯盟


因為很多車廠被逼無奈選的雙離合。

一個是環保法規的要求,比如國六之後很多自主車被逼無奈選了雙離合。不過乾式雙離合玩的依舊坑爹,自主車不買溼式雙離合等於交智商稅。典型的吉利和廣汽傳祺都是這樣的。

另一個是油耗限制,這就得提國內的燃料積分法則了。雙離合動力傳遞直接,省油利落,本質上就是魔改手動擋。

雙離合是運動高性能車上面的必備產品,比如寶馬M4 蘭博基尼 奔馳 AMG GTR,日產GTR。這些車都是和賽道有關係,只想著換擋快,你開的是不是頓挫是另外一回事了。這不在考慮之內。

但是,比如保時捷的PDK變速箱就在性能和舒適之間取得比較好的成功。還有大眾輝昂,變速箱表現也不錯。

雙離合是未來車企發展的一個趨勢,成本低 ,又沒有AT那麼多技術專利限制。自然是廣受車企歡迎。你樂意不樂意將來雙離合和CVT的車會越來越多,AT車型反而是高端豪華舒適或者部分小眾運動車的選擇。


榛名說車


眾泰T700的溼式雙離合就不錯!眾泰車性價比高,配置高,自己研發的發動機動力家用足夠,性能穩定,溼式雙離合無頓挫,換擋平順,性價比高。眾泰T700岀廠時廠家就做了底盤裝甲,良心企業。支持國產眾泰越來越好!買自己喜歡的車,不要買水軍噴子、無德車黑喜歡的車!


zcgcqc


沒得選擇而已,現在主流車型是德系和日系,我朋友和同事也基本是這兩樣,日系基本是自吸,而德系就大眾雙離合,當然有人說寶馬、奔馳、奧迪可以選擇,那TMD也要有錢才行啊!我同事還是大眾劇多,為什麼我同事朋友和我多是30上下,算是小年輕,比較動力方面還是有點需求的,錢就在那裡,當然日系什麼5.7什麼3.5什麼4.5動力也不弱,但是10幾萬就不要想了,唯一既要有動力需求,金錢方面不能太高,又要省油,恐怕雙離合就是最佳選擇了。。用一句至理名言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病,那就是窮病。。。


鑾泡心


真正常,很多人說三缸車垃圾,抖動,沒人買,但是英朗銷量依然很高;很多人說房價要暴跌,太貴了之類的,但是房子依然很火爆:有些人天天嚷嚷著辭職,沒見動靜,反而一聲不吭的人悄悄走了,不是同樣的道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