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博說易筋經和六脈神劍天下無敵,卻為何不提斗轉星移?

餅臉星小胖丁


慕容博這個老陰貨,一輩子都妄想復國,他陰謀挑動天下大亂,成功地騙到了兩個重量級大和尚,其中一個就是鳩摩智。

鳩摩智是個標準的武痴,他不滿足與吐蕃的武學絕技,於是以布衣身份行走中原江湖,渴求更高深的武功秘籍。

他“吐蕃國師”的身份引起了慕容博的關注。

其時慕容博已經是名滿天下的“南慕容”武學世家家主,屬於前輩高人,面對鳩摩智這個江湖新秀,他不僅僅是平輩論交,還開放藏書讓其觀閱,後期更是將“掃林七十二絕技”相授,種種行跡,讓鳩摩智這個老實人頓生知己之感,感激終身。

殊不知,慕容博充作大方的,都是別門別派的武功秘籍,對於自己“姑蘇慕容”家的絕學,他隻字不提。

慕容博的這種行為,自然是存了藏私和挑撥的心思。

欺騙的前提

——外人不知底細,見到慕容氏“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神乎其技,凡在致人死命之時,總是以對方的成名絕技加諸其身,顯然天下各門各派的絕技,姑蘇慕容氏無一不會,無一不精。

要想讓鳩摩智也這樣認為,慕容博自己的武功必然是極為廣博的。書中寫他殺死白世鏡的時候,用的就是馬大元的“鎖喉擒拿手”。

——他(白世鏡)真正害怕的倒還不是對方武功奇高,而是適才那人所出的招數竟是‘鎖喉擒拿手’。這門功夫是馬大元的家傳絕技,除了馬家子弟之外,無人會使。白世鏡和馬大元相交已久,自是明白他的武功家數。

然後,在少林寺前,慕容復和段譽大戰時,劍法、暗器手法、刀法、判官筆點穴招數、單鉤等等,各種武功信手拈來,都是深得其精髓。

——慕容復接過鄧百川擲來的長劍,精神一振,使出慕容復家傳劍法,招招連綿不絕,猶似行雲流水一般,瞬息之間,全身便如罩在一道光幕之中......慕容復猛吃一驚,卻不慌亂,右掌急揮,將二三十斷劍化作暗器,以滿天花雨手法向段譽激射過來,......慕容復舞刀抵禦,但見他忽使“五虎斷門刀”,忽使“八卦刀法”,不數招又使“六合刀”,頃刻之間,連數八九路刀法,每一路都能深中竅要,得其精義......慕容復拋下斷刀,接過判官筆來,一出手,招招點穴招數,筆尖上嗤嗤有聲,隱隱然也有一股內力發出......慕容復舉起右手單筆,砸開射來的判官筆,噹的一聲,雙筆相交,只震得右臂發麻,不等那變曲了的判官落地,左手一抄,已然抓住,使將開來,竟然是單鉤的鉤法。

——群雄既震於蕭峰掌力之強,又見慕容復應變無窮,鉤法精,盡不柱也大聲喝采,都覺今日得見當世奇才各出全力相拚,實是大開眼界,不虛了此番少室山一行。

慕容復都能如此,慕容博的武功自然更為精妙,他根本不需要施展自家武功,僅僅用其他門派的,就能讓鳩摩智拜服。

因此,慕容博才能成功地騙到鳩摩智,讓其根本不疑心自己會藏私。

藏私

慕容家的武學,最最精妙的,自然就是“斗轉星移”了。

——但慕容氏有了這一門巧妙無比的“斗轉星移”之術,不論對方施出何種功夫來,都能將之轉移力道,反擊到對方自身。

有關“斗轉星移”的威力,慕容復曾經和丁春秋大戰數回合不落下方,也曾經扭轉了虛竹和天山童姥墜崖時的力道,讓見多識廣的天山童姥都稱讚不已。

——慕容復見二人從山峰上墮下,一時看不清是誰,便使出“斗轉星移”家傳絕技,將他二人下墮之力轉直為橫,將二人移得橫飛出去。他這門“斗轉星移”功夫全然不使自力,但虛竹與童姥從高空下墮的力道實在太大,慕容復只覺霎時之間頭暈眼花,幾欲坐倒。

——凝思半晌,道:“姥姥數十年不下縹緲峰,沒想到世上武學進展如此迅速。那個化解咱們下墮之勢的年輕公子,這一掌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當真出神入化......”

這是慕容家的立身之本,正是靠這門絕技,慕容氏才搏得了“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稱號,這個秘密,他們是永遠不會洩露出去的。

——慕容氏若非單打獨鬥,若不是有把握定能致敵死命,這“斗轉星移”的功夫便決不使用,是以姑蘇慕容氏名震江湖,真正的功夫所在,卻是誰也不知。

慕容博在開導慕容復時,還施展了“參合指”,這門武功也是極為精妙。

——(灰衣僧)伸出食指,凌虛點了三下......不料灰衣僧指風點處,兩人胸口一麻,便即摔倒,跟著那判官筆從段譽肩頭反躍而出,拍的一聲,插入地下。段正淳和巴天石摔倒後,立即翻身躍起,不禁駭然。

慕容博和鳩摩智相交,本身就是存在欺騙利用的心思,他自然不可能真心相告對方自家的秘密了。肯定是要藏私的。

挑撥

慕容博渴望天下大亂,然後自己揭竿而起,於亂世中恢復祖輩的風光。

鳩摩智是是個武痴,他畢生的追求就是高深武學。但同時,他還是吐蕃的國師,在吐蕃的勢力屬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那種。

試想一下,要是他得知了世上最最精妙的劍法“六脈神劍”就藏在積弱小國大理,他會怎樣辦?

換?求?偷?搶?

不管用哪種方式,吐蕃和大理肯定是交惡了。

同樣,慕容博將偷盜來的“少林七十二絕技”送給鳩摩智,也是這個道理。

當年中原群雄為了防止掃林絕學被契丹武士偷盜,組團去暗殺蕭遠山,現在為了中原武學不外傳,必然也會去追殺鳩摩智,這樣大宋和吐蕃的關係也會惡化。

幸好鳩摩智為人還算低調,也沒有作惡,也無心政事,他幾乎是沒有做到作為國師該做的事情,對大宋毫無威脅。

最後,他體內異種真氣沸騰,陰差陽錯中被段譽吸盡。

他成就了段譽,使其武學修為更上一層樓;段譽也成就了他,讓他成為了一代高僧。

慕容博在鳩摩智身上花的心思,算是白費了。


彌江小地主


斗轉星移作為姑蘇慕容家的絕技,實力之強也是無需懷疑,當初慕容龍城也是憑藉這套絕技當世無敵,只是慕容龍城的後人一代不如一代,導致慕容博未能將“斗轉星移”發揮最大威力,慕容復更是隻學到皮毛。

可是,慕容家自從有了“還施水閣”以後,都將更多的精力用在修煉其他各門各派的絕技上,這也是他們未能將斗轉星移修煉到高深境界的重要原因。

慕容博就是一心修煉少林七十二絕技,導致最終一身內傷;慕容復就是學的五花八門,可是最終未能發揮威力。

在三十年前,慕容博與鳩摩智相識,二人高談闊論天下武學。在交流的過程中,慕容博也發現出鳩摩智的性格,他覺察到鳩摩智對武學的痴迷是相當的深,而且他極有天賦。

此時,慕容博針對鳩摩智就設計了一個陰謀:告訴他天下武學最強的就是少林“易筋經”和大理“六脈神劍”,利用鳩摩智對武學的痴迷希望能夠引起天下紛爭。

而在臨別之際,慕容博又將少林七十二絕技贈送給鳩摩智,這讓鳩摩智對慕容博感激涕零,他就認為慕容博是天下第一好人,對慕容博每句話都當做至理,都信以為真。



鳩摩智在拿到少林七十二絕技以後,又從李秋水那裡得到小無相功,竟然在短短三十年中將七十二絕技都修煉成功。

隨後,他就時時想起慕容博告訴他的天下絕學“易筋經”和“六脈神劍”。此時他的武功已然高強,可是他內心並不滿足,他時時抱憾,未能見識到慕容博口中的這天下兩大最強絕學。

在內心慾望的慫恿下,鳩摩智選擇離開大輪寺,首先就來到大理天龍寺,也是為了搶奪天龍寺的“六脈神劍”劍譜。

鳩摩智的確引起了大理和少林的各種紛爭,只是這些紛爭並沒有引發國家層面上的衝突,並沒有達到慕容博的目的,只是鳩摩智這些行為卻也讓他自己處處樹敵。

並且,鳩摩智一心修煉七十二絕技,也讓自己內功出現隱患,最終導致走火入魔。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他崇拜不已,萬分相信的慕容博。當鳩摩智意識到這一層之時,已然為時已晚。

鳩摩智內功最終全部被段譽吸走,也算是散盡一身的罪孽,最終大徹大悟,成為一代高僧。

只是鳩摩智已然耽誤了自己三十年時間,如果不是被慕容博引入歧途,他自己在佛學領域肯定能有更大的作為。



慕容博之所以未能透露鳩摩智斗轉星移也是一門高深絕技,歸根到底他是不想自己的絕技被鳩摩智所覬覦。

他既然知道鳩摩智是一介武痴,他又怎能暴露自己的絕學呢,那豈不是養虎為患!

首先,如果他告知斗轉星移是天下一門絕技,那麼鳩摩智肯定就會念念不忘,肯定第一時間去姑蘇慕容,去了解斗轉星移。

這樣就使得自家的絕技在江湖上暴露無遺,慕容博的絕技讓江湖人都知道的清清楚楚,斗轉星移的優缺點是哪些都被公之於眾,那麼在江湖上的威懾力豈不是要大打折扣!慕容博自然要考慮到自家武學的影響力,他肯定不願意看到這種情況的發生!

另外,如果鳩摩智知道斗轉星移這門絕技,肯定想佔有這門絕技,於是就會去姑蘇竊取。

慕容博自然不希望別人對自己的絕技念念不忘,這樣始終就是給自己增添了無數擔憂,慕容博作為一個聰明人,他豈能不知這個道理。

再說,鳩摩智也是武學奇才,萬一他能夠將這麼絕學學會,那豈不是對姑蘇慕容最大的威脅。

慕容博考慮的極為長遠,他也絕不願意看到自家的武功被外人所知,更不願外人知曉他的情況,於是他只能將別門派的絕技暴露給鳩摩智,而對自家的斗轉星移選擇隱藏。

可見,並非斗轉星移不是天下絕學,而是慕容博考慮到自身的情況,才故意不告知鳩摩智。



*忠肝義膽嶽老三聊武俠第303期*


忠肝義膽嶽老三


斗轉星移,是慕容家不外傳的絕技。所謂財不露白的道理我想大家都懂,鳩摩智同慕容博談論武學,慕容博想要藏都還來不及,怎麼會在鳩摩智面前提起斗轉星移?

別看後來鳩摩智在江湖上行走時,大肆誇讚自己與慕容博關係是如何如何好,這是鳩摩智在往自己臉上貼金。

鳩摩智當初前來中原武林,圖謀的是什麼?前來討教佛法?當然不是。是來同中原武林高手切磋武功?也不是。

很明顯,狼子野心,鳩摩智之所以來中原江湖,就是圖謀中原武林高深的武林絕學。



慕容博小孩鳩摩智,也不是省油的燈,他與鳩摩智的交好難道是真的佩服鳩摩智的佛法高深,或者對於鳩摩智武學佩服?

要是就怪了,這個糟老頭子壞的很,信你個鬼喲!

是因為慕容博始終都把鳩摩智當做一枚棋子,慕容家的志向不是稱霸江湖,是要光復大燕,當皇帝。

鳩摩智是吐蕃高僧,在當地有著不錯的聲望,武功也還馬馬虎虎,慕容博想利用鳩摩智這個外來人員挑起戰亂。

知曉鳩摩智本意的慕容博,故意招攬鳩摩智,並以禮相待,你不是想要學習與中土武林絕學嗎,好,那我就告訴你,中原武林絕學多了去,六脈神劍厲害,少林易筋經也厲害,你去搶吧,把這些大門大派都拉下水,攪得越渾越好。

可是慕容博也是沒有多大出息的人,把江湖上是搞了個昏天暗地,但是自己年歲大了,復國的希望還是日漸渺茫,乾脆一個隱身,撂挑子不幹了,丟給兒子慕容復。別人都是坑爹,慕容博這是典型的坑兒子!

慕容博和鳩摩智,一丘之貉。所以,他怎麼會告訴鳩摩智我慕容家的斗轉星移如何如何厲害。這鳩摩智要是知道了,那還不得千方百計的先把你慕容家的斗轉星移弄到手再說,這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


浪子與俠客


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挑起爭端

慕容家為燕國皇室後裔,慕容博告訴鳩摩智天下武學數大理《六脈神劍》和少林寺《易經筋》最為厲害,其實是因為慕容博看出鳩摩智是個武學奇才,而且好武成性,必定會想方設法去得到這兩部武學經典,再加之鳩摩智貴為吐蕃國師,到時候如果鳩摩智為了武學秘籍挑起吐蕃和大理、大宋之間的戰爭,那就正中慕容博的下懷了,到時天下打亂,慕容家就可以趁機起事,用心可謂歹毒!

二、保全慕容家

當時慕容博已有計劃挑起遼、宋之間紛爭的計劃,而鳩摩智武功高強野心勃勃,慕容博害怕鳩摩智在自己執行假死計劃的時候,到慕容家搶奪《斗轉星移》秘籍,到時候恐怕慕容家沒人能夠阻擋鳩摩智,所以慕容博想出這個禍水東引,一石二鳥之計。

三、《斗轉星移》確實不能稱為第一

《斗轉星移》是慕容家祖先自創的武功,但是這種武功,只能稱為絕技,卻不能稱之為絕學。主要因為《斗轉星移》只是將對方的內力引導入體內,然後經過特殊的經脈行氣,將引導入體內的真氣再作為自己的真氣釋放出去,這種絕技有兩個弊端,一是它只能轉移敵人內力,並不能像《北冥神功》那樣吸收內力;二是《斗轉星移》轉移的內力不能超過自身經脈的承受極限,假如對方內力比你高得多,那麼對方內力打過來,你的筋脈根本承受不住壓力,直接撐爆。《斗轉星移》這種武功其實比較雞肋,面對武功比你低的不需要用,面對武功高的多的用不了,只有面對同等級或者稍高的對手才能起到作用,所以《斗轉星移》不能稱為天下第一武學!





煩惱飯桶


(1)在《天龍八部》原著小說裡,慕容博的身份很特殊很特殊。慕容博是鮮卑族皇族的後裔,然後慕容家族世世代代都以興復大燕國為己任。這樣就註定了慕容博,在原著小說裡只能是充當一個“陰謀家”的角色了。

(2)慕容博既然是個“陰謀家”,城府當然就是相當地深了。那麼,慕容博所說的話也就基本上不能夠全當真的了,否則的話,就會壞大事的。譬如說,少林寺的方丈玄慈大師相信了慕容博的話,就釀成了“雁門關慘案”;而鳩摩智相信了慕容博的話,強練少林寺七十二絕技和易筋經武功,結果就走火入魔了……

(3)至於“斗轉星移”的技法,更乃是慕容世家的看家絕技。老謀深算的慕容博自然也就更不會對外人(鳩摩智)說那是“天下第一”的武功了,以免“家傳絕技”一下子成為眾矢之的的。然後,慕容博當年與鳩摩智恰好是老朋友,二人經過多次接觸與交談,慕容博是大大地震驚於鳩摩智的才幹與武功,於是,慕容博就又對鳩摩智起了壞心了。慕容博對鳩摩智說易筋經和六脈神劍是”天下第一”的武功,無非就是想借機挑起“吐蕃國和大理國”“吐蕃國和中原武林”的矛盾(因為鳩摩智是吐蕃國國師,並且習武成痴),然後,慕容博好來坐收漁人之利。

此外,從作者金庸先生的創作角度來看,在《天龍》裡,已經學會了“斗轉星移”之技的慕容復,根本就遠不是蕭峰的對手的,這樣的話“斗轉星移”又怎麼可能稱得上是“天下第一”的武功呢?!











騎蝸牛走高速


斗轉星移強嗎?未必。

金庸武俠中,但凡高手所用武功,都是符合自身氣質,比如喬峰的降龍十八掌,和他豪爽硬朗的性格一樣,慕容博也是這樣,他工於心計,手段毒辣,為了復國不擇手段,藉助各方勢力為我所用,這和他的武功路數何其相似,而這樣的武功陰柔有餘,卻稱不得上流,只是取巧之道。


先看慕容復和丁春秋交手的時候,他的斗轉星移根本就不能奈何對方,連用三次卻只能把傷害轉移到丁春秋弟子身上。和喬峰打更是捉襟見肘,無法牽引,更別說對敵六脈神劍了,六脈神劍的無形劍氣凌厲無比,斗轉星移又何從借力?

其實斗轉星移有一個軟肋,就是和六脈神劍一樣,必須依靠強大的內功輔助才能夠發揮最大功效,慕容父子之所以不能把這門武功施展到淋漓盡致,也是如此。蕭遠山和慕容博潛藏在少林寺幾十年為何?因為他們在同時找一樣東西,卻始終沒有找到,那就是天下內功心法第一的易筋經,只有靠易筋經這樣深厚的內功催動,斗轉星移才能牽制別人,而不是被人所制。

高手相鬥,到了緊要關頭,就是實力的比拼,巧又從何而取?這也是慕容復不能成功的原因,打鐵還需自身硬,靠花架子終究難登大雅之堂。


劍膽琴心01


實際上慕容博之所以推崇《易筋經》,這當中牽涉到一個非常明顯的問題,就是他們慕容家缺乏一門精深的內功心法。之所以推崇“六脈神劍”,則是為了設計鳩摩智這些人,陰險至極的陰謀。至於他為何從未提及他們慕容家的“斗轉星移”,那自然是有私心的,而且“斗轉星移”不用他推崇,也早已是聲名在外。慕容博是真正壞到家的人,他的所作所為都是帶有目的的。



從慕容博對《易筋經》的推崇,可以看出他是有多麼渴望為慕容家子孫取得一門精深的內功心法。

慕容家自當年其先祖慕容龍城創下“斗轉星移”這項絕技,享譽江湖之後,歷代繼承人也都繼承了這一項絕技,“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美名,但沒有一位繼承人能將這門家傳絕技,練到慕容龍城那樣的高度。為何會有這樣的結果,實際上跟大理段氏先祖創下“六脈神劍”,後世子孫在段譽之前沒人練成,是一個道理的,歸根到底就是他們未給後世子孫留下一門精深的內功心法或者內功修煉法門。

金庸武俠中有一個非常明顯的設定,那就是內功為上。只要習武之人內功有成,任何平庸的招數,都能發揮出極致和驚人的威力。這一點在“天龍時期”的武林之中,表現更為明顯。就像喬峰當日在聚賢莊,憑藉一套“太祖長拳”,照樣能力克天下群雄。這一點,深懂武理之道的慕容博,同樣非常清楚。阿朱當日將在少林所盜的《易筋經》交給喬峰時,就曾說過慕容博對這一點的論述。

阿朱又道:“那時慕容公子道:‘是啊,王家表妹就愛自誇多識天下武功,可是博而不精,有何用處。’慕容老爺道:‘說到這個“精”字,卻又談何容易?其實少林派真正的絕學,乃是一部《易筋經》,只要將這部經書練通了,什麼平庸之極的武功,到了手裡,都能化腐朽為神奇。’”根基打實,內力雄強,則一切平庸招數使將出來都能發揮極大威力,這一節蕭峰自是深知。新修版《天龍八部•第二十二章》


慕容龍城當年創下“斗轉星移”,並且將這門絕技發揮出極高的威力,許多武功均能在他手上被轉移反彈,因而闖下“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響亮名頭,這說明慕容龍城必定身擁一身上乘的內功。他可能是像後世的段譽和虛竹那樣有奇遇,在機緣之下,短時間內便匯聚了一身渾厚強勁的內力,但這樣的奇遇卻是不可能複製給後世子孫的。因而他留給子孫的就只能是一門絕技而已,內功修為方面卻只能靠後人自己去摸索修煉。

一門精深的內功修練法門有多重要,我們看遊坦之這個人物就知道,因為《神足經》與“冰蠶寒毒”的雙重作用,幾個月時間就練出了一身強勁的內功。修煉了二十幾年內功的喬峰在少室山英雄大會與之交手,都不禁感到寒氣逼人。當然了,喬峰自小得以修煉少林正宗內功,就不是慕容博能比的。他修練了二十餘年少林內功,從小說的相關情節來看,其內功的修為和深厚程度,穩穩能比得上慕容博幾十年的修為,這也是他倆會被讀者評為“天龍四絕”的原因之一。

這一點在慕容復的身上,就更為明顯。杏子林中當喬峰使出一招“擒龍功”之時,王語嫣就斷定了慕容復根本就不配與喬峰齊名。要知道,慕容復就小了喬峰幾歲而已,但是內功的修為,卻是天差地別。


沒有精深的內功心法,想要練出一身深厚的內功,就只能走苦練之路,每一寸的內力都要經年累月的修煉之功。這就是造成慕容博年紀在蕭峰之上,武齡倍於蕭峰,但內功卻與之相當的原因。也是慕容博之所以推崇《易筋經》的原因,在他心理他太渴望為慕容家獲取一門精深的內功心法了。

慕容博向外推崇大理段氏的“六脈神劍”,其實是包藏禍心,帶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其實以慕容博的內功修為,即使是讓他得到“六脈神劍”,他也不大可能練成,慕容博明顯也知道這一點的。當日在少林,鳩摩智用師門絕學“火焰刀”交換他的三十多冊少林絕技之時,慕容博在聽了“火焰刀”的功法之後,就曾對“火焰刀”與“六脈神劍”做過一番對比。從中可以看出,慕容博雖不知道“六脈神劍”的功法,但卻是知道手指發出六種內力的武學原理。正如前面所說,慕容博知道自己內功的修為不足,因此他之所以推崇“六脈神劍”,是帶著另一番目的。

慕容博道:“大師這‘火焰刀’神功,果然奇妙無方,以在下所知,或許只大理段氏的‘一陽指’可資匹敵。但據聞‘一陽指’運勁緩慢,遠不及‘火焰刀’之動念即至。”鳩摩智道:“這該是運功之人功力有別。”慕容博道:“正是。傳言大理段氏尚有‘六脈神劍’絕技,手指上可發六種內力,交叉運使,更加神奇,欲求得其術,想是難上加難。”新修版《天龍八部•第四十二章》

慕容博的這個目的,自然是有對象的,那就是一心想奪得高深武學的武痴之人,鳩摩智就是這類人的代表之人。《六脈神劍劍譜》作為大理天龍寺至高無上的武學秘笈,慕容博自然是知道根本就難以求得的。不要說“六脈神劍”,即使有人去跟他求取“斗轉星移”的功法,他也不會傳給他人了。因此,想要獲得《六脈神劍劍譜》,除非就是強奪,但是這樣一來,搶奪劍譜的是等於是跟一個大理國結怨了,無論是宋人還是吐蕃人,嚴重者都可能引起與大理國兩國交兵。戰事一起,慕容家趁機起事,他們便是坐收漁翁之利了。


所以說,慕容博向外推崇“六脈神劍”,是有他個人不可告人的秘密所在的。鳩摩智就是這樣著了他的道,被他設計,而且他慕容博在這件事上是穩賺不賠的,鳩摩智假如真的取得《六脈神劍劍譜》,那他只要將燕子塢的另外五十多冊少林絕技與之交換,《六脈神劍劍譜》從此就是他們慕容家的,即使鳩摩智取不到,那也已是成功讓吐蕃與大理結仇了。只可惜這一點,深陷其中的鳩摩智直到後來在西夏才大徹大悟。

直到此刻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這才想到:“那日他與我邂逅相遇,將這些絕技秘訣送了給我。一來是報答我傳他‘火焰刀’之德,更想和我交換《六脈神劍劍譜》;二來是要我和少林寺結怨,挑撥吐蕃國和大宋相爭。他慕容氏便可混水摸魚,興復燕國。”新修版《天龍八部•第四十五章》

慕容博深知家傳絕技的缺陷,他不可能讓外人更多的瞭解斗轉星移。

而至於慕容博為何從未提及他們的家傳絕技“斗轉星移”這件事,一是因為這門絕技的聲名早已在外,二是不想引起外人去覬覦他們的家傳武學。第三個原因,在羽菱君個人看來,則是為了隱藏他們這門家傳絕技的一個缺陷。

“斗轉星移”確實能夠轉移別人的武功,講別人的招式轉移反彈,令對手自作自受。但是這樣的功法卻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欲想轉移別人的武功,卻必須先熟悉別人的武功套路。當日慕容復與丐幫有誤會,他想到丐幫澄清之前,就在燕子塢修煉他們“還施水閣”所僅有的“打狗棒法”藏譜,為的就是丐幫幫主使出“打狗棒法”,他能夠施行“斗轉星移”。這也是他們慕容家,要建立“還施水閣”,去收集天下各派武學典籍的主要原因。


然而天下武功何其之多,慕容家又怎麼可能將別人的武功都收之藏之和全練了。深知這一點的王語嫣就曾直接說出“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只不過是唬人的話,哪有這麼容易施展。這也是慕容博為何對武林放出大話,說他是窺盡了天下武學的原因,為的也是掩蓋他們“斗轉星移”的這個缺陷,保全“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名頭。

那女子道:“慢著,我要寫封書信,跟他說明白,要是不得已跟丐幫中人動手,千萬別使打狗棒法,只用原來的武功便是。什麼‘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本就是說來嚇唬人的,哪能真這麼容易施展?你們想法子把信交給他。”新修版《天龍八部•第十二章》

因此,深知自己家傳絕技缺陷所在的慕容博,向來對外就是閉口不提他們的這項絕技,怕的就是別人瞭解得越多,一旦被人發現“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虛名,那無疑就是破壞了“斗轉星移”的名頭。如此一來,他們慕容家還怎麼在江湖上立足呢,慕容博又豈會自揭己短?

慕容博這個人物,是真正壞到家的一個人,他所想和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幾乎是帶有私心和陰謀的。小說中被他算計的人,不計其數,更是造成了許多無辜之人為之喪命。而且他只做穩賺不賠的買賣,在羽菱君個人看來,即便是他最後皈依佛門,也並不是真正的大徹大悟,他的目的只不過是轉移蕭峰的注意力,讓他不會再找慕容復報仇,好讓慕容復能夠繼續去實現他們慕容家的復國大夢而已。

我是羽菱君,專注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要明白這個問題,就先要了解何謂天下無敵?放眼金書眾多高手,似乎稱得上天下無敵的高手有很多,諸如獨孤求敗、東方不敗、黃裳、達摩、張三丰、王重陽、郭靖、楊過、張無忌等有許多。

但是,天下無敵分有兩層含義,一個是真的是天下無敵,另一個是沒有遇到比自己強的對手,所謂“既生亮,何生瑜”,在諸葛亮沒有出現以前,周瑜實際上也可以算是無敵的存在。然而,事實上總是有所謂“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存在,只是自己不知道罷了。

因而,在金書中稱得上絕世高手一時並存的,也唯有神鵰、射鵰時期,由華山論劍所引出的這東、南、西、北四位高人,分別代表著世間聰明才智所能達到的極限成就。所以不管是首次論劍,還是二三十年後再次論劍,雖然有的用功勤一點,有的際遇多一點,但還是無法真正分出高下,還是各有所長而已。

而他們之間要想真正分出高下,無論是楊過與老頑童,還是北丐與西毒,到最後終歸還是要靠比拼真力來定勝負。因為凡是你能想出的任何高明招數,對方總有辦法化解,即便招數不好拆解,對方拼著兩敗俱傷與硬你拼真力,你也沒有辦法。

因而,一個習武者是否能算作絕頂高手,功力修為首先就是必不可少的硬基礎,這一點達不到,其他都免談。這就是為何慕容博要說少林派真正無敵的是《易筋經》,而不是七十二絕技了,因為武學中“唯快不破,唯力強不破”,這是千古不易的道理,但功力修為不足,再巧妙的招數也快不到哪裡去,當然力道也強不到哪裡去。

若是仔細讀過《天龍八部》原著,便能發現六脈神劍雖然神奇,但鳩摩智的火焰刀掌力盡可抵禦得住,同樣當保定帝等人在覺知自己的六脈神劍抵擋不住對方的火焰刀時,要靠掌力來抵擋。這就說明六脈神劍雖然厲害,遇到高手還是有辦法抵擋的,甚至它在真正高手面前是沒有奧秘可言的,乃至在少林派的許多功夫也都可以達到六脈神劍類似的效果。而段譽的六脈神劍之所以厲害,是因為他的北冥神功吸取了很多高手的內力,在經過六脈神劍內功心法的運轉,內力修為已是震古爍今的存在。

因而,慕容博之所以將《易筋經》與六脈神劍並列的原因,便是在於修習六脈神劍所成就無上內功心法,這是足以與《易筋經》相匹敵的。所以除了段譽這個意外的奇葩外,既然是能夠修持到一身震古爍今功力修為的高手,使用什麼武功都是無敵的存在,這便是為何喬峰只是在簡單的比拼腳力輸給段譽時,便自任不如對方的原因所在。

而斗轉星移,只不過是一種巧妙的“四兩撥千斤”用勁功法,只要功力修持到一定程度,便可用運。只能算作是成為高手的一種極好的加成功法,但功力修為不足同樣成不了絕世高手。然而反過來功力修為真正到家了,即便不會斗轉星移,練其它功夫同樣可以成為真正高手。


靈臺主人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先了解相關的歷史背景。根據《天龍八部》人設的歷史背景,慕容博是鮮卑慕容氏的後裔,鳩摩智是吐蕃的國師。歷史往前推六百年,就是慕容博想要恢復的大燕所處的時代,歷史上稱之為“五胡亂華”時代。歷史教科書上,籠統地稱之為魏晉南北朝時期。公元316年,西晉王朝在經歷八王之亂後,國力損失慘重,虛弱不堪,被匈奴人滅國。北方和西域各胡族勢力趁西晉大亂之機侵略華夏,史書稱“北地滄涼,衣冠南遷,胡狄遍地,漢家後輩幾欲被數屠殆盡。”數據顯示,北地2000萬左右的人口,被胡狄殘殺至不到400萬人。慕容博的祖先就是五胡中的鮮卑。他心心念念想要光復的大燕,在當時先後經歷了前燕、後燕、西燕、南燕和北燕等不同的階段。後來隨著北燕被北魏所滅,燕國成為歷史。

在五胡亂華時期,曾有一個短暫的冉魏王朝發佈過殺胡令,可以說自從冉魏之後,漢人的牛羊命運才被改觀。慢慢的又經過六百年的民族大融合,到了北宋時代,鮮卑慕容氏已經沒有了任何復國的土壤和資源。但這一家世世代代好像就是為了光復大燕而存在的。向來痴,從此意,杏子林中略會平生意。通過小說劇情,基本上可以判斷,這一家都是神經病。

神經病不可怕,就怕他武功好又有文化。所以說到這裡才能看出來,慕容博說六脈神劍和易筋經是第一武學,純粹是忽悠加利用鳩摩智。他當然會故意忽略斗轉星移。因為他想讓鳩摩智和大理段氏及少林寺鶴蚌相爭,他好漁翁得利。

表面上看,鳩摩智抓走段譽逼迫六脈神劍是武學之爭,其實等於是吐蕃和大理之爭。鳩摩智引慕容博為知己,削弱段氏就是掃除了一大威脅,在武俠江湖的世界裡,從此南疆不足懼也。

至於鳩摩智和易筋經,分別代表吐蕃和大宋,雙方最好是鬥個兩敗俱傷,這樣在最後關頭,他憑藉斗轉星移忽然出場收拾殘局,順理成章地就可以奪得武林盟主,為他光復大燕邁上前進的一大步。

他沒想到的是掃地僧的出現,其實是天道的化身,歷史早已不是六百年前,殺胡令引發的漢人同仇敵愾的精氣神,後來也將五胡趕回到了邊塞之外,歷經大唐時代的洗禮,他還想搞東搞西,已經沒了機會,因為他祖先生存的邊塞,此時後金、蒙古開始漸漸強大起來了。


淘聊齋


夢露居士為你解讀金庸武俠,點擊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很多人認為,慕容博曾向鳩摩智說起,少林寺《易筋經》與大理段氏六脈神劍是天下兩大絕頂武功。其實那是97版《天龍八部》中的原創劇情,在原著小說中,慕容博只向鳩摩智說起了六脈神劍,並沒有提及《易筋經》。

當時鳩摩智遠赴大理天龍寺,想要奪取段氏《六脈神劍經》,他打的就是慰藉亡友慕容博的名義,他說:

慕容先生當年論及天下劍法,深信大理天龍寺“六脈神劍”為天下諸劍中第一,恨未得見,引為平生最大憾事。(新修版《天龍八部》第十回)

那麼鳩摩智又在何時與慕容博相交,聽他說起六脈神劍的呢?這段故事在三聯版《天龍八部》中並不存在,而是在新修版《天龍八部》中。

原來,當年慕容博引發雁門關大戰後,為了逃避追責,隱姓埋名潛伏於少林寺外,多次進入少林寺藏經閣抄錄武學秘笈,長達三年之久。每一年他都在藏經閣中遇到了蕭遠山,與他比試了三次,從一開始不是對手,到最後已是旗鼓相當。

第三次比試後,慕容博遇到了鳩摩智,兩人講論天下武學,相談甚歡。鳩摩智結交慕容博,自然有所圖謀,他將自己的絕藝火焰刀傳給慕容博,為的是交換慕容博手中絕技。此時慕容博提起大理段氏六脈神劍天下無敵:

正是。傳言大理段氏尚有‘六脈神劍’絕技,手指上可發六種內力,交叉運使,更加神奇,欲求得其術,想是難上加難。

兩人達成共識,鳩摩智前去取《六脈神劍劍譜》,來交換慕容博抄錄的所有少林絕技:

這些年來,在下潛入少林寺藏經閣,借抄了七十二門絕技功法,現下手邊有三十餘冊抄本。今日午後起,我二人共同再錄副本,副本盡數贈於大師。……待大師取得《六脈神劍劍譜》,便請光臨蘇州燕子塢參合莊,在下將那五十餘本絕技副本相贈,交換《六脈神劍劍譜》。

其實慕容博對鳩摩智吹牛了,因為他只抄錄了五六十門少林絕技,根本沒有七十二門這麼多。慕容博的奸詐狡猾,從細節上可見一斑。

而且鳩摩智上了一個當,因為他用六脈神劍來換少林七十二絕技,可謂是虧本買賣。因為慕容博自己也清楚,武功在貴精不貴博,他曾向兒子說起:

少林派七十二項絕技,自然各有精妙之處,但克敵制勝,只須一門絕技便已足夠,用不著七十二項。

慕容博自己練多種少林絕技,是身不由己,因為他身負慕容氏“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之名,不得不廣學天下武學。但是他用少林絕技交換六脈神劍,卻是不懷好意,直到最後,鳩摩智走火入魔之際才幡然醒悟:

(鳩摩智)神智並不錯亂,驀地裡腦中靈光一閃:“他……他自己為什麼不一起都練?為什麼只練數種,卻將七十二門絕技的秘訣都送了給我?”

可見慕容博此人可謂是壞透頂了,他一直在算計每一個人,待人從無真心,可以說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有自己的圖謀,他的最終目的就是挑起天下紛爭,好乘亂光復燕國。

慕容博絕不可能向鳩摩智提及《易筋經》,因為他知道少林武學的精華就是《易筋經》,他曾嚮慕容復說過:

其實少林派真正的絕學,乃是一部《易筋經》,只要將這部經書練通了,什麼平庸之極的武功,到了手裡,都能化腐朽為神奇。

慕容博將《易筋經》與六脈神劍相提並論,他自認為於天下武學無所不窺,只可惜沒見到大理段氏的《六脈神劍劍譜》,以及少林派的《易筋經》,引以為終身憾事。

假如鳩摩智知道六脈神劍與《易筋經》不相伯仲,他絕不會想要交換少林七十二絕技,而是想要《易筋經》了,可惜的是慕容博並沒有《易筋經》,這筆交易無法成立。

慕容博結交鳩摩智,完全是沒安好心。因為他想要復國,就必須攪動天下大亂,而鳩摩智背後是吐蕃國,他向鳩摩智提及六脈神劍,不僅是想借鳩摩智之手奪取六脈神劍,也是想挑起吐蕃與大理的紛爭。

慕容博自然也不會向鳩摩智說起自家的絕技:“斗轉星移”,因為這是慕容氏最大的秘密。

因為此門武功借力打力,能反彈對手的所有攻擊,對手不論使出何種絕技,被慕容氏“斗轉星移”一轉,都會反擊到自己身上。是以每個與慕容氏為敵之人,最終都死於他自己的成名絕技之下。

其他人不知底細,只知道慕容氏“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神乎其技,竟以為姑蘇慕容氏對於天下各門各派的絕技無一不會,無一不精。要知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想憑一身神功打得天下無敵手,並非不可能之事,但想通曉天下武學,卻是人力難以做到的!

久而久之,慕容氏一族變成了赫赫有名的“南慕容”,其“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威名傳揚天下。如大理黃眉僧這樣的高手,提起慕容氏“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心中也頗忌憚,甚至恐懼:

黃眉僧喃喃的道:“以彼之道,還施之身。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臉上突然間閃過一絲恐懼之色。保定帝、段正淳和他相識數十年,從未見他生過懼意,那日他與延慶太子生死相搏,明明已經落敗,雖然狼狽周章,神色卻仍坦然,此刻竟然露出懼色,可見對手實是非同小可。

假如這斗轉星移的秘技被他人所知,那麼慕容氏就沒有什麼秘密可言了,而他們樹敵眾多,也必然遭到很多人的針對!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夢露居士,為你解讀金庸武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