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博说易筋经和六脉神剑天下无敌,却为何不提斗转星移?

饼脸星小胖丁


慕容博这个老阴货,一辈子都妄想复国,他阴谋挑动天下大乱,成功地骗到了两个重量级大和尚,其中一个就是鸠摩智。

鸠摩智是个标准的武痴,他不满足与吐蕃的武学绝技,于是以布衣身份行走中原江湖,渴求更高深的武功秘籍。

他“吐蕃国师”的身份引起了慕容博的关注。

其时慕容博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南慕容”武学世家家主,属于前辈高人,面对鸠摩智这个江湖新秀,他不仅仅是平辈论交,还开放藏书让其观阅,后期更是将“扫林七十二绝技”相授,种种行迹,让鸠摩智这个老实人顿生知己之感,感激终身。

殊不知,慕容博充作大方的,都是别门别派的武功秘籍,对于自己“姑苏慕容”家的绝学,他只字不提。

慕容博的这种行为,自然是存了藏私和挑拨的心思。

欺骗的前提

——外人不知底细,见到慕容氏“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神乎其技,凡在致人死命之时,总是以对方的成名绝技加诸其身,显然天下各门各派的绝技,姑苏慕容氏无一不会,无一不精。

要想让鸠摩智也这样认为,慕容博自己的武功必然是极为广博的。书中写他杀死白世镜的时候,用的就是马大元的“锁喉擒拿手”。

——他(白世镜)真正害怕的倒还不是对方武功奇高,而是适才那人所出的招数竟是‘锁喉擒拿手’。这门功夫是马大元的家传绝技,除了马家子弟之外,无人会使。白世镜和马大元相交已久,自是明白他的武功家数。

然后,在少林寺前,慕容复和段誉大战时,剑法、暗器手法、刀法、判官笔点穴招数、单钩等等,各种武功信手拈来,都是深得其精髓。

——慕容复接过邓百川掷来的长剑,精神一振,使出慕容复家传剑法,招招连绵不绝,犹似行云流水一般,瞬息之间,全身便如罩在一道光幕之中......慕容复猛吃一惊,却不慌乱,右掌急挥,将二三十断剑化作暗器,以满天花雨手法向段誉激射过来,......慕容复舞刀抵御,但见他忽使“五虎断门刀”,忽使“八卦刀法”,不数招又使“六合刀”,顷刻之间,连数八九路刀法,每一路都能深中窍要,得其精义......慕容复抛下断刀,接过判官笔来,一出手,招招点穴招数,笔尖上嗤嗤有声,隐隐然也有一股内力发出......慕容复举起右手单笔,砸开射来的判官笔,当的一声,双笔相交,只震得右臂发麻,不等那变曲了的判官落地,左手一抄,已然抓住,使将开来,竟然是单钩的钩法。

——群雄既震于萧峰掌力之强,又见慕容复应变无穷,钩法精,尽不柱也大声喝采,都觉今日得见当世奇才各出全力相拚,实是大开眼界,不虚了此番少室山一行。

慕容复都能如此,慕容博的武功自然更为精妙,他根本不需要施展自家武功,仅仅用其他门派的,就能让鸠摩智拜服。

因此,慕容博才能成功地骗到鸠摩智,让其根本不疑心自己会藏私。

藏私

慕容家的武学,最最精妙的,自然就是“斗转星移”了。

——但慕容氏有了这一门巧妙无比的“斗转星移”之术,不论对方施出何种功夫来,都能将之转移力道,反击到对方自身。

有关“斗转星移”的威力,慕容复曾经和丁春秋大战数回合不落下方,也曾经扭转了虚竹和天山童姥坠崖时的力道,让见多识广的天山童姥都称赞不已。

——慕容复见二人从山峰上堕下,一时看不清是谁,便使出“斗转星移”家传绝技,将他二人下堕之力转直为横,将二人移得横飞出去。他这门“斗转星移”功夫全然不使自力,但虚竹与童姥从高空下堕的力道实在太大,慕容复只觉霎时之间头晕眼花,几欲坐倒。

——凝思半晌,道:“姥姥数十年不下缥缈峰,没想到世上武学进展如此迅速。那个化解咱们下堕之势的年轻公子,这一掌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当真出神入化......”

这是慕容家的立身之本,正是靠这门绝技,慕容氏才搏得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称号,这个秘密,他们是永远不会泄露出去的。

——慕容氏若非单打独斗,若不是有把握定能致敌死命,这“斗转星移”的功夫便决不使用,是以姑苏慕容氏名震江湖,真正的功夫所在,却是谁也不知。

慕容博在开导慕容复时,还施展了“参合指”,这门武功也是极为精妙。

——(灰衣僧)伸出食指,凌虚点了三下......不料灰衣僧指风点处,两人胸口一麻,便即摔倒,跟着那判官笔从段誉肩头反跃而出,拍的一声,插入地下。段正淳和巴天石摔倒后,立即翻身跃起,不禁骇然。

慕容博和鸠摩智相交,本身就是存在欺骗利用的心思,他自然不可能真心相告对方自家的秘密了。肯定是要藏私的。

挑拨

慕容博渴望天下大乱,然后自己揭竿而起,于乱世中恢复祖辈的风光。

鸠摩智是是个武痴,他毕生的追求就是高深武学。但同时,他还是吐蕃的国师,在吐蕃的势力属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种。

试想一下,要是他得知了世上最最精妙的剑法“六脉神剑”就藏在积弱小国大理,他会怎样办?

换?求?偷?抢?

不管用哪种方式,吐蕃和大理肯定是交恶了。

同样,慕容博将偷盗来的“少林七十二绝技”送给鸠摩智,也是这个道理。

当年中原群雄为了防止扫林绝学被契丹武士偷盗,组团去暗杀萧远山,现在为了中原武学不外传,必然也会去追杀鸠摩智,这样大宋和吐蕃的关系也会恶化。

幸好鸠摩智为人还算低调,也没有作恶,也无心政事,他几乎是没有做到作为国师该做的事情,对大宋毫无威胁。

最后,他体内异种真气沸腾,阴差阳错中被段誉吸尽。

他成就了段誉,使其武学修为更上一层楼;段誉也成就了他,让他成为了一代高僧。

慕容博在鸠摩智身上花的心思,算是白费了。


弥江小地主


斗转星移作为姑苏慕容家的绝技,实力之强也是无需怀疑,当初慕容龙城也是凭借这套绝技当世无敌,只是慕容龙城的后人一代不如一代,导致慕容博未能将“斗转星移”发挥最大威力,慕容复更是只学到皮毛。

可是,慕容家自从有了“还施水阁”以后,都将更多的精力用在修炼其他各门各派的绝技上,这也是他们未能将斗转星移修炼到高深境界的重要原因。

慕容博就是一心修炼少林七十二绝技,导致最终一身内伤;慕容复就是学的五花八门,可是最终未能发挥威力。

在三十年前,慕容博与鸠摩智相识,二人高谈阔论天下武学。在交流的过程中,慕容博也发现出鸠摩智的性格,他觉察到鸠摩智对武学的痴迷是相当的深,而且他极有天赋。

此时,慕容博针对鸠摩智就设计了一个阴谋:告诉他天下武学最强的就是少林“易筋经”和大理“六脉神剑”,利用鸠摩智对武学的痴迷希望能够引起天下纷争。

而在临别之际,慕容博又将少林七十二绝技赠送给鸠摩智,这让鸠摩智对慕容博感激涕零,他就认为慕容博是天下第一好人,对慕容博每句话都当做至理,都信以为真。



鸠摩智在拿到少林七十二绝技以后,又从李秋水那里得到小无相功,竟然在短短三十年中将七十二绝技都修炼成功。

随后,他就时时想起慕容博告诉他的天下绝学“易筋经”和“六脉神剑”。此时他的武功已然高强,可是他内心并不满足,他时时抱憾,未能见识到慕容博口中的这天下两大最强绝学。

在内心欲望的怂恿下,鸠摩智选择离开大轮寺,首先就来到大理天龙寺,也是为了抢夺天龙寺的“六脉神剑”剑谱。

鸠摩智的确引起了大理和少林的各种纷争,只是这些纷争并没有引发国家层面上的冲突,并没有达到慕容博的目的,只是鸠摩智这些行为却也让他自己处处树敌。

并且,鸠摩智一心修炼七十二绝技,也让自己内功出现隐患,最终导致走火入魔。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他崇拜不已,万分相信的慕容博。当鸠摩智意识到这一层之时,已然为时已晚。

鸠摩智内功最终全部被段誉吸走,也算是散尽一身的罪孽,最终大彻大悟,成为一代高僧。

只是鸠摩智已然耽误了自己三十年时间,如果不是被慕容博引入歧途,他自己在佛学领域肯定能有更大的作为。



慕容博之所以未能透露鸠摩智斗转星移也是一门高深绝技,归根到底他是不想自己的绝技被鸠摩智所觊觎。

他既然知道鸠摩智是一介武痴,他又怎能暴露自己的绝学呢,那岂不是养虎为患!

首先,如果他告知斗转星移是天下一门绝技,那么鸠摩智肯定就会念念不忘,肯定第一时间去姑苏慕容,去了解斗转星移。

这样就使得自家的绝技在江湖上暴露无遗,慕容博的绝技让江湖人都知道的清清楚楚,斗转星移的优缺点是哪些都被公之于众,那么在江湖上的威慑力岂不是要大打折扣!慕容博自然要考虑到自家武学的影响力,他肯定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的发生!

另外,如果鸠摩智知道斗转星移这门绝技,肯定想占有这门绝技,于是就会去姑苏窃取。

慕容博自然不希望别人对自己的绝技念念不忘,这样始终就是给自己增添了无数担忧,慕容博作为一个聪明人,他岂能不知这个道理。

再说,鸠摩智也是武学奇才,万一他能够将这么绝学学会,那岂不是对姑苏慕容最大的威胁。

慕容博考虑的极为长远,他也绝不愿意看到自家的武功被外人所知,更不愿外人知晓他的情况,于是他只能将别门派的绝技暴露给鸠摩智,而对自家的斗转星移选择隐藏。

可见,并非斗转星移不是天下绝学,而是慕容博考虑到自身的情况,才故意不告知鸠摩智。



*忠肝义胆岳老三聊武侠第303期*


忠肝义胆岳老三


斗转星移,是慕容家不外传的绝技。所谓财不露白的道理我想大家都懂,鸠摩智同慕容博谈论武学,慕容博想要藏都还来不及,怎么会在鸠摩智面前提起斗转星移?

别看后来鸠摩智在江湖上行走时,大肆夸赞自己与慕容博关系是如何如何好,这是鸠摩智在往自己脸上贴金。

鸠摩智当初前来中原武林,图谋的是什么?前来讨教佛法?当然不是。是来同中原武林高手切磋武功?也不是。

很明显,狼子野心,鸠摩智之所以来中原江湖,就是图谋中原武林高深的武林绝学。



慕容博小孩鸠摩智,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与鸠摩智的交好难道是真的佩服鸠摩智的佛法高深,或者对于鸠摩智武学佩服?

要是就怪了,这个糟老头子坏的很,信你个鬼哟!

是因为慕容博始终都把鸠摩智当做一枚棋子,慕容家的志向不是称霸江湖,是要光复大燕,当皇帝。

鸠摩智是吐蕃高僧,在当地有着不错的声望,武功也还马马虎虎,慕容博想利用鸠摩智这个外来人员挑起战乱。

知晓鸠摩智本意的慕容博,故意招揽鸠摩智,并以礼相待,你不是想要学习与中土武林绝学吗,好,那我就告诉你,中原武林绝学多了去,六脉神剑厉害,少林易筋经也厉害,你去抢吧,把这些大门大派都拉下水,搅得越渾越好。

可是慕容博也是没有多大出息的人,把江湖上是搞了个昏天暗地,但是自己年岁大了,复国的希望还是日渐渺茫,干脆一个隐身,撂挑子不干了,丢给儿子慕容复。别人都是坑爹,慕容博这是典型的坑儿子!

慕容博和鸠摩智,一丘之貉。所以,他怎么会告诉鸠摩智我慕容家的斗转星移如何如何厉害。这鸠摩智要是知道了,那还不得千方百计的先把你慕容家的斗转星移弄到手再说,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浪子与侠客


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挑起争端

慕容家为燕国皇室后裔,慕容博告诉鸠摩智天下武学数大理《六脉神剑》和少林寺《易经筋》最为厉害,其实是因为慕容博看出鸠摩智是个武学奇才,而且好武成性,必定会想方设法去得到这两部武学经典,再加之鸠摩智贵为吐蕃国师,到时候如果鸠摩智为了武学秘籍挑起吐蕃和大理、大宋之间的战争,那就正中慕容博的下怀了,到时天下打乱,慕容家就可以趁机起事,用心可谓歹毒!

二、保全慕容家

当时慕容博已有计划挑起辽、宋之间纷争的计划,而鸠摩智武功高强野心勃勃,慕容博害怕鸠摩智在自己执行假死计划的时候,到慕容家抢夺《斗转星移》秘籍,到时候恐怕慕容家没人能够阻挡鸠摩智,所以慕容博想出这个祸水东引,一石二鸟之计。

三、《斗转星移》确实不能称为第一

《斗转星移》是慕容家祖先自创的武功,但是这种武功,只能称为绝技,却不能称之为绝学。主要因为《斗转星移》只是将对方的内力引导入体内,然后经过特殊的经脉行气,将引导入体内的真气再作为自己的真气释放出去,这种绝技有两个弊端,一是它只能转移敌人内力,并不能像《北冥神功》那样吸收内力;二是《斗转星移》转移的内力不能超过自身经脉的承受极限,假如对方内力比你高得多,那么对方内力打过来,你的筋脉根本承受不住压力,直接撑爆。《斗转星移》这种武功其实比较鸡肋,面对武功比你低的不需要用,面对武功高的多的用不了,只有面对同等级或者稍高的对手才能起到作用,所以《斗转星移》不能称为天下第一武学!





烦恼饭桶


(1)在《天龙八部》原著小说里,慕容博的身份很特殊很特殊。慕容博是鲜卑族皇族的后裔,然后慕容家族世世代代都以兴复大燕国为己任。这样就注定了慕容博,在原著小说里只能是充当一个“阴谋家”的角色了。

(2)慕容博既然是个“阴谋家”,城府当然就是相当地深了。那么,慕容博所说的话也就基本上不能够全当真的了,否则的话,就会坏大事的。譬如说,少林寺的方丈玄慈大师相信了慕容博的话,就酿成了“雁门关惨案”;而鸠摩智相信了慕容博的话,强练少林寺七十二绝技和易筋经武功,结果就走火入魔了……

(3)至于“斗转星移”的技法,更乃是慕容世家的看家绝技。老谋深算的慕容博自然也就更不会对外人(鸠摩智)说那是“天下第一”的武功了,以免“家传绝技”一下子成为众矢之的的。然后,慕容博当年与鸠摩智恰好是老朋友,二人经过多次接触与交谈,慕容博是大大地震惊于鸠摩智的才干与武功,于是,慕容博就又对鸠摩智起了坏心了。慕容博对鸠摩智说易筋经和六脉神剑是”天下第一”的武功,无非就是想借机挑起“吐蕃国和大理国”“吐蕃国和中原武林”的矛盾(因为鸠摩智是吐蕃国国师,并且习武成痴),然后,慕容博好来坐收渔人之利。

此外,从作者金庸先生的创作角度来看,在《天龙》里,已经学会了“斗转星移”之技的慕容复,根本就远不是萧峰的对手的,这样的话“斗转星移”又怎么可能称得上是“天下第一”的武功呢?!











骑蜗牛走高速


斗转星移强吗?未必。

金庸武侠中,但凡高手所用武功,都是符合自身气质,比如乔峰的降龙十八掌,和他豪爽硬朗的性格一样,慕容博也是这样,他工于心计,手段毒辣,为了复国不择手段,借助各方势力为我所用,这和他的武功路数何其相似,而这样的武功阴柔有余,却称不得上流,只是取巧之道。


先看慕容复和丁春秋交手的时候,他的斗转星移根本就不能奈何对方,连用三次却只能把伤害转移到丁春秋弟子身上。和乔峰打更是捉襟见肘,无法牵引,更别说对敌六脉神剑了,六脉神剑的无形剑气凌厉无比,斗转星移又何从借力?

其实斗转星移有一个软肋,就是和六脉神剑一样,必须依靠强大的内功辅助才能够发挥最大功效,慕容父子之所以不能把这门武功施展到淋漓尽致,也是如此。萧远山和慕容博潜藏在少林寺几十年为何?因为他们在同时找一样东西,却始终没有找到,那就是天下内功心法第一的易筋经,只有靠易筋经这样深厚的内功催动,斗转星移才能牵制别人,而不是被人所制。

高手相斗,到了紧要关头,就是实力的比拼,巧又从何而取?这也是慕容复不能成功的原因,打铁还需自身硬,靠花架子终究难登大雅之堂。


剑胆琴心01


实际上慕容博之所以推崇《易筋经》,这当中牵涉到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就是他们慕容家缺乏一门精深的内功心法。之所以推崇“六脉神剑”,则是为了设计鸠摩智这些人,阴险至极的阴谋。至于他为何从未提及他们慕容家的“斗转星移”,那自然是有私心的,而且“斗转星移”不用他推崇,也早已是声名在外。慕容博是真正坏到家的人,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带有目的的。



从慕容博对《易筋经》的推崇,可以看出他是有多么渴望为慕容家子孙取得一门精深的内功心法。

慕容家自当年其先祖慕容龙城创下“斗转星移”这项绝技,享誉江湖之后,历代继承人也都继承了这一项绝技,“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美名,但没有一位继承人能将这门家传绝技,练到慕容龙城那样的高度。为何会有这样的结果,实际上跟大理段氏先祖创下“六脉神剑”,后世子孙在段誉之前没人练成,是一个道理的,归根到底就是他们未给后世子孙留下一门精深的内功心法或者内功修炼法门。

金庸武侠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设定,那就是内功为上。只要习武之人内功有成,任何平庸的招数,都能发挥出极致和惊人的威力。这一点在“天龙时期”的武林之中,表现更为明显。就像乔峰当日在聚贤庄,凭借一套“太祖长拳”,照样能力克天下群雄。这一点,深懂武理之道的慕容博,同样非常清楚。阿朱当日将在少林所盗的《易筋经》交给乔峰时,就曾说过慕容博对这一点的论述。

阿朱又道:“那时慕容公子道:‘是啊,王家表妹就爱自夸多识天下武功,可是博而不精,有何用处。’慕容老爷道:‘说到这个“精”字,却又谈何容易?其实少林派真正的绝学,乃是一部《易筋经》,只要将这部经书练通了,什么平庸之极的武功,到了手里,都能化腐朽为神奇。’”根基打实,内力雄强,则一切平庸招数使将出来都能发挥极大威力,这一节萧峰自是深知。新修版《天龙八部•第二十二章》


慕容龙城当年创下“斗转星移”,并且将这门绝技发挥出极高的威力,许多武功均能在他手上被转移反弹,因而闯下“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响亮名头,这说明慕容龙城必定身拥一身上乘的内功。他可能是像后世的段誉和虚竹那样有奇遇,在机缘之下,短时间内便汇聚了一身浑厚强劲的内力,但这样的奇遇却是不可能复制给后世子孙的。因而他留给子孙的就只能是一门绝技而已,内功修为方面却只能靠后人自己去摸索修炼。

一门精深的内功修练法门有多重要,我们看游坦之这个人物就知道,因为《神足经》与“冰蚕寒毒”的双重作用,几个月时间就练出了一身强劲的内功。修炼了二十几年内功的乔峰在少室山英雄大会与之交手,都不禁感到寒气逼人。当然了,乔峰自小得以修炼少林正宗内功,就不是慕容博能比的。他修练了二十余年少林内功,从小说的相关情节来看,其内功的修为和深厚程度,稳稳能比得上慕容博几十年的修为,这也是他俩会被读者评为“天龙四绝”的原因之一。

这一点在慕容复的身上,就更为明显。杏子林中当乔峰使出一招“擒龙功”之时,王语嫣就断定了慕容复根本就不配与乔峰齐名。要知道,慕容复就小了乔峰几岁而已,但是内功的修为,却是天差地别。


没有精深的内功心法,想要练出一身深厚的内功,就只能走苦练之路,每一寸的内力都要经年累月的修炼之功。这就是造成慕容博年纪在萧峰之上,武龄倍于萧峰,但内功却与之相当的原因。也是慕容博之所以推崇《易筋经》的原因,在他心理他太渴望为慕容家获取一门精深的内功心法了。

慕容博向外推崇大理段氏的“六脉神剑”,其实是包藏祸心,带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其实以慕容博的内功修为,即使是让他得到“六脉神剑”,他也不大可能练成,慕容博明显也知道这一点的。当日在少林,鸠摩智用师门绝学“火焰刀”交换他的三十多册少林绝技之时,慕容博在听了“火焰刀”的功法之后,就曾对“火焰刀”与“六脉神剑”做过一番对比。从中可以看出,慕容博虽不知道“六脉神剑”的功法,但却是知道手指发出六种内力的武学原理。正如前面所说,慕容博知道自己内功的修为不足,因此他之所以推崇“六脉神剑”,是带着另一番目的。

慕容博道:“大师这‘火焰刀’神功,果然奇妙无方,以在下所知,或许只大理段氏的‘一阳指’可资匹敌。但据闻‘一阳指’运劲缓慢,远不及‘火焰刀’之动念即至。”鸠摩智道:“这该是运功之人功力有别。”慕容博道:“正是。传言大理段氏尚有‘六脉神剑’绝技,手指上可发六种内力,交叉运使,更加神奇,欲求得其术,想是难上加难。”新修版《天龙八部•第四十二章》

慕容博的这个目的,自然是有对象的,那就是一心想夺得高深武学的武痴之人,鸠摩智就是这类人的代表之人。《六脉神剑剑谱》作为大理天龙寺至高无上的武学秘笈,慕容博自然是知道根本就难以求得的。不要说“六脉神剑”,即使有人去跟他求取“斗转星移”的功法,他也不会传给他人了。因此,想要获得《六脉神剑剑谱》,除非就是强夺,但是这样一来,抢夺剑谱的是等于是跟一个大理国结怨了,无论是宋人还是吐蕃人,严重者都可能引起与大理国两国交兵。战事一起,慕容家趁机起事,他们便是坐收渔翁之利了。


所以说,慕容博向外推崇“六脉神剑”,是有他个人不可告人的秘密所在的。鸠摩智就是这样着了他的道,被他设计,而且他慕容博在这件事上是稳赚不赔的,鸠摩智假如真的取得《六脉神剑剑谱》,那他只要将燕子坞的另外五十多册少林绝技与之交换,《六脉神剑剑谱》从此就是他们慕容家的,即使鸠摩智取不到,那也已是成功让吐蕃与大理结仇了。只可惜这一点,深陷其中的鸠摩智直到后来在西夏才大彻大悟。

直到此刻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这才想到:“那日他与我邂逅相遇,将这些绝技秘诀送了给我。一来是报答我传他‘火焰刀’之德,更想和我交换《六脉神剑剑谱》;二来是要我和少林寺结怨,挑拨吐蕃国和大宋相争。他慕容氏便可混水摸鱼,兴复燕国。”新修版《天龙八部•第四十五章》

慕容博深知家传绝技的缺陷,他不可能让外人更多的了解斗转星移。

而至于慕容博为何从未提及他们的家传绝技“斗转星移”这件事,一是因为这门绝技的声名早已在外,二是不想引起外人去觊觎他们的家传武学。第三个原因,在羽菱君个人看来,则是为了隐藏他们这门家传绝技的一个缺陷。

“斗转星移”确实能够转移别人的武功,讲别人的招式转移反弹,令对手自作自受。但是这样的功法却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欲想转移别人的武功,却必须先熟悉别人的武功套路。当日慕容复与丐帮有误会,他想到丐帮澄清之前,就在燕子坞修炼他们“还施水阁”所仅有的“打狗棒法”藏谱,为的就是丐帮帮主使出“打狗棒法”,他能够施行“斗转星移”。这也是他们慕容家,要建立“还施水阁”,去收集天下各派武学典籍的主要原因。


然而天下武功何其之多,慕容家又怎么可能将别人的武功都收之藏之和全练了。深知这一点的王语嫣就曾直接说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只不过是唬人的话,哪有这么容易施展。这也是慕容博为何对武林放出大话,说他是窥尽了天下武学的原因,为的也是掩盖他们“斗转星移”的这个缺陷,保全“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名头。

那女子道:“慢着,我要写封书信,跟他说明白,要是不得已跟丐帮中人动手,千万别使打狗棒法,只用原来的武功便是。什么‘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本就是说来吓唬人的,哪能真这么容易施展?你们想法子把信交给他。”新修版《天龙八部•第十二章》

因此,深知自己家传绝技缺陷所在的慕容博,向来对外就是闭口不提他们的这项绝技,怕的就是别人了解得越多,一旦被人发现“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虚名,那无疑就是破坏了“斗转星移”的名头。如此一来,他们慕容家还怎么在江湖上立足呢,慕容博又岂会自揭己短?

慕容博这个人物,是真正坏到家的一个人,他所想和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几乎是带有私心和阴谋的。小说中被他算计的人,不计其数,更是造成了许多无辜之人为之丧命。而且他只做稳赚不赔的买卖,在羽菱君个人看来,即便是他最后皈依佛门,也并不是真正的大彻大悟,他的目的只不过是转移萧峰的注意力,让他不会再找慕容复报仇,好让慕容复能够继续去实现他们慕容家的复国大梦而已。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要明白这个问题,就先要了解何谓天下无敌?放眼金书众多高手,似乎称得上天下无敌的高手有很多,诸如独孤求败、东方不败、黄裳、达摩、张三丰、王重阳、郭靖、杨过、张无忌等有许多。

但是,天下无敌分有两层含义,一个是真的是天下无敌,另一个是没有遇到比自己强的对手,所谓“既生亮,何生瑜”,在诸葛亮没有出现以前,周瑜实际上也可以算是无敌的存在。然而,事实上总是有所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存在,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

因而,在金书中称得上绝世高手一时并存的,也唯有神雕、射雕时期,由华山论剑所引出的这东、南、西、北四位高人,分别代表着世间聪明才智所能达到的极限成就。所以不管是首次论剑,还是二三十年后再次论剑,虽然有的用功勤一点,有的际遇多一点,但还是无法真正分出高下,还是各有所长而已。

而他们之间要想真正分出高下,无论是杨过与老顽童,还是北丐与西毒,到最后终归还是要靠比拼真力来定胜负。因为凡是你能想出的任何高明招数,对方总有办法化解,即便招数不好拆解,对方拼着两败俱伤与硬你拼真力,你也没有办法。

因而,一个习武者是否能算作绝顶高手,功力修为首先就是必不可少的硬基础,这一点达不到,其他都免谈。这就是为何慕容博要说少林派真正无敌的是《易筋经》,而不是七十二绝技了,因为武学中“唯快不破,唯力强不破”,这是千古不易的道理,但功力修为不足,再巧妙的招数也快不到哪里去,当然力道也强不到哪里去。

若是仔细读过《天龙八部》原著,便能发现六脉神剑虽然神奇,但鸠摩智的火焰刀掌力尽可抵御得住,同样当保定帝等人在觉知自己的六脉神剑抵挡不住对方的火焰刀时,要靠掌力来抵挡。这就说明六脉神剑虽然厉害,遇到高手还是有办法抵挡的,甚至它在真正高手面前是没有奥秘可言的,乃至在少林派的许多功夫也都可以达到六脉神剑类似的效果。而段誉的六脉神剑之所以厉害,是因为他的北冥神功吸取了很多高手的内力,在经过六脉神剑内功心法的运转,内力修为已是震古烁今的存在。

因而,慕容博之所以将《易筋经》与六脉神剑并列的原因,便是在于修习六脉神剑所成就无上内功心法,这是足以与《易筋经》相匹敌的。所以除了段誉这个意外的奇葩外,既然是能够修持到一身震古烁今功力修为的高手,使用什么武功都是无敌的存在,这便是为何乔峰只是在简单的比拼脚力输给段誉时,便自任不如对方的原因所在。

而斗转星移,只不过是一种巧妙的“四两拨千斤”用劲功法,只要功力修持到一定程度,便可用运。只能算作是成为高手的一种极好的加成功法,但功力修为不足同样成不了绝世高手。然而反过来功力修为真正到家了,即便不会斗转星移,练其它功夫同样可以成为真正高手。


灵台主人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根据《天龙八部》人设的历史背景,慕容博是鲜卑慕容氏的后裔,鸠摩智是吐蕃的国师。历史往前推六百年,就是慕容博想要恢复的大燕所处的时代,历史上称之为“五胡乱华”时代。历史教科书上,笼统地称之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316年,西晋王朝在经历八王之乱后,国力损失惨重,虚弱不堪,被匈奴人灭国。北方和西域各胡族势力趁西晋大乱之机侵略华夏,史书称“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后辈几欲被数屠殆尽。”数据显示,北地2000万左右的人口,被胡狄残杀至不到400万人。慕容博的祖先就是五胡中的鲜卑。他心心念念想要光复的大燕,在当时先后经历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和北燕等不同的阶段。后来随着北燕被北魏所灭,燕国成为历史。

在五胡乱华时期,曾有一个短暂的冉魏王朝发布过杀胡令,可以说自从冉魏之后,汉人的牛羊命运才被改观。慢慢的又经过六百年的民族大融合,到了北宋时代,鲜卑慕容氏已经没有了任何复国的土壤和资源。但这一家世世代代好像就是为了光复大燕而存在的。向来痴,从此意,杏子林中略会平生意。通过小说剧情,基本上可以判断,这一家都是神经病。

神经病不可怕,就怕他武功好又有文化。所以说到这里才能看出来,慕容博说六脉神剑和易筋经是第一武学,纯粹是忽悠加利用鸠摩智。他当然会故意忽略斗转星移。因为他想让鸠摩智和大理段氏及少林寺鹤蚌相争,他好渔翁得利。

表面上看,鸠摩智抓走段誉逼迫六脉神剑是武学之争,其实等于是吐蕃和大理之争。鸠摩智引慕容博为知己,削弱段氏就是扫除了一大威胁,在武侠江湖的世界里,从此南疆不足惧也。

至于鸠摩智和易筋经,分别代表吐蕃和大宋,双方最好是斗个两败俱伤,这样在最后关头,他凭借斗转星移忽然出场收拾残局,顺理成章地就可以夺得武林盟主,为他光复大燕迈上前进的一大步。

他没想到的是扫地僧的出现,其实是天道的化身,历史早已不是六百年前,杀胡令引发的汉人同仇敌忾的精气神,后来也将五胡赶回到了边塞之外,历经大唐时代的洗礼,他还想搞东搞西,已经没了机会,因为他祖先生存的边塞,此时后金、蒙古开始渐渐强大起来了。


淘聊斋


梦露居士为你解读金庸武侠,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很多人认为,慕容博曾向鸠摩智说起,少林寺《易筋经》与大理段氏六脉神剑是天下两大绝顶武功。其实那是97版《天龙八部》中的原创剧情,在原著小说中,慕容博只向鸠摩智说起了六脉神剑,并没有提及《易筋经》。

当时鸠摩智远赴大理天龙寺,想要夺取段氏《六脉神剑经》,他打的就是慰藉亡友慕容博的名义,他说:

慕容先生当年论及天下剑法,深信大理天龙寺“六脉神剑”为天下诸剑中第一,恨未得见,引为平生最大憾事。(新修版《天龙八部》第十回)

那么鸠摩智又在何时与慕容博相交,听他说起六脉神剑的呢?这段故事在三联版《天龙八部》中并不存在,而是在新修版《天龙八部》中。

原来,当年慕容博引发雁门关大战后,为了逃避追责,隐姓埋名潜伏于少林寺外,多次进入少林寺藏经阁抄录武学秘笈,长达三年之久。每一年他都在藏经阁中遇到了萧远山,与他比试了三次,从一开始不是对手,到最后已是旗鼓相当。

第三次比试后,慕容博遇到了鸠摩智,两人讲论天下武学,相谈甚欢。鸠摩智结交慕容博,自然有所图谋,他将自己的绝艺火焰刀传给慕容博,为的是交换慕容博手中绝技。此时慕容博提起大理段氏六脉神剑天下无敌:

正是。传言大理段氏尚有‘六脉神剑’绝技,手指上可发六种内力,交叉运使,更加神奇,欲求得其术,想是难上加难。

两人达成共识,鸠摩智前去取《六脉神剑剑谱》,来交换慕容博抄录的所有少林绝技:

这些年来,在下潜入少林寺藏经阁,借抄了七十二门绝技功法,现下手边有三十余册抄本。今日午后起,我二人共同再录副本,副本尽数赠于大师。……待大师取得《六脉神剑剑谱》,便请光临苏州燕子坞参合庄,在下将那五十余本绝技副本相赠,交换《六脉神剑剑谱》。

其实慕容博对鸠摩智吹牛了,因为他只抄录了五六十门少林绝技,根本没有七十二门这么多。慕容博的奸诈狡猾,从细节上可见一斑。

而且鸠摩智上了一个当,因为他用六脉神剑来换少林七十二绝技,可谓是亏本买卖。因为慕容博自己也清楚,武功在贵精不贵博,他曾向儿子说起:

少林派七十二项绝技,自然各有精妙之处,但克敌制胜,只须一门绝技便已足够,用不着七十二项。

慕容博自己练多种少林绝技,是身不由己,因为他身负慕容氏“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之名,不得不广学天下武学。但是他用少林绝技交换六脉神剑,却是不怀好意,直到最后,鸠摩智走火入魔之际才幡然醒悟:

(鸠摩智)神智并不错乱,蓦地里脑中灵光一闪:“他……他自己为什么不一起都练?为什么只练数种,却将七十二门绝技的秘诀都送了给我?”

可见慕容博此人可谓是坏透顶了,他一直在算计每一个人,待人从无真心,可以说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有自己的图谋,他的最终目的就是挑起天下纷争,好乘乱光复燕国。

慕容博绝不可能向鸠摩智提及《易筋经》,因为他知道少林武学的精华就是《易筋经》,他曾向慕容复说过:

其实少林派真正的绝学,乃是一部《易筋经》,只要将这部经书练通了,什么平庸之极的武功,到了手里,都能化腐朽为神奇。

慕容博将《易筋经》与六脉神剑相提并论,他自认为于天下武学无所不窥,只可惜没见到大理段氏的《六脉神剑剑谱》,以及少林派的《易筋经》,引以为终身憾事。

假如鸠摩智知道六脉神剑与《易筋经》不相伯仲,他绝不会想要交换少林七十二绝技,而是想要《易筋经》了,可惜的是慕容博并没有《易筋经》,这笔交易无法成立。

慕容博结交鸠摩智,完全是没安好心。因为他想要复国,就必须搅动天下大乱,而鸠摩智背后是吐蕃国,他向鸠摩智提及六脉神剑,不仅是想借鸠摩智之手夺取六脉神剑,也是想挑起吐蕃与大理的纷争。

慕容博自然也不会向鸠摩智说起自家的绝技:“斗转星移”,因为这是慕容氏最大的秘密。

因为此门武功借力打力,能反弹对手的所有攻击,对手不论使出何种绝技,被慕容氏“斗转星移”一转,都会反击到自己身上。是以每个与慕容氏为敌之人,最终都死于他自己的成名绝技之下。

其他人不知底细,只知道慕容氏“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神乎其技,竟以为姑苏慕容氏对于天下各门各派的绝技无一不会,无一不精。要知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想凭一身神功打得天下无敌手,并非不可能之事,但想通晓天下武学,却是人力难以做到的!

久而久之,慕容氏一族变成了赫赫有名的“南慕容”,其“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威名传扬天下。如大理黄眉僧这样的高手,提起慕容氏“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心中也颇忌惮,甚至恐惧:

黄眉僧喃喃的道:“以彼之道,还施之身。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脸上突然间闪过一丝恐惧之色。保定帝、段正淳和他相识数十年,从未见他生过惧意,那日他与延庆太子生死相搏,明明已经落败,虽然狼狈周章,神色却仍坦然,此刻竟然露出惧色,可见对手实是非同小可。

假如这斗转星移的秘技被他人所知,那么慕容氏就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了,而他们树敌众多,也必然遭到很多人的针对!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梦露居士,为你解读金庸武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