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潤發:駕馭文化人物尚需努力

周潤發給了觀眾一個非孔子的“孔子”形象。眾所皆知,就極一般和淺顯的特點而言,孔子是中國歷史上具代表性的思想家與教育家,在周氏主演的《孔子》之最後一鏡上,編導者亦將孔夫子定性為此兩家,但統觀全片,觀眾能感受到人物的這兩大特性嗎?答曰﹕非也。觀眾所見的孔子,是一個縱橫家者,一個軍事家,一個政治家。影片之所以給觀眾以誤導,主要根源自在編導,但第一主演,當然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周潤發:駕馭文化人物尚需努力


人物個性出現偏頗,主演可提出修改劇本,完全失準,主演可謝絕。為何周先生會撞此槍口呢?據筆者推斷,其與主演的孔夫子太過生疏有關。筆者曾瀏覽過兩、三冊有關周潤發的傳記,得知其為漁民之子,少時所得學校教育不多,憑著奶油小生之長相和超凡的表演感悟力,年少即橫刀立馬、威震影壇,一發而不可收拾,至逾半百仍威風未減。從周氏之發跡史上可見,其最易於發揮的形象類型為奶油小生,其最應迴避之角色,是帶文化性的。

目前我們對孔子特徵之界定,是思想家與教育家,著墨簡潔而集中,實際卻遠非如此。作為思想家,孔子在倫理學上,有過突出的發現和傑出的貢獻。既然這樣,那麼,在同時代及以後許多年,為何該學說卻極難推銷呢?這裡有一癥結所在,即孔子之學說過於理想化,它讓人們廣為接受、普遍運用,似不現實。所以,直至三百幾十年後,經過了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等改造,孔夫子之儒家學說才有立足之地。以後又經唐代之韓愈,南宋之朱熹的發展,儒學方根深葉茂。如果要求演員歷史地研磨儒學,然後反過來把握春秋時期之孔子,不要說周先生可能會畏縮不前,即使研究生學歷之演員擔綱,亦非要花一番功夫不可。


周潤發:駕馭文化人物尚需努力


無獨有偶,在《滿城盡帶黃金甲》中,周潤發有同樣的失蹄現象。該片模仿了《雷雨》的故事,可恰在周先生扮演的角色上,原作所蘊含的深刻思想意義被盡然抹殺。《雷雨》悲劇之製造者為周樸園。周樸園,是個喝足了洋墨水的現代資本家,而其所作之天大悲劇,是在其完全不自覺的條件下所完成的───它說明了中國封建主義之深入性、廣泛性和難以預計的危害性。在影片中,周氏所飾之國王是個頻繁主動出擊的陰謀家、野心家,為了貪得無厭的權欲,他甚至明言寬恕私通其後妻之長子,以拉攏長子──請看,其靈魂有多麼的骯髒啊!但是,就是不見其專制行為。周潤發演此類形象,似任人擺佈為主,如何能準確和深刻呢?


周潤發:駕馭文化人物尚需努力


自然,脫開了這類人物,周潤發即如魚得水,遊刃有餘,天下一流非我莫屬也。觀眾不會忘記《上海灘》所引起的大地震。《賭神》《我在黑社會的日子》《安娜與國王》《臥虎藏龍》《辣手神探》……周潤發奉獻出了風流倜儻、清純稚雅、灑脫輕逸、或心狠手辣、冷酷兇殘等各類超一流之完滿形象。他演技鬆弛無羈、瀟灑自如、渾然圓熟、妙招連連,筆者以為,倘張藝謀當年獲得第一個國際大獎後即聯袂於青年周潤發,並選好合適的本子,那麼奧斯卡的榮耀,也許早已成國人之歷史陳跡了。


周潤發:駕馭文化人物尚需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