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洛浦:做好“加減乘”紅棗產業興

提到紅棗,許多人會想到新疆和田。其實,大家不知道,和田地區紅棗種植發端於洛浦縣。自上世紀60年代起,洛浦紅棗從無到有、從有到興,走出一條規模化、標準化和產業化發展之路。“紅棗已是全縣第一大果品產業。”洛浦縣副縣長張先平說,去年,洛浦紅棗種植面積達17.33萬畝,總產量近5萬噸,總產值4億多元。“紅棗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關鍵是解答好了3道‘產業算式題’。”張先平說。

堅持做好“加法”——科學施肥、病蟲害防治、枝條精細修剪、定株嫁接、矮化密植……梳理洛浦縣紅棗種植技術推廣內容不難發現,紅棗推廣初期,當地主要在產量上做加法;隨著紅棗種植面積的擴大,轉向更加註重在質量上做加法。從而實現了質、量雙提升。

目前,洛浦紅棗各項指標上乘,畝產量最高達1噸。“單顆鮮棗在22.9克以上,含可溶性固形物33%以上,鮮棗含糖28.68%,幹棗含糖69.42%以上。”洛浦縣早上農業公司總經理李志剛介紹,2018年,洛浦紅棗獲首屆中國新疆特色產品博覽會產品金獎。

研發新品種,在品種上做加法,是洛浦縣提高紅棗產業優勢的重要途徑。洛浦縣在原有的駿棗、灰棗兩大紅棗品種基礎上,通過接穗嫁接成功種植出“蘋果棗”形冬棗、乾鮮兩吃的“七月鮮”兩個紅棗新品種。目前,全縣新品種紅棗面積逾2500畝,產量超過800噸。

紅棗產業邁向高端,“減法”是必答題。曾有一段時期,洛浦縣種植戶、加工企業單打獨鬥,沒有形成合力。經過政府引導,企業開始走向抱團發展,減少了縣域內過度競爭。“可以說,企業聯手避免了域內消耗,共同推介洛浦紅棗,‘減’出了競爭力。”張先平說,在林業部門牽頭下,60餘家紅棗種植、加工企業和合作社、種植大戶組建成立了洛浦紅棗產業聯盟,將紅棗種植、生產加工、終端銷售串聯起來。

此外,在發展紅棗產業過程中,洛浦縣堅持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推廣集中連片、集約化、規模化栽培,不與農業生產爭水、爭地。現已建成500畝的新品種新技術紅棗示範園1個,1000畝的優質高效栽培紅棗示範園1個,併成功創建國家旱區農業標準化服務與推廣平臺——“紅棗優質高效栽培標準化示範基地”。

培育優質品牌,是洛浦縣做好紅棗產業“乘法”的主要內容。該縣積極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紅棗,培育本地紅棗品牌,營造產業發展乘數效應。目前,已註冊荒漠乾果、和田珎棗、想思念、脆如雪、大漠紅珠、五棵胡楊農場等10個紅棗品牌。

洛浦縣還跳出紅棗產業做“乘法”,“乘”出了多項優勢。比如,將末等棗加入飼料配方,養殖“紅棗雞”“紅棗羊”等;積極培育紅棗文化,建立紅棗主題公園、舉辦紅棗文化節等,延伸了紅棗產業優勢。(經濟日報記者 喬文匯 通訊員 李 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