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農村有些年輕人返鄉以後,連家鄉話也不會說?啥原因呢?

農夫也瘋狂


謝謝提問,記得以前一個朋友,16歲就到外面去讀書了,然後半年才回來一次,因為當地沒有一個當地人,那時家裡也沒電話,只能通信,也沒有人跟他說家鄉話,回到家,一下子反應不過來就是一口純普通話,過了幾天才反應過來家鄉話,家鄉的話他都能聽得懂,對於現在外面的年輕人返鄉,或也跟這差不多吧,或許在他們在外面習慣一種語言了,一下子回來適應不過來,所以就是一口普通話,現在的人應該還好些,大家都還有電話,至少還會跟家裡人偶爾聯繫,不像那時只有信紙聯繫生疏些


農家姐妹


我現在居住在農村,以前也在城裡待過幾年,有深刻的體會,現在返鄉以後的說普通話的主要還是一些年輕人!一些中年人或老年人哪怕在外面待個十年八年回來還是會用家鄉話和鄉鄰交流!不像有些剛踏進社會的青年人哪怕外出一年回來也是一口普通話!

回老家不願意說普通話的年青人是一種什麼心理呢,他們可能感覺他們是見過世面的人了,外面是各個地方的人聚在一起,各有各的方言,有的地方方言聽不懂!

年青人上班生活只有普通話才能方便交流,在這些剛進入社會的年青人就習慣了慢慢用普通話生活了!時間一長他們就不願說家鄉話了,感覺自己土,甚至回到農村老家也會把那一口不算太純正的普通話口音帶回了老家!

還有就是在外面做生意的人,他們交往的人多了,也習慣了說普通話,因為普通話容易聽懂,不用害怕哪個顧客因為說話聽不懂而錯過生意!由於長時間說普通話,練普通話以至回鄉了也會時不時的會用普通話和鄉鄰交流了!

另外還有一種年青人是有學歷,有文憑的,他們出去後一般都會在大公司,大企業上班,生活中基本是用普通話!甚至他們的小孩從小也是培養說普通話,而他們的父母輩們一般農村的居多,他們回鄉了帶孩子探親也大多數會用普通話交流,不是特別熟悉的人他們很少會用家鄉話了!

總體來講主要還是青年人回鄉不說家鄉話的多,青年人不說家鄉話家鄉人一般不會說什麼,但也有一些老年人聽不慣普通話,會說年輕人說話是洋腔怪調的大有人在!

所以還是希望年輕人不管在外面生活的怎麼樣,發達了還是沒發達,回老家還是用老家話和村裡人交流,這樣能拉進親和力,讓人感覺親切!





米吉農家


這個其實也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我自己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拿我親身經歷來說吧。

我是湖北人,前幾年一直在廣州那邊工作,在外面上班大家都說的是普通話,我也一直說普通話,只有過年那幾天回家的時候說家鄉話,時間久了,太長時間不說家鄉話,剛剛回到家很不適應,不要說講了,太地道的方言說快了我還一時反應不過來,但是過些日子就好了,慢慢適應過來就沒問題了,畢竟是生你養你的家鄉。

鄉音是無論你走到哪裡,無論走多遠,走多久,只要回到那熟悉的地方,聽到那熟悉的話語,自然而然你就說起了最初牙牙學語時的鄉音。


村官咖喱陳


這就是故意裝鬼。如果他說連家鄉的空氣以不想呼吸了,家鄉的水以不想喝了,那我信。因為有種人一直看不起自己的家鄉。

這樣的人說到底就是虛榮心太強,出去打了幾年工,錢沒找著多少,虛榮心到是見長了。認為自己是見過大世面的人,瞧不起自己的鄉親忘了本。回家後故意不說家鄉話,說一口南腔北調的普通話。

願來我們單位機動處分來一個女大學生,老家是農村的,說話嬌聲嬌氣,聽起就不舒服。有次去同事那裡玩正好她也在,同事正在忙他的小菜園,叫這女的拿把鐮刀遞他,她說我不知道鐮刀是什麼?真的叫人無語。那次我們路過她家鄉就順便到她家去玩了一下,房子是間草房,廚房的房頂都看得著天,牆上還掛著幾把鐮刀。

我父親今年九十歲了,從離開家鄉到現在也有幾十年了,家鄉話說得很好,只是口聲有點變了,沒有當地人說得純正。我以是離家三十年了,家鄉話照樣說得好。我們這裡有很多三線軍工廠的職工都是東北人,幾代人了在家都說家鄉話,和我們交流就說當地話。人家幾代人了都沒忘記家鄉話。現在國家推廣普通話,出門打工都是用普通話交流,要說不會說家鄉話,那就是腦子出問題了,可能嗎?


於是4299


全國推廣普通話已經很多年了,尤其是去打工的大城市普通話的普及成度更是高,人人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是生存的基本條件,現在別說大城市了,四線城市也一樣,親戚從沒去過外地,只是在市裡上學,就說普通話,可見普通話有多麼深入人心,但是過年回村裡情況一下子就不一樣了,村裡留守老人居多,很多人不說普通話,這個時候還說普通話,大家就會議論你,這個時候可以先和自己家人多講話,幾天時間就可以轉變過來,大家又可以用家鄉話交流了



饃哥饃哥


大家好,年輕人回到家鄉不會說家鄉話的現象越來越普遍。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生活環境的改變和普通話的普及。

從幼兒園讀到高中,大概18歲左右。然後就是外出求學或者工作。在18歲之前,大多數時間在學校,大家都說普通話,只有放學後的時間才能接觸到方言。為了孩子的教育能更好的溝通,很多家鄉也潛移默化的練習普通話。比如我的父母都60多了,為了和小孫子交流也開始講不太標準的普通話。這樣小孩更接觸不到老家方言。

等到高中畢業,外出求學工作,完全是另一個生活環境,而每年回老家的次數屈指可數。說方言的機會就更少了。對於老家也越來越陌生。

曾經,對於家鄉,我們是個遊子。

如今,對於家鄉,我們卻成了異鄉客。

我們可以回老家,卻再也回不去老家。





馮昌隆


我來回答這問題,地方語言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語言我是邢臺南宮人,我們村裡的鄉親,最看不慣在外邊兩三個月或是最多一年左右,回家就變了口音了,又不像普通話又不像家鄉話,使人聽了好笑,我以前在邯鄲工作,說我的家鄉話別人有的聽我的土語聽不懂,只有隨著本地,回家就說家鄉話好。


王朝乾


首先,自己家鄉的話音是自幼學習的腔調跟發音習慣。常說鄉音未改鬢毛衰,如果在外地碰到一個家鄉口音的人是倍感親切的。

如果長期在外城市打工3 5年都不會回來一次,再次回到家鄉後是很難適應說家鄉話的。因為在外地的時間越長,就會隨著當地的口音去說話,慢慢的就養成了說當地口音的習慣。

因為家鄉是生我們養我們的地方,在哪都不要忘了家鄉。如果長期在外,後回到家鄉,還是要慢慢調試自己說話的口音,腔調。因為畢竟家鄉里都是自己的親朋好友,如果還說著外地話的口音,好友們有時會感覺感情距離拉遠,會覺得在裝城市人,有的還會說再外幾年回到家連生養你的地方口音都不會講了。


清河小邱


這種現象其實還是比較少見的,畢竟農村孩子從小就在村子裡長大,對家鄉話十分的親切,即便是在外面不會說家鄉話,但回到了家鄉後,大家很快就適應了方言,到時候不自然就會用上方言了,即便你不想說,別人都用方言說,你還是會想著用上方言的。

不過也有一些人還真的不會用家鄉話,就拿我表哥的孩子來說,他們回到家鄉感覺到特別的陌生,對於家鄉沒有絲毫的親切感,畢竟他們從小就是在南通生活的,回到老家的次數非常少,估計連3個月的時間都沒有。現在大孩子已經13歲了,小孩已經6歲了,她們也就年前才回到家裡,而到了春節後又連忙趕回去。



因此他們在說話時,都是用普通話去交流,能夠聽得懂方言,但並不會說,我們這的方言其實和普通話非常相似,只是語調偏重一點,外人基本上都能夠聽懂。因此就算他們在家裡,也依舊是說著普通話。他們在外面時間久了,農村的習俗也不是太瞭解。

比如說我大舅離世時,按理說孫子輩的應該挑柳枝,見到客人來了也應該跪著,但她卻堅決不跪,就站在一旁,苦著臉,要不是我表哥強行要求她,她估計也不會回家。



當然還有一些人是因為感覺普通話有面子,如果說了家鄉話就不能展現自己高人一等的姿態了。比如說我姐夫的四伯就是如此,他是在蘇州發展的,也是一個小老闆,身價幾千萬吧。基本上很少回家,我就見過2次,每次回家時他說話都是普通話,為的就是凸顯自己的與眾不同,其他人都巴結他。 當然90後00後的年輕人,從小就是採用普通話的教學方式,因此到了今天也習慣了普通話交流。


惠農圈


這樣的事很正常,對於長期處於一個環境,對過去的環境就會有所改變。就像剛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一樣就不能一下子融入,總要有個適應過程!舉個我以前的例子!我有一年去遼寧工作,剛一去滿口的河北話!東北人聽不懂,後來就改成普通話。在那邊時間長了,因為接觸的都是東北人,所以漸漸的說話中帶有點東北味,時不時還夾雜著幾句東北話!過年的時候回到家!說話中沒留意中就帶出幾句東北味的話!過段時間又變回來了!改變環境總有個適應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