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物進項稅大於銷項稅,是合規嗎?

賬房算經


貨物進項稅大於銷項稅,合規嗎?


企業收到增值稅專用發票,如果認證了,填寫在增值稅申報表上了,進項大於銷項,那是留抵稅額,可以在下個月繼續抵扣,下個月抵扣不了,以後也可以抵扣。如果沒有認證,但是記賬了,那是待抵扣稅金,認證了以後才能抵扣銷項稅使用。

那麼進項大於銷項合規不?回答是,合規,稅局允許留抵稅額的出現,但那是短時期的,如果是長時間的進項大於銷項,那就不合理了。

收入和成本是對應的關係。

如果購進了商品,企業肯定會加上自己的利潤銷售出去,最終導致銷項稅大於進項稅,形成應交增值稅。如果長時間進項大於銷項,意味著庫存一直在增加,而沒有銷售,這是合理的嗎?當然不合理。如果長期低於市場價格出售,也是不合理的,任何公司的成立,都想賺取利潤,利潤讓這個企業有長期發展的可能。公司想發展必須有收入,收入的確認就意味著會產生增值稅。所以說,長期進項大於銷項,那這個公司是有問題的,稅局一定會查這個公司是否存在賬外收入,只要查到,一定會補稅還有追繳滯納金。

當然,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分析是什麼原因造成進項大於銷項。比如購進了金額較大的固定資產,導致進項大於銷項,還比如季節性生產,囤積的原材料導致進項大於銷項,這都是合理的,短時期的,長期來看,銷項最終還是會大於進項。

增值稅是無法規避的,跟企業的庫存有關係,公司註銷時,庫存一定是要清理乾淨的,從這一點上也說明了成本和收入的對應關係。


簡淨軒語


非請自來。

不存在合規不合規的問題,只有是否真實的問題。

談到進項稅額及銷項稅額,更多的是對於一般納稅人來說的,一般納稅人應納稅額計算,依據的就是兩者之差,當期銷項稅額大於當期進項稅額,表示當期需要納稅,相反,無須納稅。想必,大家對此都很熟悉。

銷項稅額及進項稅額,顧名思義,前者由銷售業務產生,以銷售收入與適用的稅率計算得出,後者由購進業務產生,多數為採購業務支付的稅額。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為有銷售收入就有銷項稅額,銷售收入越多,銷項稅額越大;同理,進項稅額如此。

按這樣的理解,進項稅額與銷項稅額之間,可能存在三種情形,第一種是就銷項稅額大於進項稅額,第二種兩者相等,第三種就是如本題所述那樣,進項稅額大於銷項稅額。顯然,以上各種情形都是可能的,也就是說,真實業務,不扣除進項稅額大於銷項稅額的情形,合情合理。

比如,某月採購商品支付113萬元,其中就包括進項稅額13萬元,當月銷售收入有200萬元,按13%計算的銷項稅額就是26萬元,這種情況下,銷項稅額26萬元大於13萬元,很正常。

如果當月未發生任何銷售業務,即銷項稅額為0,進項稅額13萬顯然大於銷項稅額,主要企業的真實業務就是如此,增值稅稅額計算準確無誤。

通過簡單介紹,可以知道,正常情況下,進項稅額有可能大於銷項稅額,“合規”。

大概就是這樣了,閃了。


龍門賬


1、如果某某貨物的進項稅大於銷項稅,那就是毛利為負數。這也是合規的。

2、如果公司某月份的進項稅大於銷項稅,也是正常的,但是如果經常連續性的出現這種情況,很可能被稅務局作為稽查的對象,那就要小心了。

這種情況,很可能被稅務局認為,企業有隱匿收入的情況,所以很可能被當做重點懷疑對象進行檢查。尤其是現在金稅三期,大數據的威力更是讓偷稅漏稅無處藏身啊!


老鄭的財務家園


進項大於銷項,本身這件事情沒有不合規。但是需要認真分析其背後的原因,即使是出現了短期的進項大於銷項的情況,也有可能意味著企業經營有問題或者存在稅務風險。

1. 進項什麼時候會大於銷項。

一般情況下,企業都是銷項大於進項。但是前提是企業在正常的經營。如果企業出現經營上的問題,產品滯銷嚴重也有可能會出現當期的進項大於銷項的情況。

其他的情況也比較多,比如季節性的生產採購,戰略性地囤貨等等,這些都是與企業的生產經營相關的。

還有與企業的特殊目的相關的,比如投資、研發,擴大再生產等行為,也可能引起進項的增加。今年還有個留底退稅的政策,國家對於企業的投資、研發創新是積極鼓勵的。

此外,還有些進口的企業,是採用代理行報關,這個時候,進口的增值稅進項往往與銷項是有一定的時間差的,那麼也有可能會導致某一期進項較多。

2. 進項大於銷項的問題。

除了以上情況,可能還有其他的進項大於銷項的情形。關鍵是企業要結合自身的業務,去判斷這樣的情況是否正常,是暫時的還是有可能持續的。是否會引起稅務關注,是否有合理的解釋。

比如,季節性採購就是可以合理解釋的,進項和銷項的時間差是可以調整的,如果出現經營不利,那麼是急需要想辦法解決的。

但是,如果是故意通過不開票隱瞞收入,或者延遲開票而導致的進項大於銷項,或者故意購入發票抵充成本,那麼就是有較高的稅務風險的。

此外,企業要注意分析下各個產品的毛利率,看看有沒有低價銷售的情況,是否正常。雖然一般不至於影響整體的稅負,但是在極端情況下,也會對進銷項產生一定的影響。

因此,不是進項大於銷項就有問題,但是企業要注意區分正常的情況和有風險的情況,對企業的進銷項比對,每個月都要進行,以便隨時瞭解和解決經營和稅務中的問題。


財會小童


貨物進項稅大於銷項稅,採購或生產貨品,取得發票的進項金額,大於銷售貨品後的銷項金額。是合規的。

進項比銷項多的話,是不需要再繳納增值稅的,但是還是要納稅地方稅費的,比如印花稅及水利建設專項基金等稅費。

會計分錄處理:

1、結轉進項稅額: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2、結轉銷項稅額: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

3、結轉應繳納增值稅(即進、銷差額):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未交增值稅

4、實際交納時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未交增值稅 貸:銀行存款


願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