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交玉米保險?

zhoyuanhanzi


答:不可否認,買了玉米保險是為了受到災害損失得到保險公司的相應的賠償而減少損失,如果沒有受到相應的災害,那麼交的保險費也就白交了。

而保險公司也是為了掙錢,收到了農戶交納的玉米保險費,一旦玉米受到了相應的災害岀現損失,就要按照約定給予相應的賠償,如果沒有受到災害損失,那麼農戶交納的玉米保險費也就被保險公司掙去了。



所以,保險公司收到了農戶投保的玉米保險費後,期盼著不發生災害而不用賠錢還掙錢。

而農戶購買了玉米保險後,也期盼著不發生災害,畢竟受災後保險只能賠償一部分。



那麼,農戶該不該交玉米保險呢?

答案是,應該交!原因有二:

一是天有不測風雲,災害難以預測。

玉米的整個生長期,大部分時間處在夏季高溫多雨的季節,風災澇災、病蟲害等多發易發,一旦發生嚴重的災害勢必造成減產甚至絕產損失,如果購買了玉米保險,也會是花了小錢(保險費)而得到了比保險費要多的多的賠償金,或多或少地能夠把災害造成的損失減少一些。

二是投保玉米保險,是國家的一項惠農政策。

交納的保險費,農戶拿小頭(僅佔總額的20%),而國家補貼拿大頭(佔到總額的80%),一旦受到相應的災害,保險公司賠償的數額是投保費的幾倍、幾十倍,甚至是上百倍。花小錢買了個大保障,何樂而不為。



就拿我們這地區2019年政策性農業保險的規定來說,投保玉米保險是非常非常合算的。

1、玉米保險費的標準是每畝18元

每畝玉米保險費18元,農戶僅需交3.6元,而國家補貼14.4元,災害損失最高可以每畝賠償到400元。

2、約定的災害範圍及保險的責任

一是火災、山體滑坡、地震及泥石流等意外事故造成的災害,按照實際受災面積核實損失。

二是熱害、低溫引起的凍害、雹災風災、自然洪澇及暴雨等災害直接造成田間玉米損失率達到百分之二十及以上損失的。

三是爆發性或流行性病蟲草鼠害及乾旱災害以所在的村為單位玉米損失率達到百分之三十及以上的。

這些約定賠償條件必須弄清楚,可以看出,並不是發生了災害、岀現了損失就會賠償的,關鍵看是否符合條件。



另外,符合災害賠償條件,賠償的數額也是有具體規定的。

玉米不同的生長期遭受的災害損失最高賠償比例分別是幼苗期、小喇叭口至大喇叭口期、灌漿期至成熟期分別按最高賠償標準的60%、80%、100%賠償。

還不行,還得根據受災面積和災害損失率進行折算。一句話,賠償額=玉米不同的生長期的最高賠償額×損失率×受災面積。這個損失率是由保險公司組織人員或農業主管部門組織人員鑑別的,不是你自己說的。

所以,一旦發生災害要及時報案、申請按程序理賠。



總之,玉米保險是應該買的。購買玉米等的政策性農業保險時一定要把有關的具體規定弄明白,可以到當地農業主管部門和保險公司諮詢,不然的話,也會出現交了保險費,也受到了災害損失而得不到賠償的情況。

你明白了嗎?

謝謝閱讀,敬請關注和評論!


圖說農村事


現在很多玉米保險基本上都是假的,大家都知道今年很多地方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自然災害,尤其是山東壽光地區。我們河南省也遭受到了大風的襲擊,大片的玉米倒伏,減產至少有5成左右。可是聯繫買保險的人,他們說等一會再過去,這一等一個星期過去了,然後他們去了以後說“現場被破壞,不給予理賠。”陽光保險就是,大家誰買誰上當,誰買誰知道。

保險就是坑

你可以問一下你們當地誰買保險了,買了之後有沒有賠錢。如果這個保險賠錢了在當地的聲譽還算好,你不妨也買一次試試。如果當地反應就不好,那買他有什麼用呢?

農業作物保險分類非常多主要是由:糧食作物保險、經濟作物保險、園藝作物保險等,而且還可以分為單一責任保險、混合責任保險。

●單一責任保險:有些賣保險的完全就是坑人,他將單一責任保險出售給種植戶,其實這一種保險只是保一種,例如凍災、雪災等,你只能保一種。但是等出了事之後他就會找各種理由搪塞你,拿出來這個保險單,說這是單一責任保險,不在理賠的範圍之內。

●混合責任保險:這種是兩種以上的保險災害,其中主要是包括自然災害,但很多都不將病蟲害計算在內。自然災害主要是有各種洪澇災害、以及一些異常天氣。

有關於農作物保險理賠

不同的保險估計有不同的保險方式,有分階段進行投保的、還有分損失情況投保的。

分階段投保:有一些經濟作物有可能分階段投保,例如在抽穗期、成熟期等,這些不同的階段。農作物死亡在0~20%,賠償比例為0。在出苗期間30%~50%,出苗後30%~60%,按照實際死亡的比例進行賠付。

每畝補償金額=每畝保險金額×損失賠償比例X生長階段賠付比率。

大家儘量還是不要買保險,我們這裡去年買的保險莊稼倒了一大片,基本上沒有一個得到賠償的。反倒是有些拿到了一些補貼,一畝地大概是60塊錢左右。60塊錢有什麼用呀?尤其是一個叫某光保險,直說了吧陽光保險就是坑,這個誰買誰知道、誰買誰上當、千萬不要買。


聚焦三農瞭解事實


玉米保險該交不該交,這要看你的種植規模。如果是大規模種植,這裡建議還是繳納保險為好,畢竟玉米種植難免會遇到天災,比如突遭大雨,造成玉米大面積倒伏。參加保險,還能夠挽回一些損失。



當然,如果是小規模種植,比如家裡有三四畝地,閒著也是閒著就都種了玉米。像類似種植幾畝地,自給自足,就沒有必要繳納保險了。

然而,經過這幾天瞭解,很多人反應說繳納了保險,遇到災害,保險公司不陪或者當初每畝繳納5元,遇到災害的時候,保險公司只賠了10元/畝。出現這樣的情況,說明我們當初投保時沒有明確賠償的範圍以及賠償的標準,導致保險公司有空子可鑽,而遭遇損失的農民無話可說。所以,在給玉米參保的時候,一定要明確賠償的範圍和標準。



另外,有一個好消息,就是國家正在進行大災保險保障水平試點,目前黑龍江、河北、河南和安徽等省份13個糧食主產省份200個主要糧食主產縣開展了試點。如果全國推行,那麼就意味著,包括玉米在內的三大糧食在遇到大災理賠上,多了一分保障,獲得理賠將會更加順利。



好了,以上是我個人有關於《該不該交保險玉米?》問題看法,大家覺得怎麼樣?如果有不同意見或者對本人觀點有疑問的,歡迎評論指出來。


有點意思的事兒


很多人覺得,買保險容易,賠償保險難,尤其是農業保險制度還不完善的當下,想獲得賠償金真的很難。去年阿洪的老家,很多農民都為油菜種植購買了保險,天有不測風雲,在油菜籽即得成熟收穫之際,一切冰雹將想壩油菜籽打成光樁樁,購買保險的農民要求保險公司賠償,很多農民跑N多趟保險公司都沒獲得賠償。

那麼該交玉米保險嗎?

首先、該交,但農業保險制度不建全,賠償難度大。

從玉米保險的功能屬性來說,農民當然應該交玉米保險,交了就是預防發生自然災害的時候,能夠獲得一定賠償,減少損失。可是,真正發生自然災害時,要想獲得賠償金並不是那麼容易,隨便一個理由連推帶拒,缺少知識文化,缺少維權方法的農民根本無招招。去年我們村的油菜籽被冰雹打光沒有獲得賠償,今年再也沒有農民相信玉米險、油菜險、小麥險、水稻險之類的保險了。


其次、農業保險還是一個不完善的新險種。

目前,我們國家保險制度比較完善的只有車險和社保的五險。其他很多商業保險制度不完善,不可靠,農業保險更是一個新險種,制度不完善,空子多,購買後賠償難度大。

再次、農業保險急需完善賠償保障制度。

相關部門應該及時完善農業種植和養殖的保險賠償制度,嚴格監督,讓農民願意投保,讓農民投保後的權益依法獲得保障,只有這樣,保險行業才能夠健康發展,從而保障農民參保後的合法權益。大家怎麼看待這個問題呢?歡迎在評論下方交流討論。

感謝閱讀!喜歡阿洪文章的朋友,記得幫忙點贊、評論、轉發,關注農人阿洪,瞭解更多三農趣事。

阿洪168


玉米保險是非常必要的。這是有教訓的。

玉米保險也就是一畝3塊錢左右,對於玉米種植收益來說,3塊錢並不算個什麼,但是若不交保險,有些病蟲害呀、倒伏等問題減產後,損失也是很嚴重的。

1、客觀環境

據我所知,玉米種植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病蟲害、倒伏等現象,如果有玉米保險,那麼可以第一時間通知保險公司,拍照留存,記錄詳細情況。然後保險公司會根據受災情況,做相應的處理的。也是酌情進行賠償的。當然,在報備過程中是不能弄虛作假的,保險公司也不是扶貧部門。比如我們晉北,每年都會有季節性大風颳過,玉米倒伏的現象就會比較多,有保險至少會有一些資金挽救,這對於農民來說也是一種補償吧。晉北地區普遍乾旱,比如今年乾旱是全國性的,這時上了保險的人會得到一些保險費的,但都是在收割後進行的,這對農民來說一定是好處。

2、主觀因素

從政策角度講,農業保險一定是有利於國家,有利於保險公司,有利於農民的三保險事情,是一種會讓農民放心的政策活動或者叫企業經濟活動。實際上講,保險公司也是經過測算的,一般是不會賺錢的,國家也會通過村委會號召大家進行玉米保險,農民只是繳納幾塊錢一畝的保險費,就可以得到部分的保障,這是三全其美的事情。

我國現在正在進行農業的深化改革,鼓勵農民種地,而且要種植效益好的作物,也要種植調控的作物,也就是收益不是很大的作物,為了讓農民放心種植,就會出臺一系列政策。其中農業保險就是最為直接的一種。給農民一個放心,遇到了自然災害相當於會給予一個保障。

所以,我們種植玉米的時候,一定要上保險,雖然才幾塊錢,但對於收入不高的農民來說,就是一份保障,我們並不是希望有災害,但這樣真的能為自己踏實種地一個心理安慰。以上只是自己的一個理解,對就採納,不對請賜教。


農資人實錄


保險買了肯定是好事,有備無患嘛,但是無論那種保險,買的時候一定要了解清楚保障範圍,什麼情況下可以賠,賠多少,包括免責條款一定要弄清楚,免得滿懷希望買的保險,最後卻得不到意想中的賠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