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亦莊溼地,驚現白化小鷿鷉

郭耕


2020年伊始,北京亦莊溼地來了一隻奇特的鳥----一隻白化的小鸊鷉。


小鸊鷉是一種非常容易見到的潛鴨類水禽,俗稱王八鴨子,但白化個體,觀鳥十幾年,我可是聞所未聞。一聽說,馬上出發,與鳥友韓老師來到冰封大湖的亦莊溼地。


哪有呢?別急!觀鳥需要動腦筋,小鸊鷉是遊禽,必須依賴活水區域,旁邊的涼水河恰恰不凍冰,我們從河邊望去,還真有小鸊鷉,白化個體在哪?


也別急,明星鳥的身邊,一定會有拍鳥大爺,只見一里開外,人影晃動,估計“懸”!啥意思?就是可能有戲,過去一問,果不其然,但見一排手持長焦一水兒單反相機的大爺(有個別大媽)把河岸都擠的無處下腳了。


我遠遠見到水中的小白鴨~~沒錯,就是它!先是俯拍,又下到岸邊,低機位拍攝和錄像,一眨眼的功夫就拿下這位“千古修煉小白仙兒”,完美!收隊!


北京亦莊溼地,驚現白化小鸊鷉


小鸊鷉身形較小,體長27釐米。尾羽退化,長僅23毫米,看起來幾乎沒有尾巴、翅短,腿短,使得它的體形近乎橢圓,加上它的羽毛全為絨羽,鬆軟如絲,整個感覺就像一個毛茸茸的葫蘆,有的人叫它為水葫蘆、油葫蘆、油鴨,還有人叫它王八鴨子、小艄板兒。


分佈於水塘、湖泊、沼澤。在繁殖期,喉及前頸偏紅,頭頂及頸背深灰褐,上體褐色,下體偏灰,具明顯黃色嘴斑。在非繁殖羽,上體灰褐,下體白。



北京亦莊溼地,驚現白化小鸊鷉

普通小鸊鷉與白化小鸊鷉 郭耕攝


小鸊鷉善於游泳、潛水。潛水時間35秒-45秒,潛水距離1—10米,不受驚擾,很少起飛。受驚擾時,小鸊鷉常常是施展“水上輕功”:躍出水,張開翅膀,兩腳交替快速地踏水前行,在它身後水面留下一圈圈的水波。然後急促地扇動翅膀,貼著水面(1—2米)飛行,並不多飛,也不遠走,往返兩圈或直線飛翔一段便回到原地一個猛子直潛水下——終究潛水才是它真正的強項!

通常白天活動覓食。捕食方式通過潛水追捕。每年4月至五月,發情的小鸊鷉在水面上雌雄相互追逐發出繁殖季節特有的叫聲。短暫的求婚儀式以後成婚的小鸊鷉夫婦就開始築巢生兒育女了。


北京亦莊溼地,驚現白化小鸊鷉

韓翠竹攝


小鸊鷉在遠離岸邊,附近有蘆葦、灌木叢和水草開闊水域中營造一個浮巢:築於蘆葦、燈心草或其他的水草中,高出水面40—50釐米的蘆葦菖蒲等植物提供了掩護。巢以蘆葦及各種水草互相交錯纏結而成,或者直接用細細柔軟的水草彎折搭疊而成。窩裡鋪墊細長柔軟的乾草和水草的細莖,整個巢的形狀是倒圓錐形,巢高出水面5—6釐米,粗看似乎是一堆不經意堆疊在一起散亂的草,頂部是稍稍凹下的坑。水下部分系於水草或蘆葦之上,可以上下浮動和小幅度的擺動,不會被風吹的很遠。曾經有個說法:說小鸊鷉孵卵的熱源來自腐爛物質的化學能,又有一說:孵卵的熱量來自親鳥的體溫和氣溫。可以肯定的是,儘管小鸊鷉的巢泡在水中始終是溼漉漉的,巢中間的溫度比巢外的溫度高出不少。


關於作者


北京麋鹿生態中心暨北京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心研究員,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科協副主席。曾獲全國科普先進工作者、出版著述20餘部並多次獲獎,被中國科普作協評為“有突出貢獻科普作家”,2019年獲北京市政府頒發“北京榜樣”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