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雍正帝駕崩,那他身邊的喬引娣去了哪裡,應該是什麼下場?

日堯居


因為這邊說的是《雍正王朝》裡面的情節,所以我們就不討論原著小說的情節,畢竟原著小說的情節過於狗血,電視劇這樣處理,還是比較合適的。

喬引娣在電視劇裡面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雍正王朝》裡面除了那幾個重要的角色之外,很多角色看似普通,但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這也是這個電視劇有意思的地方,其中,有一個重要的角色,那就是喬引娣。

為什麼會出現喬引娣呢?喬引娣的出現,是雍正繼位,而十四阿哥奪嫡失敗,最失意的時候,喬引娣的出現,溫暖了十四阿哥的心,所以十四阿哥認為,只要他擁有了喬引娣,其他的他都不在乎。

這個就像,當十三阿哥在最失意的時候,擁有了阿蘭,也是如此。可以說阿蘭是十三阿哥的希望,而喬引娣是十四阿哥的希望。可是十四阿哥的這一點希望被雍正奪走了,當然也不排除雍正看上了喬引娣。

喬引娣是雍正繼位之後的見證,按照雍正的說法,他之所以留喬引娣,就是想讓喬引娣做為見證人,雍正當皇帝,其實是很辛苦的,也做得很好,最終喬引娣也改變了自己的想法,甚至還愛上了雍正,雍正的目的達到了。

喬引娣對於雍正又意味著什麼?

喬引娣不同於雍正的正福晉,也不同於年羹堯的妹妹年妃,雍正對喬引娣是十分寵愛的,而喬引娣對雍正也是喜歡的,也就是說喬引娣是雍正的寵妃。

這種就可以參照,清代皇帝死後,他的寵妃是什麼樣的結果,答案基本是一樣,那就是不會有人為其殉情,但是會終老一生,至於活到幾年,那就是看個人的造化了。

喬引娣離開十四阿哥的時候,也沒有選擇殉情,而當雍正死的時候,也自然不會選擇殉情了,這個本身也不符合電視劇的設定,比如十三阿哥死後,阿蘭也沒有這樣做。


歷史簡單說


喬引娣是個虛構的人物,沒有必要非要去贏找個原型來。


電視劇版《雍正王朝》中,喬引娣先是做了十四爺允禵的侍妾,並沒有名分的那種。正因為老十四喜歡喬引娣,雍正才橫刀奪愛把喬姑娘弄進宮來當貼身宮女,安排在養心殿。但喬引娣很不配合,準備以死相拼。雍正說,你要是死了,立即賜死老十四。於是喬引娣服軟了。在她與雍正的朝夕相處之間,漸漸改變了對傳說中殘暴皇帝的看法。而她也被雍正特別看中和喜歡,在宮內地位很特殊。電視劇中沒有明確說喬引娣是否侍寢了,更沒有冊封一類。……雍正死了,作為前朝紅人宮女,最終如何安排,要看新皇帝的心思。或留在老十四身邊,或老死於宮中,或賜死,都是有可能的。


在小說版中,劇情就比較狗血了。喬引娣是雍正的私生女。當年雍正到南方抗洪賑災時落難中遇到的一個姑娘小福,發生了關係。因為小福懷孕被發現,族內要燒死她,她孿生妹妹替死了。這樣喬引娣母女才活下來。各種巧合之後,喬引娣成了老十四的侍妾,後來再被雍正安排進宮(如上情節)。朝夕相處不斷昇華感情,就讓喬侍寢了,還壞壞的詢問與十四弟的差別。很快喬引娣被封為妃子。但當喬把親孃接來享受榮華富貴的時候,她娘發現了當年那個男人是皇帝。女兒先後與叔叔和父親亂倫,於是她娘上吊死了。喬引娣知道了這些,悲憤的告訴了雍正實情,然後自殺了。雍正情緒也很激動,也自殺了,臨死前寫下“不要難為她..”。弘曆和張廷玉等少數人來到現場驚呆了。但弘曆給了統一的說辭,父親患病很久了,一直堅持工作,不幸發生了意外...

電視劇版喬引娣是個可愛的姑娘,不喜歡小說中了那些烏七八糟的情節。


幾葦渡


喬引娣的結局電視劇沒有交待。

電視劇裡雍正始終將喬引娣當作一個普通宮女看待,雖然他和喬引娣之間已經生出愛慕之意,但二人始終沒越雷池半步。最後她將喬引娣送到看守景陵的老十四身邊,喬引娣還沒有從景陵回來,雍正就因為勞累過度死在案牘上,令人扼腕嘆息。這個死法和歷史基本吻合。

小說裡卻清清楚楚交代了喬引娣的結局,她和雍正雙雙自殺。自殺的原因十分狗血,所以電視劇沒有拍出來。

喬引娣是雍正的私生女,她和雍正發生了關係,雍正還封她為宜妃!!!

事情是這個樣子的

雍正去民間視察災情時不慎落難,一對孿生姐妹小福和小祿救了他。小福每日衣不解帶,悉心的照顧雍正,在這個過程中,小福和雍正互生愛慕之情,發生了關係,小福懷了孕。

雍正身體康復之後,繼續去外地視察,他打算回來的時候接走小福。哪知道小福的族人得知小福未婚先孕,現在這種事見過不怪,可是在古代未婚女子和人發生關係那是極其傷風敗德的行為,於是他們架起柴堆欲將小福燒死。

雍正恰巧在此時回到這個地方,他目睹了小福被大火燒死的慘烈場景,當時就驚得暈了過去。對於沒能救下小福一事,雍正一直耿耿於懷。可雍正哪裡知道,小福的妹妹不忍看姐姐和腹中胎兒慘死,自願代替姐姐來了個李代桃僵。

小福則逃到了山西,她嫁了喬氏為妻,生下了自己和雍正的孩子喬引娣。後來喬家因為家境困難將喬引娣賣到了江南。喬引娣不堪受辱,偷偷逃走,她在半路上被十四阿哥所救。

雍正在和十四阿哥的明爭暗鬥中,無意看到了十四阿哥身邊的喬引娣。他覺得這個女孩像極了自己當年的相好小福,便強行把喬引娣奪走,帶到宮中。

雍正將喬引娣當作一名宮女對待,他倆在相處過程中產生感情,發生了關係。之後喬引娣被封為妃子。她一直讓雍正幫忙找尋自己的母親。

後來喬引娣的母親小福終於被找到,雍正派人將她接到了宮中。知道真相的雍正沒有去見小福。小福得知女兒和雍正的事情之後,接受不了這個事實,上吊自殺。

而喬引娣和雍正對此事也是羞愧難當,喬引娣率先用剪刀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雍正隨後拿起剪刀自盡,臨死前他命人不要難為喬引娣,他還以為那一剪刀不會要了女兒的命。

這樣的劇情真的有些扭曲,即便是雍正王朝的書迷,討厭這種設定的也不在少數,所以導演不會將它搬上大熒幕,讓喬引娣回到老十四身邊大概是最好的結局了。


西堤君


為什麼說《雍正王朝》這個電視劇拍得好呢?因為它不僅僅是個政治劇,還是個生活劇,命運劇。

只要我們稍微動動腦筋,喬引娣最終的歸宿其實就暗藏在複雜的劇情中。

我認為,喬引娣最後的結局,即不像二月河的小說中那麼狗血驚人,也不像電視劇那樣迷幻無形。這部電視劇其實已經超脫原著小說了。

我們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來給她推理和設計一個比較合理的結局。

《雍正王朝》中的人物都有其深刻的代表性,正因為代表了不同的階層,選擇了不同的道路,在這場紛紜變幻的歷史變革中,才有著各自不同的結局。

我們來把《雍正王朝》中出現過的幾位年輕的女性逐個分析,喬引娣的歸宿也就浮出水面了。



一、鄭春華(自殺)

鄭春華代表的是依附於堅固守舊勢力的女性。

她是從某個現有的頑固派(康熙)陣營中投向了未來的頑固派(胤礽)陣營。由於陣營屬性實際上並沒有什麼變化,她也必然成為雙方政治鬥爭中的犧牲品。儘管革新派(胤祥)打算挽救和保護這個無辜的女性,但是由於她是兩大舊勢力的依附者,最終被革新派領軍人物(雍正)拋棄,以自殺而終結。

意味:不從本質上改變屬性,最終結局必然是失敗和滅亡。



二、年秋月(自殺)

年秋月代表的是依附於革新派領導層的女性,同時也對擺脫依附關係而充滿幻想。

年秋月是革新派基層的女性,她們有自己的理想(愛上鄔先生),卻缺少獨立的實力,靠著為領導階層做最基礎的落實工作而生存。參與了兩次政治鬥爭:守舊派(八爺黨)與革新派之間,革新派與革命派(年羹堯)之間。在新舊勢力的鬥爭中,她失去了理想。在革命派企圖擺脫依附,掌握自我命運的鬥爭中,她失去了生命。

意味:徹底的革命條件仍不成熟,擺脫不了依附關係,革新才是最佳選擇。



三、蘇舜卿(自殺)

蘇舜卿代表的是依附於革新派基層知識分子的最底層女性。

蘇舜卿出身於社會最底層,她有自己的理想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她的愛人劉墨林代表的是社會底層知識分子通過封建科舉的制度,被上層選拔為群體中的一員。他們企盼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奮鬥改變生活和命運。

他們這個階層在舊勢力反撲的鬥爭中,維護了革新派的勝利果實,卻因此獻出了生命。

意味:有勝利就要有犧牲,基層人員是炮灰。



四、阿蘭(守寡)

阿蘭代表的是社會最底層的窮苦百姓,在複雜的鬥爭中,依附於革新派中層勢力(十三阿哥胤祥)而生存。

貧苦的農民對美好生活充滿渴望,在改變命運的過程中進行了不斷的探索。由於在與舊勢力中層(劉八女)的鬥爭中,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投奔向另一個更強大的守舊派(張五哥投奔康熙),而在革新派最艱難的時刻(胤祥被圈禁),選擇了站在革新派一邊,經歷了種種坎坷磨難。最終,革新派中層(胤祥)在與守舊派反撲的鬥爭中犧牲,她繼承了其奮鬥事業,為英烈守寡終身。

意味:站隊很重要,立場要堅定。



五、喬引娣。

喬引娣代表的是貧苦的底層百姓。這一點上她與阿蘭相同。

但與以上女性的不同之處在於,她終究不是個依附者。因為在這些女性中,她是唯一一個沒有選擇屈服的人。

開始,貧苦的老百姓依附於最頑固的守舊勢力,但命運悽慘(康熙視察農田的情節),後來又依附於窮途末路的守舊反撲勢力(十四阿哥胤禎),但是,因誤會而彼此傾慕,因瞭解而情斷義絕,在複雜的政治鬥爭中轉向革新派領導層(雍正),親自參與和見證了革新事業的發展過程。

即然她的本質與上述女性都截然不同,那麼她的命運也與其自然大相徑庭。

在我們的觀劇過程中,我們發現,這些女性有舊勢力之間鬥爭的見證者(鄭春華),有革新派與舊勢力鬥爭的見證者(阿蘭),有革新派與舊勢力反撲者鬥爭的見證者(蘇舜卿),有革新派與革命派鬥爭的見證者(年秋月)。她們都見證了鬥爭過程,也選擇了不同立場,曾經享受過成果,也最終付出了不同的代價。

而缺少一個見證者,就是革新派最終勝利的見證者和果實享受者。



那麼,讓喬引娣來充當這個角色,自然是理所當然和水到渠成。

雍正已逝,革新派的一倡導和實踐群體逐漸凋零,喬引娣沒有繼續留下的資格和理由。雍正要求後人的善待她,也成為她最終離開的憑據。

那麼她應該到哪裡去呢?

好的劇情應該是一個往復循環的圓。那麼我們都應該明白了:

江南小鎮,江夏。這就是她最後的歸宿,她將在那裡,從雍正開始征程的地方重新一段幸福的生活。

她去了江夏,在這個曾經有過一段傳奇的美麗江南小鎮,開了一家山西面館,為南來北往的客人提供酒水飲食。

意味:美麗的女孩,你應當選擇獨立,美好的未來正等待著你。



我去過那裡,就在大榕樹下,曾經品著茶,聽她講述那一段久遠的傳奇:

話說康熙年間,江南暴雨………………


饞嘴肥貓鏟史官


在小說《雍正王朝》中,喬引娣本是十四阿哥最為喜愛的女子。雍正皇帝為何折磨這個做對的弟弟,將喬引娣搶走,並帶在身邊。其目的就是要讓喬引娣看明白,自己比十四阿哥更配當一個皇帝。

隨著時間流逝,喬引娣漸漸認識到雍正皇帝確實很不容易。後來,兩人之間還發生了關係。可是,到雍正皇帝晚期,忽然發現了喬引娣的真正身份,乃是他早年外出治理黃河在民間留下的女兒,於是,雍正帝氣急攻心,暴斃而亡,喬引娣也羞愧難當自殺而死。

在電視劇版本中,導演將喬引娣最初的出身抹去了,取消了喬引娣雍正私生女的身份,喬引娣被設定為一個見證者,一個本是敵對勢力,最終卻為雍正折服的見證者。

這麼改動削弱了結尾的震撼力,卻也使得雍正的形象更加高大。

在電視版中並沒有明確提到喬引娣的結局,不過,以喬引娣前期表現的剛烈性格,很可能不會默默終老,為雍正自殺或許是最可能的結局。


宛如清揚


按照二月河小說原著《雍正皇帝》的說法,喬引娣是雍正的私生女,又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和雍正發生了關係,最後自殺了。如果按照電視劇,他們不是父女也沒有發生關係,那多半就是像一般宮女一樣,再安排個地方繼續做事,到年紀出宮,當然也有可能繼位之君乾隆開恩,直接放她出宮,甚至是和允禵團聚。


依照二月河的原著,當年雍正還是四阿哥時,在山西辦差,掉入河中,被喬引娣的母親所救,二人一來二去互生情愫,珠胎暗結。後胤禛回京,並不知道喬引娣的母親黑氏已經懷孕。後來喬引娣到允禵身邊,雍正一來看見喬跟自己的舊情人長得像,二來恨老十四長期跟自己作對,就橫刀奪愛把喬引娣搶到自己身邊做宮女,時間長了,喬也發現了雍正並不如傳聞中那樣殘暴,而是個勤政愛民的好皇帝,也逐漸喜歡了雍正,之後二人發生了關係。雍正欲封喬引娣為妃,派人把她母親從山西老家接到京城。喬母到京城後才知自己當年的情人就是當今皇帝,而父女二人已經亂倫,羞憤自殺。喬引娣難以接受事實,用剪刀自殺身亡,雍正知道實情,正逢當時因為國事心力交瘁而服用了道士的丹藥,導致心神恍惚,又看見女兒死在自己面前,在多重打擊之下也自殺而死。


這個是小說原著,電視劇把這“狗血”劇情刪了,雍正不是喬引娣的父親,也沒有發生關係,最後雍正是國事操勞而死。那喬引娣沒有名分,也就是個普通宮女。皇帝死了,身邊的宮女可能會重新安排一個崗位,或許分到某個娘娘身邊,或許去辛者庫這種地方為奴,或者繼位的乾隆開恩放她出宮甚至讓他跟允禵團聚,都是有可能的,畢竟乾隆繼位後赦免了他的十四叔。


伊耆角木


一、喬引娣出場。

康熙六十一年的十一月十三,康熙駕崩,四阿哥胤禛繼位。身為大將軍王的十四阿哥的胤禵回京奔喪,被圖裡琛和年羹堯一路“保護”。到達山西境內,遇上大雨,眾人找到一座破廟躲雨取暖。

在這座廟裡,十四阿哥遇到了穿著孝服的喬引娣,又凍又餓,奄奄一息。

圖裡琛剛要安排手下抬出去,被十四阿哥攔住,並且喂她粥喝,把她救活。

從兩人的談話中得知,山西官員為了還清藩庫虧空,往老百姓頭上加派官銀。 遭受旱災,莊稼顆粒無收,交不上官銀,喬引娣一家逃亡出走,在路上,父親病死,為了把父親下葬,母親把喬引娣賣給了別人。

誰知那人是人販子,一轉手把喬引娣賣到了妓院,喬引娣趁機逃了出來。 茫茫世界,無處可去,喬引娣躲進了這座破廟裡,正巧碰到了十四阿哥。


看到喬引娣無法走路,十四阿哥把喬引娣帶在了身邊,兩人很快產生了感情。

二、十四阿哥與雍正矛盾激化。

十四阿哥胤禵與雍正原本是親兄弟,母親烏雅氏生雍正的時候,地位比較低微,沒有資格撫養第一個兒子,雍正就送給皇貴妃佟佳氏撫養,直到11歲那年,佟佳氏病逝,雍正又回到烏雅氏身邊。 但是,烏雅氏又生了十四阿哥胤禵,晉升嬪妃,有了撫養孩子的權利,對胤禵非常寵愛,對胤禛反而不冷不熱。 這些經歷,使胤禵和雍正的感情很一般,倒是與樂善好施、風度翩翩的八阿哥胤禩情投意合,很快,加入八爺黨,成為八阿哥的忠實小跟班。

康熙五十七年春天,新疆的準葛爾叛亂,入侵西藏,康熙任命十四阿哥為大將軍王,以天子規格出征,進駐青海。 這讓十四阿哥認為皇位必然傳給他。


康熙六十一年冬天,康熙駕崩,胤禛繼承皇位,胤禵不服,認為胤禛夥同隆科多偷改密詔,把本該屬於自己的皇位搶了過去。

這使他耿耿於懷,到達遵化景陵,胤禵大鬧靈堂,企圖掀開康熙棺錞,讓雍正出醜。 雍正一氣之下封胤禵為親王,負責守陵,喬引娣陪伴。她從胤禵口中聽到了許多雍正殘暴荒淫的事情。

三、雍正為何搶走喬引娣?

雍正元年,西北的羅卜藏丹津發生叛亂,皇太后烏雅氏企圖說服雍正讓胤禵出任撫遠大將軍,被雍正藉口拒絕。

在仔細斟酌下,雍正啟用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雍正二年,叛軍主力被殲滅,西北大捷。 雍正著年羹堯進京述職,禮遇有加。

然年羹堯自從出任大將軍以後,日益驕橫跋扈,軍前擅殺軍官,棒打皇帝派去的侍衛,插手朝中官員任命,引起雍正和御史不滿。

雍正秘密扶持嶽鍾琪出任大將軍,把年羹堯降為杭州將軍,又降為千總,後降為守城的士兵,最後讓李衛帶去聖旨,讓他自盡而死。

年羹堯雖死,但是,他造成的影響還在,二十萬大軍出征兩年,花掉了朝廷上千萬兩銀子,國家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才取得勝利。這使朝中貴族頗有微詞。

有一天,雍正去看望母親,母親向雍正提及此時,並說如果讓十四帝出任大將軍,就不可能出現現在的局面。雍正一聽就知道,胤禵來過。

雍正派人找來了胤禵,責備他不應該把煩心的事情告訴母后,兩人在母親面前激烈爭吵,皇太后急火攻心,昏迷不醒。

彌留之際,雍正的妃子年氏過來看望烏雅氏,被烏雅氏趕了出去,說再也不想見到她。

皇太后去世,年妃過來守陵,被雍正的正妻趕了出來。 這兩件事使年妃深受打擊,加上哥哥年羹堯被殺,年氏不久病逝。

母親和年氏的死,雍正都算在了胤禵身上。如果不是他告訴母后年羹堯的事情,母后身體不可能這麼快就垮掉。如果母后不知道年羹堯的事情,也不可能排斥年妃,年妃也就不可能過早死亡。

恰逢在胤禵守陵期間,關於雍正的謠言從景陵傳了過來。雍正一怒之下把胤禵身邊的宮女太監、包括喬引娣都抓了過來。

總結:雍正搶喬引娣的目的簡單而又粗暴:你害死了我的女人,我當然要搶你的女人。我難過,我要讓你更難過!

四、喬引娣的歸宿。

喬引娣是一個剛烈而又溫柔的女人。初次來到養心殿,喬引娣想要絕食而死,雍正送給她一句話:如果你不吃飯,我立馬賜死胤禵。 為了心愛的男人,喬引娣就範。


在與雍正朝夕相處的六百多天裡,喬引娣目睹了雍正日夜操勞,勤勉為國的樣子。

田文鏡在河南推行新政,讓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得罪了官紳,觸動了讀書人的特權。為此,出現了生員罷考事件。 清流代表李紱、謝世濟、陸生南參田文鏡,堅持讓雍正殺了田文鏡。

前面你們參倒了年羹堯,這一次又來參田文鏡,那下一個是不是李衛?這不是個人恩怨,這是朋黨,這是反對新政!

雍正一氣之下把李紱、謝世濟、陸生南問斬。李紱原本是三阿哥胤祉的門人,因編纂《古今圖集》為康熙祝壽,被康熙連升三級,進入禮部任職,後被雍正派往湖南,出任湖南巡撫。 胤祉知道雍正要殺李紱,趕忙去雍正那裡求情,雍正不允。最後在寶親王弘曆的勸說下,雍正赦免了李紱,被貶為庶人,回原籍養老。

臨行前,新科探花劉墨林去給老師李紱送行,被李紱和清流代表晾在了荒山野嶺。

就因為劉墨林給田文鏡說了一句公道話,你們就如此對待他?沒人喝你的酒,朕陪你喝!

雍正請劉墨林吃飯喝酒,一碗酒下肚,雍正有感而發,以孤臣起家的他,至今依然孤獨,推行的新政和苦衷無人理解,反對勢力還散佈謠言,說自己殘暴荒淫,殺兄弒父。 兩人同命相憐,對飲而泣。喬引娣看到了雍正硬漢形象下,脆弱而又孤獨的一面,心生惻隱。

雍正末年,湖南老生員曾靜向嶽鍾琪近萬言書,勸說岳鍾琪造反。被嶽鍾琪押解回京,聽後發落。

雍正親自審問曾靜,讓曾靜撰寫其所見,到全國各處講學,以搬回輿論風向。臨行前,還把自己吃的飯菜賞給曾靜。這讓喬引娣看到了雍正仁慈的一面。



送走了曾靜,寫好了遺詔,頒佈了《大義迷覺錄》,時間已是中秋節了。

雍正正在考慮喬引娣的去向。兩人挽著手在養心殿外面散步,雍正想要兌現承諾,讓喬引娣回到胤禵身邊。喬引娣哪裡還想走,哭著跑開。

最後,雍正把喬引娣送到了遵化景陵附近,喬引娣答應雍正,過去看看胤禵就接著回來,讓雍正先回去。

沒想到,雍正回京之後駕崩,《雍正王朝》到此結束。

那喬引娣是留在景陵還是回到京城守寡?

最後,喬引娣的心已經屬於雍正。她看望胤禵,會把自己所見所想都告訴胤禵,然後回到京城。

乾隆繼位,他不可能讓前朝皇帝的妃子去服侍前朝皇帝的敵人,這讓乾隆的臉面何存?雍正的老臉又往哪裡擱?


品讀春秋001



喬引娣身為雍正特殊的紅顏知己,在雍正帝死後應該是回到老十四身邊了,也有可能被迫出家當尼姑了。

當然沒有結局給人留下無限想象的下場也可以說是最好的下場了。

下面宋安之來大概說說雍正王朝電視劇最後這個神來之筆劇情。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喬引娣是山西代縣人,被大將軍王老十四回京奔喪途中所救,因為其敢愛敢恨直言不諱的性子比較讓老十四喜歡,最後成為了老十四的女人。

後來雍正也許是為了打擊報復老十四也許是為了感化喬引娣,使她看看誰才是真正的好人,因此奪走了喬引娣。後來喬引娣在宮中侍候雍正的過程中瞭解到了雍正的苦雍正的不容易,還因為其個性鮮明的性格,得到了雍正的特殊對待,但並沒有將其納入自己的後宮,所以可以稱之為雍正特殊的紅顏知己。

在雍正駕崩的前夕,可能自己有預感。所以說過了八月十五放喬引娣回去,因為日久生情,所以喬引娣並沒有很高興,反而是哭著跑了。後來雍正讓喬引娣回去看看老十四,喬引娣說就看看然後很快就回來,結果喬引娣還沒有回來雍正就駕崩了。

對於喬引娣的結局,雍正王朝的原著小說中,二月河對於喬引娣與雍正的關係定位是亂倫,喬引娣是雍正在民間的私生女,雍正卻不知道反而將其納為妃子,後來喬引娣母親入宮以後真相大白。

兩個人都接受不了這種亂倫關係,因此雙雙都自殺了,也算是一個慘烈而直接的狗血結局。


而雍正王朝電視劇將喬引娣這個人物重新定義昇華了,是這部電視劇的神來之筆。首先喬引娣的出場自我介紹就很慘,身為農民遇上了災年,官府為了政績不賑災還多加派了官銀,一家人活不下去了去逃難結果父親死於途中,為了安葬父親,喬引娣被買了當婢女,結果被人販子買到了窯子當妓女,逃出來以後差點被凍死。

喬引娣到了雍正身邊以後,又以這種慘烈的出身在宮中看到了雍正的種種無奈和治理國家愛民如子上面的盡心盡力。

喬引娣這個角色的出場可以說是深刻的反應了康熙晚年所謂康熙盛世背後的千瘡百孔的社會現象。(來自宋安之獨家原創)在雍正身邊又以民女出身的視角去看雍正,來側面反應出雍正是一個一心為國為民的好皇帝。

而且雍正王朝電視劇並沒有說兩人是亂倫關係,可以說雍正王朝電視劇這個改動是相當之完美。

至於喬引娣在雍正王朝電視劇中的結局推測其實很簡單。一就是回到了老十四身邊,因為她在老十四哪裡還沒有回宮,雍正就駕崩了。

而且這也可能是雍正刻意為之的,因為雍正預感自己不行的時候先是將傳位詔書放於正大光明匾額後的事情交代給了百官,後是對喬引娣說八月十五放她回去,結果喬引娣流著淚走了。後來又讓喬引娣回去看看老十四然後再回宮,所以雍正以這種方式讓喬引娣回到了老十四身邊,而喬引娣似乎感到了什麼,走的時候一直回頭看雍正,雍正也是一直看喬引娣。二是雍正死後乾隆繼位,乾隆如果過問這件事,不想成全父親政敵老十四的話,會將喬引娣召回來的,但喬引娣畢竟身份特殊,同時因為侍候雍正知道很多國之大事,乾隆殺不得她也不會讓她回到老家,所以有可能讓逼她出家為尼姑,帶著皇宮裡面的秘密孤老終生。

其實雍正王朝電視劇裡面的喬引娣沒有結局交代就是最好下場,很多經典影視劇之所以使人印象深刻,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完美的結局而是因為一些沒有答案的結局,雍正王朝玩的這個梗其實很不錯的。

而且每個人心中有不同的答案,正所謂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雍正王朝電視劇留下這個沒有結局的結局,其實也有讓大家自行腦補出自己想要的完美結局想法,這樣也算是一種另類的完美結局。

第133期宋安之獨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為止!

下期再見! 謝謝觀看,覺得分析的還可以就點個關注唄~


宋安之


這個劇情確實狗血,原作者也確實厲害,比楊角風的腦洞有過之而無不及!

先說一下這個喬引娣的身份背景吧,說完了她的背景,再說一下她會有什麼下場:

《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是改編自二月河的《雍正皇帝》,當然部分情節也引用了《康熙大帝》的部分章節,所以電視劇演的劇情和原著小說的劇情有寫出入。

比如雍正皇帝的死因,在原著中是自殺,而在《雍正王朝》中卻是因為勞累駕崩,原著中為什麼雍正皇帝要自殺呢?就是因為這個喬引娣……

原著中喬引娣的母親因為跟人私通,族人打算燒死她母親,但是被喬引娣姨母替換。後來她們母女逃到山西,其母嫁給了一個姓喬的。再後來喬引娣被賣掉了,在她逃亡的途中差點凍餓而死,被雍正弟弟,也就是十四阿哥胤禵所救。

然後她就跟著十四阿哥回京,某一次被雍正看到,覺得她特別像自己的曾經的情人,於是就把她從胤禵身邊安排到自己身邊,後來兩個人產生了感情,再後來升為妃子的喬引娣去接母親過來,雍正一看,原來她的母親就是自己的情人,隨後其母自殺。雍正和喬引娣也相約自盡。

這部小說中並沒有對喬引娣的後事解釋,但是在隨後的一本小說《乾隆皇帝》裡,提到了這麼一個細節,那就是雍正臨死的時候用盡全力寫了一行字:

“不許為難此女,厚葬!”

因為《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本書都是二月河所寫,所以這個信息是符合原著的,只是對於真正的歷史來講,是虛構的!

而在《雍正王朝》中,並沒有對喬引娣的下場有解釋,在雍正帝身心憔悴的時候,喬引娣給他捶背,雍正說過這樣一句話,是說等過了八月十五,就放她回到十四阿哥胤禵身邊。

但是沒等到這一天,當時喬引娣要去景陵看看,沒等回來,雍正就駕崩了。此時她有三種選擇,一種是陪著雍正殉葬;一種是回到十四阿哥身邊,畢竟十四阿哥也需要她;第三種則是在深宮中孤老一生。

按照電視劇的邏輯,這裡給大家留下深刻的想象空間,那麼到底她會作何選擇呢?

首先第一條殉葬,這種可能性不大,因為唐朝以後該制度就被廢止了,雖然明朝有死灰復燃,但是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都明確要求禁止殉葬。所以這一條排除。

她會不會回到十四阿哥身邊呢?

這可是不可能的畢竟他曾經是雍正皇位的競爭者,新皇帝登基之時,上一任的妃子卻去找前任皇帝競爭者?這種情況在當時的環境下是絕對不可能被允許的。

況且她還知道很多雍正皇帝的秘密,並且掌握部分核心機密,在雍正駕崩的那一刻起,她就已經被控制了,失去了自由身。

排除了這兩種可能,只剩下最後一種了,她如果沒有自盡隨雍正而去的話,只能在冷清的後宮裡,孤老一生,連再次見十四阿哥的面的機會也不會有!

我叫楊角風,更多精彩請關注!


楊角風發作




按照電視劇邏輯八月十五這天,喬引娣願不願意都會回到胤禵身邊。

但此刻喬引娣心已變,這種相處便會格外尷尬。因為雍正死了,喬引娣必然傷心欲絕,想與之同去。而老十四一臉懵逼地看著這已經變了心的女人,然後兩人倔到一塊。

然後喬引娣為了雍正死後沒有遺憾,肯定極力去勸說老十四,希望他能夠理解雍正,不要受外人蠱惑,從內心中接受這個死去的親哥哥,然後盡棄前嫌,在有機會的情況下輔助雍正的兒子乾隆。然而這些都是電視劇裡的邏輯。



但炒米告訴各位,實際歷史中如果真有類似這樣的一個人,她的結局應該就是一個悲劇。

雖然雍正說”誰都不準為難喬引娣”。但從她自己意願,其實就是願意回到老十四那去,也無法實現。除非自己表明願意殉葬雍正,可能會實現。

因為此刻大行皇帝駕崩,新主繼位。這是一個緊急時期,全紫禁城乃至全大清國都會進入森嚴戒備狀態。而大行皇帝身邊的人,此刻出宮去一個被大行皇帝圈禁的人,那是完全不可能的。因為喬引娣其實還在雍正駕崩前承擔了機要秘書得這樣的重大職責,她清楚知道大清帝國的很多核心機密。這才是最致命的。


她的命運極大可能被乾隆留用,因為這首先是工作需要和安全需要。而喬引娣並非雍正的妃嬪,所以乾隆完全可以收了,做個答應之類的非正主。當“工作”順利交接後,喬引娣最終歸屬應該是冷宮。總之 ,出宮這輩子是不可能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