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裡沙僧是不是個多餘的人物,沒有行不行?為什麼?

於無聲處34


作為一個成熟的神話故事,唐僧師徒四人已成最佳組合,也就是在悟空與八戒鬧的不可開交之時,代表觀眾或者讀者喊一嗓子“師父,大師兄說得對呀!”


興海亭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不行。

西遊記的四個人,其實是學佛法的四種類型。

唐僧:

唐僧是敢於冒險的佛法大師。為了追求真正的佛法,他能夠遠行14年去天竺取經。

唐僧其實就是現實中那種虔誠又擔當的僧人或者學佛者。

他們的魄力很大,為了學佛可以冒著很大的風險,甚至不惜一切。

比如鑑真大師東渡傳佛,這不是普通人能夠做到的,但確實有這種人。

孫悟空:

孫悟空是學佛求佛中的能人。

以僧人為例,一些人很快能夠成為佛學大師,對於佛學研究能力非常強。

無數的佛教經典,他們很快就能掌握,這也是普通修行人望塵莫及的。

這些能力很強的人,是人群中的少數人,大部分人只能仰慕。

但孫悟空這種人同唐僧是有不同的。

唐僧未必很有能力,但願意犧牲。孫悟空雖有能力,但未必願意做出太大的犧牲,只是認為沒有辦不成的事情。

豬八戒:

豬八戒就是那種學佛中的懶惰者。

一些修行者尤其是在家的居士,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很懶惰的。

同時,八戒還心猿意馬,看到美女會心動,看到美食也會開心,這也符合普通修行者的心理。

但是,豬八戒這樣的人只要一心求佛,肯做出一定的努力最終還是能夠修成正果。

豬八戒這個角色,就是讓懶於修行的人至少要一心向佛,保持一個信仰。

沙僧:

沙僧其實就是無數普通的修行者。

絕大部分人都是才能平庸的沙僧,沒有什麼大的才幹,默默無聞,不被重視。

但沙僧卻能夠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不偷懶耍滑,不投機取巧,老老實實,誠誠懇,所以最後也能修成正果,成為"南無八寶金身羅漢菩薩"。

雖然我們看來沙僧似乎可有可無,其實如果團隊裡面沒有沙僧悶頭做事,只有悟空和八戒互相推諉,早就鬧翻了。

沙僧不但是團隊中不可缺少的一個人(當然沙僧的位置可以被其他人取代,因為他很平庸),也是普通修行者的投影,不能缺少的。


薩沙


《西遊記》的故事取材於唐朝玄奘大師西天取經,也完全可以看成是唐僧帶領他的三個徒弟修行證果的過程。或者就是一個人在世俗當中,修行證果的必然過程。缺一不可!

孫悟空,“空”者覺也,孫猴子是代表了人的智慧與覺悟,人的“心”。

豬悟能,“能”者戒也,慾望之本能要戒,豬悟能給了我們一個實體教材,財色當頭我們要戒掉自己的貪慾。

沙悟淨,“淨”者自性清淨也。沙悟淨是一切僧人或者學佛之人的代表,自淨他淨,淨心。



唐僧的三個徒弟就代表了佛家的三個修學程序:戒、定、慧,它包含了佛法的八萬四千法門,它告訴修行人無論什麼法,都必須從戒,從定,從慧入手修行,只有這樣,方能證果。



因此,從此可見,沙僧並不只是光會挑挑擔子的,三位徒弟,加上白龍馬,缺一不可。做人要能夠吃苦耐勞,不多話少嘮叨,這也是沙僧這個角色要告訴我們的基本道理。


祥河詩語


哪一部戲中,都需要跑龍套的。俗話說,鮮花還需綠葉配呀。



《西遊記》中的取經四人組是絕配。古語云三人為眾,可見,這個沙僧是顯得多餘。不過,沒有沙僧的參與,取經四人組就變成鏘鏘三人行了。


你看,座上的三位,都自我感覺良好,指點江山、侃侃而談,是不是顯得略微單調?總得配上點吃瓜群眾,才顯得熱鬧。捧角兒是需要技巧的,喧賓奪主是大忌。所以,溫吞水一般的沙僧和稍顯稚嫩的小龍馬,就粉墨登場了。


主角的臉譜,必須是鮮明的。先說說主角,唐玄奘白白嫩嫩、正義凜然;孫悟空猢猻轉世、靈氣側漏;豬八戒渾渾噩噩、不知所謂。此時,沙僧的角色定位就很有考究了。


要說心中的信念,沙僧必不如師傅;要論武藝的精湛,沙僧必弱於猴哥。如果再比較一下好吃懶做的人生態度,沙僧也不能搶了老豬的戲份。實際上,沙僧是最難演的。


鮮花需要綠葉配,這已經是人盡皆知的常識。依我看,沙僧的任務,完成得很出色。當然,這多虧了吳承恩的功勞。


相比之下,現代的不少編劇,真可謂江郎才盡了。瞎編的那些個爛劇,真讓古人笑話。


俚言雜談


不多餘,而且非常重要,西遊團隊從創建到最後取經成功,沙僧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可以說是功勞不小;最突出的貢獻如下:1、穩定後方(幹了所有的雜活),讓幾個業務骨幹把精力都放在主業上;2、團隊的潤滑劑,西遊團隊有好幾次差點破裂,在沙僧的努力下又和好如初;3、最強替補,關鍵時刻都能頂的上。




十七歲出門


西遊記中師徒四人是一個典型的團隊。唐僧是領導,是精神領袖,看似最無能,卻掌控著大家。孫悟空是能力最強的開拓者,能力強,脾氣也大。豬八戒能力有幾分,偷奸耍滑有幾分,而沙僧卻是那個團隊中最常見的普通人,能力一般般,但忠心又老實,累活重活髒活都得他幹。當然,現在也有研究者認為他才是腹黑的那一個。無論怎樣,一個團隊什麼樣的人都要有,像沙僧這樣的人更是缺不了,通常情況下,也是走的更長遠的那一類人。畢竟,無論是不是能斬妖除魔,讓人信賴,能把普通活計幹好,挑水煮飯的任務總得有人幹吧!


江小舟的書影時光


沙僧不是個多餘的人物,是對唐僧,孫悟空,八戒組成隊伍的襯托,沒有這個人物,這個團隊就顯得不協調,就像幾朵紅花沒有綠葉,雖然豔麗,但突出單調,沙僧在團隊裡話語不多,幾乎就那幾句,略顯平淡,但是實話,就像一個國家或軍隊,國王大臣將軍固然重要,但離不開基層百姓和士兵,沙僧就是取經團隊裡的一個綠葉,和鮮花相配,顯的就有生氣。


歸家的綿羊


當然不行啦,如果沒有了沙僧,那麼取經團隊就不是一個完美的團隊。

《西遊記》是一部奇書,在四大名著中,只有《西遊記》適合老少皆宜,雅俗共賞。那麼,在師徒五人的組合方面,作者更是有其獨特的文化意義,每個人身上作者都植入了不同的人生思考組合起來才是完美的。

從團隊的角度來講,如果說唐僧時刻念道“從東土大唐而來,到西天拜佛求經”是目標和信念的指引,那麼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和超強的戰鬥力就是判斷力和戰鬥力的體現,豬八戒呢,更多體現的是人身上的惰性,而沙僧則體現了一種心態,無怨無悔,不抱怨,只是埋頭苦幹,難道這樣的工作態度在一個團隊中不需要嗎?


閒聊一刻


不是多餘人物,取經路上沒有沙僧,取不到"全部"經,有因地心,必有果地覺。

貪(豬八戒)、嗔(沙僧)、痴(白龍馬)、慢(孫悟空)、疑(唐僧),這五人為因地心。成佛了,這幾種心就沒有了,佛經是對治這五心的。


隴西當光


世界上沒有誰是多餘的,也沒有誰是必須的,如果唐僧取經沒了孫悟空就不成了嗎?上帝接到如來佛旨還不一樣派個能力高強比如二郎神或哪吒。不過總不如讓孫悟空來得有趣,畢竟他被壓了五百年初解放,渾身上下只剩下奮鬥了,沙僧也一樣。那種日受三次飛劍穿心的滋味你能受啊,有幸遇到菩薩解救脫離苦海。所以他挑著擔,遠涉千山萬水,但還是一腔喜滋滋的味道,這在普天神怪能如他這般任勞任怨之性情也許只有他一人了。所以說,在博妖鬥魔的時刻裡,也許沙僧是多餘的,但在漫漫平淡歲月中,沙僧是絕對不可或缺的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