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小時候的年味嗎?

詩境笙音


小時候的年味回不去了,應為物質,金錢的誘惑,改變了我們身邊的事和物,



166畬


真的懷念小時候的年味,從臘月初就開始準備和惦記過年了,那時候媽媽騎自行車帶我們去趕集,買自己喜歡的新衣服,自從衣服買回來,每天晚上都要拿出來穿在身上試試,就盼著時間過得快一點,趕緊到初一;大人們也開始每個趕集的日子都去集市上,準備過年需要的菜等物料,臘月二十三,開始打掃家裡衛生,前前後後大掃除。完了之後幾天就做蒸饅頭、包子、炸油餅、炒大肉等,這幾天吃的都是一年中吃不了幾回的好吃的;最激動的三十,貼對聯、上墳拜祖先,晚上就是我們這些男孩,可以放炮了,那時候窮,放完炮之後我們還在垃圾裡面找沒有燃燒過的炮,拿著壓歲錢,買上一小串鞭炮,拆開,一個一個的放,初一早上也放炮,吃餃子,穿新衣,感覺自己又長大了一歲。我們老家講究初一不拜年,接下來幾天就是拜年走親戚,初五也放炮,我們叫破五窮。初六之後我們小孩晚上就打著燈籠滿大街跑,還互相撞燈籠,到十五晚上,我們都把燈籠撞的燒著了……總之,太多美好回憶了,三言兩語寫不完。

現在過年,那裡有一點年味,農村人也少了,小孩也少了,冷冷清清,過年吃的平時也在吃,在城裡住的年三十回來上完墳又走了,也不讓放炮了,過年沒有一點氛圍,要不是看到家家戶戶門上的對聯,根本就感覺不到在過年。



自愚自樂9527


我是七零後,出生在西南郊區農村,非常懷念小時候過年,小時候最盼望的就是 過大年!我家姊妹多,那個時候物質匱乏,我們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能有零食(零食也就是自己種的花生炒熟,瓜子和少有的幾塊糖果)有新衣服穿,有雞鴨魚肉吃。

現在物質條件越來越好,吃喝玩樂種類繁多,過年很多人都去餐廳了。我依然自己選購食材,自己親手製作年夜飯,炸丸子,做梅菜扣肉,煮白水纏絲肘子等等年夜菜,雖然做出來吃得不多,希望我的倆孩子能感受到年的味道,因為我小時候過年,喜歡圍著灶臺看母親做好吃的,媽媽的味道終身難忘!

以下是我2019年自己做年夜飯的照片









且聽美食記


小時候我生活在一個村落的小鎮邊,家裡姐妹三人,還有老太太,奶奶,媽媽,爸爸在上海工作,過年的時候,父親一回家,鄰居就會調侃他是黨代表、洪常青。

春節,很美很美的節日。

媽媽給我們姐妹三人做新棉鞋,新罩衫,新褲子,新襪子在大年三十晚上,我們把新衣服新褲子放在枕頭旁邊,初一早上才可以穿上它,心裡很期待,美滋滋的。

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爸爸一回家我們聞到了滿屋子蘋果橘子的香味,還有上海奶糖的味道。

我們的壓歲錢是5毛錢的紙幣,平時是沒有零花錢的。5毛錢對我們來講已經開心了,用它買劃炮,買甘蔗,買氣球,還可以買手工糖。

我們的小夥伴有很多,記憶中的春節很冷很冷,調皮的男孩子在結冰的河面走來走去,用磚咋出冰窟窿,讓冰塊在冰面上滑翔。

不知不覺的早已年過半百,年味越來越淡,只求健康安穩的生活。

童年的記憶是夢迴的地方。

祝大家新年快樂,闔家幸福!



紫蘇草7


我年輕的時候對過年非常的期盼,只是因為每到新年到來,家裡就會有很多好吃的東西被不斷的搬運回來,今天幾樣明天幾樣,還會有蘋果吃,就是那種不很大的國光蘋果,使用條編框裝的,還有凍梨,我們那個年代能夠吃上這些水果已經是很不錯的了,像現在的芒果、榴蓮、草莓等稀罕水果想都不敢想。

記得當年一家人團團圍在一起,並沒有很多的美味佳餚,最實實在在的就是豬頭肉了,一盆涼水泡著的凍梨被解凍後,媽媽會分給我們哥仨吃,只是解解饞而已不會吃夠的,媽媽將所有的年貨都藏起來不被我們偷吃了,以便能夠多吃段時間,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發現了媽媽藏在大面缸中的熟豬肝片,每天下午放學後我就會偷偷的回家去拿出去幾片分給小夥伴們吃,也是與他們互換些好吃的東西,沒用幾天就被媽媽發現了再就沒有機會了。

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人們的生活水平只是處於溫飽階段,社會供給嚴重不足,我們能夠有今天如此豐富多彩的美好生活,首先要感謝我們偉大的祖國,有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有無數先烈的英勇無畏,最重要是我們應有一顆感恩的心,不要忘記今天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是怎麼得來的!



曠來個曠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小時候過年的味道,就是這樣熱鬧,喜慶,有情味。

小時候很窮,可是也很富有,因為歡樂多,煩惱少,開心多,家味香,年味濃,人情味厚,那時候的我們窮開心。小時候,過年的味道,很甜。

大掃除。小時候年前很忙,我們要洗全部被子、衣服,擦洗桌子櫃子,進行大掃除,每個角落不放過,包括屋簷的蜘蛛網,屋前屋後的水渠。我們要把家裡裡裡外外都清洗一遍,意味著掃除一年的晦氣,來年好運就來了。

殺豬。大概在年前廿十開始,每天的凌晨四五點,你會聽到震耳欲聾的的殺豬聲,在哀嚎著。殺豬幾乎是每家每戶的活動,每殺完豬的當天,會叫上鄰居圍在一起大吃一頓,有些豬紅、內臟、肥肉之類的還可以帶走。把養了一年半載的豬殺了,得來的錢可以用來置辦年貨,發利是,留下的肉則用來醃製臘肉。



辦年貨。街上年貨琳琅滿目,爸媽穿梭在人流中置辦年貨,為我們買瓜子糖果、新衣服、洗鞋子,大包小包馱著。因為窮,我們最期盼的就是過年,那樣就有新衣服穿了,可以嘚瑟開心好久好久,每天臉都笑成了花,小時候的我很知足。

過年特產小吃。村裡幾乎每家每戶都會手工做些小吃,水浸助(原名應為水浸餈) ,糖環,米餅,是過年必備小吃品。做這些很費時乏味的,因此,只需在門口向村下戶,抑或左右窗口大喊一聲,“喂,誰誰誰,有空某,來幫下幹嘛幹嘛的……”,不久後,就會來好幾個人一起幫你做,一起說說笑笑,很快就做完了。那時候都是相互幫助的,你幫我我幫你,沒有利益牽絆。

除夕當天。早早起來煮飯,殺雞,都為了趕著去拜神,拜神是我們必不可少的,就像吃年夜飯那樣。村裡,你會看見,一個個挑著擔子,擔子裡裝的都是拜神的必需品(雞,飯,茶,酒,水果糖,米,利是,紅紙,把蔥、桂子、白花、柚子葉用紅紙捆綁一起等等),拜神完半天都過去。中午開始,村頭村尾就開始炊煙裊裊了,陸陸續續有人燒火了。把香蔴、柚子葉、桂葉、桂子(桂樹的結果)放入鍋中一起燒,是我們的習俗,因為我們要用這幾樣混合在一起燒的水來洗澡,把身上的汙穢倒黴氣洗掉,乾乾淨淨迎接新的一年,來年好運不斷。最開心的莫過於,除夕當晚吃著爸爸燒的菜,媽媽做的飯,一家人團團圓圓坐在一起歡樂吃飯的場面。飯後,一家人圍著木炭爐暖火,聊天,眼裡全是喜悅,臉上都是幸福的笑容,時不時聽到煙花聲,跑出去看看,我們歡呼著,張揚著,因為那是最美的煙花。



守歲,燃燈照歲。我們都習慣了守歲,守到半夜,等待千家萬戶的爆竹聲響,煙花綻放,迎接新的一年,那是我們對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嚮往。當晚,會把家裡的燈都亮起來,除了睡覺的房間,如果沒有電來,蠟燭或油燈都要點起來,不能關門,把大門敞開,這些象徵著明亮一年的到來,驅走邪瘟,迎接財運,新年會吉祥如意。

春節。早早起來,穿好漂亮的新衣服,給長輩拜年我們收利是,一家串一家,一幫小孩歡歡樂樂,滿是喜氣。每個人見誰都問候,祝對方新年好,恭喜發財,萬事如意,那時候只有真心的祝福。得來的壓歲錢用來買,氣球,貼張,炮仗,紙炮,盒炮,各種各樣的炮等等。那時候的我們很調皮,把炮仗放到水渠、牛糞,石頭,瓶子裡,或是偷偷放在其他小朋友身後 ,嚇得他一跳,我們去樂開了花。在外面玩開了,經常被媽媽揪回來吃大肚水圓(湯圓),再吃早飯,因為初一不能說髒話、罵人、不吉利的話,不管我們怎樣調皮,媽媽都得忍著。

初一到廟裡祈福,也是不可少的習俗,包括至今都未曾斷過。有時候,跟著家人去廟裡祈福,祈禱得到菩薩保佑。最驕傲的是,每年初一,絡繹不絕的人來家裡來找爺爺寫對聯,那時的爺爺才思敏捷,筆下生風,免費幫人寫了好多好多的對聯,紅紙黑字,可喜慶了,可惜最後沒人繼承。初一那天,我們貼對聯,貼門貼(窗戶、門口都要),包括樓道口。那時候,不像現在有漿糊,那時候使用木薯燒成的黏漿,用把大刷子,往牆上一刷,搭個梯子,把對聯往上一沾,幾個人在旁邊指揮,往這邊移,往那邊移,最後貼得美美的。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事,就是初一當天,不能掃地,無論地上多髒,就算堆滿了紅紅的鞭炮紙,都不能掃,掃了意味著,會把喜氣財運吉祥掃掉的,必須要留著。



小時候過年的活動很多,味道很濃,我數不盡,嗅不完。

此刻,我在電腦上邊寫邊回味那些被歲月沖淡的年味。它離我似遠又似近,我聞到了桂葉水夾著柚子葉的淡淡香味;我看到了爺爺正在桌子前認真寫著對聯,轉眼間門口兩旁貼著爺爺妙筆生出的春聯,風吹動著貼在窗口上方中間的紅紙;我聽到了炮竹聲聲,噼噼啪啪地響,敲擊著我耳膜,地上瞬間生出了一朵朵紅花,濃濃的鞭炮衝刺著我的嗅覺;我看到了小孩子,歡樂天真地跳躍著,往四鄰五捨去,手裡還拿著爸媽給的利是,口袋裡塞滿了小小的糖果;我看到了一家人圍著爐火,其樂融融,在私語著什麼。我嗅到了……

小時候熟悉的年味,在現實中已慢慢變淡了,有些甚至消失了,它卻被我深深封存在記憶的書中,一直在我腦海幽居著,時不時翻閱著。

圖文均屬原創,如果大家有想法,歡迎來評論區評論!我寫這麼多,因為我很懷念小時侯的年味,想把心裡想的都寫了,可惜還要好多要寫,就不在這裡體現了。如果您看完了,謝謝您,花費這麼長時間來閱讀。


莫兮若兮


小時候最期待就是過年了因為熱鬧,還有好多好吃的,最後就是去放鞭炮!我不知道你們那邊是這麼樣的反正過年那天我門這邊必須都得穿新。我覺得濃濃的年味就是一家人團團圓圓在一起吃個飯

,然後穿著新衣服、放鞭炮、吃好吃的、還有就是壓歲錢哈哈哈!感覺小時候一到過年家家戶戶門口都貼上了新的對聯和掛了新的燈籠
還有就是除夕的時候放煙花了!那時候最喜歡在樓頂看著滿天的煙花感覺很漂亮。或者現在是因為現在手機太發達感覺過年都在玩自己的手機一點交流都沒有了本來過年就是一家人在一起聊聊天看看春晚


希望大家多陪陪父母


看透丶世事悲涼


都懷念小時候年味,過去人情味濃,每到過年,挨家拜年,每到一家都給裝糖、瓜子、花生啥的,過年殺年豬,挨家給送一碗酸菜燉粉條川白肉,感覺可香了。

年前家裡提前炸果子,燉肉,買雪糕冰磚,給孩子們買新衣服。有的捨不得錢,家裡孩子多,就自己動手做新衣服。那時家裡幾乎都有縫紉機,媽媽們都會點針線活。

我家孩子多,每次炒瓜子,都給我們分配,一人一碗,糖也按數量分配,都是自己吃自己那一份,鞭炮也平均分配,查個數分。

那時物質貧乏,現在日子不愁吃穿,但是年味淡多了,鄰居都很少說話呢,有的都不認識了,拜年也都是微信,老輩關係不錯的,還能記得打個電話拜個年。

總之,現在人們還是想念小時候的年味,家的氛圍也濃,現在聚在一起基本都是在玩手機,溝通少了,年味淡了,多想回到小時候。



呼倫貝爾霞姐vlog


現在想想那時候過年,玩什麼都覺得特別好玩,比如,打燈籠,就是買個燈籠,裡面點根蠟燭,過年晚上在村子裡走來走去,小孩都一起,排一個長隊,現在想想都TMD什麼娛樂項目啊,還樂此不疲,還有就是撿炮仗,過年家家放炮,誰家放炮了,就去撿沒響的,年年都有聽說誰家的孩子被炮仗炸了的,不過一般都不嚴重,剝炮藥,用廢的自行車鏈自行車內胎做玩具槍,不過那玩意搞不好走火,炮藥會把手燻黃,加一節鐵管,會有一定的傷害,父母都不讓玩,一般都會給小孩買玩具槍。。。。。,年年必有的項目,上墳,請家人回家過年,老爸會指著墳頭,講講誰家誰家的,老一輩的事,誰家沒有後人,是孤墳了,老爸也會拿點鞭炮黃紙過去,然後是貼對聯,啃骨頭,因為下午娘就開始燉肉了,肉都煮好,大部分都是醃肉,但不是特別鹹那種,家家都燉肉,整個村子都是肉香味,現在的肉哪他媽有肉香了。。。。

回憶小時候,過年能吃肉,隨便造,過年一定會買新衣服,窮但幸福,現在買衣服吃上肉,隨時可以,但總缺點什麼。

總是覺得,貧窮不一定不幸福,現在有點錢了,但缺少了生活應有的味道,越長大越孤單,爸媽老了,年輕一輩更多了攀比,缺少了人情味,物資富足了,人情卻淡薄了。。。。


gmmy


現在社會經濟發展,物質上面比小時候已經是極大豐富了。可年越來越沒意思了。相信有很多人有同感了。

我從小生活在北方。濃濃的年味總是在我的記憶裡揮之不去。

小時候一放寒假,就開始盼過年。從開始從剝蒜泡臘八醋,就每天掰手指頭算日子了。盼新衣服,好吃的,100.200一板兒的小鞭炮。幫父母打掃家,幫父母做吃食。

到三十早早就從床上爬起來,穿上新衣服。幫哥哥們貼對聯,壘旺火。把小鞭炮拆成零散了,一個一個點著玩。晚上看電視,放炮,熬夜。

初一吃餃子,出去拜年。一直玩到初五,外面就有花燈開始擺出來一直到十五。大街上好熱鬧,秧歌高橋。

濃濃的年味就是那些點點滴滴的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