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記憶——滋鎮

鄉村記憶——滋鎮

滋鎮位陵城東25公里,全鎮總面積78平方公里,耕地6.3萬畝,轄57個行政村,3.1萬人。

據傳,滋鎮各稱來源於曹操。東漢末年,曹操曾在此駐兵達兩月餘,對滋鎮民風盛讚有加。人們據此命名為茲博店,後沿變成滋鎮。

對曹操在此駐兵兩月,當地人對曾編出順口溜:“神頭七十二冢,滋鎮七十二井。”其背景是,神頭鎮和滋鎮相接,神頭鎮有漢富平侯家族墓冢72座。

據史書載,建安五年(200年),袁紹官渡戰敗,不久病死,其三子袁尚繼位,長子袁譚任青州刺史,自稱車騎將軍,率兵與袁尚爭冀州。袁譚不敵袁尚,投降曹操,引曹兵攻袁尚,袁譚又陰收袁氏舊部,圖謀自立,於是曹兵轉攻袁譚。《三國志?武帝紀》:“譚懼,拔平原,走保南皮。十二月,公攻入平原,略定諸縣”,“十年春正月,攻譚破之,斬譚,誅其妻子,冀州平”。建安九年(204年)十二月至建安十年(205年)正月,曹操率兵到平原,而且“略定諸縣”。此時曹操屯駐滋鎮,是為徵袁譚。

陵縣地處魯北平原,東漢時黃河從滋鎮南部流過,這一帶河網密佈,水源豐富,掘地二三米就可出水,即便大軍屯駐也無須打72眼井。

漢陳琳《為袁紹檄豫州》罵曹操祖上不德,曹操本人也是個盜墓賊。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大軍所到之處,無正常的糧草供給,只好強取豪奪。時曹操就首設了“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這類官職,其職責為官方盜墓結構負責人,以盜墓來解決軍餉問題。陳琳檄文指出,曹操曾親自組織和指揮了盜發梁孝王陵墓,“操帥將士,親自發掘,破棺裸屍”。近代魯迅先生據此指出:“曹操設了摸金校尉之類的職責,專門盜墓。”

曹操追袁譚到平原,袁譚敗走南皮。曹操不急發兵攻袁譚,在平原逗留一二個月,正是為盜掘墓室。滋鎮和神頭相連,神頭乃古厭次,又是漢富平侯國。厭次富平侯傳國八世,歷時200年。富平侯與漢皇室為姻親,富可敵國。富平侯家族在神頭一帶構築了龐大的墓群,至今還保留有墓葬72座。今經文物部門鑑定,神頭墓群為漢墓群,為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平原大墓特點是復土築成的倒鬥形,盜墓者一般是打洞進入墓室,揭開棺槨,盜走值錢物品。這些洞就像一眼眼井。時曹操盜挖神頭漢墓,當地人敢怒不敢言,只好哄傳曹操挖了72眼井,於是就有了“神頭七十二冢,滋鎮七十二井”的傳說。這一傳說曲折反映了曹操的盜墓行為。

曹操在滋鎮盜墓得手,未受阻攔,於是一時興發,吟道:“茲人無止境,博大寬無邊”,讚揚滋鎮人忍讓為懷的精神。後人根據這句話把滋鎮叫做茲博店,後演變成滋鎮。(山東省情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