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忆——滋镇

乡村记忆——滋镇

滋镇位陵城东25公里,全镇总面积78平方公里,耕地6.3万亩,辖57个行政村,3.1万人。

据传,滋镇各称来源于曹操。东汉末年,曹操曾在此驻兵达两月余,对滋镇民风盛赞有加。人们据此命名为兹博店,后沿变成滋镇。

对曹操在此驻兵两月,当地人对曾编出顺口溜:“神头七十二冢,滋镇七十二井。”其背景是,神头镇和滋镇相接,神头镇有汉富平侯家族墓冢72座。

据史书载,建安五年(200年),袁绍官渡战败,不久病死,其三子袁尚继位,长子袁谭任青州刺史,自称车骑将军,率兵与袁尚争冀州。袁谭不敌袁尚,投降曹操,引曹兵攻袁尚,袁谭又阴收袁氏旧部,图谋自立,于是曹兵转攻袁谭。《三国志?武帝纪》:“谭惧,拔平原,走保南皮。十二月,公攻入平原,略定诸县”,“十年春正月,攻谭破之,斩谭,诛其妻子,冀州平”。建安九年(204年)十二月至建安十年(205年)正月,曹操率兵到平原,而且“略定诸县”。此时曹操屯驻滋镇,是为征袁谭。

陵县地处鲁北平原,东汉时黄河从滋镇南部流过,这一带河网密布,水源丰富,掘地二三米就可出水,即便大军屯驻也无须打72眼井。

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骂曹操祖上不德,曹操本人也是个盗墓贼。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大军所到之处,无正常的粮草供给,只好强取豪夺。时曹操就首设了“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这类官职,其职责为官方盗墓结构负责人,以盗墓来解决军饷问题。陈琳檄文指出,曹操曾亲自组织和指挥了盗发梁孝王陵墓,“操帅将士,亲自发掘,破棺裸尸”。近代鲁迅先生据此指出:“曹操设了摸金校尉之类的职责,专门盗墓。”

曹操追袁谭到平原,袁谭败走南皮。曹操不急发兵攻袁谭,在平原逗留一二个月,正是为盗掘墓室。滋镇和神头相连,神头乃古厌次,又是汉富平侯国。厌次富平侯传国八世,历时200年。富平侯与汉皇室为姻亲,富可敌国。富平侯家族在神头一带构筑了庞大的墓群,至今还保留有墓葬72座。今经文物部门鉴定,神头墓群为汉墓群,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平原大墓特点是复土筑成的倒斗形,盗墓者一般是打洞进入墓室,揭开棺椁,盗走值钱物品。这些洞就像一眼眼井。时曹操盗挖神头汉墓,当地人敢怒不敢言,只好哄传曹操挖了72眼井,于是就有了“神头七十二冢,滋镇七十二井”的传说。这一传说曲折反映了曹操的盗墓行为。

曹操在滋镇盗墓得手,未受阻拦,于是一时兴发,吟道:“兹人无止境,博大宽无边”,赞扬滋镇人忍让为怀的精神。后人根据这句话把滋镇叫做兹博店,后演变成滋镇。(山东省情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