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出生時誰第一個抱很重要嗎,為什麼?

Dawn-遠


相信科學!

誰第一個抱真的沒有很重要!

如果寶寶的爸爸不是產科醫生或者全程參與助產的話,那寶寶出生第一個抱的一定是助產士或者產科醫生,現在一般助產師把新生兒稍微擦洗下會把新生兒放到產婦身上感受下母體,然後才會抱出產房。


一定要選第一個抱孩子的人,那最好就是選一個有經驗的人,因為新生兒的身體無比的柔軟,還真不是什麼人都可以抱的好,而且新生兒剛來到這個世界上,對周圍的一切人或物都陌生的很,讓有經驗的人來抱,也是給新生兒安全感,讓他(她)接下來更好地來面對整個世界。

另外就是現在有些地方會有些習俗,覺得第一個抱孩子的人一定要有福氣孩子會更像這個人一些,會找當地長壽的老人或者找家裡的最有福氣的長輩來抱。

其實呢,不管誰抱對新生兒是不會有這方面的影響的,但是生孩子本來也就圖個高興,非要找這樣的長輩來抱也沒關係,就當是給寶寶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一個美好的祝福把!


KK健康


嬰兒出生時誰第一個抱重要嗎?我認為不重要,但是,據老人說,還是很重要的。

一、嬰兒脾性會隨了第一個抱他的人

比如,在我老家就有種說法,寶寶的脾氣、性格會隨出生時第一個抱他的人。

所以,當我小侄子出生時,護士將孩子遞過來時,我嫂子的媽媽沒有接,非要讓我媽去接。當時我還疑惑,後來我才知道,小侄子的姥姥是怕自己的壞脾氣影響了寶寶,在寶寶成長過程中,人們會說,“你看,你看,都是被他姥姥給影響的”。

就因為這件事,我媽笑了她親家很久,覺得老太太太迷信了。

可是,當我女兒出生,護士抱出去給她們看時,我婆婆說我媽也沒有第一個抱,哈哈,現在想想,這些小老太太可真好玩呀。

二、嬰兒的行動力決定於第一個抱他的人

我和我丈夫是典型的性格互補,我急他不急,我快他慢。婆婆沒來家裡幫著帶孩子時,我一直覺得丈夫的性格是隨了婆婆或者公公。

可當婆婆真來跟我們一起住時,我發現老公誰也不像。

好奇之下我就問婆婆了,婆婆先是無奈一笑,然後告訴我,老公的慢,完全跟他奶奶一模一樣。然後,還很憂傷地跟我吐槽,說她當時生孩子,第一個掀開門簾進去的人是老婆婆,還抱了下小孫子,所以兒子才成了這麼個磨嘰的性子。

雖然我對此保持懷疑態度,但我從不戳破,有人背鍋總好過硬剛,只是苦了奶奶。

三、嚴格來講,第一個抱嬰兒的是醫生,難道醫生接生的孩子都像他?

以前,產婦生孩子,接生的都是鄉村產婆,那麼,第一個抱孩子的就是產婆。

現在,孕婦都在醫院生孩子,接生的都是醫生,第一個抱嬰兒的也是醫生。

如果真的像我老家和我婆婆的說法,豈不是產婆或者醫生接生的孩子,全部都像他?那人類的多樣性怎麼保證?顯然,這是不合理的。

但你要說嬰兒出生時誰第一個抱不重要,也不對,其實也很重要。比如,如果抱孩子的是個新手護士,莽莽撞撞,有時沒抱緊孩子給摔了,有時又抱得太緊捂著孩子。所以說,第一個抱孩子的是個經驗豐富的護士或者醫生,最好。

歡迎關注@南貝葉,80後職場女性,家有萌寶,致力於分享育兒心得~

南貝葉


嬰兒出生時誰第一個抱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立即趴在媽媽身上

很多回答都說了,嬰兒出生講究第一個誰抱是一種習俗,有的說誰第一個抱寶寶就像誰,或者就和誰親,這種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如果說寶寶生出來之後非常健康,無論是順產還是剖宮產,最重要的是立馬讓寶寶趴在媽媽的身上和媽媽親密接觸。

我家寶寶是順產,生出來之後護士只是輕微擦了一下就立馬放到了我的身上,再去擦拭剩餘的血跡和羊水。

所以我生胎盤的時候,是抱著寶寶生的。

出生後立即趴在媽媽身上好處多多

以往都是寶寶出生以後給媽媽看一眼就拿走清洗,再送回產房。其實媽媽都是若然所失,累的同時卻不知下一步該如何是好。

現在是一個強調母乳餵養的時刻,所以出生後立即趴在媽媽身上好處多多:

1. 寶寶會立即有安全感

寶寶從溫暖黑暗的子宮裡面出來,會有一種驚恐感,陌生的環境立馬不適應。但是趴在媽媽身上,熟悉的味道,熟悉的心跳聲,熟悉的溫度,會讓寶寶很快平靜下來,有著充足的安全感,也會更快適應外界環境。

曾經有過一篇報道闡述過,以前寶寶生出來都是直接推到新生兒監護室,在有一個城市兩家醫院,相比而言,其中一家新生兒死亡率總是非常低,結果調查了才知道,原來那家醫院的護士特別愛孩子,時常會抱著新生兒安撫,他們在一定的安全感下狀態竟然也奇蹟般的平穩。所以後來醫院也開始提倡媽媽和寶寶在同一個房間,生下來就趴在媽媽身上,更有安全感。

2. 儘早開乳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達成母乳餵養的情況有“三早”:早吸吮、早接觸、早開奶。

即建議在寶寶出生後30分鐘以內就和媽媽進行皮膚接觸,趴在媽媽身上,不僅能夠讓媽媽情緒得到緩解,同時也讓寶寶平靜下來,促進母嬰情感上的緊密聯繫。

很神奇的就是,寶寶會自己移動身體去找媽媽的乳房,自己去吮吸。

早早就讓寶寶吮吸了乳頭,可以讓媽媽體內生產更多的催產素和泌乳素,達到儘早開奶的目標。

綜上所述,誰第一個抱孩子不重要,重要的是寶寶能夠儘早和媽媽在一起,才能更快的適應這個冰冷卻又溫暖的世界。

更多關於育兒和眼科的科普知識,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眼科醫生楓姐。如果喜歡我的回答,也請給我贊或轉發,你們的鼓勵,是支持我寫下去的動力,謝謝大家。


眼科醫生楓姐


嬰兒出生時誰第一個抱很重要嗎,為什麼?

嬰兒出生時誰第一個抱很重要,意味著以後家庭的幸福。

嬰兒出生時是醫生首先給清理好、包好,然後交給家屬,交給的這一個人就是第一個抱的人。

嬰兒出生時誰第一個抱很重要嗎,為什麼?

在我們老家有習俗,也就是老話說的比較講究陰陽。嬰兒出生一定是奶奶第一個抱,奶奶抱新生兒象徵著這個家庭和和美美,奶奶倍有面子,奶奶也會更加疼愛這個嬰兒,讓他更幸福地成長。

一般新生兒出生後就跟著爸爸姓了,也就是給奶奶家添丁了,所以奶奶第一個抱被認為天經地義。

我侄子出生的時候,醫生把他抱出來,他的好幾個姨圍上去都想抱,醫生說“讓奶奶吧!”這就是按照老規矩來的。侄子出院的時候,嫂子特地給我打電話說“把咱媽接過來,讓他抱孫子回家!”我把媽媽接到醫院,媽媽樂開了花。

閨蜜的孩子出生後,是姥姥第一個抱起來,結果惹得婆婆很不高興,一直耿耿於懷,說當姥姥的不懂事,哎,也真是難為人了!

怎麼保證嬰兒的安全

嬰兒身體非常軟,一般新手媽媽、新生爸爸都不太會抱,需要有經驗的人指導一下。我記得第一次抱大寶的時候,感覺手足無措,橫豎都不是。後來還是婆婆教我怎麼做。

抱新生兒的時候一定用手和胳膊把寶寶的頭頸部、背部、臀部保護好,防止造成脊椎損傷。除了拍嗝的幾分鐘外,其餘時間不要豎著抱新生兒。

有的媽媽說寶寶就喜歡豎著抱,不豎著抱就哭鬧,我也看到過月嫂把新生兒扛在肩上的情況。其實,這是因為開始豎著抱多了,讓新生兒養成了習慣而已,這種情況還是要避免的,最好是橫著抱,等他三四個月後,脖頸力量強大時再豎抱也不遲。

總之,嬰兒出生時誰第一個抱很重要,根據當地的習俗,還要考慮安全性,決定由誰第一個抱。

新晉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青雲計劃獲獎者,獲多平臺原創邀約。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本文原創!

凝媽悟語


嬰兒出生時誰先抱?這還用說嗎,當然是醫生先抱唄😏。

當然了我們這裡說的先抱肯定不是說醫生了,是指自己家裡人誰先抱。那就說說我自己吧。

2019年4月1日俺家二寶出生的,生完孩子沒一會我就大出血,我清楚的記得我的意識從看到孩子生出那一刻的興奮,到我眼也不想睜的意識模糊,當時孩子就簡單一包放我旁邊推車上,因為大家都在忙活我,而我就看著寶寶,被人叫著:別睡覺,看你家寶寶,快看啊,長得多像你…………,就一直再和我說話,我因為失血太多,加上剛生完孩子根本沒力氣跟她說話,他就一直說一直說,後來我知道那是因為怕我睡著了有危險。後來我實在是沒力氣了,光聽他們一會要血,一會又要血,……那天我光輸血就輸了好多好多,後來血止住了(這裡要感謝我們的白衣天使們)我被送進病房,當時意識清醒了些,我看到婆婆在抱著二寶呢,老公說他還沒抱過孩子呢,一是孩子太小他不會抱,二是醫生告訴他我大出血他嚇壞了,也沒顧上抱孩子,其實我挺開心的,說明我在他心裡分量足。



現在二寶快六個月了,長得白白胖胖特別可愛,嬰兒出生誰抱有什麼關係呢?都是寶寶的至親,都是最愛寶寶的人。


懂生活更愛家


嬰兒出生時誰第一個抱有什麼講究嗎?

在某些地方一直流傳著“採生”的說法,也就是說嬰兒出生之後,除了醫護人員之外,第一個抱嬰兒的人,嬰兒以後的脾氣,性格和命運都會和那個人相似。~還有的說嬰兒第一眼看到的人,嬰兒長大後就會像他



當然這在現在來看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但是也是人們對孩子未來一個美好的祝願,我們不必苛責別人迷信,也不必非要證明別人是錯你是對的。

說到這裡,講一個我在醫院碰到的事情。其實也不是我碰到的,是我聽另一個同事說的。在產婦生完寶寶之後,同事檢查好之後抱著寶寶出去了,門口有孩子的姥姥還有奶奶,同事出去之後就喊了產婦的家人,將寶寶交給了一位老人。然後另一位老人就不樂意了,說你怎麼把孩子給她了(孩子的姥姥),我同事也不明白啊,一頭霧水,以為交錯人了,後來才知道原來這還有講究。



同事跟我說這件事的時候我根本就不知道原來還有這樣的講究,看來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習俗。我問了家裡的老人,他們並沒有聽說過這種說法。

如果將孩子未來的成就或者性格寄希望於抱她的人,我覺得是錯的。孩子的性格也許在長時間的相處中會和抱她的人有所相似,但是未來的成就還是需要家長細心的教導,性格的形成也需要家長的潛移默化,以身作則。



美妞酷寶兒


我家娃出生的時候,醫生第一時間抱給了娃爸,因為我老公當時在陪產,大夫接過來孩子後就給了護士,然後護士就稱下體重啥的,就交給我老公了。有很多地方講究奶奶先抱啥的,我覺得無所謂,就是一種說辭而已,沒什麼科學依據。誰抱還不一樣,只要會抱就可以了唄。

其實抱剛出生的孩子也不是太輕鬆的事兒,因為孩子太軟了,太小了,打個比方吧,就跟碰一個很脆的玻璃瓶似的,真是生怕一不小心碰碎了,反正我當時是不敢抱,一直到月子做了一半吧,我才開始抱我兒子,因為我總是擔心一部小心扭著他脖子。


所以如果從安全的角度來講,孩子出生後,除了像我這種陪產的特殊情況,最好把孩子交給老人抱,奶奶姥姥都行;因為老人畢竟已經生養過兒女,抱剛出生的小嬰兒更有經驗。

另外,如果新手爸爸媽媽,可以在生之前參加那種培訓課,很多醫院都有那種免費的新手爸媽訓練課程;我當時分娩的醫院,你只要在該醫院建檔了,那麼就可以提前報名,免費參加醫院提供的很多產前知識培訓,在培訓課程的時候,護士會教你具體怎麼抱新生兒。

~歡迎您在評論區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我是格格鬥,2歲男孩的媽媽,喜歡讀書,熱衷兒童心理學研究,育兒路上與寶寶共成長。歡迎你關注我的頭條號@格格鬥愛baby)

格格鬥愛baby


我不懂科學道理和風俗哈,我從情感上感覺,應該是孩子爸爸抱,我們當時就是爸爸抱的。我這麼一回想吧,就想起來我當時剛生完那會兒了,三年了,現在想起來那個情景還是挺感動的。

我當時是剖腹產,雖然不是全麻,但是畢竟挺多麻藥,意識也不清楚。後來我老公告訴我,是孩子先出去的,後來等了一會兒我才出去。我就記得我被推出來的時候,醒著但是懵,被人推著看著天花板出的手術室,到了手術室門口就聽見人聲了啊,然後我就本能地轉頭找我老公啊。然後就看見人群中我老公手裡託著孩子,不是抱哈,就是像端個盤子一樣端著孩子,一動不動,直勾勾盯著我出來。我當時好像對他笑了,但也可能有麻藥沒笑出來。但是那個他抱著孩子盯著我的情景到現在還一直印在我腦子裡,那是我們一家三口第一次團聚。那麼多人,婆婆媽媽爸爸公公親戚醫生護士,在那一刻都變成了背景板,一眼萬年,那一刻只有我們三個。現在想起來還是挺感動的。

後來我問我老公,他當時第一次抱孩子什麼感覺,他說忘了,就看孩子出來我沒出來,以為我死裡面了,特別害怕。哈哈哈哈,好傻。其實剖腹產就是孩子先出來,大人後出來的,他不懂,就覺得我死了,特別害怕,根本沒顧上看孩子,都忘了抱孩子什麼感覺。哈哈哈哈。

然後是後話,我剛才問我老公的,為啥他抱的孩子,他說當時也不知道醫生還是護士就喊“誰抱孩子”,我們姥姥和奶奶當時特別一致,就把他往前推,他就一臉懵逼從醫護人員手裡接過了孩子。想想也是,這孩子是爸爸和媽媽倆人的,媽媽還沒法抱的話,肯定是爸爸抱唄。

發我們一家三口第一張合影助助興,嘿嘿嘿。



五月耳語


都是迷信,我家這也有這個說法,可是事實上沒什麼用,我家女兒出生時,只有婆婆,我媽和老公我們四個人去的,我們怕她像我媽有點神經,老公脾氣不好,婆婆是村裡第一摳但是性格開朗,心眼多,所以決定孩子出來讓婆婆抱,可是孩子一點都不像他,像我少一點,像他爸多一點,而且很是大方,我兒子出生時,是我大伯嫂抱的,她說話噼裡啪啦,誰也不懼,也從不吃虧,可是我兒子卻膽小得要命,有點像我和弟弟小時候,我是覺得孩子大多像父母或者舅舅叔叔之類,因為是基因問題,有的像孃家人多一點,有的像婆家人多一點,有的遺傳了父母的優點,有的遺傳了父母的缺點,自己的孩子是不可能像別人的


明天更會好151271406


很多地方都有這麼一個說法:孩子性格隨出產房第一個抱他的人。於是有人生產前就綜合評比選出一個各方面都優秀的人,希望孩子可以沾沾人家的好。也有家人在孩子被護士抱出產房後知道自己性格不好,遲遲不敢去抱孩子。也還有這樣的:媽媽後來得知自己孩子被脾氣比較臭,性格不太好的某個家人第一個抱了之後恨不得再把孩子回爐重造一番再生一次。

我外甥生出來第一個抱的人是我,為這個我姐夫後來心裡很不爽,因為我是我家裡又傻又醜的一個,我外甥長大以後是我們當地05年高考狀元進北大,一直在北大讀到博士後,今年上半年成為北師的副教授!難不成是傻有福?!

我看都沒有看懂啊,上面專門提出了,除了接生醫生和孩子的父母第一個抱的人。好多在說第一個是醫生,也有說孩子爸爸的,還有說一定要第一個給爸爸抱的。別人把接觸ta的醫生和最清淨的兩個人都排除了的,以為就是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和外人了。所以醫生,護士,孩子的父母都不算。

我生我女兒的時候是順產,生完孩子後,護士給孩子擦拭、測量、穿衣服後就直接把孩子放在我懷裡。生完孩子後,醫生說在產房裡呆半個小時再回病房,可能是怕身體虛,或者是需要觀察孩子和大人的情況。因為產房外等待的親人並不知道我已經生了,等我出產房的時候,老公出去給我買吃的了。當時護士叫家屬抱孩子的時候,我二姐(姑姐)本來要去抱的,當時她就說了一句話:我的脾氣太老實了,孩子長大了像她二姑容易受欺負。後來讓大姐抱的,別說我女兒臉蛋和她姑姑一樣,像她大姑一樣很漂亮,最關鍵是現在手臂上寒毛和她大姑一樣長的比較長。

我侄子本來我想第一個抱,結果醫生不讓,非讓爸爸抱,但是我弟弟剛簽完字,那邊房間裡居然發現了小偷,我媽媽跟那個人吵起來,我弟弟趕緊跑過去,然後我就成了第一個抱的,大侄子長得最像我,性格也像,跟我侄女不一樣。

真準呀,我閨女出了產房後是我姐抱的,也就是閨女的大姨。平時姐姐不怎麼回家,經常視頻,但是閨女第一個會叫的不是媽媽這些簡單的疊詞,而是~大姨~吐字清晰,還有就是閨女特別願意找她大姨玩,動不動就把大姨掛在嘴邊~

剖腹產的話第一個接寶寶難道不是主刀醫生嗎?然後護士再接過去,我家二寶麻醉師也抱了[偷笑][偷笑]出產房是我老公抱的,護士讓我媽抱說有經驗,我媽直接擺手推給我老公抱,說誰抱像誰,我媽脖子短,就怕會影響下一代。

我家兩個孩子都是我嫂子抱的,我婆婆每次都不抱😳主要孩子生了都讓去兒童科檢查,我婆婆這個人呢特別暈只要出頭的事她都幹不成都不會,我記得生我大女兒那會我老公給她錢叫她交住院費去轉了一圈愣是沒交成又回來了這種事太多了她出的,我心想都說誰抱像誰還好不是她抱萬一真像她這個勁老孩子就完了,像我婆婆了就幹什麼都幹不成孩子這輩子就廢了😓還好我嫂子抱的她是女強人。

我老公抱的,因為難產緊急轉到兒科,我老公緊張得滿頭大汗,電梯裡護士看我老公眼巴巴的看著娃就是說爸爸你抱抱孩子吧,結果我老公一抱更加一頭汗,又怕汗滴到寶寶身上,激動得不得了。

唉,有些事情科學解釋不了!女兒是她小姑姑第一個抱的,現在17了,脾氣性格,連走路姿勢都一樣樣的,問題是她姑姑的脾氣那叫一個暴啊!現在相信第一個抱孩子的重要性了!還沒有生的要挑好人啊!

我生孩子的時候,我姥姥就提醒我了,千萬別讓你媽抱,你媽脾氣太暴躁!!

真的很準,我兒子出生的時候,被另一個產婦的老公誤抱了,後來碰見生孩子那家老丈母,問她女婿性格。我兒子長大了簡直和她女婿性格一樣,唉,又懶又不感恩!

姐姐家的兒子是我第一個抱的,姐姐姐夫性子都特別急,我卻是個慢性子。現在外甥十歲了,一家人在國外,每次視頻姐姐總是埋怨我,說那孩子性格慢的呀,火上房了還不知道著急呢,兩口子快急死了。而在國外生的小外甥,現在5歲了,性子和他爸媽一樣,都很急。我感覺挺準的。

我家兒子剛出生就是我媽抱的,其實生孩子之後我很少回孃家,孩子和外婆的接觸也很少。但奇怪的是我家兒子見到外婆就不肯撒手了,我媽也總說這孩子和她有緣,我也覺得是這樣的呢。

我們這邊也有這種說法,導致我一直擔心是婆婆第一個抱孩子,就一直給老公強調等我生的時候一定要搶著去抱孩子。結果孩子提前生了,婆婆正巧出去買東西了,是孩子她姑姑抱得,這我還比較滿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