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讀過最狂妄的一首古詩是什麼?

yufengguanyun


我覺得你們似乎把狂放和狂妄搞混淆了,無論《沁園春雪》還是諸多回答中的詩歌,基本都是狂放不羈的表達,並不如何狂妄。狂妄是一種輕佻面對事物的態度,狂放則是豪邁的抒發。辛棄疾“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此句重點在“知我者二三子”,這就好比屈原“眾人皆醉我獨醒”,能知道我狂的只有古代的狂人和如今的兩三個人了,就這古人還看不見,這並不狂妄。李太白“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只是誇張的白描,連狂放都不能算。“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是時代的自豪之情,更談不上狂妄了。簡單說說我的看法,請您批評。

狂妄首先體現的就是高姿態目空一切,最直觀的就是把目標和所屬行業成就最高的人放一起。

比如李太白“衛青謾作大將軍,白起真成一豎子。”

衛青霍去病,大漢帝國雙璧,白起,大秦戰神,這些人和我要誇的哥舒翰將軍比起來怎麼樣?一個個也別自稱大將軍了,都是毛都沒長齊的小傢伙罷了。這叫狂妄。

比如杜子美“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

漢賦最好的作家有誰,揚雄啊,魏晉詩歌最好的作家是誰?曹植啊。那作賦也就揚雄可以和我相比,吟詩也就曹植還算入眼。這叫狂妄。

把成就最高者改成成就最高的時代也可以,比如今人對某詩的評價“孤篇蓋全唐”。

沒怎麼讀過唐詩的人肯定喜歡這評價,它表現出一種一人直面千軍萬馬的氣勢,然而真正對唐詩有所瞭解的,恐怕都對這評價不以為然,也都會明白這評價有多狂妄。唐人詩無可爭議的就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巔峰,現存唐人詩數萬首,如今還膾炙人口耳熟能詳的也有數百首之多,唐人詩體裁題材都及其豐富,名作家數不勝數,說任何詩可以不分體裁題材的能“蓋”全唐,那純屬扯淡,《將進酒》也達不到這高度。在詩上蓋全唐,這就叫狂妄。

目空一切還可以通過“比”來更形象一些,比如託名毛主席的《詠蛙》這句“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做聲”。

你們任何蟲兒都得聽我的,古人說仰人鼻息,這不就完美詮釋出來了。這叫狂妄。

比如黃巢的《詠菊》“我花開後百花殺”。

並不是菊花殺了別的花,但所有的花都“殺”在菊花之前,這句在感情上便無比的犀利。這叫狂妄。

說到最狂妄,敦煌殘卷有三個版本的唐人手抄李太白《惜罇空》詩,其內容與今本《將進酒》大體相同,存在微小差異,其中敦煌殘卷最優版《惜罇空》有一句:

“古來聖賢皆死盡,唯有飲者留其名”。


竊以為,這是我見過最狂妄的,這句在義理上不如“古來聖賢皆寂寞”,但狂妄的氣勢我甚至沒見過任何能夠相近的。他不是簡單陳述古人都死了只有飲者的名流傳了下來,而是說從古至今的任何聖賢和我和“飲者”都沒辦法相提並論,我只要喝了酒,我認識他們是誰。這就好比我大聲質問,你李太白再厲害你能比屈原孔孟老莊牛嗎?李白問我屈原孔孟老莊喝酒嗎?我說可能不喝,李太白擺擺手,那他們啥也不是。這就有點真的目空一切了。

手機打字,就到這裡,歡迎批評指正點贊關注聊天打屁。


風雲散士


中華悠悠數千年曆史,英豪輩出,文人騷客璀璨如過江之鯽,存世的詩歌當然也不計其數,我想沒有人能讀遍所有詩歌。

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應該沒有誰能準確說出那首詩歌是最狂妄的,所以這裡我只例舉幾首比較霸氣外露的詩歌,供大家鑑賞。

《示僧》——明 朱元璋

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老僧不識英雄漢,只管嘵嘵問姓名。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從草根起步,當過和尚,討過飯,沒什麼文化,能寫出這樣的詩句完全是自己親生經歷的的真實寫照,一句“殺盡江南百萬兵”道出了朱元璋的統一之路是多麼的血腥和殘酷,自古以來帝王之路就是鮮血染成的。

《俠客行》——唐 李白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每個人小時候都有一個俠客夢吧,白馬銀鞍,素衣背劍,來去如風,路見不平,一怒即殺人,這是何等的快意恩仇。

《夏日絕句》——宋 李清照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我想很多人都忘記了,這位婉約派的女詞人,寫過如此豪邁的詩句。一個女人,能有如此氣概,如此胸懷,也算古之罕見了吧。

《沁園春 雪》——毛澤東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毛主席的這首詞,大家都應該耳熟能詳了,也都能吟誦幾句。柳亞子評價他是自古以來最豪邁之詩詞。什麼唐宗宋祖,秦皇漢武,全都不在毛主席眼裡,如此的眼光,如此的氣魄,堪稱千古第一人。

《梅嶺三章》——陳毅

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我們的陳大元帥,其實也留下了許多佳作,但是這句“旌旗十萬斬閻羅”只有兩個字“霸氣”。

《從軍行七首》——唐 王昌齡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自古以來,西北邊關就戰事頻繁,邊塞詩歌也大都豪邁悲愴,一句“不破樓蘭終不還”直觀了的表現了邊關將士視死如歸的豪氣。

《獄中題壁》——清 譚嗣同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譚嗣同說過,中國革命從未有過流血,那麼,就先從我始。為了名族,為了國家,甘灑熱血,這樣的家國情懷,不值得我們崇敬嗎?、

《詠菊詩》——唐 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巢是唐末農民起義的領袖,後還攻破長安,國號大齊。後雖兵敗自盡,但流傳於世的這首《詠菊詩》,充分表達了黃巢以詩言志,不畏強權為民請命,改天換地的壯志豪情。

暫時就寫到這裡,中國歷史上氣勢磅礴的詩歌太多了,還有哪些歡迎大家補充。


將作大匠


說起最狂妄的詩歌,很多人腦海中最先閃現的大抵是毛主席的那首《沁園春. 雪》:“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具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但是主席的詩顯露智慧出對大局的判斷,是一種捨我其誰的磅礴,是一種馬列主義的思想的精髓,是社會主義對封建主義的批判!並不是狂妄的表現。


要說詩人中,誰最懂酒,那必定是李白了;要說誰的詩最好,也是李白沒錯了;要論誰最狂,也還是李白了。


李白的狂,表現在他的為人處事上,更表現在他的詩裡,也表現在他的人生結果中。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的豪氣,

“笑盡一杯酒,殺人都市中”中的殺氣,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的雄心,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自負。

只可惜,李白的這一生歡喜,終究是空一場。這樣的自負,也終沒成就一生抱負,令人唏噓不已。最有才的人,加上最自負的性格,才能寫出最狂妄的詩句。


北大王嶽川教授講書法


如果把狂妄看做是一種氣魄,老妖認為能寫出最狂妄古詩的兩個人個人一位是偉人,一位是蘇東坡。

1、沁園春·雪: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偉人的詩向來氣勢非凡,無論是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還是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等等,都能感受到他的志向與氣魄。

但是如果評選一個最“狂妄”,還是沁園春·雪裡面這段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在中國歷史上評選帝王影響力與成就,這五位絕對名列前十的。

但在這首詞裡面,借用周星馳《破壞之王》裡面一句臺詞

2、蘇軾的狂是超脫曠達

蘇軾是個全才,有才華的人難免會狂一些。

據說蘇軾年輕的時候寫了一副門聯給自己: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

當真年輕人的張狂,於是一位老者打臉來了,給了蘇軾一本書,結果裡面的字蘇軾大部分都不認識。羞愧之下蘇軾給自己的門聯各填了兩個字: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後來蘇軾做官被貶,但是依然不改本色。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的第三個春天,某日醉歸遇雨,寫下一首《定風波》,頗有狂妄之語。

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風雨走過,歸於恬然,蘇軾用這種超然的態度面對人生風雨。但絕對不是意志消沉,依然會“老夫聊發少年狂”。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蘇軾的狂妄由他的曠達而來,所以即便被貶在外,依然能興致勃勃的發明美食,能發少年狂而不像一些人,即便晚年寫出一些豪放的詩詞,只是襯托晚年的淒涼。

說道詩詞裡面的狂妄,還有一位不得不提的就是李白,他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給了他吹牛逼不用打草稿的勇氣,所以看個瀑布都能疑是銀河落九天。讀李白的詩,才能感覺到謫仙人的稱號名不虛傳,不列入人間評比範圍。


妖鬼雜談錄


中國歷史上的詩作如大海的浪花、天宇的星辰數不可數。其中能稱為狂妄的也很多,下面列舉一二。

其一:李白《俠客行》中幾句,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一代大俠躍然紙上,豪邁霸氣、狂放不羈的形象如同相見。

其二:黃巢《不第後詠菊》中的幾句,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時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借物言志,終成人雄。狂妄沖天,前無古人。

其三:現代偉人《沁園春.雪》中下部,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其氣勢磅礴無與倫比,意境高遠無人能及。環宇天下,捨我其誰!

歷史上有王霸之氣的大作,還有許多,這裡限於篇幅,不能一一盡述,略感遺憾。諸君有更好的希望能發表出來大家分享一下,謝謝了!





明清(德剛)


 最狂妄的一首詩,這話說得,作為資歷不怎麼樣的咱,不敢亂評價,前人作詩,尤其是千古留名的詩,只能說抱著欣賞崇敬的態度去解讀,豈能隨意用詞。今天說說我認為比較霸氣側漏毛主席的《沁園春·雪》。讓大家閒餘之時,感受一下潤芝同志的豪氣!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領紅一方面軍結束震撼國內外的二萬五千里長徵,與西北革命根據地的紅15軍團勝利會師,定居陝北。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舉行了大家都知道的瓦窯堡政治局會議,決定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對著敵人,幹就完了,我國領土豈容他國踐踏,我就問問誰給你的勇氣,你咋那麼猖狂,我都想上戰場幹他們。

12月27日,毛澤東同志根據中央決議精神,在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作了《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準確地估計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偉大意義,指出中國人民反日運動開始了,也相當於給士兵弟兄們打一針強心劑,還有世界革命運動高潮即將到來的新形勢,提出“人民共和國”的口號,宣告“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這次會議後,為實現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直接對日作戰。

1月26日,毛澤東率領部隊從瓦窯堡出發,途經延川、延長兩縣。2月20日,紅軍開始渡黃河東征。3月10日,出征紅軍正式改名字為“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

1936年初的陝北,寒風凜冽,百里冰封。毛澤東在袁家溝戰鬥、生活半月有餘,部署、指揮了紅軍東渡黃河天險,主張停戰議和,一致抗日,號召全國人民有力出力,有錢出錢,有槍出槍,有知識出知識,結成最廣泛的民族統一戰線,反對日本帝國主義與漢奸賣國賊。

在這期間,陝北飄了好幾天鵝毛大雪。當時不像現在一樣在屋裡看電視玩手機,全是大老爺們沒啥乾的,天天打仗了,也挺沒意思的。外面銀裝素裹、雄渾壯觀的北國風光大大激發了毛澤東的詩興,寫了首《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毛主席這首詩氣勢磅礴、想象浪漫、文辭華美、意境高遠,堪稱毛澤東現存100餘首詩詞中的巔峰之作。就問你服不服?


上品茗人


我覺得,“狂妄”這個字眼,至少應該不是好意思。“狂”還可以,但“妄”就沒邊兒了。要稱為“狂妄”,至少要這首古詩表達了“我很牛”,但其實根本就沒那回事,就詩人自己把自己當做牛逼格拉斯了。

這樣的詩有沒有呢?還真有。

《贈東坡》——釋可遵君能識我湯泉句,我卻愛君三峽詩。道得可咽不可漱,幾多詩將豎降旗。

首先,這個詩人釋可遵,我們只知道他是一個和尚,有時也寫詩,其他的就徹底不為人所知了。可見這並不是一個很偉大的詩人,就連他這首詩,也不是有什麼詩集的收錄,而是出自陸游的《老學庵筆記》中的一個搞笑故事。

話說,某次蘇東坡出門逛街看風景,路過一個溫泉,他本來就有著經常題詩的興趣,此時詩興大發打算提一首,突然發現上面居然已經有一首了——

禪庭誰立石龍頭,龍口湯泉沸不休。
直待眾生總無垢,我方清冷混常流。

這首詩就是可遵寫的,平心而論,寫的還是不錯的。特別是“直待眾生總無垢”這一句,蘇東坡特別欣賞。他磨墨揮毫,立馬也在下面和了一首:

石龍有口口無根,自在流泉誰吐吞。
若信眾生本無垢,此泉何處覓寒溫。

你看,專業詩人和業餘詩人的差距,在這裡就體現出來了。可遵的詩雖然第三句很有韻味,但是不能仔細品,一品就出事。為什麼要等到“眾生總無垢”的時候,溫泉才要流清冷的水呢?難道清冷就不能去垢了麼?蘇東坡就抓住這點,他說,要是所有人都是無垢的,那那需要什麼溫泉冷泉呢?

所以說,如果這個故事到此為止,那麼裡面的人物結局還都挺圓滿的。蘇東坡知道了有個詩人叫可遵,而可遵則得到了大師的肯定外加和詩。最重要的是,可遵那時候還不在。這就叫所謂的“不需出場,逼格直線拉滿!”

問題在於,可遵事後聽說了這件事,大喜過望:有大佬誇我啦!他二話不說,直接收拾行囊,去追東坡一行人了!要不說可遵後世無名呢,這個舉動就很欠考慮:你跑過去了是要幹嘛,讓東坡再誇你一次麼?

誰料,可遵真就是這麼想的!

可遵一路狂跑,連呼帶喘地趕上了蘇東坡的車。蘇東坡一見這和尚,看他全身都是汗,一幅跑完馬拉松的樣子,腳上鞋都破了,心想這和尚不簡單啊,這少說也追了一百里地了,難不成是有事要請教我?想到這裡,蘇東坡不禁又敬佩了幾分,趕緊扶著欄杆致意:“大師不辭辛苦來此,請問有何見教?”

可遵一聽,腦袋頓時昂了起來。他沿路追蘇東坡的時候,看到蘇東坡這一路題的詩中,有一首叫做《三峽橋》的,當時只顧著呆呆看,也就記住了最後一句,但是就這一句,他覺得,他也可以當個鑑賞家了!

吾聞太山石,積日穿線溜。況此百雷霆,萬世與石鬥。深行九地底,險出三峽右。 長輸不盡溪,欲滿無底竇。跳波翻潛魚,震響落飛狁。清寒入山骨,草木盡堅瘦。 空濛煙靄間,澒洞金石奏。彎彎飛橋出,瀲瀲半月彀。玉淵神龍近,雨雹亂晴晝。 垂瓶得清甘,可咽不可漱。

可遵直接就拍著胸脯對蘇東坡說:“老蘇啊!我這一路上,看到你寫的《三峽橋》,寫的好啊!我也有一首詩,想要作為和你的和詩,就是一路匆忙沒來得及在下面寫!”

蘇東坡這就有點尷尬了。話說你都沒來得及寫,跑著來跟我說幹嘛?該不會……

就是那個該不會!

可遵看到眾人圍觀過來,心裡一喜:自己出人頭地,為萬眾敬仰的日子到了!

他當著大庭廣眾,搖頭晃腦的吟誦起來——

“君能識我湯泉句,我卻愛君三峽詩。”

蘇東坡的臉立馬就僵住了。這特麼是寫詩麼?這是大白話啊!我記得可遵寫的那首溫泉詩,雖然前兩句也不怎麼地,但是也沒這麼掉鏈子吧!

可遵把蘇東坡滿臉的懵逼理解成了讚歎,他微微一笑,仰天吟誦後兩句——

“道得可咽不可漱,幾多詩將樹降旗。”

過分了,這句詩真的過分了。看起來好像是在捧蘇東坡,但其實卻是在開地圖炮:“瞅瞅俺們蘇老鐵,多牛掰,你們一個個都不行!”而且,最重要的是,後一句地圖炮還不是替蘇東坡開的,是替自己開的!你看,開始是蘇東坡捧了一下可遵,然後可遵就把自己和蘇東坡並列了,並且一杆子直接打倒除了蘇東坡以外的其他人!

這個不狂妄,還有啥叫狂妄。

蘇東坡這一次真的無語了,給你幾分顏色,你還真開起染坊了!他非常後悔自己當初為啥手欠非要誇可遵一次,要是知道可遵是這種貨色,他打死也不敢招惹啊!現在人家跑上門了,該怎麼辦……沒法,我惹不起,我走得起吧!

蘇東坡一下就坐回了車裡,對著車伕大聲說:“駕車,我們走!”馬車一溜煙就消失在路的盡頭,留下滿臉尷尬的可遵以及看笑話的圍觀群眾。

完了,拍馬屁拍到了馬腿上,來跟大佬套近乎結果被討厭了!

但是,可遵此時又表現出了他極強的心理素質,既然蘇東坡講素質不公開罵他,那我就不客氣了!他再度哈哈一笑,在眾人“這莫不成是個傻子吧”的眼神裡,大叫:

“子瞻護短!他看我詩寫的那麼好,沒臉和我說話了,直接跑了!”

這個故事到此結束,至於後續,反正我們人人都聽說過蘇東坡,但卻沒幾個人知道可遵了。

中國歷史很長,但是【狂妄】的古詩,而且還是狂妄後被當眾打臉的古詩,而且還是被當眾打臉依然打腫臉裝胖子死不悔改的古詩,就是這一首了。

雖然這只是一個小故事,但是從這首詩裡面,我們倒是可以看出兩點啟示:

1. 如果你是大佬,不要輕易夸人。有人不僅不禁誇,而且被誇完之後還會自我膨脹,到時候你就是那個點燃了他小小導火索的人。

2. 如果你被大佬誇了,千萬要謙虛。人家或許是禮節性地誇誇你,或許是硬著頭皮翻了你三卷詩文才找到一句能誇的,或許只是當天心情好連只狗看起來都眉清目秀,你微笑,接受,深藏功與名,以後回憶的時候或者吹牛的時候,冒出一句:“當年某大佬都那麼說……”,可要比硬上價值,最終被大佬自己打臉要好的多得多了。

總之,人啊,還是別狂妄。當年希臘雅典神廟的門口有一個標語,就是告訴我們要至少對自己有點逼數兒——

“人類,認識你自己!”


你與你的故事


能引起古今中外大多數人認同的產生情感共鳴的詩就很狂妄,我想到的如下

1.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2.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3.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4.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5.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6.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7.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8.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世人看不穿!

9.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1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11.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

12.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

12.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1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14.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15.人頭做酒杯,飲盡仇讎血!

16.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17.天下風雲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

皇圖霸業談笑中,不勝人生一場醉!

18.雙腳踏翻塵世浪,一肩擔盡古今愁!

19.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20.他強任它強,清風扶山岡,它橫任它橫,明月照大江!


絕版DNA


古代詩人和帝王將相,寫的最狂妄的古詩有很多。但因為身份地位不同,胸懷格局不同,寫出的風格也不一樣。如李白的《俠客行》是寫俠客的特徵的,一些邊塞詩寫征戰將軍的。但要說最狂的古詩,從帝王裡篩選,那當然屬於項羽、劉邦和朱元璋幾位牛人了。

先看詩,如下:


1、垓下歌

項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2、大風歌

劉邦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明太祖朱元璋


3、示僧

朱元璋

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

老僧不識英雄漢,只管嘵嘵問姓名。


4、金雞報曉

朱元璋

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兩聲撅兩撅。

三聲喚出扶桑日,掃盡殘星與曉月。


四首詩,項羽、劉邦各一首,朱元璋兩首。都是霸氣十足,體現了開國帝王天不怕地不怕統攬一切的大氣魄,大格局。有英雄之氣,也有草莽之氣。作為戰亂年代,有這樣的殺閥之氣,可以理解。但無論怎樣,還是要以天下黎民蒼生為重,愛護百姓,決不能因為戰爭,就濫殺無辜。那樣是有失道義的。違背道義,荼毒生靈,你再厲害也只會被後世人唾罵。


所以無論何時,都要愛護蒼生,以慈悲為懷。才能受到世人敬仰。


學習聖賢智慧


感謝提問。

最狂妄的一首古詩,應該屬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的詩。狂妄的背後是不削世俗的狂妄不羈,是不把權貴放在眼裡的輕狂,更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霸氣。讀來讓人蕩氣迴腸。千古絕唱。

江城子·密州出獵

【作者】蘇軾 【朝代】宋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要屬狂妄,當屬這首,你想想,什麼人能夠左手牽著大黃狗,右手託著蒼蠅。還要親自殺一頭老虎,還說自己即使頭髮花白了,又有什麼關係呢,我們從詩中都可以感受到蘇軾的狂妄,說會把雕弓拉的和滿月一樣圓,向西北望去,要把象徵西夏的天狼星射下來,這是何等的氣魄。何等的狂妄,我估計這首詩如果當時西夏人讀了,也會聞風喪膽。這是一種男兒的骨氣,硬氣,霸氣和狂妄之氣,但是這種狂妄。不給人以輕浮的感覺,反而讀來有一種蒼涼沉鬱之感,深為英雄氣概所折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