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康明知完顏洪烈害他家破人亡,為何不能決裂,還要重新投入仇人懷抱認賊作父?

藍色的夜晚47


楊康明知完顏洪烈是殺父仇人,為什麼還要認賊作父?

我覺得大部分人可能都會這麼認為,但是如果從楊康本身的一生髮展角度來看,其實並不能完全怪他,他也是個可憐可嘆之人。

首先,人都是會依戀自己所熟悉的人和環境。楊康從出生開始就是在大金的陣營中,並非是在大宋,生平從沒受過半點大宋的恩惠,大宋對於他而言其實更像是異國他鄉;反而是受完顏洪烈養育疼愛,受金國的恩賜,對於大金的感情必然會比對大宋的感情深。同理,對於父母,儘管楊鐵心是生父,完顏洪烈是養父,但人心是肉,更容易受身邊環境的影響,不可能對生養自己十幾二十年的養父不管不顧而投向從沒見過的生父吧,楊鐵心對於他來說,除了有看不見摸不著的血緣關係,其實就是個陌生人。其實楊康骨子裡對於至親的人還是很有感情的,比如對包惜弱,比如對穆念慈。

其次,人人都喜歡豪情萬丈的大英雄、大豪傑,像郭靖那樣,像江南七俠或者公七公那樣。但從來沒有哪一條要求每個人必須都成為那樣的人,也不可能每個人都成為別人眼中的大英雄、大豪傑,楊康追求的無非只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只不過自己的目標不同於別人眼中認為應該的那樣。其實楊康也有熱血豪情的時候,比如失去母親後獨自離去那一段,聽到宋人在說書,認為宋人懦弱,上去就是一頓慷慨激詞,說明他也是有錚錚鐵骨的。

第三,對於世勢的一個判斷。金國勢力蒸蒸日上,而大宋江河日下君民卻還紙醉金迷,而自己的父王又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痛斥宋人懦弱卻反遭不屑,加上自己心有抱負,想一展宏圖大志,試問在這種情境之下,又有多少人會為了那可憐的一腔熱血而放棄一切有機條件,楊康不傻。

第四,可以說是他貪圖富貴,因為從小生長在富貴家庭,過慣了錦衣玉食和呼風喚雨的生活,也許真的難以再過回清貧的生活吧,人性如此,大部分人如果有此機遇,未必會比楊康做的更好。

第五,可能源於楊康的性格,做事不擇手段,不顧及國家大義,其實也是因為生活環境的影響一步步走到這個份上的。

所以總的來說,楊康的認賊作父,有他自己的原因,也有歷史環境的原因,並不能一味地苛責他,而要從多方面來看。




讀書不如品書


對於楊康為何要認賊作父?“大海泛舟客”覺得要從以下幾方面去分析他:

一、慣性依賴。十八年!養育之恩難斷離。

根據《射鵰英雄傳》所寫,楊康還在其母親肚子裡的時候,父母(家)就被完顏洪烈用計拆散,母親包惜弱被完顏洪烈誘拐,認為自己的丈夫楊鐵心已死,為保留楊家的骨血,只得從了完顏洪烈。

這樣一來,造就楊康打從孃胎裡出來,就成了王子。自幼在完顏洪烈身邊長大,而完顏洪烈待他視如己出。因為完顏洪烈太愛包惜弱了,自成功拐帶她回來,就再未娶其他女人做妻妾。貴為王爺,將來的金主,在這方面,完顏洪烈還真是個好男人!不但獨寵包惜弱,而且愛屋及烏,對楊康也是視若親生。

十八年!!!

在這十八年裡,其母一直隱瞞著兒子的身世不說。那對於一個人來說,但凡受過一點人倫教育,這十八年的養育之恩,又豈能說翻篇就翻篇的?楊康不是個冷血的人,否則,穆念慈也不會死心塌地的跟他。

二、環境。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

一邊是錦衣玉食,榮華富貴的生活,一邊是江湖賣藝,寄人籬下的生活。面對這個選擇題,對於自小在富貴中長大的楊康來說,沒有一點困難。俗話說得好: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三、教育。自小沒被教育薰陶好!

常言道: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如果包惜弱在楊康啟蒙時,就能有意識地引導自己兒子的話,結果肯定不是這樣。

而且奇怪的是,作為楊康的授武師傅,丘處機找到他們後,居然一直也沒跟楊康說破他的身世!!!

為何?是金庸先生忘了這個茬?還是丘處機有其他考慮?因為依丘處機那嫉惡如仇的性子,不可能眼看著楊鐵心的兒子認賊作父而無動於衷的。

以上都是 “大海泛舟客”根據小說的描述來分析的。

分析到這裡,忽然想: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發生的,那些自幼被拐賣的人,多年後被找到了。如果也恰好經歷楊康一般的,他們的選擇會是怎樣?


大海泛舟客


在楊康短短的一生之中,有一個分水嶺,那就是楊鐵心再次出現與他母親相認,相認之前楊康是完顏康,大金國六王爺的世子,意氣風發,有一些人生目標與規劃;而在得知自己的身世後,猶如晴天霹靂,養育自己十八年,愛護自己十八年的父王,居然是自己的仇寇,如何抉擇?

但是十八年裡,完顏洪烈對自己真的如同親生,愛護有加,疼愛也是真的,養育之恩猶如天大,多年融入骨髓的習性怎麼可能因為這個江湖人是自己的父親而瞬間改變,這也是確切的人性。

中原村夫村婦也知道一個樸素的道理:“生恩沒有養恩大”。

故楊康對待完顏洪烈的感情很好解釋了,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養育之恩大於天。更何況近二十年的父子之情,怎麼割捨?完顏洪烈待楊康視若己出,作為一個聰慧男兒,楊康對著一切洞若觀火。這份感情早已超越了血脈親情,化成濃濃的父子之情。

榮華富貴難割捨。對比於完顏與楊鐵心,地位簡直雲泥之別,一個貴為王爺,一個販夫走卒一般的江湖人,而且楊康在王府被培養成一個世子,未來的接班人,即使沒有成功統一大中國,但在金國出將拜相還是有可能的。且從楊康的行為來看,他所圖著大,未必是區區一個世子可以涵蓋的,但與完顏切斷,這一切都化為泡影。

感情、地位都不容易捨棄,所以楊康的行為也可以理解的。


北望大坡灘


這個問題的情景出現在楊康知道自己的父親不是完顏洪烈而是楊鐵心,在自己內心十分不願接受現實的同時,父母又被完顏洪烈害死在自己眼前。其實這時候楊康的內心是崩潰複雜的,最後他重新選擇認賊作父,得從他從小的教育環境開始說起。


錯誤的開始

眾所周知,楊康之所以出生在金國,是因為完顏洪烈暗中做的好事,害得楊康父母自認已經陰陽相隔。為了肚子裡的楊康,包惜弱(楊康母親)只能委屈求全做了完顏洪烈的王妃。等楊康出生時,以為楊鐵心已經不在,也為了楊康有個完整的家,包惜弱並沒有告訴楊康他是親手父親是誰,所以楊康從小就認為完顏洪烈是他的父王。包括後面丘處機找到他時,也並沒有告訴他真相,這就是導致最後悲劇的起點。


不一樣的教育

楊康在少年時,接受幾種不同的教育,從而塑造出複雜的不同人格。

縱觀楊康整個成長曆程,所受的教育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1. 兩位師傅:丘處機和梅超風的教育

丘處機是楊康小時候的教練,重點只關注傳授楊康的功夫,因為18年後要去赴約比武。同時也灌輸一些道家思想,一些為人處世的方法,但是這位教練不是很嚴厲。而梅超風更是以扭曲的人格教了楊康陰險毒辣的功夫,加速扭曲了楊康的人生觀。

2. 生母包惜弱的教育

其實包惜弱進入大金國後並沒有去享受榮華富貴,甚至整體鬱鬱寡歡。為了一解她對楊鐵心的相似之愁,完顏洪烈把他們的房子整個移到到大金國。所以包惜弱能感覺出完顏洪烈是真的愛她,所以在對待楊康的教育上,她也出現的矛盾的兩面性。她一邊嚴格教育楊康要做一個善良正直的人,一邊又教育他好好聽父王的話。那樣的環境楊康無法知道什麼叫做善良真正,但他知道什麼叫做好好聽父王的話。不然他不會去參加比武招親,而不知犯了啥事!

3. 最致命環境教育

楊康成長過程中,陪伴他時間最長的應該是他名義上的父親,完顏洪烈是大金國的王爺,身份無比尊貴,作為小王爺的楊康,也是風光無限;然而這就是對楊康最要命的環境教育,完顏洪烈征戰沙場無數,對楊康的教育更是無孔不入;他時刻讓楊康知道作為上位者,你可以做到很多事,不問任何原因的事,你可以擁有很多可能,只要你是小王爺;而楊康很享受這種上位者的待遇,他為自己是大金國的小王爺而驕傲。

錯誤的人,真心的愛,無法掙扎的悲劇

有人說,完顏洪烈所做的一切都是因為對包惜弱的愛,一種極致瘋狂變態的愛,為了她可以另其家破人亡。其實,換一個角度來看,完顏洪烈也不過是大金國教育的一個產物,他的所做所為不過是自己所受的教育所致;包惜弱到了金國後,完顏洪烈也一直在等她接受自己;

完顏洪烈把對包惜弱的愛更加的體現在楊康身上,他對楊康無微不至的關懷,各種條件的滿足等等,讓楊康覺得這就是父親的愛,從未有過的愛。他從未想過這樣的愛會離開他,也從未想過這個對自己萬般之好的父王是自己親手父親的仇人。

當楊鐵心以父親的身份出現在自己的眼前時,楊康第一反應肯定是不可能,一定是騙他的。他不願相信自己不是大金國的小王爺;而當親生父母都死在眼前時,他心中還有的良知在告訴他,應該去恨這個陪伴自己關心自己十多年的父王。也許他悲痛的是母親的離開,以及身世的殘酷;良知的教育讓他離開了完顏洪烈,但十多年的環境教育早就改變他的思想,他還是擺脫不了小王爺身份的吸引,擺脫不了父王對他的關懷。

在他眼裡沒有認賊作父,因為完顏洪烈是從小陪他長大的父親,也是能給他一切的父王,這是人格的空缺,三觀的扭曲;所以教育會改變一個人未來的成長方向,成也教育,敗也教育。


君憶


這和楊康的身世有直接關係,他從小就在優越的環境里長大,一直以為自己就是個金人,長大後突然知道自己的身世,心裡的自卑感特別強。一度也想離開王府,後來才發現,離開完顏洪烈後,他更是一事無成,同時,他還想利用完顏洪烈壯大自己的勢力,待時機成熟後報仇雪恨,所以他還是選擇重新投入了愁人的懷抱。


三楓居士


揚康集國仇家恨於一身,小時候是矇昧無知。長大後被他的師傅丘處機告知真相後,本已經把完顏洪烈視為仇人。但他小時候生長在王府。從小錦衣玉食。僕役成群。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如眾星捧月一般。特別是在他幼小的心目中所受到的教育,也與貧窮的大宋子民是格格不入的。他已經養成了。養尊處優的習慣。在跟著他的親生父親楊鐵心過了一段漂泊無定的窮日子後,完顏洪烈又找過來了。楊康本來就想回頭去找完顏洪烈。繼續過他的小王爺般的生活。所以他就義無反顧地又回到了完顏洪烈的身邊。所謂的國仇家恨跟他想要過的日子比起來。不值一提。這主要是與他從小受到的教育有關。環境造就了人。


善者天佑勇者無敵


思考角度的問題,從我們觀眾的角度來看,我們知道劇中的人物關係及劇情發展,我們希望楊康不要認賊作父,這是從我們個人的感知及願力上去這樣希望,並不能站在楊康本人的角度去做選擇。那麼我們換個角度來看,作為楊康本人,他並沒有親眼見或親身經歷完顏洪烈對其生父的所作所為,儘管完顏洪烈不是個好人,反而正是這個大家眼中的壞人完顏洪烈給了他父愛及所有的一切,這時有人來告訴他完顏洪烈就是殘害他們原有家庭的仇人,作為情感上來講,他不願意相信這是真的,也就很難接受;從現實來講,一個從小就生活在一個物質豐富的環境中的人,在他已然接受和習慣擁有這些物質的時候,突然讓他放棄,他是不能接受的。比起選擇突然失去這一切,可能選擇繼續“認賊作父”更能讓他接受一些。當然,還有一種解釋,那就是劇情需要[呲牙][呲牙][呲牙]


有點明星範兒


楊康後來雖然己知完顏洪烈害死他父母、令他家破人亡,但從小過著榮華富貴的生活,有令人羨慕的權力榮耀。故不捨榮耀,寧可認賊作父不忠不孝背上千古罵名,也不與完顏洪烈決裂歸宋,反而做出了欺師滅祖、殘害同胞的滔天大罪。


小龍女5505


大都說是楊康貪圖榮華富貴才這樣。其實我覺得這裡面也不乏有養育之恩的親情在裡面。畢竟他是被完顏洪烈從小養到大的。即便是大家都覺得是惡人。但是這種感情也是真實存在的。而貪圖榮華富貴也只是一個方面而已。


玄夢之影


來個陌生人現在說你爸是你的殺父仇人,你回家能把你爸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