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降將,為何張郃不能夠像張遼一樣叱吒風雲。是能力問題嗎?

騎蝸牛走高速


張遼、張郃一生都在為曹魏南征北戰。但是張遼在三足鼎立時期防禦東吳入侵可以說是獨當一面,而張郃在防禦蜀漢方面比照張遼可是差了許多。



張遼逍遙津一戰成名

孫權數次起兵攻擊合肥,防禦的都是張遼。而張遼威震江東也是防禦孫權入侵時打的一場漂亮的防禦戰。當時合肥守軍只有七千餘人,而孫權攻克了周邊的郡縣十萬大軍集結於合肥城下。張遼等人按照曹操的錦囊秘籍,趁孫權大軍立足不穩的時候以八百壯士奇襲孫權大營。雖然這八百壯士損失慘重,但是也成功的打垮了孫權十萬大軍的士氣,導致孫權十萬人十幾天都不能攻下七千餘人防禦的合肥城,無奈孫權只能退軍。又因孫權在退軍時指揮不當,讓大軍先行渡江,孫權只留千餘人斷後張遼果斷出擊差點生擒孫權。因此張遼威震江東,有民謠傳諕殺江南眾小兒,張遼名字透深閨。才聞乳母低聲說,夜靜更闌不敢啼。


張郃沒有成名戰

每位武將都需要一場成名戰,將自己的威名推至巔峰。張郃雖然也是五子良將之一,但是在歷史中卻沒有找到成名之戰。官渡之戰時,張郃在袁紹陣營被小人陷害,怕被袁紹治罪率軍投降曹操,而後諸多戰役都沒有能提現張郃個人能力的事件。

漢中之戰時還受到牽連,被蜀漢打的屢戰屢敗,但是曹操本著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則,拜張郃為帥抵禦蜀漢,但是後期張郃的待遇只能為將卻不能為帥。雖然張郃勇猛善戰但是比照張遼、徐晃二人,張郃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總結:按照曹操為人善用的性格,張郃的能力還是不如張遼。張遼可以獨當一面抵禦東吳,而張郃在抵禦蜀漢方面幾乎沒有做過主帥。


感謝大家閱讀,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討、學習歷史。


青梅煮酒品三國


張遼,張郃二人都是投降了曹操,張遼是公元198年降曹的,而張郃是公元200年降曹的,期間相差了兩年,其實這個倒也影響不大,畢竟曹操“唯才是舉”,只要兩人都有出色的能力,相信在曹營都能一展所長,叱吒風雲。不過張郃相比於張遼確實略遜一籌,至少在曹操時期,張遼可以說是叱吒風雲,而張郃則是默默無聞。當然出現這樣的結果與二人的能力差異有關,然品性差異我認為更是關鍵。

能力對比

張遼相比張郃,他要早降於曹操兩年,那麼在這兩年間,張遼有突出的表現嗎?有,那便是降服昌豨。這件事是張遼與曹操族弟夏侯淵一起去辦的,時二人圍困昌豨於東海數月,由於糧草耗盡,主帥夏侯淵一籌莫展,本想召集眾將商議退兵。然張遼深知昌豨被圍數月,也難以繼續支撐,於是請命獨自去找昌豨洽談,後果真招降昌豨,立下首功。時張遼降曹不過兩年便立下如此大功,反觀張郃降曹,則在短時間內作為不大。

再說公元207年曹操遠征烏桓一事,當時張遼和張郃皆隨軍出征,在曹軍行至白狼山時,與烏桓大軍相遇,時曹營諸將皆勸曹操暫避敵軍鋒芒,唯獨張遼力勸曹操迎戰。《三國志》記載:

“從徵袁尚於柳城,卒與虜遇,遼勸太祖戰,氣甚奮,太祖壯之,自以所持麾授遼。遂擊,大破之,斬單于蹋頓。”

此戰張遼奮勇當先,不但大破烏桓,更將烏桓首領單于蹋頓斬殺。此戰足見張遼果敢驍勇。

最後說說二人在抵禦外敵方面的成就,張遼前期因功績卓著,故深得曹操信任,被任命為鎮守合肥,抵禦東吳的主將;張郃則是被曹操安排與夏侯淵一起駐守漢中,成為了負責抵禦西蜀的二把手。張遼在鎮守合肥期間,屢次擊敗來犯的東吳大軍。公元215年,吳主孫權率軍十萬強攻合肥,時張遼城中守軍不過七千餘人,然張遼憑藉自己的勇略與果敢,趁孫權大軍立足未穩,親率八百死士夜襲吳軍,大挫吳軍士氣,後孫權強攻合肥數十日不下,終敗撤。

反觀夏侯淵與張郃防禦西蜀,在公元215年,張郃在進攻巴西宕渠被蜀將張飛擊敗,公元219年,蜀軍一舉攻佔漢中,魏將夏侯淵兵敗身亡,張郃率殘部屯兵於陳倉。魏國東西兩面的防務,高下立分。

品性對比

說到二人的品性,這裡我主要想說說二人降曹的過程:

張遼原為丁原部將,後追隨董卓、呂布,公元198年,曹操圍困呂布於下邳城,城破後,呂布被殺,張遼率餘眾歸降曹操。主死而後降,張遼降曹無可厚非。

張郃原為韓馥賬下軍司馬,韓馥被袁紹擊敗後張郃率兵歸降袁紹,公元199年,袁紹南征曹操,後兩軍會戰於官渡,戰至次年十月,曹軍逐佔上風,時張郃率軍降曹。張郃降曹則有點不地道了,為什麼這麼說呢?據《三國志·張郃傳》記載:

“太祖果破瓊等,紹軍潰。圖慚,又更譖郃曰:“郃快軍敗,出言不遜。”郃懼,乃歸太祖。”

其中寫道了張郃降曹,事出有因,一來遭郭圖誣陷,二來當時袁紹已經兵敗。

不過同樣出自《三國志》的《武帝紀》與《袁紹傳》中對於此事的記載則不同,後者沒有寫到郭圖誣陷張郃,闡述的一個核心觀點便是“張郃降而後袁軍潰”。《袁紹傳》記載:

“破瓊等,悉斬之。太祖還,未至營,紹將高覽、張郃等率其眾降。”

當時曹操剛攻下烏巢後不久,張郃等人便降曹了,可見張郃降曹並不是因為知道烏巢被破而料定袁紹大勢已去,那是什麼原因導致張郃降曹呢?《張郃傳》中這段記載或許便是答案:

“紹但遣輕騎救瓊,而以重兵攻太祖營,不能下。”

率領重兵去襲擊曹營的人是誰呢?張郃、高覽定在其中。所以張郃的降曹其實也是導致袁紹兵敗至關重要的一個因素,因為張郃降曹,袁紹軍心不穩,加之糧草被燒,故袁軍迅速敗亡。

曹操曾評價張遼道:“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節義”,而對張郃卻沒有這般高度讚揚。

在曹操看來,張遼對自己絕對是忠心不二的,而對於張郃,他能駕馭此人,但對他卻做不到絕對信任,曹操曾將張郃比作微子啟、韓信,這足見曹操對張郃才能的肯定,但此微子啟、韓信二人是大忠之人嗎?其實這也解釋了張郃在曹操時期為什麼沒有過多的機會一展自己的才能,直到魏明帝時期,張郃才逐漸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靈魂的感觸


張郃在三國的後期才著重的描寫:以夏侯淵為主帥,以張郃為副將率兵和劉備在定軍山大戰,夏侯淵在兩軍陣前被蜀國的五虎上將之一的黃忠斬殺,張郃一邊低擋劉備的大軍一邊組織魏國的軍隊有序的撤退,這次大戰顯示出了張飛臨危不亂的組織能力;最主要的是張郃在街亭把馬謖打得大敗,使得諸葛亮的大軍丟了街亭要地不能北伐,只得無功而返。使諸葛亮的北伐計劃受挫,這是張郃的最大的戰績。






隱者康司馬


能力是一方面,機會也其中一個因素。

張遼是在官渡之戰前歸降的曹操,而張郃是在官渡之戰時歸降的。雖然兩人是在同一年降的曹操,但一先一後時間,在機會的獲取上,卻有著很大的區別。

官渡之戰,曹操大勝袁紹,就在這時,東海太守昌豨再次反叛,於是,曹操派大將夏侯淵和張遼一同前往平叛,歷經數月,糧草殆盡,眾將都認為應該退兵,但張遼通過觀察,昌豨並沒有趁曹軍勢弱而發動攻勢,他認為昌豨心裡搖擺不定,因此,他力勸夏侯淵延緩退軍,並孤身前往昌豨營中,力勸昌豨歸降。張遼剛毅果敢,料敵雄斷,受到曹操的賞識和重用。

而此時官渡之戰剛剛平定,像張郃這樣剛剛歸降的武將,曹操必定會留在身邊觀察。

在隨後,追討袁譚、袁尚兄弟,曹操給了張遼和張郃同樣的機會。張遼獨領一軍,攻打陰安、常山等地,張郃獨領一軍,攻打雍奴、管承,二人都獲得了勝利。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曹操是一個重視人才的人,他會讓每個人都獲得機會,獲得展現自己能力的機會。

然而,轉折點出現在白狼山。

袁譚、袁尚見曹操勢猛,於是投靠了烏恆,曹操率領大軍征討烏恆,在白狼山,曹操率領的先頭部隊與烏恆主力相遇了。當時眾將士力勸曹操等待主力部隊,同時,又擔心敵軍主力人數眾多,雙方懸殊。唯獨張遼勸說曹操,趁烏恆陣勢不整,突發攻勢。曹操十分欣賞張遼的這種鬥志,於是,將大軍的指揮權交與張遼。張遼率軍突擊,大破烏桓軍隊,並臨陣斬殺了以“驍武”著稱的烏桓單于蹋頓。白狼山一戰,曹操收復胡、漢降者二十餘萬。也正是這一戰,張遼徹底超越張郃,成為曹氏軍團除夏侯、曹家本家將領外的第一將軍。

赤壁之戰後,張遼駐守合肥,張郃則跟隨曹操前往渭南,征討馬超、韓遂、張魯,原本這是張郃揚名立萬的機會,張郃也確實沒有讓曹操失望,在征討張魯的戰役中立下了大功。

然而,在征討張魯的過程中,遠在合肥的張遼,以八百精兵大破孫權十萬大軍,威震江東。兩廂比較,張郃在巴中立下的軍工,就沒辦法與張遼相提並論了。

通過白狼山,證明張遼在能力、膽略上,都要比張郃強。再加上時機與機會都偏向於張遼,所以張郃就感覺沒有張遼耀眼。但並不是說張郃是個庸才,在漢中之戰、街亭之戰時,張郃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曹操曾這樣評價張郃:“昔子胥不早寤,自使身危,豈若微子去殷、韓信歸漢邪?”


始終先生


很多讀三國者都有這種感覺,就是認為張遼徐晃最強,張郃稍有不如,于禁是水貨,樂進存在感很低。其實這是錯覺。今日且不論于禁徐晃樂進,單論二張。

其實二人經歷比較接近,大家都是降將,所以大哥別笑二哥,兩個哥哥差不多,什麼氣節忠義之類都不必說。張郃運氣好些,袁氏集團灰飛煙滅之後,膝蓋一軟,就歸順了新老闆曹操,一直就在曹營幹到死,--當然,養老金是沒領上了。張遼則運氣差些,投降曹操之前,跟一個倒一個,先後剋死了丁原何進董卓和呂布。似乎張遼命中註定專門克老闆的,若是八字不夠硬的,還真收不了張文遠。結果,張遼等來了祖墳冒青煙的曹操,這下安逸了。

降曹之後,張遼除了平定土匪叛亂之外,還參與了著名的斬顏良一戰。當然,這一仗關羽是主角。不過張遼也不差,他跟關羽是雙先鋒,不過戰果不及關羽輝煌罷了。不過即便如此,也可以看出張遼的勇猛,在曹操眼裡,張遼已經是可以跟關羽相提並論的武將了。

這段時間張郃從袁軍過來後,顯得乏善可陳,並沒有多少拿的出手的戰績。同為五子的于禁徐晃等,遠比張郃表現得優秀。

直到張郃參與西部戰場,才開始大放光彩。先是追隨夏侯淵擊敗馬超,直至後來成為隴西軍團的中堅力量。

隨後漢中之戰迅速展開,張郃部又成為曹營的主力。不過,由於曹操戰鬥意志遠不及劉備堅決,曹軍不擅長山地戰,漢中之戰吃了敗仗。

然而,漢中之戰的失敗,並不是張郃的能力問題,而是他的對手太強大了。當時跟夏侯淵張郃正面對敵的不但有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這樣的蜀漢頂級將領,就連劉備都親自上陣了。正史中的劉備可不是個膿包,他有勇有謀,指揮若定,把曹營虎步關右的主帥夏侯淵都玩得團團轉,最終丟了性命。相對之下,張郃能面對張飛全身而退,已經是非常難得了。

就在張郃吃了二張對決的敗仗後不久,張遼卻迎來了封神之戰:逍遙津戰鬥。

逍遙津戰鬥過程大家都瞭解,簡單的說,分為三步走。第一步,孫權帶十萬人來,被張遼帶敢死隊偷襲,最終張遼戰損極低,全身而退。第二步,孫權進攻,被張遼李典樂進嚴防死守,不能越雷池一步。第三步,孫權撤退,帶少量部隊斷後,被張遼突然襲擊,差點被擒。

逍遙津之戰,除了體現出張遼英勇果敢之外,也暴露出孫權指揮無方的一面,但凡換上東吳十二虎臣或者四大都督中的任何一位,也不至於狼狽成這樣。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大體就是如此。

隨後樊城之戰中,張郃和張遼都沒有直接參與。張遼的表演也基本告一段落。不過,張郃卻迎來了自己軍事生涯中的又一次高潮。

劉備逝世後,諸葛亮穩定了內政,趁著曹魏政權交接之際,突然發動北伐。這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準備得非常充分,且發起戰事很是突然,被認為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次北伐。諸葛亮連連用計,騙過了包括曹營隴西最高指揮官曹真在內的所有人,連戰連捷,連曹睿都親自來長安了。結果,張郃軍卻在街亭擊敗了諸葛亮的得意門生馬謖,正是這一仗,導致諸葛亮北伐功敗垂成,不得不撤軍。

這一仗,雖然沒有所謂八百破十萬的神話,但對曹魏的重要性卻不言而喻。諸葛亮的突襲失去了突然性,曹魏開始重視西部防線,諸葛亮要想再次突襲,已經是不可能了。再後面的北伐中,諸葛亮不得不屢次調整戰略,想要取得戰果也越來越不容易了。

後來,張郃雖然中計陣亡,但他在街亭之戰中對曹魏的意義,並不亞於張遼的逍遙津之戰。

所以,總的來說,張遼更勇猛一些,張郃則更有智謀些。在讀者看來張遼比張郃強,是因為他們的對手不一樣。張郃的對手都是諸葛亮劉備張飛馬超黃忠這樣的軍事家或者一代名將,張遼的對手卻是紙上談兵的孫權,所取得的戰果有區別,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比如,阿根廷男足踢中國隊,和阿根廷男足踢巴西隊,那戰果自是大大不同的。


漁樵戲春秋


對於三國時期,一百個讀者心裡就有一百個見解,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吧,不合意者勿怪。

張郃(?-231年),字儁乂,河間郡鄚縣(今河北省河間市)人。漢末三國時期魏國名將。公元199年官渡之戰,因攻不下曹洪守衛的大營,懼罪而降。曹操聽說張郃投降,非常高興,對張郃說:“如微子去殷,韓信歸漢也”,並將張郃拜為偏將軍,封為都亭侯。

張遼(169年—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市)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聶壹的後人。公元199年,曹操攻破呂布於下邳城後,張遼率領自己的軍隊歸降曹操。曹操將張遼拜為中郎將,並賜爵關內侯。

從時間上看,兩人幾乎一起進入魏王曹操麾下,張遼隨後誘降昌豨顯其智,尤其是白狼山之戰其智勇雙全,張遼開始名聲卓著、脫穎而出。後世也因為白狼山之戰而對張遼多有讚譽。唐朝的昭文館大學士甚至將張遼與衛青、霍去病相提並論,於是有詩句寫在《登長城賦》:“衛青開幕,張遼闢土,校尉嫖姚,將軍捕虜。”215年,東吳首領孫權率領十萬大軍進圍合肥,張遼更是以800人擊敗10萬之眾的吳,其戰績彪彪。曹操評價曰: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節義,每臨戰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別徵,統御師旅,撫眾則和,奉令無犯,當敵制決,靡有遺失。論功紀用,宜各顯寵。為歷代所推崇,成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反觀張郃,前期沒有太多出彩的功績,後期倒是大放異彩。不失為世之名將。陳壽評價其曰:“郃識變量,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于禁最號毅重,然弗克其終。張郃以巧變為稱,樂進以驍果顯名,而鑑其行事,未副所聞。或註記有遺漏,未如張遼、徐晃之備詳也。”

故兩人都是一時豪傑,相對而言張遼比張郃強出太多。

我一人之見,歡迎指正。


賀蘭山麓吃烤串


張遼乃三國第一猛將呂布手下中軍上將,其勇略僅次於呂布。張郃是在投降曹操之前是個步兵校尉,而且在出徵淮南時張遼為主帥,張郃為副帥,由此看來是能力上的差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