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事是買了SUV後才知道的?

中山汽車資訊


大家好,歡迎來打遠方觀世界,這裡關注買車、用車、保養和扯平,我會每天不定時更新,喜歡的話別忘了關注我。

我是一個車迷,也幹著算是和車有關的工作,自己有兩輛車,一輛A0級小車,一輛三項福克斯,工資有途觀和漢蘭達SUV,所以我想來談談我的看法。期初看到這個問題:有哪些事是買了SUV後才知道的?乍看起來無法回答,但是仔細一想也就是說一下SUV的優缺點嘛,下面我就來總結一下。

1、視野好

SUV的視野肯定是比普通家轎好很多,尤其是調高坐姿之後在城鄉結合的道路上特別明顯,駕駛起來心情開闊很多。

2、空間大

SUV可以看做是兩廂車,駕駛艙與後備箱連成一體,同級別的SUV空間比一般的家轎大很多,感覺不壓抑。

3、通過性好

經常開轎車的朋友都知道,遇到顛簸路面要小心駕駛,因為一不小心就會磕底盤;開SUV完全沒有這個擔心的必要,除非遇到大型坑窪路面,否則磕底盤是不可能的。

4、有面

現在很多人買車都覺得大點好,尤其是在農村還是以大為好。

5、可以拉貨

與轎車不同,SUV後排放到之後可以騰出很大的空間方便拉東西,放個電視、空調、洗衣機都不在話下,過年買年貨都省錢僱車了。

6、油耗高

不得不說,同級別的SUV油耗普遍比轎車高,尤其是在跑高速的時候更為明顯,因為車身較高,風阻較大。

7、噪音大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原因,同樣是大眾的途觀和速騰相比,早噪音控制方面速騰更勝一籌,也是在跑高速的時候風噪更為明顯。



8、舒適性差一些

與轎車相比,SUV的舒適性要略微遜色,可能是坐姿的問題,或者減震不一樣吧。

9、七座用處真不大

都說要買SUV就要買七座的,我的看法不同,七座全部用到的時候真是少之又少,基本上後面作為就是擺設,坐人的話稍微擁擠,放東西的話必須把作為折起來,所以不是必須的話還是建議買五座的。

10、SUV不是用來越野的

我們說的SUV是指通過性較強的多功能汽車,與真正的越野車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不要以為有了SUV就可以跋山涉水了,除非你買四驅版本,要不在城郊地段撒撒歡還可以,去越野的話還是算了吧。


好了,我是遠方觀世界,這就是我覺得有了SUV之後才知道的事,你還有補充的嗎,歡迎留言討論。


遠方觀世界


就像我家裡情況比較特殊哦,爸爸媽媽和我都是獨生子女,家裡老人比較多,suv用起來就比較方便,尤其是我外公腿腳不方便。像我家用的名爵ehs我覺得倒不是很坑,第一款出海的插電混動。在上海還能送車牌,性價比賊高。


無敵小羊歷險記


先來說說我的感受吧,家裡有兩輛車,一輛朗逸,一輛是VV5。當時買VV5呢,主要是看中了它的外觀以及配置(主要是媳婦喜歡),動力方面,2.0T的發動機也是隨踩隨有,不過新鮮感一過,基本上沒怎麼開過。

先來說說我對SUV的感受吧!

對於開慣了轎車的筆者來說,猛一坐近SUV車內,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大”,頭部空間非常棒,視野也非常寬廣,這一點SUV天生的優勢是轎車所不能帶來的。

但當你開起來之後,SUV的操控非常差,至少同級別的車型如此,這可能和SUV的車身和懸掛有關係,靈敏度以及行車穩定性,特別是轉彎路口感覺非常不好,不如轎車來的舒服和自信。

另外一個就是油耗,本人開車稍微有點偏激進,喜歡那“一腳地板油”,1.4T的朗逸再怎麼開都不會超過7個油,可是自從來上VV5就很少享受那種“激情”了,畢竟家裡沒有礦。

還有個就是空間,雖然SUV的高度比轎車高不少,但是長度卻不及同級別的轎車,實際後備箱的載貨能力並不見得比轎車好哪去。

至於通過性,SUV天生的地盤優勢肯定要比轎車好,但是筆者買VV5近兩年了,沒有開過爛路,只是上下班買買菜,通過性對我來說並沒有多大的意義。

總體來說,筆者還是認為轎車的優點要多餘SUV,這也可能和筆者的開車習慣有關係,有不同意見的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48158074694275655"} --}

阿剛說車


開習慣SUV之後再坐轎車,真像一屁股坐了地上似的 有沒有同感的?



喜歡的就是你ll


我自己真正擁有人生中第一輛SUV,也不過是兩年前才實現的“願望”,因為在SUV之前我開過兩廂、三廂轎車,打算換SUV純粹就是圖個新鮮,畢竟沒有體驗過,自己買的也不是什麼豪車,落地價才10萬元多一點(雪鐵龍C3-XR),下面談談買SUV之後的一些事情。

第一個,舒適性真心不如轎車。也可能是我自己買的這輛SUV屬於小型略微便宜的車型,減震效果較差,低速狀態下感覺有一點點顛簸,過減速帶或者崎嶇不平的道路你可以充分體驗上上下下的感覺。而在此之前的別克凱越(落地價與雪鐵龍差不多),舒適性就要好很多了,最明顯的就是車身在下墜之後的回彈非常舒緩,不像雪鐵龍那麼硬;而第二輛三廂車福克斯則是把舒適性再次提升了一個檔次,誰開誰知道,在此不做過多複述。

第二個,頭部空間真心大。這個是SUV特有優勢,畢竟車體高,相應的內部頭部空間也就拉高了;除了這一點,我的車沒有天窗,也起到了很好的拉昇空間的作用。頭部空間大了,最直接體現就是走爛路,不擔心顛簸造成碰頭的情況,雖然我的SUV減震略差,但頭部沒有什麼壓抑感。

第三個,通過性確實要比轎車出色。為什麼SUV近幾年如此熱銷,其實與他極高的通過性不無關係,哪怕再低端的SUV通過性也比大部分轎車要好,遇到爛路開起來要比轎車有信心。目前感觸最深的就是這三個特點,其他的與轎車差不不大,比如配置、動力等等。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貓眼看車


買SUV前,你可能不知道,買後才知道的可能有:


重心高,操控差

SUV車,底盤高,車身高,自然重心也高。所以,操控性不如轎車。轉彎的時候,不能太快,容易側翻。


尺寸大,盲區多

也許買SUV的很多朋友,就覺得它車大,視野好。但是,某種情況下,它也有一定的盲區。俗稱“燈下黑”。

車身越高的SUV,在車周圍的視野盲區也就越多。有一定的危險。


重量大,油耗高

再者,費油這個大家都知道吧?


風阻高,噪音大

SUV的風噪會比轎車大得多, 噪音大。

洗車貴,不好洗

一些洗車店,SUV和轎車洗車的價格是不一樣的。SUV更貴。


懂車的阿凡提


近期盆友提前準備買車,資詢我這一老師機有啥提議,覺得是個非常好的話題討論,便和有車的朋友們討論了一下。不聊不清楚,一探討才發覺有很多事大夥兒全是買來車以後才掌握的,全是掏錢到的經驗教訓,今日就梳理給大夥兒,堅信能幫許多準買車人搞好買車的提前準備。

  1 汽車保養太貴,買車一定要量力而為

小車就是說一個易耗品,買車僅僅掏錢的第一步,汽車保養的成本費比你想象的高得多,要是沒有充足平穩的收益支撐點,買一輛高於你費用預算的車就會減少你的衣食住行水準。

最先商業保險是不可以少得,最少也得三四千。油錢也是個比較大的,就算僅僅最基礎的平時代步工具,一個月均值也得四五百吧,過節出個遠門就大量了,到時候也有高速過路費。隨後每一年最少還得維護保養個2次,出個小難題還得修一下吧。也有停車收費,家裡要有停車位吧,無論租還是買,長期性看來全是一筆很大的開支。如果有完全免費地下停車場,那麼就得恭喜恭喜了。但外出也得停吧,如今哪兒停車收費也也不划算。

不算不清楚,一算嚇一跳!這種養車費用紛繁蕪雜加起來得是多少,大夥兒自身算下吧,如果挑選借款買車,那又得再多一些……

 2 買車不用封建迷信品牌

絕大多數人買車前都是對品牌做一輪挑選,感覺合資企業品牌就是說好於獨立品牌,乃至德系品牌就是說最好是挑選……買車以後才發覺,品牌大多數主要表現在股權溢價上,以便情面和說白了的“好品牌”花大量的費用預算確實沒必需,個人用戶還是性價比高更關鍵。

  3 配置不用往高了選

汽車真皮座椅、導行、兩色輪圈這些配置全是每一款車系頂配裡的熟客,一看起來就高大上高檔次,令人禁不住瘋狂購物。殊不知買回去後就會發覺,絕大多數都很可有可無,並沒想象中好用。

例如導行,升級慢不用說實際操作也很不便捷,比不上手機導航APP功能強大。再例如,汽車真皮座椅除開便捷汽車美容店幫你擦車外,就沒啥優勢了,夏季燙腚,冬季冰冷,還比不上買個小好幾百的椅套便捷。或許,假如你一直在北方地區,還是得把皮坐椅和座椅加熱自然通風一次性買齊的,冬季就舒適了。

 4 很多配置自身改裝更划得來

不提議大夥兒一味選頂配由於一些配置並不是必需的,而一些配置還是很必須的,此刻改裝就行。例如胎壓監測就是說十分關鍵的一個配置,預警信息輪胎爆胎就靠它了,跑髙速的話提議都自身裝一個。也有汽車倒車雷達、倒車後視,這種自身買回來去裝都是十分划得來的,也找不到哪些安全風險。

5 一些數據並沒有是多少用

輪距、破百這種數據是市場銷售們常掛在嘴上的詳細介紹,都是很多準買車人買車時的關鍵考慮,但老師機們要對你說:數據不關鍵,務必看具體主要表現。如同有的車的輪距不算長,但構造合理佈局好,室內空間大乘座也舒服,光看數據徹底不可以感受,得親身去試了才瞭解。並且後排座室內空間不但需看腿是否足夠伸,坐墊長度也很關鍵,充足的長短坐起來才舒服,那樣的關鍵數據卻沒有人能對你說,只有去乘座體會。

而對於破百那樣的數據,看一下即使,一輩子都不一定用得著一回,比不上低擋發展是不是靈巧關鍵,這也必須自身試了才瞭解。換句話說就是說別隻聽提議,或是盲目跟風買車,買車一定要試!

  6 買什麼車險要心裡有數

買車時不用聽汽車4s做保險的推銷產品,弄清楚自身必須確保什麼立即選就行。交強險、第三者責任險、車損險和不計免賠這四種是最基礎的,哪些自燃險、玻璃險、輪胎險、盜搶險、劃痕險……普通家用車用起的幾率都很低,沒什麼選購必需。只能一個涉水險,能夠依據自身的出行自然環境充分考慮是不是要選購。


暮然一笑終成夢


第一:底盤高的好處。

不少轎車司機都有過刮底盤和保險槓的經歷,馬路牙子高一點,一不小心就把前保險槓的下面給蹭了,更有甚者,車門下方直接把漆都蹭掉了,補個漆就是小几千。但是SUV 不怕,動輒15釐米左右的最小離地間隙,什麼馬路牙子能蹭的上?你說側門邊?那不是有防擦條嘛!


第二:同等動力,油耗高。

底盤低是好處,但車身高也就意味著你的風阻大了,這麼大一臺車,跑的越快風阻越大,那麼油耗也就自然水漲船高了,這種問題,即便是最善於壓制油耗的日本車,也表示無能為力,否則豐田RAV4榮放也不至於9個油了。


第三:後備箱裝不滿

相比起轎車的後備箱開口小,容積小,SUV的後備箱可謂超大,而且由於車輛特性,後備箱的高度等於車輛高度,即便是很多的大物件,也能放進去,很多人笑稱SUV的後備箱是裝不滿的。


第四:坐後排像坐板凳

還是由於SUV的車身設計問題,SUV的後排座椅整體乘坐姿勢會較為挺直,無法向轎車那樣有著比較大的傾角,舒適度可能略差。


第五:駕駛坐姿高

這是一把雙刃劍,高坐姿意味著視角將會很廣闊,但是車輛下方的死角也變大了,對於各位駕駛員來說,必須加倍小心。


說車那點事兒skr


那麼我再具體點來這麼回答:有什麼事情是買了斯巴魯之後才知道的呢?

原本以為買車就是為了方便通勤,實際買車以後才發現簡直不要太爽。

原本以為買車預算就是裸車價+保險+上牌這些費用,實際買車以後才發現原來還有大量配件升級+養護+裝備的投入……
關於買車,其實是一個挺奇妙的心理過程。因為它確實比較貴,而且基本上沒有升值的可能性,所以一次性投入這麼多錢,心理變化真是挺奇妙的。
從投資的角度來看,買車絕對是虧本的買賣。除了前期的一大筆開銷,後續還得不停追加,四輪吞金獸,無疑。
買車之初,為價錢與配置各種糾結,逛論壇、看車評、問朋友、跟銷售軟磨硬泡……
什麼全時四驅、適時四驅的對比;什麼SUV性能大橫評;車型功能配置細評;論壇車友會的長途奔襲等等。最後一狠心,買它!動手的時候,有點像做夢似的,密碼一輸,錢就沒了,換來的就這麼一個大傢伙。當坐進車裡握緊方向盤的那一刻,心裡的激動是一定的,但激動過後,中間還夾帶著一絲絲憂桑:忐忑糾結,也不知自己買回這車到底行不行,這錢花得值不值……
但是,買車之後只要出去過幾次,就會開始各種真香!沒有花錢的不是……
你高興的時候,它是你的玩伴;
你難過的時候,它是你的樹洞;
你危難的時候,它是你的護盾;
你迷惑的時候,它是你的信仰。
跨過山河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睡覺都想睡在車裡,做夢都想開車出去浪。萬一遇到可以大顯愛車性能特點的場合,挖槽,那簡直了。
來來來,崩一下子啊
來來來,拔個河唄
來來來,一起衝坡去啊
來來來,逮蝦戶去不去
……
(還有更多“課外活動”歡迎大家前來補充)
那麼對於這個問題,小編今天也來說說我自己的一點關於買車的小感慨。
買車其實是在買主動權
汽車,雖然看起來就是一交通工具,但實際上,當你真的擁有一輛自己的汽車後,就會發現,其實它也代表著一種生活方式。
買車之前,對於路程的概念主要集中在坐幾站公交、倒幾趟地鐵,週末的外出通常會選擇公園、咖啡館等城區中心活動。至於相對遠一些的景區,基本想想路程就自我放棄了。但是有車之後,生活半徑在無形中便已有所擴張。和從前相比,有車最大的不同就是擁有了生活的主動權。
買車其實是在買一種社交方式
轎車、旅行車、SUV、越野車……
汽車的類型五花八門,汽車的品牌也多到眼花繚亂。每種車型背後都有TA自己的style,每個品牌背後也都有屬於TA的理念、文化、群體,而這些都是在你買車之後會慢慢感受到的。
比如SUBIE WAVE。起初,你在網上看到這些路上的“儀式感”,可能並不會過多在意,只是當作生活談資,看看就過去了。但當你在路上經歷過一次之後,TA會給你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你會開始主動了解這個品牌的文化,在路上再次遇到斯巴魯,你會在心中產生一種莫名其妙的歸屬感。陌生人之間,會因為共同的選擇、共同的熱愛而被聚合在一起,那種we are family的感覺,你們懂的。
品牌之外,汽車類型則從另一個維度給汽車社交提供了一個新空間,比如SUV。SUV的車型定位就決定了它的功能特點:在滿足城市通勤的基礎上具有鄉村、郊野非鋪裝道路的拓展能力。如此的功能特點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群體的聚合。
買車其實也是在買一種生活態度
接著上面內容往下擴展,那就要說到生活態度了。
有人緊追潮流的步伐,有人顧家愛家,有人崇尚動力,有人渴望操控。所以這也衍生了不同的購車觀和用車生活。
渴望細膩操控的,總是會對BRZ(參數|圖片)、86、MX-5這類的車型無限吹捧;渴望西裝猛獸的,則會以S6、S8、M5這類大塊頭為豪。
買車之後會各種閒不住
買車之後會明顯感覺閒不住,只要有時間就總想開車出去轉悠。哪怕什麼也不幹,只是開車在山區公路上慢慢溜達,都會極度舒適。比如,在剛剛過去的十一小長假,手頭剛好有一輛特裝版傲虎(參數|圖片),所以就……就會一路……耍耍耍耍耍……
生活在北京,即使走過860遍了,還是會找到各種稀奇古怪的地方“探險”。你會遇到奇妙的風景,你會遇到形形色色的“路上人”。有吵架的夫妻、有摩旅的大叔、有幸福的三口之家、有逐風破浪的driver。
如果你是一個強迫症,或者有強迫症傾向,那麼恭喜你,買車之後,還會收穫一個重點清潔對象。
車輪上的各種土
車身上飛濺的泥土
車身上的各種蟲膠樹膠
emmmmmm……簡直難受死了!!!
所以,一旦有了時間(沒時間也要創造時間),就要各種洗洗洗洗洗洗
PS:洗車時請選擇環保型洗車液,一般會呈現弱鹼性,且會採用生物配方,可以被土壤降解,既保護車漆,也保護環境。在此也特別感謝詹姆斯酷頭的建議,我們共同努力。
有好多朋友問安裝在後視鏡底部的這個攝像頭是幹什麼的,它屬於“側方影像監測系統”的一部分,可以將圖像投影到車內的高級多功能彩色顯示器上,對我們行車時右前方的視野盲區進行監測,以便在近距離操控時提高安全性和方便性。畢竟,當通行環境較為複雜時,車輛右前方的盲區可能會直接導致駕駛員對環境的錯誤判斷。顯然,增加了這一項設計後,車輛在複雜環境下的通行會變得更加悠然。

車輪清潔是要花大力氣的。特裝版傲虎的黑輪轂一定要擦亮了,好看。個人認為斯巴魯的車有兩種狀態最好看,一個是擦特別乾淨的時候,另一個是滿身泥土的時候。
當然了,沖水的時候總會有一種莫名的舒適。
傲虎後面的這塊小擾流板絕對是點睛之筆。
大功告成,曬曬成果,請叫我好兒郎洗車
那麼,有什麼事情是買了斯巴魯之後才知道的呢?
可能目前斯巴魯在售的絕大部分車型都是和暴力無關的,但它的態度卻依舊十分鮮明。而且,恕我直言,這個品牌的深度真是挺給力的。
1、莫名的膽大
買了斯巴魯之後,會莫名的膽大,換句話說,就是自信。尤其是開久了之後,越久越自信。
北京潮白河,越野圈的朋友都知道。開的啥車啊,都敢上越野聖地霍霍?斯巴魯啊~~
土坡啥的,搞它。
車身結實,擔在坡上隨意開關車門,不用擔心開了關不上。
PS:由於受土坡等外界條件影響,部分車輛在土坡上打開車門後,會導致車身受力條件變化,車身由於缺少了車門等支撐而變形,最終出現車門無法關閉的狀況。
其實小編在這之前也嘗試過其它斯巴魯車型。比如之前的張家口茶山傲虎雪中穿越。
之前森林人(參數|圖片)也在潮白河這邊蹚水耍過。
溫榆河那邊樹林沒規劃之前,森林人也曾浪過。
森林人2.0XT門頭溝-黃草灣-官廳也成功穿越。
SO,不要因為人畜無害的造型而對斯巴魯的性能產生懷疑,TA有這個實力。因為從設計之初,斯巴魯的工程師就基於車輛定位進行過充分的考慮。可能在完好的公路上,斯巴魯車型會比較低調(沒有誇張的造型,沒有炸裂的排氣),但到了非鋪裝路上,可以稱得上開掛。
2、會感受到SUBIE WAVE的奇妙
在路上,如果你看到有斯巴魯衝你晃燈,車裡的人還降車窗衝你招手,不要慌張。那絕對是斯巴魯深度用戶,給出同樣的回應吧,天下斯巴魯是一家。
陪你跨過山和大海,陪你經歷風風雨雨。汽車沒有感情,但卻無時無刻不陪在你的左右。其實擁有一輛汽車更像是在掌握生活的主動權。你不用為趕不上末班車而發愁,你不用在雨夜的家中焦急等待親人下班,你不用為打車排隊而焦灼。而這也是斯巴魯的硬實力所在。始終秉持“以人為本”的造車理念,不停探索駕駛的精湛表現,將駕馭的硬實力注入到每一部斯巴魯座駕之中,旨在為每一位駕駛者帶來安心與愉悅的駕乘體驗。

改裝車排行榜


在我沒買車的時候,我家裡人都和我說日系車安全性高、德系車皮實,我自己也是糾結了很久。其實現在很多人買車也是,多半身不由己,家裡人的建議佔了大多數,但是吧廠家宣傳的再好,車子也是要上路跑的,還是要自己開過坐過才體會得到。

就像我老婆說的:“我對車子的要求也不高,就好看點、動力強一點、空間大一點、舒服一點、配置高一點。”就和選男人一樣,之前也說要求不高…結果還不是選了我這麼…

我買的車是爵HS 2019款30T自動兩驅Trohpy超能版買的時候還沒有補貼,13.98萬買的。

外觀什麼純形面設計,保時捷同款我也搞不清,只覺得有線條感,與尋常路上見到的風格不一樣,挺個性,最吸引我的其實是18寸的輪轂。

動力方面,這車搭載的是2.0T的缸內直噴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231馬力,峰值扭矩370牛·米,實測的百公里加速成績只要7.61秒。這麼大一臺SUV...跑的這麼快...

空間的話,名爵HS的長度是4574mm,屬於同級別的正常水平,但由於要營造更強的運動感,HS的前後懸都做的比較短,所以軸距達到了2720mm,反而比平均水平要高一點。而且寬度和高度也更有優勢,所以名爵HS的內部空間實際體驗感是還蠻不錯的。

舒適性這方面,我家裡人深有感觸,不管是皮質的包圍還是運動座椅,都讓人在運動感的同時體會到舒適性,連我家孩子都覺得不錯;

安全性之前只聽說MG PILOT系統在同級表現得不錯,結果前幾天又聽到這輛車還拿了歐洲和澳洲的五星碰撞測試結果,真是給國人長臉。

買了這款車之後我知道的一點就是,國產車還真不比合資車差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