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現在沒有華為來跟蘋果競爭,蘋果的價格是多少?

不給改名哦


不管華為是否與蘋果競爭,蘋果永遠都是那個價,十年前心機5288起步,今年最新款新機起步價依舊是5499。

不可否認,華為手機在目前市場上取得了傲人的成績。從幾年前的辦寬帶免費送的手機變成了如今旗艦4000起步、高端保時捷mate10000+的品牌手機。

華為眼裡是世界,蘋果眼裡也是世界。蘋果的定價並不會隨著華為推出的手機而改變,畢竟蘋果有定價的實力!蘋果最好的一點就是不像一眾安卓機對市場進行“機海戰術”有的廠家少則一年發佈5/6款,多則一年發佈十來款。而蘋果一年就兩款:3月份的春季發佈會、9月份的秋季發佈會,儘管蘋果沒年產品系列推出的少,不過這並不妨礙蘋果登上手機界“一哥”的地位:

2007年:發佈iPhone,年銷量139萬部;

2008年:發佈iPhone 3G,年銷量是1163萬部;

2009年:發佈iPhone 3GS ,年銷量是2073萬部;

2010年:發佈iPhone 4,年銷量是3999萬部;

2011年:發佈iPhone 4S,年銷量是7229萬部;

2012年:發佈iPhone 5,年銷量是1.2505億部;

2013年:發佈iPhone 5S和iPhone 5C,年銷量是1.5026億部;

2014年:發佈iPhone 6和iPhone 6 plus,年銷量是1.6922億部;

2015年:發佈iPhone 6s和iPhone 6s plus,年總銷量是2.3122億部;

2016年:發佈iPhone 7、iPhone 7 Plus和iPhone SE,年總銷量是2.1188億部;

2017年:發佈iPhone 8、iPhone 8 Plus和iPhone X,年總銷量是2.1676億部;

2018年:發佈iPhone XS、iPhone XS Max和iPhone XR,年總銷量是2.177億部(截至10月份之前);

2019年:已發佈的iPhone 11系列,年總銷量預計達2億(9月份京東出貨量統計已達38w臺);



因此,蘋果產品定價只依據這兩點:一是蘋果產品本身質量與口碑;二是消費者的認可度。

至於華為帶來的競爭,對蘋果定價幾乎沒有什麼影響!如果你要覺得5G對蘋果是一個致命一擊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


科技Joy


切,什麼年代了,誰還會閒得蛋疼去關心情能過時的爛水果?少來蹭華為的熱度!

11月26日上市的華為榮耀V30採用6.4英寸LCD挖孔屏幕;榮耀V30 Pro的6.67屏幕更大,採用雙挖孔屏幕前3200萬+閃光燈,支持90Hz刷新率和側面指紋識別。搭載麒麟990系列處理器,支持雙模5G,前置3200萬像素AI單攝,後置6000萬像素IMX686+2000萬像素超廣角+800萬像素長焦+ToF的四攝,支持OIS光學防抖和3倍光學變焦、5倍混合變焦、30倍數字變焦。內置4200mAh電池,支持40W快充+15W無線充電。其中6+128內存榮耀V30售價3699元起,V30Pro售4499元起。打工一族春節前購機攻略:現用機如沒壞就繼續,怕對不起你那份年終獎換新手機購買價廉物美的真5G榮耀V30是你唯一的選擇。黃景瑜+趙麗穎代言。

12月5日nova6搭載了6個攝像頭,正面2個,背面4個,其中,背面有三個傳感器和一個深感鏡頭,大幅度的提高了手機的拍照質量。機身正面採用了6.4英寸的橫向挖孔屏,雙鏡頭拍攝更能提升手機自拍效果。

nova6採用了NSA和SA雙模5G,外加上麒麟990高性能芯片, 大幅降低了手機的能耗。

售價2999元起


大公子影視後期製作


在沒有競爭的領域,吃虧的永遠是消費者。壟斷就意味著壓榨,一如像現在的滴滴,因為定價權在壟斷方,只有多方競爭打價格戰,最後獲利的才是消費者。

在蘋果一家獨大的時代,有人為買蘋果割腎

2012年,蘋果發佈新機iPhone4,價格高昂當時一臺64G接近6000元,一個姓王的小夥在黑市上賣掉了自的一個腎去買iPhone4,後來果粉戲稱蘋果為“腎果”。由此可見,當時的蘋果定價是有多麼的高。直到2018年,iPhoneXP新出時的定價都是12799,賣兩個腎估計都不夠了。

為何蘋果新手機發售價如此之高,令大多數人買不起呢?

1.科技含量高,質量好,每一代都有新的黑科技

喬布斯還在世的時候,蘋果是顛覆性的存在,從底層硬件到表層軟件界面體驗都好用的爆炸,讓年輕科技愛好者愛不釋手,為了一臺新iPhone可以凌晨1點在門店打地鋪排隊。

2.製造稀缺感,營銷塑造成一種身份的象徵

在幾年前蘋果是有錢人才買的起的玩具,朋友中有一臺iPhone都要傳閱把玩體驗一下,像iPhone6剛出世時,不在大陸發售,不少果粉加價讓黃牛從海外代購。只有新潮且有錢的富二代才有這個閒錢優先體驗高端物件。

3.國內市場缺乏競爭者,小米、華為、OPPO、vivo都未成氣候

在20014年前後,小米如日中天但也究竟是個組裝屌絲機,華為手機才剛推上市不溫不火,OPPO、vivo都還沒進入主流高端品牌。iPhone一家獨大,每一代新機都定出極高的價格,但銷量並不會減少。

蘋果現在為什麼不行呢?新iPhone11定價才6000左右,還伴隨著鋪天蓋地的廣告

要知道,早在幾年前蘋果從不打廣告,因為產品過硬口碑好,一場極具科技感的發佈會便解決了市場推廣費。可你先看現在,從地鐵、公交站到網絡電視、社交媒體,iPhone11廣告隨處可見。原因很簡單,市場競爭多,自身產品沒有競爭力了。

國內手機崛起,華為mate30pro從照相、5G通訊、硬件續航能力,哪個方面都完勝只支持4G的iPhone11,如果此時不打廣告新機子的庫存就會砸在手上。

不管哪一代新iPhone,成本都並不高,只是賣的高,因為壟斷了手機上也帶來的暴利,現在被華為打破了,只得把那些多賺的錢吐出來。

只是不好意思,看到蘋果噁心的營銷策略,美國、大陸雙重定價標準,已經讓我對蘋果感到厭惡,即使現在蘋果iPhone11降到了6000以下,我也不會再買了。我們又不傻,看透了欺騙耍人的伎倆,為什麼還上當呢?


張知悅


主導蘋果價格的絕對不是華為,老實來講,華為的定價也絕對不是來和蘋果競爭的。因此兩者雖然說是直接競爭對手,並且都在各自的新機發佈會上都互懟。但其實兩者的競爭激烈程度遠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麼激烈。

首先在定價來講,以2019年10月份發佈的新機對比來講,華為的mate30系列入門級機型是3999,而蘋果11的入門級機型5499,兩者相差大概價錢在20%-30%之前。要知道這個價格的差別是非常大的。但其實我們並不僅僅是以蘋果11入門級別去衡量的。蘋果11的發佈以及定位完完全全是由於其上一代的xr的爆發,作為廉價版iphone來對抗日益強大的安卓軍團,此戰略在2018年發揮了不可想象的作用,XR成為蘋果在售所有系列的機型的銷售冠軍。所以iphone11作為升級版出現,僅僅是跑量和維持市場佔有率。真正符合蘋果手機的定價的就是11的pro版以及pro Max版,其最低入門價分別為8699和9599。所以蘋果的價格傲視群雄。

另外客戶群體的不同也證明了蘋果與華為的競爭不完全相同。4000直接就可以購置華為旗艦機,但距離蘋果的預算還是有一段距離。但是如果你有蘋果的預算估計大部分人也是會選購蘋果(單單手機原因)。這種現象從蘋果4代開始與華為的旗艦手機都是一直存在的。

當然,我並不否認其他廠商對蘋果造成的衝擊,讓蘋果的從去年的iPhoneXR的高定價到6K多起步到今年的5K多起步。


太平洋電腦網


在今年的蘋果11系列發佈會上,蘋果是首次把華為放到了它的PPT上,或者說是diss華為。這在以往的發佈會是不可能想象的,網上是流傳出一張圖片,蘋果在開發佈會的時候,眼裡沒有任何的對手。

此次這樣的操作,或許是用對比來突出自己的亮點,又或者是真的把你當對手了。其實不管怎麼樣,作為一個企業,沒有對手是非常可怕的。從以往的蘋果手機定價來看,是一直屬於價格過高的。

當然這應該是和它們的企業、文化有著很大的聯繫,並且加上自身過應的本領是受到用戶的擁戴,是一直保持著這樣的價格。而在近兩年,價位是越來越高了,去年的定價已經說明了問題。

可問題來了,去年的銷售表現的不是很好。多數的網友是表示,是因為華為的崛起,導致了蘋果手機現在這樣的局面。對於華為手機,如果是稍微的有了解,是能感受到它的強大。

從入局智能手機領域,到現在所佔的市場份額,以及中高端部署,國內沒有一個比得上它。再說同步起跑的小米,和華為比較,差的不是一般的多。華為Mate、P系列的出現,也是打下了中高端旗艦機的基礎。

有人就在想,如果是沒有華為手機的出現,現在蘋果手機的定價會是多少呢?還是回到前面提到的問題,有關蘋果手機的定位,是屬於中高端的,它並沒有像國內手機廠商一樣,推出適用不同用戶的機型。

是用一打多的方式來運營,從這個實際效果來看,是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可惜這個模式也是會存在很大的問題,就是覆蓋的用戶群體不是那麼全面,如果不能在這個領域持續保持強有力的優勢。

是會出現銷量下滑的情況,也可以解釋為什麼蘋果11定價比上一代便宜很多了。然而這個如意算盤是被華為手機給打破了,想想如果是沒有華為手機的出現,蘋果手機的定價肯定是會越來越高。

在它的高定價模式成功了以後,接下來的做法是完善這個模式,並且憑藉自身的優勢,完全可以再進行一步的升級,或者說是擼羊毛吧。這個底氣就是來自你們的大力支持,既然都看好我的產品。

又沒有誰來打破這個壁壘,自然會進行一系列的升級,最終帶來的結果是提高售價。就好比我們一直在某個平臺上預定500元的酒店,用了兩三年,其中體驗到的服務與享受到的優待。

讓你們非常喜歡,此時在此基礎上又進行了調價,價格比原來更高,不過又添加了其他的多項服務,讓你們感覺這個錢花的值。但是不要忘記了,這個並不是它這麼一個平臺可以提供這樣的服務。

然後你突然看到了其他平臺上,服務差不多的價格比這家平臺少了很多,此時的你還會繼續使用嗎?發現這樣的事情以後,為了挽回用戶,是適當的進行了降價與產品創新,所以你們應該明白了華為手機的出現是多麼的重要。

那至於這個定價,肯定是會比現在貴很多的。曾經賣腎都要買的蘋果手機,現在估計每個月買血才能買的起,價格可不是現在的5499元起,可能是6899元起。不過蘋果手機的這個目標最終沒有實現。

就是因為華為手機的崛起,再想到最近的谷歌使絆子,你們是能感受到他們是怎麼看華為的。可能在不少的人看來,華為是讓愛國人士給吹出來的,那你們再想想,沒有核心技術。

米國會來對你施壓或者是作出一系列的措施嗎?一個這麼好的企業,這麼代表民族的企業,還擁有這麼強大的核心技術,憑什麼不支持呢?


17看科技


即便是沒有華為和蘋果競爭,蘋果如今的定價策略依然不會改變。


最早的iPhone 2G到iPhone 8Plus的階段,蘋果的新款旗艦都是5288起售,今年的新機相比往年的XR誠意高了一點,5499元起售,終觀今天蘋果仍然有許多競爭對手,其定價策略也未見改變,主要還是得益於IOS軟硬件的完美結合。

IOS相比Android的好處是閉源、僅蘋果一家使用。因此,蘋果公司可以通過專門的APP STORE對軟件開發商做出限制,以追求其系統的平衡和穩定。而自家的系統功能,也能和硬件進行完美結合,從而達到流暢、穩定的使用體驗。

也正是因為如此,蘋果每年才有資本將手機的定價做到5000以上,其實大多數時候,是IOS在幫蘋果抬價。未來如果有另一款系統能夠將IOS打壓下去,那麼iPhone能不能繼續如此高姿態活下去,還是個問題。


科技金軒文


如果你是真地愛華為,就不應該對華為給予過高的估計,以及誇大地造勢與宣傳。

如果按操作系統市場進行劃分,其實是蘋果在與整個安卓陣營展開競爭。而在安卓陣營中,不僅有谷歌主導的安卓系統生態,還有三星、華為、小米、OPPO、vivo等多家終端設備供應商參與其中。可直到今天,安卓陣營不但沒有成功圍剿掉蘋果,由蘋果一家支撐起的生態帝國反而比以往更加穩固和完善。

全球用戶在購買手機或平板等終端設備時,其實已有多家品牌可供自己選擇,包括三星、華為、OPPO、vivo和小米等品牌,但蘋果手機出貨量在全球位列前三名之內,蘋果平板電腦出貨量在全球更是位居第一的寶座。比如,有數據顯示,從2011年到2018年,雖然蘋果手機在售價上一代更比一代高,但蘋果在全球手機市場中的地位卻並沒因此有本質上的動搖,而是堅如磐石。雖然蘋果手機全年銷量落後於三星,甚至大有被華為趕超的趨勢,但蘋果每賣出一臺手機所獲得的利潤確確實實又是同行中最高的,就連三星和華為都只能仰望抑或羨慕蘋果。


自2011年8月,庫克接替喬布斯,成為蘋果公司新任CEO後,蘋果每財年收入基本保持著增長。到2018財年,蘋果營收再創新高,達2656億美元。並且,在CEO庫克的領導下,蘋果市值還突破了1萬億美元。國內互聯網巨頭阿里和騰訊,目前的市值也都才4到5千億美元之間。有專業媒體分析,華為如果上市,市值不大可能高於阿里和騰訊。

在安卓陣營中,三星手機和平板設備出貨量都要高於華為。另外,OPPO、vivo和小米等終端品牌廠商,各自在全球的出貨量同樣不少。所以,對蘋果來說,華為可能是個重要的競爭對手,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會對蘋果的產品定價策略產生一些影響,但絕非到了可以完全左右蘋果未來命運的地步。蘋果該漲的價一定會漲,該賺的錢一分不會少。而且,蘋果還會向用戶做出這樣的暗示,我們為用戶打造的是世界最好的創新產品,所以我們的產品值這樣高的價錢。

就算華為趕超了三星,成為了安卓陣營第一終端設備供應商,但依然高度依賴於谷歌主導的安卓系統生態。一旦谷歌對華為停止授權,華為在海外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市場就會被競爭對手們快速分食,華為在國內市場也要承受因一部分用戶流失,尤其高端用戶或者商務人士流失所帶來的陣痛。

當華為(消費者業務)在將來也跟蘋果幾乎一樣時,華為或許真就能對蘋果在產品上的定價發揮決定性的影響。


我為科技狂


狗日的蘋果滾出中國!

果粉還要繼續粉嗎?還要裝眼瞎嗎?

上架暴徒導航,上架港獨音樂!

國家大是大非之前,果粉要裝傻到什麼時候!!!


魑魅魍魎不人不鬼


華為沒起來之前蘋果一直只賣一款賣5XXX。華為上去後現在好了蘋果普通版的5XXX,PRO或者PLUS乾脆直接1XXXX了。。這也要歸功於華為嗎?如果沒有華為三星,是不是蘋果就只能賣4XXX、3XXX?


恢復溫度


從產品力上看,無疑小米三星比起華為是要更加優秀的,OV雖然也不錯,但是轟電視廣告太多,先排除!

從小米和三星的旗艦機看,對比華為,華為可能一下就沒有底氣了!華為之所以感覺和蘋果競爭,排在國產第一,其實是一種營銷,從手機的最終成品看,不管你使用的是高通的還是自己的芯片,從最終結果來看,華為應該排在小米和OV之後的,只是小米和OV沒有自己的芯片,從長遠來看是幹不過華為!

但是現階段,華為的產品力的確是國產最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