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不喜歡《聲之形》這部作品?難道沒有親身經歷就難以共鳴嗎?

包蕊傑


大今良時製作漫畫《聲之形》的目的在於表達“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渴望”,描寫的是“人與人之間複雜的聯繫與溝通”而非“凌霸”。在創作過程中,《聲之形》也受到了作者親身經歷的影響。

無聲的世界裡遭受有形的暴力,有聲的世界裡遭受無形的暴力,不同於其他反霸凌題材,《聲之形》以一個霸凌者的視角講述反霸凌故事。角度的確是新穎,但在故事架構上還是略顯粗糙。

劇情中的霸凌並沒有被單獨凸顯,反而是加上了“大團圓”的友情戲。觀影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朋友”二字,友情也算是影片的主旨之一,但情節上的避重就輕還是讓影片整體降了一分。

《聲之形》情節粗糙就粗糙在講了太多東西,又都沒有講透。正視世界、友情、反霸凌、聽障、群體作用都沒有講好。每個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有硝子的影子,渴望愛與被愛,再堅強的人也有柔軟的一面,他們不是鐵打的,可以無限次的忍受傷害,只是不願讓人知曉。

《聲之形》直接折射出人與社會的關係,封閉自我,不與社會接觸,終究會走向滅亡。個人與社會,不再是個體與整體的關係,而是每個個體之間的相互溝通。

觀眾都是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吧,整體來說該作品還需要大大提高其精細化,讓主題更突出。

這就是我的分析,不知道解決了您的問題沒?





蓉哥說


《聲之形》的評價很高,第一次看的人大多都會為之震撼,同時也會去反思校園霸凌相關的內容。

關於《聲之形》的優點我就不贅述了,這裡主要回答為什麼有人不喜歡。

其實看完《聲之形》後再去仔細思考,其實能發現許多為了“大團圓”結局而刻意營造的內容,就是這些內容使得這部作品呈現出了許多稍加思考就會察覺到的瑕疵。

譬如這部作品的立意很高,它的目標是反思校園霸凌,但他卻以男主的悔恨和通過“校園霸凌”對男主施加報復來讓男主發生轉變,從而完成一個代表甜蜜和大團圓的“戀愛”及友誼。

實際上整個故事矛盾點其實很突出。

其主要表現在兩位女配上。這兩位都是從小就在欺負西宮硝子,這種欺凌一則是直白的袒露的;一則是宛如毒蛇的陰暗的。

不僅如此,這兩位女配即便是長大之後也從未對以前的事情感到抱歉,從未感到愧疚的施暴者,卻頻頻接受著被施暴者的道歉而從不自愧。

甚至最為狗血的是:施暴者從不愧疚,被施暴者一直自卑,而在最後,就是這樣的形象的施暴者和被施暴者成為了所為的“朋友”。

這樣的矛盾不由得讓人質疑 ,立意為“校園霸凌”,似乎仔細看來似乎只是正對於男女主角之間的霸凌罷了,反觀女配的霸凌好像也就那麼一回事兒。

可是事實卻並不是這樣一回事。

其實本作不合理之處還有更多內容,這裡只取一個顯著矛盾點來說,對於不喜歡這個作品的人來說無非還有虐女主的情節。

但統而言之《聲之形》是部佳作不假,或許是受限於時間,電影無法將想要表達的所有支線內容全部融進這短短的111分鐘內。

這就是我的分析,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謝謝!


小同學Liu2O


一方面是之前的《君名》太成功,而且代入感太強,大家看得太爽,不過。。。

《聲之形》表達的太多,電影兩個小時根本來不及,如果做成十二集的番甚至分兩季二十集就沒問題了。

但是更大的問題來了,大家不喜歡太過沉重的話題:校園欺凌,對殘障人士的優越感,整個社會對他人苛責自己放寬的雙標,每一個都在拷問心靈。經歷過的明白個中厲害沉默不語,參與的想推脫責任證明自己當時還小,有幾個像男主一樣正視自己的作為並敢付出生命的?不存在的。

既然不存在,排斥理所應當,抹黑義無反顧。

為什麼不買賬?因為大家都想躲著走。


清視角


《聲之形》以一個霸凌者的視角講述反霸凌故事。

不同於其他反霸凌題材,《聲之形》以一個霸凌者的視角講述反霸凌故事。角度的確是新穎,但在故事架構上還是略顯粗糙。

劇情中的霸凌並沒有被單獨凸顯,反而是加上了“大團圓”的友情戲。觀影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朋友”二字,友情也算是影片的主旨之一,但情節上的避重就輕還是讓影片整體降了一分。

《聲之形》情節粗糙就粗糙在講了太多東西,又都沒有講透。正視世界、友情、反霸凌、聽障、群體作用都沒有講好。每個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有硝子的影子,渴望愛與被愛,再堅強的人也有柔軟的一面,他們不是鐵打的,可以無限次的忍受傷害,只是不願讓人知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