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做老婆沒有做情人輕鬆?


為何做老婆沒有做情人輕鬆?


對於很多女人來說,愛的是一個男人,嫁的又是另外一個男人,然後遊走在婚姻和愛情兩種狀態裡,生活和內心,永遠不得安寧……

1

42歲的劉欣雅,出生在江南水鄉,生得溫婉清秀。大學期間,她與同學張揚戀愛。哪知畢業時,張揚拗不過家人,執意回了東北老家,兩人分手了。

分手後,劉欣雅隻身來到了最繁華的沿海城市,進入一家貿易公司工作。沒多久,她認識了做服裝生意的薛華。

第一次見到薛華是在一次飯局上,劉欣雅陪同公司管銷售的李總一起參加飯局。酒過半巡,李總為了讓自己少喝,不惜把身邊的劉欣雅推到了“戰場前沿”。

劉欣雅無奈,只好皺著眉頭,一杯接著一杯地吞酒。

正當她喝得暈乎乎時,一隻有力的大手突然奪過她的酒杯,大聲道:“老李,你也太不厚道了,讓一個小姑娘幫你擋酒,算什麼男人?”

聽了此話,李總卻不惱,呵呵道:“我不算男人,你算啊?有本事你把小姑娘的酒都喝了!”眾目睽睽下,那個男人毫不猶豫地一口喝完了她杯子裡的酒。

男人的豪邁和霸氣,頓時讓劉欣雅怦然心動。那晚,她深深記住了這個名叫薛華的男人。此後因工作關係,兩人又多次聯繫。

明知道對方在老家有妻兒,劉欣雅還是按捺不住這份欣賞,投入到薛華的懷抱,甘願當一個見不得光、被千夫所指的小三。

面對如此懂事的劉欣雅,薛華是既喜歡又愧疚。

作為補償,薛華讓劉欣雅辭職來到了自己公司。不僅給予高薪,他還帶著她四處拜見客戶,可謂手把手將她這個職場新人,帶著入了行。

劉欣雅不僅漂亮,而且聰慧,在跟著薛華的那幾年裡,學到了不少經驗。

在當了薛華3年情人後,薛華因個人原因,不得不回老家另起爐灶,劉欣雅當然不能跟隨,兩人只能分道揚鑣。

薛華臨走前,將自己的客戶和資源統統交了劉欣雅。

薛華走後,劉欣雅憑藉從他那裡拿到的錢和資源,做起了外貿生意。由於有充分鋪墊,事半功倍,沒幾年,她就幹得風生水起。

唯一不足的是,年逾30的劉欣雅還沒結婚,父母為此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

其實,劉欣雅很想找一個像薛華這樣的男人,渾身充滿力量和能力,能為女人遮風擋雨。可她與薛華相處過幾年,切身感受到,這種男人雖然足夠吸引人,但真的與之成為夫妻,自己肯定是常年妥協和低頭的一方。

何況,這種性格的男人多半比較強勢,面子總是放在第一位,一旦知道自己以前被人包養的不堪經歷,有可能立刻翻臉。

劉欣雅覺得,女人終將不能一輩子孤獨終老,還是得有個男人。

恰在那段時間,劉欣雅遭到了競爭對手暗算,損失很大,不由萌生了退意。

於是,她將手上的生意轉手,帶著錢回到了老家。她決定在老家找個老實男人,一心一意過日子。

2

經過幾次相親後,許健走進了劉欣雅的生活。

許健比劉欣雅小兩歲,是家中老么,在當地一家事業單位上班,混了多年,仍舊是一個小職員,每月拿著為數不多的薪水,過得悠哉遊哉。

通過接觸,劉欣雅發現許健性格單純,個性偏軟,沒有什麼主見,是個不折不扣的老實人。劉欣雅很滿意,當即對其主動追求。

劉欣雅畢竟是“混過江湖”的,三五下就將許健迷得團團轉,甚至非她不娶。

半年後,劉欣雅與許健結婚。婚後,劉欣雅在老家做生意,許健照常上班。一年後,女兒降臨,一家人也過得相安無事。

然而,隨著孩子的長大,劉欣雅對許健越來越不滿意。當初,她與許健結婚,就不是因為愛情,而是因為這個男人比較好把控。

可時間長了,新鮮感淡了,劉欣雅覺得跟這種性格軟的男人相處,寡淡無味。何況,她的收入是許健的好幾倍,越發瞧不起他。

最讓劉欣雅受不了的是,許健毫無能力可言,什麼事都做不好不說,還十分敏感自卑。她不禁在心裡哀嘆:越是一窮二白的人,越是一無是處。

自從心裡的不滿越來越多後,劉欣雅與許健之間的爭吵也越來越頻繁。

終於,在女兒5歲那年,劉欣雅不顧家人反對,毅然和許健離婚,獨自帶著女兒回到了當初打拼的沿海城市。

在老家那幾年,劉欣雅雖然繼續在做外貿生意,但內陸畢竟不如沿海城市經濟發達,生意做得艱難。所以,離婚後,劉欣雅還是帶著女兒殺回沿海。

在劉欣雅38歲那年,她又戀愛了,再次愛上了一個有婦之夫。對方名叫胡濤,公職人員,性格耿直,從裡到外都透著濃濃的男人味。

劉欣雅再次像小女孩一樣,成了胡濤的秘密情人。在他幫助下,她的生意越做越好,不僅買了兩套房,還買了進口車,女兒也送進了貴族學校。

但遺憾的是,她只能偷偷地享受這種見光死的愛情。

轉眼,劉欣雅40多歲了,雖然被冠以“女強人”的稱號,但實則是個單親媽媽。

或許是年紀大了,她無比渴望一個安定的家庭,一個可以牽手相伴的男人。很顯然,胡濤給不了她這些。

痛定思痛後,劉欣雅向胡濤提出了分手。胡濤仍舊仗義道:“只要你需要我,我隨時可以為你赴湯蹈火。”

在朋友的介紹下,劉欣雅認識了王軍,一個獨自帶著兒子生活的離異男人。王軍比劉欣雅大三歲,在國企上班,性格沉穩內斂。

相處一段時間後,劉欣雅發現自己對王軍壓根沒什麼感覺,但從各方面條件上看,他的確是最適合結婚的對象。

之前的經歷,讓劉欣雅深深明白,自己愛的和嫁的永遠不可能是同一個男人。劉欣雅思索再三,選擇認命,與王軍組成了再婚家庭。

然而,結婚才一年,矛盾就層出不窮。從與孩子的相處,到兩人之間的性格磨合,處處不省心。劉欣雅實在想不通,為什麼當妻子比當情人累?

不知不覺,她開始回想胡濤的各種好,終於忍不住又聯繫了上了胡濤。

舊情人邀約,胡濤當然不會錯過,於是兩人舊情復燃。

可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他們的曖昧很快被王軍發現。即使王軍脾氣再軟,性格再懦弱,他也接受不了妻子出軌。

於是,家裡更加雞飛狗跳,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就連兩個孩子之間原本和諧的關係,也變得劍撥弩張。

劉欣雅迷茫不已,她不明白,自己怎麼把日子過得如此慘淡?為什麼她愛的男人和嫁的男人,不能是同一個呢?

3

讀到這裡,相信很多人已經在心中大罵劉欣雅“你這個死渣女”了!

然而,社會上像劉欣雅這樣“拎不清”的女人,不在少數,那麼,這就不是一個“渣”字或“傻”字所能定義的了,在她們的背後,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作祟。

首先,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看,女人是欣賞、崇拜強勢男人的。

遠古時代,人的智商和思維,跟現代人是無法相比的,不大可能有現代人的崇高理想。那問題來了:對於原始人來說,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呢?

最合理也最現實的答案是:吃飽穿暖生孩子,一代一代活下去。

對於女人來說,跟著一個強悍有力的男人,才能吃飽獸肉,披上獸皮,愉快地生養孩子;如果跟著個窩囊男人,就會餓死,不餓死也落得個營養不良。

結果,那種喜歡強勢男人的女人,廣泛傳播了自己的基因;那些喜歡窩囊男人的女人,很難傳下自己的基因。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社會漸漸走向文明狀態,一個男人是否強勢,都能養活老婆孩子,而其身上的弱點,日益變成優點。更重要的是,女性自身也在強大,無需男人養活。於是,女性擇偶心理遂變得多元起來。

不過,喜歡強勢男人的基因,依然在很多女人身上得以保留。而且,因為個人際遇的原因,這種基因的作用力,表現得強弱不同。

最科學的解釋是,你的觀念,是否說服了你的基因?

劉欣雅雖然知道,暖男比強勢男人更適合自己,但她只是一時權衡,觀念並沒有強化到可以說服自己的基因潛意識。所以,她是矛盾的……

其次,無論男女,對待情人和配偶的態度都不同,導致相處的感性差異。

舉一個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例子:你打包行李時,大部分可以裝在箱子裡,而必須帶著又裝不下的東西,你就得隨手拎著。

裝在行李箱的東西,你是放心的,甚至可以辦理行李託運;而拎在手裡的東西,你得時刻注意,一不小心就可能弄丟。

引申一下,伴侶就是裝進婚姻行李箱的人,而情人則是你握在手心裡的人。可是,人們為何不是把情人裝進箱子而把伴侶捧在手心裡呢?

打包的原則是,必須攜帶但不會急用的,裝箱;隨時要用的,則拎在手裡。哈哈哈,真相來了:對於很多人來說,伴侶是不怎麼用的,而情人要經常用。

事物都有兩面性,裝箱的永遠是大頭,直接決定了你的旅行質量,不信你丟了行李試試;而你拎在手裡的,其實沒那麼重要,哪怕是丟了手機。

以上純屬調侃,但仔細想一下,是不是有幾分道理呢?

婚姻久了,人們就會對另一半產生膩味和漠視之心,但伴侶又是跟自己共度一生(至少初心如此)的人,對你而言非常重要。因此,你會對其產生較高要求。

情人則是婚姻的補充,只要對方滿足了自己的某個要求即可,不會對其寄予太多期望。與此同時,正是因為沒有“裝箱”,隨時可能遺失,往往會悉心呵護。

劉欣雅對兩任老公,要求很高,希望他們符合她內心對男人的定義,事實上,他們都做不到;她的兩個情人,都是她喜歡的,跟他們相處,更愉快、更放鬆。

反過來,劉欣雅的兩任老公,對她的要求也會很高。她如果想要維持婚姻,就必須妥協,當然會覺得憋悶、委屈,苦不堪言。

事實上,劉欣雅如果把兩任情人和兩任老公位置對調,問題同樣存在。

第三,人的一輩子都是在跟自己的慾望作鬥爭,沒有休止。

為什麼有的人會躲進終南山當隱士呢?其實就是想戰勝自己的慾望。

諷刺的是,當地農民見大量隱士湧入,就抬高了租房價格。這些想避世的人,其實就是滿足自己慾望的能力欠缺的人,於是被高房租趕下了山!

人們如果能通過努力,滿足了自己的慾望,叫上進;如果消極逃避,叫頹廢。

就從感情方面而言,人的貪慾一旦激發出來,要麼尋找一個能最大程度滿足自己慾望的靠山,要麼就是多吃多佔。前者或許可以做到忠誠,後者就會變“渣”。

當然,還有一種解決的辦法,就是調整觀念,說服自己,儘量減少原始慾望。譬如,道德就具備這種功能,用“崇高感”來取代自己的其他慾望。但這真的很難,很多人半途而廢,謂之“失德”。

在我看來,人們難以戰勝自己的慾望,但可以盡最大的可能滿足自己的慾望(前提是合理、合法),減少委屈感,再輔以適當的觀念轉移,才是切實可行的。

譬如劉欣雅,一則要努力上升到一定高度的平臺;二則要在同階層找到符合自己理想伴侶八九分的對象,告訴自己知足常樂,不要違背公序良俗,這樣才能戰勝那一二分的不滿,又不至於有太強的委屈感。

能做到這樣很難,但不試試,怎麼知道自己就不行呢?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