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晚》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霏霏5312


村晚

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宋代詩人雷震的七言絕句《村晚》,是一首別具特色的田園詩。它以一個士大夫的視角,通過描繪寧靜安詳的村晚景色,寓情於景,抒發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眷戀嚮往的情感。下面,茂森分結合詩句加以陳述。


首句中,傍晚時分,江南水鄉,詩人漫步村頭,搜尋著一切讓他有新奇感的事物。凝視著眼前的池塘:池水滿滿,水草青青,鋪滿水面。這水應該是春水,它源源不斷地從山上流下來,帶來小村勃勃生機與活力,新給人豐收的希望。詩人不避重複,連用兩個“滿”字,含蓄地透露出他的激動喜悅之情

次句寫遠景。由於對池水的關注,詩人不由自主地眺望遠處的山巒。他在想像,那裡叮咚的泉水藉著山勢,潺潺而下,匯聚到腳下的陂塘。春寒之時,太陽總是帶給大地暖意。此刻它要落山,詩人有些依依不捨,略有些落寞。不過,這種情緒馬上就被消解掉了,餘暉灑滿大地,映紅了水面的漣漪。一個“浸”字化靜為動,暗示出詩人此時心中小小的激動來。

第三句筆鋒一轉,主角出場了,畫面中有了人,才能夠氣韻生動。牧童暮歸這種場面,村民司空見慣,激動不起來,卻是一個文人最喜歡看到的,他們總是喜歡一些原始野性的事物。詩人目送歸去的牧童,腦海裡定格了他橫坐在牛背上頑皮的笑顏。在詩人心中,笑顏就代表了農村生活的淳樸本性,牧歸象徵了人性本真的迴歸。

尾句收合全篇,“信”字格外有深意。牧童悠然自得地在牛背上吹起了短笛,笛聲沒有什麼悠揚動聽的旋律。牧童無師自通,隨意地信口吹曲。在詩人的心裡,那笛聲才是至真至純的音樂。吹笛歸去分明是動態,卻讓人領略了寧靜安詳和閒適的意味。

從那聲音中,詩人調動起感官和心靈,聽到了人們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嗅到了泥土的馨香,感受到了他們自由自在的生活態度,幻化出了一個心嚮往之而又可望不可即的桃花源……


杜裡茂森


【村晚】是南宋詩人雷震創作的一

首七言絕句,它是描寫當時農村晚

景的一首詩。全詩如下:

草滿池塘水滿陂,

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

短笛無腔信口吹。

該詩是一幅美麗的牧歸晚圖。它展現

在我們眼前的是:滿塘的碧水和滿山

的綠草。這時夕陽將至,只見在落日

餘暉中牧童騎在飽腹的牛背上,橫笛

吹起了不著調曲子,披著晚霞悠然自

得地向村裡歸去。

【村晚】這首詩所描繪的確實是一幅

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田園畫面,

無論是色彩的搭配,還是背景與主角

的佈局,都非常協調,而詩的畫中之

景、畫外之聲,又給人一種恬靜悠遠

的美好感覺。





申卜元


《村晚》古詩是南宋詩人雷震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雷震,生卒年不詳,四川眉州(今四川眉山)人,也有說南昌人宋度宗鹹淳元年(1265)進士。其詩見《宋詩紀事》卷七十四。宋朝,政治開明,經濟富庶,文風自由,中國詩詞藝術發展的一個巔峰。

這也體現在這首《村晚》詩裡。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這首詩描寫了一副美麗的農村晚景:樹木蔥蘢,池塘青青,紅彤彤的落日似被山巒咬住,放牛回家的孩子調皮地橫坐在牛背上,用短笛不成聲調地吹奏著曲子。詩人用他充滿自然與人文情懷之眼,描繪了一幅富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抒發了詩人對鄉村晚景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清風漫旅


《村晚》[宋]雷震。第一句,草滿池塘水滿陂。畫面好美與詩名同賞,一邊寫草,另一邊寫水,草和水組成的池塘,就是個小村莊。第二句,山銜落日浸寒漪,看山好似口含的落曰映在清涼的水波汶裡。夕陽光斜入水裡,水在光的折射裡泛起漣漪,好恬然。第三句,在這夕陽西下的傍晚,“牧童歸去橫牛背”。這畫面好美。橫坐牛背的小牧童,悠然自得,隨老牛的慢之節拍,第四句,“短笛無腔信口吹"。不要什麼高雅,樸樸實實的農村田園風光,迷戀了詩人的心。


重陽247961633


詩人生活在宋代,生平不詳。《村晚》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

詩人在寫此詩之前,心情鬱悶,可能是憂國優民,也可能是個人不得志有感而發。傍晚詩人慢步在池邊,眼前的景象是;水草長滿池塘,而且塘裡的水很滿,西山口將要落山的太陽浸泡在有些涼意的池塘裡,不時的還泛起一層層的漣渏。不經意間,又有牧童頑皮的橫騎在暮歸的牛背上,手拿短笛吹著些沒有音調曲子。

詩人慢步在深秋的池塘邊,心情極度低落,眼前的此情此景,更鉤起了詩人有志無處報國的優悶心
情。


山水常相守


應邀簡答:《村晚》宋-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

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

短笛無腔信口吹。

這首詩是一幅美麗的牧歸晚圖。滿塘的碧水,滿坡的綠草。太陽快落山了,牧童騎在飽腹懶散的牛背上,橫笛隨意吹著自鳴得意的曲調,披著聽醉了的晚霞慢悠悠的往村裡走去。



阿祥79874


這首詩展示的是一幅牧童騎牛晚歸圖,真正達到了“詩中有畫”的境界。這是一首描寫農村晚景的詩:在四周長滿青草的池塘裡,池中的水灌得滿滿的,太陽正要落山,紅紅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樣(是落山後),倒映在冰涼的池水波紋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他拿著短笛隨意的吹奏。詩人即景而寫,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

詩攝取的畫面不大,寫景則集中在池塘上,寫人則集中在牧童上,又都緊緊圍繞著“村晚”二字落筆,把人引入了江南優美的田園之中,使人對悠然恬靜的鄉村生活充滿著嚮往。


閒和藝術館


《村晚》宋.雷震。詩人曾任職官府,熱愛多姿多彩的鄉間生活,寫出了優美感人田園詩作:

草滿池塘水滿陂,

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

短笛無腔信口吹。


用戶2379202394590


《村晚》的作者雷震,是趙禔時代的人,曾任職官府。處於宋室徧安的大局之中,他真的在“暖風吹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氛圍下,寫出了這首若無其事的田園詩來: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作者應該熟知農事,觀察晚春江南日暮田間的景色,堪稱細緻入微。甚至可以說,他當時被眼前的一切迷醉,不著痕跡地用詩句將之固定下來,讓我們在今天,也能神𣸯這美好的境界。

煙雨江南的佳景,多在清明前後。這時草長鶯飛,春水滿池,農事始興,“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指的就是這個時節。你看,直到“山銜落日”耕耘方罷,這時候西墜的夕陽倒影,也感受到料峭的春寒。“老牛初了耕耘債”,可憨厚的它,還是讓知己橫坐在自己的背上,傾聽他即興演奏無調有腔的橫笛。

我要說詩裡的“寒漪”,“橫”坐(非騎),“信口”都是神來之筆,任何人動不得!作者對字理的推敲功夫,讓人折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