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中敵方傷亡情況是怎麼統計的?而且還精確到人?戰鬥結束跑都還來不及?

永遠堅強32457240


戰果統計歷來都存在差異,很難得到一個真正精確的數值。所以也經常發生戰後做調查,兩邊數字完全對不攏的情況。

能得到敵方完全詳實的傷亡統計只有一個辦法——全殲敵人並打掃戰場。通過整建制的清查以及繳獲的花名冊可以很容易的得到殲敵數量。某些大戰塵埃落定後,擁有不少這樣的機會,建制越小越好統計。除了清查花名冊外,還能通過審訊俘虜、調查屍體編制、清查武器繳獲、偵察殘敵情況等獲得,這是一種軍事情報科學,裡面的道道很多。

比如武器編制,假設對方一個班火力編制是2挺機槍6支步槍2支衝鋒槍,那麼打掃戰場統計到繳獲的武器就能大致算出敵方有多少個步兵建制被殲滅。當然,這是最粗略的算法,要得到更精確的數字,還需要多管齊下的調查。

但大多數情況很難精確統計到個人,特別是運動戰戰場,兩邊交火不斷,你來我往一片混亂,不可能進行任何有效的直接清查活動。這時候就只能通過己方殺傷戰果來判定敵方損失。

但是己方戰果這個東西其實也挺玄乎,它對一線士兵和指戰員的個人要求很高。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一線戰鬥官兵們對戰果的上報會出現誤報、虛報等情況。像國軍就是例子,他們“剿匪”戰果加起來一億了,共軍仍然活蹦亂跳。

二戰時的日軍也發生過這樣的事,1943年山本五十六在拉包爾發動對瓜達卡納爾島的美軍機場轟炸,日軍作戰部隊打了個大敗仗,但飛行隊長為了不讓站在機場上親自等待戰果的山本大將傷心失望,對他進行了“善意的欺騙”,稱擊落美機10餘,命中美艦26艘。

然而實際情況是日機被早有準備的美機盯上,根本就沒有擊落美機,美艦也只命中3艘而已。山本五十六信以為真,被完全影響了判斷,就這樣放過了瓜島,轉而派機轟炸新幾內亞。

結果轟炸新幾內亞也發生了“善意的欺騙”,不光葬送了山本的性命,也讓日本的戰略慘遭誤導而失敗。

越南人也比較賊,他們在戰爭中習慣將屍體揹走和藏匿,活不見人死不見屍,等對手與他們一通亂戰,最後找到的往往只有幾具屍體,嚴重的干擾了對戰果的統計。美軍常常因此而鬱悶,沒有什麼比大幹一場之後,卻發現對方只死了幾個人更沮喪的事兒了。

另有一些單兵戰鬥乾脆無法確認戰果,比如越戰美軍第一狙擊手查克·馬維尼,他的射殺記錄為103人,但另有有200多個擊殺記錄無法去驗證。歷史上所有的狙擊手幾乎都遇到這種問題,同樣的問題在空戰、坦克戰中也常常出現。你知道自己擊中了,但是無法確定戰果,也無人作證。

大規模的戰役中,想要完成精確到個人的統計數是不可能的,但必要的計算一定要做,之所以精確到個位數,恰恰是戰果統計遵循了科學和客觀的結果。這個數字不一定是敵方真正的傷亡數字,但絕對能讓己方的真實戰果得到最清晰的顯示。

比如粟裕打孟良崮戰役,戰爭進入掃尾階段,張靈甫部隊已經被殲滅。但是粟裕在批條子通電全軍的時候多了個心眼,他命令重新歸納戰果,不要僅報道大致的殲敵數量,必須上報精確的數字。

這麼一統計對照,果然發現國軍少了7000人,解放軍一搜查,果然在山坳坳裡發現了躲藏的大片人馬。


王司徒軍武百科


實際上對於很多歷史上的戰鬥、特別是近代之前的戰鬥來說,具體的傷亡情況到今天為止都沒有被統計清楚。

比如,從下圖可見,即使是目擊者眾多、有大量記載、指揮官和軍隊來源非常清楚、且戰場原始位置已經被確定的克雷西戰役,傷亡人數仍然是模糊的。英方的傷亡被認為是“100-300人”,而法方的傷亡被認為有1542-4000名重裝兵(Men-at-arms,重裝兵,包含騎士和其他裝備近似騎士的戰士,比如富有的武裝軍士),平民步兵傷亡不詳。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部隊的編制愈發清晰,人類軍隊在標準化、規範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傷亡統計也變得愈發容易起來——反正編制在那裡,每個單位都能搞得清自己減員多少。把這些減員放到一起,就是整場戰鬥的傷亡數。再加上許多現代軍隊中常有戰鬥記錄官之類的角色,他們的最主要任務就是進行勘察和統計、為發生過的戰鬥提供可靠的數字。

但是儘管如此,很多近代、現代的戰鬥,其傷亡人數仍然不是完全清晰的。比如我們搜索一下“突出部戰役”“Battle of the Bulge”。這場戰役是二戰後期的一場大型戰役,但是當今的人對它的傷亡統計卻是這個樣子:

我們可以看到,英國人的傷亡較小,所以統計相對清楚、精確到了人,而美國的傷亡數字裡包含了不少大約數,而納粹德國的傷亡乾脆就不清楚了,只有一個範圍。至於沒有編制、沒有單位的平民,他們的傷亡乾脆就變成最下方的估計了。

另外就是,軍事行動持續的時間越短、組織越有序、傷亡越小、規模越有限,統計起傷亡來就越容易。相反,大規模、持續時間長的爛仗打得越久,傷亡就越難以統計。比如2013年敘利亞的大馬士革攻勢產生的傷亡就不太清楚,而1989年美國入侵巴拿馬的虐菜行動,就有很清晰的美方傷亡統計(23人被殺,325人受傷)。


史話戲說


其實從古到今只要是大規模的戰爭,對於敵方傷亡數量的統計都是不準確的,大多都是約數。

因為當戰爭結束後,就算有人專門來統計人數,其實還是無法精確到個人,因為這其中的阻礙因素太多了,死的死,談的談,或者說有的都不是完整的一個人,所以說這怎麼算呢?其實就算是官方給出的人數報告也是從幾個方面估計出來的。

第一個就是搞清楚交戰雙方的戰鬥力。要想統計戰後的傷亡,就要先搞清楚交戰雙方部隊規模的番號,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只有搞清楚部隊番號,才能大致判斷戰鬥後可能給對手造成的損傷是多少。

第二個就是戰場主動權。說的明白一點,就是說誰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誰提供的數據說服力就大一些。就比如說平型關戰役,長樂村戰役等,誰控制了戰場,誰就可以統計數據。

最後就是看戰場陳屍了。戰勝的那一方會在戰爭結束後打掃戰場,這其中就包括統計傷亡人數。


神筆馬小二


每個部隊出兵前都有花名冊的,每個連每個排每個班的人數是固定的,每個作戰小組都有負責人,隨時會上報戰況的!戰爭結束後,挨個統計就出來了啊!這是每一方都要統計的數據啊,一方公佈了另一方就參考。不過這個數據不準確,誰都會虛報自己的傷亡人數。


鐵血獨立營


戰爭中傷亡統計,一般都不是最確切的數字,約數較多,即便是官方公佈的確切數字,其實並不準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