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麩質食品能確保完全不引發乳糜瀉腸胃不適嗎?

cnBeta


乳糜瀉主要是由於孩子的營養吸收障礙而引起的一種疾病,也就是腸道無法吸收營養而造成的。對於這種疾病,主要是由於孩子的腸道內發生了機體對谷蛋白而出現的免疫反應,從而激活了機體免疫系統攻擊並破壞了小腸的內膜,這樣就會阻礙腸道的營養吸收障礙,而出現一系列的症狀。比如大便惡臭、腹瀉、痙攣性腹痛、體重減輕、情緒煩躁、痛苦面容等等症狀的。由於病情程度的不同及孩子的個體差異不同,所以,症狀也不盡相同的。有的孩子還會出現便秘或者是無任何腹部症狀。

當孩子出現乳糜瀉時,寶媽媽需要帶孩子到醫院詳細的檢查一下,明確診斷後再對症治療。如果孩子的小腸內膜組織經醫生檢查明確已經受到損傷,這時孩子就不需要再吃一些含有谷蛋白食物了。也就是說孩子就應該遠離黑麥、大麥、小麥以及含有骨蛋白的燕麥製品。

有的父母就會詢問,是不是隻要不提供無谷蛋白飲食,就沒有必要進行相關檢查。

這種方法並不推薦的,因為對於乳糜瀉的孩子無谷蛋白飲食要求非常嚴格,很少有家人能夠,在沒有明確診斷的情況下嚴格遵循飲食要求的。再就是乳糜瀉患者,可能需要長達數月的無谷蛋白飲食,症狀才會完全的緩解。最後無谷蛋白飲食會導致引起乳糜瀉的血漿和組織的產生因素消失,如果孩子數月食用無谷蛋白飲食,將有可能無法準確診斷乳糜瀉。

少數情況下,孩子有可能確診之後出現長達幾個月無法耐受乳糖的情況。這種情況,醫生會建議,寶媽媽在短期內不要給孩子餵奶以及含有谷蛋白的食物。在這短時間內,如果需要給孩子餵奶,一定要同時給孩子補充消化牛奶的酶,這樣,牛奶就可以在到達小腸前獲得預先消化。當然,額外攝入維生素和礦物質也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明確診斷患有乳糜瀉,就應該終身保持無谷蛋白飲食,完全遠離小麥、大麥、黑麥,以及含谷蛋白的燕麥製品。(文中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兒科醫生琪樂


無麩質飲食是近幾年興起的健康飲食風潮,儘管麩質不耐受/過敏是歐美較為普遍的體制,但僅有1%的人群因為麩質不耐受/過敏導致腸胃不適(celiac disease)--乳糜瀉,腸胃對面筋蛋白質中的醇溶谷蛋白的過敏反應。一篇新研究報告指出不僅大部分標註“無麩質”的食品並非完全不含麩質,而且按照所謂無麩質飲食標準攝入的麩質含量,也會輕易地超過乳糜瀉患者產生不適症狀的標準。

研究者分析了數個按照無麩質飲食標準執行的研究個體的麩質攝取量,其中既有真正患有麩質過敏乳糜瀉的個體,也包含無此體質但採用"無麩質飲食"膳食的個體。一般正常的成人麩質攝入量為日均5克-15克的,而引起真正乳糜瀉患者併發症的麩質日均攝入上限為50毫克。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制定的麩質不耐受人群的特殊膳食用食品法典標準對於“無麩質食品”標示的規定是麩質含量為不大於20mg/kg.然

而在研究中,許多按照無麩質飲食膳食的成年個體的日均麩質攝入量仍普遍超過200mg/天,而他們均僅食用標示“無麩質食品”標示包裝的食品。這一攝入量已經超過了麩質過敏乳糜瀉者引起腸胃不適的標準,產生腹瀉,腹脹,腸胃抽筋,甚至口腔潰瘍 。研究中並未指出為何參與研究的個體按照無麩質膳食和食品標籤會出現超標,也有可能是這些個體在某些地方“作弊”了,也可能無麩質標註的食品包裝含量不準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