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能方程為什麼沒有係數?

OK大凡


答:質能方程E=mc^2,本質上光速的平方就是係數,假如我們重新定義單位長度和單位時間,使得光速值為“1”,那麼質量和能量在數值上將是等價的,這正是質量和能量統一的體現。


很多物理學的基本定律當中,存在一些需要測量的係數,比如萬有引力定律的G,庫侖定律的k,麥克斯韋方程組中的基本電荷e,真空介電常數ε0,以及真空磁導率μ0等等,但是相對論中的質能方程非常簡潔,形式堪稱完美。

質能方程描述了質量和能量之間存在換算關係,我們經常說質量和能量是等價的,其中能量更為基本,質量可以看作是能量的一個體現,比如在廣義相對論場方程中就不存在“質量”這個變量,而是以能量和動量來描述。

在質能方程中,光速本身就是一個係數,這個係數成了質量和能量換算的橋樑,我們來看質能方程各參數的量綱:

E=mc^2

E:單位為J,或者kg·m^2/s^2,量綱為M*(L/T)^2;

m:單位kg,量綱為M;

c:單位m/s,量綱為L/T;

其中光速數值的來源,完全取決於人類對長度單位和時間單位的定義,而這兩個基本單位的定義最初來自於生活中,比如單位米與本初子午線的長度有關,單位秒與地球自轉週期有關,於是才有了光速c=299792458m/s。

換而言之,宇宙中完全有可能存在這麼一個文明,他們把光速定義為“1”,然後再定義單位時間,於是單位長度就確定了,這時候他們的質能方程中,質量和能量在數值上將完全保持一致。


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在相對論中,質能方程佔有突出位置,享受著最多的讚美。從質能方程的產生過程上看,是先有質能互變的創意再想方設法的拼湊編造。愛因斯坦作了至少七次想當然的且粗淺的編造;最終還是相對論建設者作了像點樣的製作,但這個製作就算推導正確也沒有讓物理實際無條件服從的道理。質能方程起先由已有的動能、輻射能概念加上相對論速度公式編造;最後用動量守恆定律、輻射壓和光行差編造。這些編造都是沒有事實支持僅憑想象,實質就是一個指空賣空的忽悠。許多維相者說質能方程是原子能的理論基礎,那是糟蹋科學的胡言亂語。若說愛因斯坦與原子能有點關係,也就是他在別人寫好的建議羅斯福總統研製原子彈的信上籤個名而已。  一、質能方程經多次編造  (一)愛因斯坦編造質能方程的過程  質能方程,愛因斯坦從1905年到1946年作了至少7次想象的且無理的編造,第1次編造依據相對論速度式子,第7次編造脫離相對論速度了,中間幾次有的只是個說明,或只拿出式子。  第一個質能方程公式使用相對論速度。愛因斯坦在1905年的《物體的慣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關嗎?》論文中,認為用麥克斯韋電磁能方程加上相對性原理推出一個他認為非常有趣結論。設一組平面光波對一座標系具有能量,再引進一個對座標系作勻速平行移動的新座標系(即洛侖茲變換)得物體在動參考系的動能k0與靜參考系動能k1之差:  K0-k1=L[1/(1-v^2/c^2)^(1/2)-1]。   式中c為光速,L為輻射能。  將上式中的根式作泰勒級數展開,推出略去第四級以後小量可得輻射能的簡化公式:  K0-k1=Lv^2/2c^2)。  上面的式子根本沒有聯繫物理的實際事物和環境,完全是主觀臆想生編硬造。這個所謂的質能方程,用物體運動後的相對動參考系的動能與靜參考系的動能之差等於物體輻射能除相對論速度公式問題多多,其中有,相對動靜參考系的不知質量和速度的動能根本說不通,而且動能之差等於輻射能與運動相對論速度的相除的等量關係是無端的硬性規定,輻射電磁能本來就是光速運動又受小於光速的相對論速度所制約違反邏輯。愛因斯坦不以觀察和實驗出發,用所謂的思想試驗假設情景和事物,然後將假想的事物當真事作出公式,最後強說硬說物理實際遵從他的公式,只能說是編造者的空想幻想。  愛因斯坦卻解釋說:“從這個方程可以直接得知:如果有一物體以輻射形式放出能量,那麼它的質量就要減少。於是我們被引到這樣一個更加普遍的結論上來:物體的質量是它所含能量的量度,如果能量改變了,那麼質量也就相應地改變。”他估計:“用那些所含能量是高度可變的物體(比如用鐳鹽)來驗證這個理論,不是不可能成功的。”又說:“如果這一理論同事實符合,那麼在發射體和吸收體之間,輻射在傳遞著慣性。”其實這個式子質量包含在所謂的動能之中,沒有質量的獨立地位,也就說不好質量與能量此增彼減的關係。可能是自己覺得公式不合適,愛因斯坦還是放棄了,又嘗試重新編造。  愛因斯坦早先的論文,如1905年的《物體的慣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關嗎?》,1906年的《重心運動的守恆原理及能量的慣性》,1907年的《論相對性原理所要求的能量的慣性》。反覆地試圖把能量與慣性聯繫起來,提出質能方程,結果都沒有得到物理學界認可。伽利略和牛頓的慣性理論有不完善處,但也是明確的,沒有慣性與能量的任何瓜葛。愛因斯坦說物體慣性依賴於它所含的能量,顯然依據他所推崇並稱之為馬赫原理中的這樣表述:物體所表現的慣性是宇宙中其他物質作用的結果。這個說法是錯誤的,使用這個說法必然還是錯誤。  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即物體自有的不可改變的特性;能量是物質中產生的作用源泉。一般地,慣性聯繫物體,能量聯繫物質;慣性在物體的運動形式上,能量在物質的作用本質上,二者沒有交換和作用的聯繫。通常說的慣性是從慣性的保持性質上說的,不指慣性作用即慣性力。只有慣性轉化為慣性力,才有能量的意味或說與能量有關係但不能說慣性力就是能量。愛因斯坦將能量在物質中傳遞,說成“發射體和吸收體之間,輻射在傳遞著慣性”,這根本不通,不知道這位偉人把慣性當做什麼。  直到1946年,愛因斯坦才想到用新的方法編造質能方程。他在《質能相當性的初淺推導》一文中,引入動量守恆定律、輻射壓的表示式、光行差表達式繼續編造自己定義的“質能相當性定律”。 這時的質能方程推論依舊憑一個虛無縹緲的思想實驗。在虛擬的世界中有兩個作勻速運動的平臺(似乎好坐人觀察),它們之間的空間中有一個自由漂浮的物體,空間中有兩個輻射束向物體運動併發出輻射能;然後說輻射能攜帶了動量,再將此動量乘光行差角正弦值變為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同的分動量,又寫出物體吸收輻射能前後變化質量的動量,輕鬆編造出ΔE=Mc^2。他最後總結:“質量改變直接與能量吸收成正比例。如果選擇適當的M和E的單位,我們可省略Δ,得到質能相當公式的熟悉形式:E=Mc^2。”這個公式即當今常用的質能方程。  (二)維相者的質能方程推導  愛因斯坦從微觀電子擴展到宏觀物質;從物質動靜質量的能量差,再到加入輻射能和運動能量與靜止能量的差,可謂煞費苦心!今天人們看來,愛因斯坦在多篇論文中推導的質能方程都難以自圓其說。特別是《質能相當性的初淺推導》本末倒置,將本來目的表示物質中有可輻射出的能量變為物質吸收能量。愛氏編造的質能方程粗略簡陋破綻迭出,於是有不見經傳的相對論建設者製作的公式推導:  (1)根據能量變化對物體做功列式。設外力F作用在靜止質量為m0的質點上產生位移dS,物體能量增加dE=FdS。     (2)把力做功和物體速度v變化聯繫起來。用力對物體的衝量等於物體動量的增量:Fdt=dP。    (3)取dE=FdS和Fdt=dP兩式變換。由於v=dS/dt,故dE=vdP,再變為dE=vd(mv)。    (4)展開微分d(mv),得dE=v^2dm+mvdv。\t  (5)將相對論質量公式m=m0/(1-v^2/c^2)^(1/2)平方,得m^2(c^2-v^2)=m0^2c^2,再微分dm/dv,得(c^2-v^2)dm=mvdv。  (6)聯立(4)(5)兩式,得dE=c^2dm。  (7)對(6)式積分,取積分區間質量從靜止質量m0到運動質量m,得E=mc^2-m0c^2。  (8)對(7)式取變化量,得質能方程ΔE=Δmc^2。  由於愛因斯坦把m0c^2叫做物體的靜止能量,把mc^2叫做運動能量,分別用E0和E表示,則E0=m0c^2,E=mc^2。  維相者的質能方程推導,利用牛頓力學的動能與功、動量定理代換,又加入相對論質量、又作平方、又作微分、又作積分,像這樣使用已有公式變形變換拼湊出新式子,數學邏輯說得通嗎?就算說得通就符合甚至決定物理實際嗎?物質的物理變化不是你隨心所欲想什麼就有什麼的事,用物理公式變形變換,不代表物理實際也那樣變化。特別地,加入相對論質量與理性背道而馳,因為相對論公式是虛構的。  二、對質能方程再分析評價  質能方程中的質量還是普通物質在正常情況下的質量。質能方程中光速是指物體的運動速度達到了光速還是指光參與產生能量,可能理論編造者自己也說不明白。其實,所謂的質能方程只是一個正比例函數,物質的能量與質量成正比。質能方程中的光速與光的傳播和性質沒有絲毫關係,只有表示物質的能量隨質量增大而增大的一個極大的比例係數的意義,  質能方程的光速沒有物體的運動速度接近或達到光速時如何如何的意思,因為若物速達到光速,按相對論物體質量要變無窮大,這時物體的無窮大質量乘光速的速度的平方構成的動能要比質能方程的能量大得不可想象。為什麼愛因斯坦還另起爐灶製造質能方程呢,難道是覺得這個能量還是動能,想要物體靜止時的能量或物體內蘊的能量,其實這樣揣度偏估了相對論者。愛氏要的並不是極大的能量,人家的真正目的是更好玩的質量變能量,能量變質量,用質能互變來顯示相對論的意義和偉大。早期的質能方程公式是能量差或說能量的增量,能量烈度不是很大的,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質能方程的意義表述也叫做質能相當性。質能相當性的本意或實質,是質量相當於能量,能量相當於質量。這種“相當於”,也明白無誤地表述為質量可變為能量,能量可變為質量。可以是電燈也可以是火炬的光能,你讓它相當誰的質量或何種物質質量?質能相當在什麼條件下相當,是不是無條件地相當,公式中沒有反映,編造者也沒有表述說明。質能方程的“質”是不管什麼種類的物質,只要質量相同,能量就相同;也就是說物質的能量只與質量有關,與物質的種類無關,一千克砂土與一千克炸藥的質能關係也要相同。  質能方程中的能量不明確,雖然用到電磁輻射能的名詞但很難確定說是什麼能,看不出有可見光和伽馬射線強電磁波的意思,屬於含糊的隨意設想的能量。物質中的能量,只有物質的動能和內能與物質的種類無關,動能與質量的大小有關又與物體的運動快慢有關;物質的內能是粒子的運動或振動,指物體吸收外界的能量使自己具有能量。物質蘊含的能量與物質的種類有關,從化學能上說,一千克水和一千克汽油的能量差距巨大;對於核能來說,一千克氫(氘和氚)跟一千克鈾的原子能也相差許多倍。質能方程的能不指化學能和原子能,看來編造者當初考慮有缺欠。  愛因斯坦在《質能相當性的初淺推導》中是這樣推出光速的平方:x軸方向輻射束向一物體發射的輻射能E所攜帶的動量等於E/c;由於物體以速度v沿垂直於x軸的z軸方向運動,根據光行差原理,物體上吸收輻射的方向與x軸有一交角α,由α角取正弦v/c;兩式中的c均為光速,將兩式相乘,得z軸方向的動量Ev/c^2。從這裡可以看出,光速c僅是輻射能動量中的一個參量,光速平方由輻射能量E所攜帶動量的光速與本身的光行差角的正弦比值中的光速相乘而成,是沒有光的功能和作用的一個擺設。這個光動量和光行差拼湊的光速平方沒有任何意義,特別誇張的是,光速平方由同一束光計算了兩次所得,犯了不該犯的低級錯誤,僅憑這一點就可以顛覆質能方程。  愛因斯坦也提過鐳鹽,目的卻是將當時新發現的放射性包括進所謂的輻射能當中,但沒有編造出包括放射性能量的質能方程,他後來用輻射能或輻射壓概念指電磁能量也不是放射性能量。偉人也不是先知先覺,尤其研究的是宏觀的虛擬事物,根本沒有深入物質內部挖掘出蘊藏能量的意思。天然放射性物質有能量,需要純淨的特定元素的物質,天然的放射性物質不純淨,所以能量不是很大。地球上天然放射性不是爆發式的能量,它是粒子從物質中發出射到別物質上的積累,才顯現出能量效果。可能是因放射性能量不大而且要求特定的放射性物質,愛氏後來編造質能方程,還是放棄了放射性能量。  說質能方程是核能的理論基礎,是將虛擬事物向原子物理實情粘貼掛靠。這都是相對論崇拜者所為,愛因斯坦也不敢說他的質能公式表示核能。質能方程與核能風馬牛不相及。核能的理論基礎若是一個物質的質量乘一個係數,也太稀鬆平常鬧著玩了。科學上探索原子的奧秘,投入了極大人力物力,歷經半個多世紀幾代人的努力,可不是胡編一個公式那麼容易的事。原子能探索與質能方程的存在根本無關,世界上沒有一個科學家是為了驗證所謂的質能公式才去研究原子能的。  質能方程始作俑者的本意是質量可變為能量,能量也可變為質量,讓質量和能量相對起來,扼殺質量守恆定律。所以他在《相對論的意義》中說:“質量與能量實質上是相象的;它們只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示。物體的質量不是恆量;它隨著物體能量的改變而改變。”維護相對論者總要想方設法掩蓋相對論的謬誤,如說“質能方程並不違反質量守恆定律”。難道這擲地有聲的“物體的質量不是恆量;它隨著物體能量的改變而改變”,不表示真的改變是說著玩的?  三、正確認識物質與能量  (一)能量屬於物質  物質是構成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基礎。物質的狀態可分為固態、液態、氣態、等離子態、中子態(據說有,實驗室中還沒有出現)等形態。物質按不同事物特性有許多分類:物質的類別主要在化學上分,有單質和化合物、純淨物和混合物、金屬和非金屬、有機物和無機物等不同種類的物質,按物質成因分類可分為天然物質和人工合成物質等等。  不計化學能,物質上的一般能量主要是內能和動能。地球上物體吸收太陽的光熱能量使內能加大溫度升高,當週圍環境的溫度降低時,要放出熱使內能減少,對應的分子運動加快和減慢,分子的質量不變。當這塊物體投放到遠離地球的太空中,要繼續放出熱直到將吸收的能量放完,最終剩下自身固有的最低內能。物質的動能不在運動中釋放,而在運動受到阻礙(如碰撞)時釋放,這就是說動能在物體的運動狀態改變時才表現出來。若物質能夠轉化為能量,能量最終要輻射掉,豈不是物質徹底消失了,不用說不符合物質不滅定律(即質量守恆定律),於事理上也說不通。  能量從物質中產生並傳遞,沒有與物質無關的獨立產生並存在的能量。運動物質的具有動能和內能;靜止的物體有內能;物質的重力和彈力作用是因物體具有重力勢能和彈力勢能;物體受到撞擊、擠壓和摩擦等作用使物體產生熱能(熱能還是內能,高熱狀態下叫熱能為好);物體的燃燒產生熱能。物質外部作用產生和吸收能量快慢和多少,與物質的種類有關,而一般意義的物質與能量不計物質種類。有物質存在,就有能量就存在,當然對具體的物質而言,因不同的環境和情況能量性質不同。能量有形無質,即有波形無質量。人們知道能量使用能量,但能量究竟是什麼,科學上還不是一個清楚的問題。   質量是物質多少的量度。質量本身沒有獨立名分或特定的性質,但人們還是把質量當作物質的代名詞,說質量就是說物質。質量的含義是物質多少的量的意義,因此只有物質與能量有關聯,而不是質量與能量有關聯。質量和能量是兩種性質不同的物理量,質量不分種類無所謂轉化,不能說一種物質的質量轉化為另一種物質的質量,更不能說轉化為能量;能量分種類,某種能量可轉化為別種的能量,但不能轉化為物質。能量的輻射是物質能量的減少不是物質的質量減少;同理,能量的吸收也不能使物質的質量增加。說質量與能量相互轉化,即不合邏輯也沒有事實支持,至於相對論的質能驗證都是維相者編造的謊言。  經典力學並沒有將物質與能量視為相互獨立沒有關係的。學過物理學的人都知道,物質是能量的載體,根本沒有不依賴物質載體獨立存在的一團或一塊能量。能量是一種事物但不能作為一個獨立的事物而存在,它總依附於物質,來源於物質。能量可離開物質,那是物質輻射出的能量,如空間中運動的能量,是物質輻射的以電磁波形式運動的能量,而且是各向同性向周圍擴散的。質量與能量的關係,不是一個問題的兩面,而是主體與從屬的關係。相對論者主張質量與能量互變,給質量和能量以平等的地位,是不合適的不應該的。  質量守恆定律和能量守恆定律是分別描述物質和能量的變化規律,但這是從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的單一視角出發,而不是將二者截然分開為獨立的兩種事物。質量守恆定律,描述物質能從一種形態變為另一種形態存在,能從一種特性的物質變為另一種特性的物質而質量不減少。能量守恆定律,從能量轉移和轉化的角度出發,闡明能量的變化規律,但沒有將能量看作無關物質的獨立事物。能量守恆定律成立於封閉系統內,某種能量轉化為別種能量表現為這種能量的消失別種能量的產生;但是在開放的空間,能量的傳播和轉化要損耗甚至消失的。  (二)物質能量定律  質量守恆定律:物質不能憑空產生或消失,物質從一種形態轉變為另一種形態,但物質的總量不變。  能量守恆定律: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能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其他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在轉化或轉移的過程中,能量的總量不變。  這兩條定律單獨從物質或能量的變化規律描述,沒有表示物質與能量的聯繫,能量從哪裡來到哪裡去,能量與物質地位平等嗎?此等問題不算太複雜但需要理順。因為正是物質與能量的關係上還存在理論欠缺,也就給相對論者製造無用當代貽害後世的質能方程留下了空子。我們批判相對論及質能方程,就要清除質能方程在物質與能量的關係上對科學的糊弄和愚弄,同時在物質與能量關係或聯繫上作出新的認識,為此本文提出物質能量定律:  物質能量定律一:物質總要保持最低能量狀態,當它自身產生或吸收外界能量要以電磁波的形式輻射放出。  物質能量定律二:物質的原子和電子的運動不能完全停止,因而物質的最低能量狀態的溫度要高於絕對零度。  物質能量定律三:物質最基本的能量是核能(裂變能和聚變能),它是自然界一切能量之源。  定律一是說物質自身產生或吸收的能量,總要輻射出去,在沒有環境的能量輸入時物質能量的輻射要達到最低狀態。定律二是說能量的最低狀態的溫度要高於絕對零度,因為原子核與電子不能完全停止運動,自然的物質不能達到絕對零度,所以尚有3K溫度,但不是所謂的宇宙大爆炸餘燼。3K溫度在物質上,在空間的是物質最低能量輻射的微波,空間本身是沒有溫度的。定律三是說核能是自然界一切能量的源泉。地球上的風能、水能、等各種能量均來自太陽能,而太陽能是恆星核能的輻射。  新元素的產生在於核能爆發;物質的構成在於引力與核力。物質上的核能需要極端的條件,因而一般說物質自身的能量不包括核能。這裡所說的核能專指原子裂變能和聚變能,放射性來源於的原子核蛻變但一般不看作核能。物質上的電能是原子的電子之能,電靠自然力的作用產生或人工技術產生,電能也是別種能量的轉化。物質的自身能量有原子放射性還有外力作用導致持續或反覆形變產生能量;物質還從別物體吸收能量。不管自身產生的能量還是外界輸入的能量,物質總要輻射放出。除核能外,物質產生和吸收的能量都有限,不存在物質有極大的能量或者說符合什麼質能方程。  質能方程的能量計算值是一個巨大的數,而現實中只有核能以很小的質量有巨大的能量,於是別有用心的人將質能方程與核能聯繫起來,進而把質能方程是核能的理論基礎的說法甚至當做一面不倒的旗幟。其代表性的說法是,“質量公式最著名的應用當屬為製造原子彈提供理論基礎”。這個愚蠢的說法忽悠了許多不明真相的人,於是又有更多的崇拜相對論者跟風隨眾人云亦云,致使謬誤的論調以訛傳訛經久不息。  四、原子能與質能方程無關  (一)認識原子  理論的猜想要靠大量可重複的實驗驗證。從道爾頓科學意義的原子論,到實驗確認原子的存在及結構經過很長時期。關於原子的猜想遠在發現原子之前,但沒有人認為是有了原子論才有原子的研究或原子論為原子研究打下了理論基礎。下面簡要陳述發現原子的關鍵節點:  1897年,湯姆遜發現電子。湯姆遜發現,陰極射線(1869年希托夫發現真空管內金屬電極在通電時其陰極能發出射線)是一種粒子流,一個粒子的質量只有氫離子的千分之一。湯姆遜將其命名電子。電子是從陰極內釋放出來的,而這種陰極則是由金屬原子組成,可見電子是從原子中放出來的。  1909年,盧瑟福在用氦離子轟擊金箔的實驗中得出結論:原子中大部分質量和正電荷都集中在位於原子中心的原子核當中,電子則像行星圍繞太陽一樣圍繞著原子核。  1913年,索迪在對放射性衰變產物的實驗中,發現對於元素週期表中的每個位置,往往存在著不只一種質量數的原子。在這之前,有人創造了同位素一詞,來表示同一種元素中不同種類的原子。  1919年,盧瑟福發現質子。他在1920年還猜測可能有一種電中性的粒子。盧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轟擊氮原子,結果發現有質子從氮原子核中被打出,而氮原子也變成了氧原子。  1932年,查得威克發現中子。在1930年,有人做α射線轟擊鈹-9時,產生一種電中性,擁有極強穿透力的射線,最初被認為是γ射線;同在1932年,居里夫婦首先發現這種射線能從石蠟中打出這種粒子,但誤認為是質子。  至此,人類對原子的認識基本完成。原子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的。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最簡單的氫原子核只有一個質子,原子核中的質子數(即原子序數)決定了這個原子屬於何種元素,質子數和中子數之和稱該原子的質量數。  (二)發現原子能  原子能分核裂變與核聚變。核裂變按分裂的方式可分為自發裂變和感生裂變。自發裂變是沒有外部作用時的裂變,也就是裂變物質達到一定質量時就會自發發生核反應。原子彈原理就是將單體小於臨界質量隔離開的多塊鈾用炸藥爆炸合併到一起,使整體大於臨界質量而產生核能爆發。核聚變是輕元素在極高溫下核反應爆發的能量。  1934年,費米等人用中子照射鈾,企圖使鈾核俘獲中子,再經過β衰變得到原子序數大於鈾的超鈾元素。以後幾年許多人做了這種實驗,然而不同的研究者得到了不同的結果,有人說發現了超鈾元素,有人卻說得到了原子序數小於鈾的鐳和錒。  1938年,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做化學實驗來鑑別這些放射性產物,結論是所謂的鐳和錒實際上是原子量遠比它們小的鑭和鋇。哈恩請教先前的合作者梅特涅。梅特涅分析試驗結果後指出:質子的增加使鈾原子核變得很不穩定,從而發生分裂。以後哈恩經過多次試驗驗證,終於肯定了這種反應就是鈾的裂變。  1940年,彼得扎克和弗廖羅夫觀察到鈾核會自行發生裂變,從而發現了原子核的自發裂變。  1942年,美國科學家在研製原子彈的過程中,推斷原子彈爆炸提供的能量有可能點燃輕核,引起聚變反應,並想以此來製造一種威力比原子彈更大的超級炸彈。1952年,美國進行了世界上首次氫彈試驗。  同年玻爾和惠勒系統地研究了原子核的裂變過程,為裂變理論的打下基礎。以後又經過許多科學家的努力,直到1967年才比較完善但還不能說已徹底解決核裂變的理論。  從發現放射性到利用原子能,經過近50年時間,經過無數科技人員的努力,上面提到的人是科學家的代表人物,是真正的科學巨匠。若說他們的成就是因為有了質能方程作理論基礎或為了驗證質能方程而研究,那是對他們的英名和業績的褻瀆和狂妄。由於無知者將質能方程與原子能聯繫起來大肆鼓吹讚美,給打造成證明相對論正確的想當然證據和護身符,嚴重地篡改實情和汙損科學的理念。本文對原子的認識和核能的發現作些介紹,對割斷質能方程與原子能的聯繫是有用的,對全文來說或算作必要的贅述。


資訊魚


因為c是自然基本常量,基本單位制規定好了長度和時間,才有了速度作為導出單位 光速在這個單位制下不是1 質能方程就是說質量就是能量,應該是等效的,中間差的係數c^2,在這裡c^2本身就是個係數 所以這個麻煩被人發現了,有了自然單位制,多數情況下規定光速為1,各個方程的形式就變得非常漂亮簡潔


科學小哥


在物理公式或方程中,只要把其中各個量的單位選取適當,係數就可以為1了。學過初一數學的都知道,字母的係數是1的,1就省略不寫了。


五侃六哇


質能方程它充分揭示了物質在完全轉化為能量時的量化關係,如果期間含有轉換系數,那說明轉換過程還有其他形式物質或能量存在,從目前的科學實驗還沒發現此鍾可能,同時它更加說明質量和能量的依存關係。


相對論1905


因為無論要不要係數,都沒人能實際的去驗證質能方程的準確性,錯了也沒人知道,所以乾脆不要係數了。


用戶2419180392913


這個問題並不簡單。這涉及到國際單位制的定義,以及質能方程的推導。


方外man


m,c的量綱和e的量綱,然後去百度一下推導過程。

多少需要一點物理學的知識……


神經質神仙


首先,質能方程是一個很複雜的公式,看起來簡單,但是推到的過程中很複雜,也有係數的,只是後來推導到最後就約等於這個數了。

詳情如下




ITS達人秀


c²就是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