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一瞬間害怕死亡?害怕親人的離去?

爸爸大頭兒子大頭


面對死亡真是太可怕了!不由得讓你去面對,老公突然去世真是煎熬,心裡苦不堪言!沒有了奔頭和依靠,天灰濛濛心空蕩蕩的!那個思維活躍對生活充滿美好向往喜歡一邊做家務一邊和你說個不停的我沒有了!只剩下了心痛、思念!淚水不由自己的流淌!在孩子面前又是另一種表現怕孩子心裡難受……太難了!每天惶惶不安,怎麼能離開呢?真是走不出來失去你的痛苦!想你成了每天的必修課無心做任何事情!這樣的打擊太大了!剩了我一個孤孤單單的你怎麼忍心啊!都說人是向死而生可我真的不想你走!沒有了你不知道怎麼活!現在的你給我的只有回憶念想和無處不在的痛[流淚]


文質彬彬138373203


大年初六以後,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一直焦慮、心慌,昏昏沉沉的。正月初六,我的四舅去世,他光棍一個、無兒無女,兩個表哥都不給頂老盆,媽媽哭的死去活來。我的外婆去世有十多年了,臨死也沒有舒服過一天,兩個舅媽都不好好照顧,媽媽想到那時更傷心起來。


兩天後,也就是初八,我的三爺爺(83歲,也是光棍一個、無兒無女)心臟病犯了,一直大喘,我開始害怕起來。我和爸爸、二叔帶著三爺爺連夜去了縣醫院,半路上冰雪路面,還差點出了車禍。到了縣城,醫院說沒有病床,要等明天才行,找到賓館時,已經12點了。夜裡三爺爺一直在大喘、不能睡覺,我就在旁邊。那時我真的感覺死神就在我身邊,我也無法入睡,真的害怕他倒在賓館裡。三爺爺年輕時在我們家做工,我和三爺爺在一起的時間有十幾年,所以還是有感情的。第二天在醫院做了檢查,醫生說肺部有個東西,現在還沒法確定,要等詳細結果。後來我回家了,爸爸和二叔在照顧三爺爺,再後來我問爸爸,三爺爺的檢查結果,爸爸只說了一句:醫生說都83了,不能手術了,三年兩年的沒事。我一下明白了,肺癌晚期了。


後來沒過多久媽媽的腰間盤突出犯了,媽媽在家裡疼的死去活來。腰間盤突出太折磨人了,大腿疼一直疼到腳跟。我帶上老婆孩子就往家裡趕,全家人猶豫怎麼治療,因為去過的地方太多了。後來我帶著媽媽去了市裡醫院做了檢查,醫生說現在還沒到手術的程度,先吃藥。接著又給媽媽檢查了頭部,CT結果沒問題。媽媽這兩年頭部輕微顫抖,我一直沒放心上,這次檢查沒問題,我還是不放心。

這半年經歷了太多了,連續三個至親出問題,後來有段時間我就一直在焦慮的狀態,害怕哪位親人生病。


爸爸大頭兒子大頭


今年突然之間感覺沒有力氣,心慌,喘不上來氣。到醫院檢查心臟出了一點點問題。住院治療的時候。每天病房都有另外世界去的人。聽著家屬們撕心裂肺的哭聲。我突然很害怕,害怕自己也在某一時刻,突然離開這個世界。如果這件事情發生了,我不知道我的媽媽他將如何面對我那冰冷的屍體。我更不知道媽媽會不會跟著我一起去另外一個世界。雖然平時有時候跟媽媽也拌嘴吵架,但是母女沒有隔夜仇。她看不見,我會想我,我看不到她也會給他打電話。媽媽已經快要80歲了。我非常珍惜和他在一起的,每時每分每秒。所以我真的很害怕突然離去,為此我每天都在加強鍛鍊身體。學習各種營養搭配技巧。希望自己的身體健健康康的,陪媽媽到老,也也能多陪陪孩子。讓孩子的人生之路更隨順一些。所以我真的希望每一個人都健康都快樂,都長壽。



大娥好心情加油站413


死亡真的挺可怕,人來到世上不容易,俗話說啊,好死不如賴活著。說句心裡話,有哪個人真正願意死呢?但是死亡這兩個字終究還要降臨在我們每個人的頭上。人啊有生就有死,這是自然規律,從古至今誰能抗拒了呢?天災,人禍,病魔……說不定什麼時候就叫人消失了,真有的時候我會情不自禁的想到,倘若有一天我的親人不在了!我會咋樣呢?如果有一天我要死了咋整呢?唉!多可怕啊,也可笑啊。細尋思起來,想這些有啥用呢?人的命天註定,壽命到了想不死也不行的,沒有別的辦法只能坦然面對吧。最重要的是活好當下的每一天,為社會做些有意義的事,尊老愛小,維繫好愛情,親情,友情。朋友們,善待自己珍惜生命吧,讓死亡離我們遠些,再遠些……。


談談說說


對死亡的恐懼來自兩個層面的原因。

首先來自文化心理。對世界所有的現存文明而言,曾經最大的恐懼就是因人力資源不足而在軍事和生產力鬥爭中失敗。因此,它們不約而同的極力將死亡恐怖化和負面化(以及將生育和生存正面化甚至義務化),這是所有現代文明曾經的本能衝動——王朝必須人丁興旺,意識形態必須要廣泛傳承。社會並不關心這樣做對個體造成的心理創傷,正如自私的基因並不關心人類是不是會因為它們的遺傳最大化策略而容易患上癌症一樣。換句話來說,經過社會化的人類實際上普遍染上了文化有意塑造的“恐死病”。這也是為什麼恐死現象往往發生在初高中階段的原因——這個階段人基本完成了初步的社會化。但我們並不能簡單的去責怪“文明”。客觀說這是一種自然的安排,並沒有哪個具體的人或者具體的階層要為此負責——沒有為自己的社會設定這個屬性的文明也就趨向於滅亡了。

死亡恐懼的第二層力量來自人的樂觀期望。青少年往往處在一個“高勢能”地位,身上沒有歷史包袱,沒有罪惡記錄,可塑性強,時間資本豐厚,正所謂“天下無事不可為”,“前程似錦”。在這樣的未來預期之下,死亡自然被識別為風險。尤其是在耳聞目睹到各種意外死亡案例,已經切實產生了到無法完全防止一切死亡風險的無力感時,會產生強烈的恐慌。

要想治癒這種“疾病”,首先你需要意識到“治癒”它的代價。——如果你失去對死亡的恐懼,以你的閱歷很容易導致對安全的漠視和對風險的低估,一個意外足以將你的人生馬拉松變成四百米越野。死亡恐懼所造成的負擔,客觀上就像你為生命買的一份保險。你省掉這筆保險費的同時,也就接受了這項風險。你確信這對你是淨賺的嗎?

第二,對一切症狀穩定的病症,都存在第二種治療方式——適應。也就是依靠接受和“刺激的邊際效用隨時間遞減”的認知規律,靜靜等待自己對某個症狀刺激喪失敏感性。恐死也在這個名單裡。也就是說,你可以選擇“保守治療”。隨著你年齡增長,你對未來的美好預期會隨著時間資本的不斷削薄以及多次的時間投資挫折而發生很大的下滑,作為風險的死亡的重量自然也會大幅的下降,而你處理負面情緒的經驗自然也會隨著時間積累和增長,此消彼長,死亡所造成的精神壓力很快會降低到你的管理能力之內,只是在某些脆弱的時候才會伴隨著別的什麼東西翻滾到水面上漂浮一會兒,疏忽之間就又消失在你思維的深淵裡去了。這差不多也是絕大多數人的路徑。

還有一條少有人走,更為艱難,但更為美好的路。

那就是更加深入的認識死亡,去除對死亡非理性的恐懼,代之以尊重前提上的敬畏;明白人生本身最好的樣式,就是向死而生。人在死亡問題上能有的最好樣式,就是此刻有人告訴你你已必死,你可以長出一口氣,欣喜於你終於可以名正言順的休息了。





易卜之道


這是一個敏感的話題,俗話說好死不如賴活著,對於死睡都害怕,可這又是一個必然的自然規律,有生就會有死,不可違背。

如果把死亡看做是靈魂和肉體的分離,不會痛苦,也不會傷心,我感覺就不會恐懼死亡了,人來世一回,當必然要離去的時候,靜靜地把肉體留下,讓靈魂獨自去飄蕩,從新尋找來世的歸宿,也許這樣理解面對死亡會更坦然一些。


那山那水144


死亡是每個人逃不脫命,早死晚死都死,可能是每個人經歷不同,有些很害怕面對死亡,有些人很平靜。當你經歷從鬼門關又回來後,原來死亡沒有那麼害怕,人死跟睡覺一樣,說白了,死了別人對自己做什麼不知道,還會在乎那些東西嗎?


小瑜生活擺攤記錄


說實話我不怕死,就是割捨不下老媽和孩子的牽掛,這輩子我除了生我的和我生的,誰都不虧欠。


纖姿荷


這是我盼望早日到來的一天,生在世間,有如墮入深淵,出家人亦如此。死不過是丟掉了吃飯、穿衣諸多麻煩事兒。魂魄飛昇出深淵,迴歸原位,應該是解脫。


咱誰的都不欠


害怕,害怕就不死麼?該死還的死,古往今來有誰逃得過?見得多了,也就不怕了。沒有分離丶沒有離去只怕今世也不會有你。

冬去春來,去舊迎新這是自然規則,生無可喜,死無可悲。來來去去,無死又哪來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