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華為的芯片可以媲美高通了,不單獨出來一個公司提高產能給國產其他品牌手機使?

是好是壞


因為和海思有些淵源,所以嘗試回答一下樓主的問題:

首先,華為的芯片公司,叫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簡稱海思,是中國10大半導體公司中的排名第一位,2019年銷售額預計842.7億,超過2-10名9個半導體公司的銷售額總和。海思成立於2004年,其前身是1991年成立的華為集成電路設計中心。所以,華為其實是成立了一個芯片公司,專門負責華為各BG的芯片研發和供應,只是核心芯片(手機SOC,基帶芯片,基站芯片,電源芯片等等)不對外供應而已。

其次,回答一下海思核心芯片為什麼不對外供應的問題。今年4月份,華為消費者BG(也就是華為手機公司)內部舉行了一次比較低調的誓師大會,大會期間打出了下面那張後面被各個媒體廣泛報道,甚至任正非任總在多次記者會上都反覆提到的千瘡百孔的破飛機圖,用以形象得比喻華為是一架高速飛行的飛機,而因為美國對於核心零部件的斷供,導致飛機瞬間變得千瘡百孔,而這些洞不補上,顯然飛機沒法繼續飛行,甚至會墜毀,一如18年上半年同樣被美國斷供零部件的ZTE公司,瞬間休克,公司停擺三個多月。

事實上,美國斷供,並沒用讓華為的破飛機墜毀,而是一個超人出現了,他迅速得將一些大的破洞,直接用性能優異的材料迅速得補好了,不僅不漏風,而且比之前飛機原始材料還牢靠。而一些很小的洞呢,則能補則補,不能補的話,也先從其他公司(代表非美國供應商,比如日韓以及國內)迅速採購材料,逐個補好。於是飛機就像只是遇到了小氣流,稍微顛簸了一下,但是又迅速和平穩得繼續飛行了。。

而這個及時出現超人,就是海思。為什麼海思是超人,而不是小矮人,就是因為海思經歷了15年的發展,一直在韜光隱晦,逐個突破了基站和手機中各種芯片的研發和做好了非常時期的各芯片替換方案,只是就像海思的總裁,鐵娘子---何庭波在美國給華為斷供零部件的5.15事件出來之後,迅速於5月17日凌晨發表了一封給所有海思員工的公開信裡面提到的,被公司雪藏多年的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

瞬間全網一片譁然,這時候大家才知道,原來華為有一個這麼高端的半導體公司,要不是美國斷供核心零部件,海思可能永遠會被雪藏。

所以,海思存在的意義就是為華為這架大飛機服務的,所以不可能,也不需要對外供應核心芯片賺錢。

現在再講一下,為什麼海思不可能對外供應核心芯片,這是因為:

1.如果對外供應核心芯片,比如手機SOC,也就是大家所知的麒麟980,麒麟990芯片,那麼華為消費者BG精心打造的採用麒麟芯片的Mate系列旗艦手機領先對手(主要是高通公司,三星和聯發科已經不是海思麒麟對手,蘋果手機CPU暫時還無法超越)半年的優勢將不復存在,這對華為旗艦手機在成為全球第一(新增和存量份額雙第一)的戰略造成極大影響,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華為主觀上不可能對外供應麒麟SOC.。

2.即使海思對外供應核心的麒麟系列SOC,在產能和時間上也是優先供給華為消費者BG,那其他國內外廠家,必然會擔心被華為掐脖子,不敢把自己的命運寄託在別人身上,尤其是競爭對手身上。否則,華為就是既做裁判,又做運動員了,所以,客觀上,國內外其他手機廠家不會買海思的核心芯片。

當然,一些非核心芯片,或者還未上升到華為核心戰略的芯片,海思一直對外供應,比如安防芯片,海康威視和大華就大量採購華為的安防芯片。還有就是行車記錄儀芯片,小米就大量採購和使用。

綜上,華為並不是沒有成立獨立的芯片公司,只是基於長期戰略,不能把海思這把利刃交給對手,而對手也不敢要這把利刃,怕在關鍵的時候被利刃反噬。





滄浪之水2000


很多原因。

參考小米當年是如何粉碎聯發科高端夢想的。

華為就算賣處理器,賣多少錢合適?

990目前不可能外賣,因為自己旗艦機要用,那麼980賣多少錢合適?

信不信華為頭一天開賣麒麟,第二天小米等拼著虧本也要把麒麟的價格、麒麟的定位拉下來?

與其這樣,還不如留著自己用。

消費者就要說:為什麼我花999就能買的機器,要花四千買你華為?

問題的關鍵不在於芯片的性能,而在於芯片對於自身的產品定位。

950,960,970就不說了,就算是980也只是利用7nm製程優勢將將和845打個平手,大概率打不過855

拿出去賣,勢必會收到市場經濟的影響。想要靠賣芯片盈利,只能比高通賣的便宜。這也勢必會讓市場上有大量使用麒麟旗艦芯片的低端機。

而最後,對於品牌的損傷是不可逆的:

“花999就能買麒麟980的手機,不清楚花5399買mate20 pro的人是怎麼想的?人傻錢多麼?



黑黑的咕咕


麒麟芯片裡面大量的技術來自第三方,能不能賣是個問題。要賣首先要經過第三方的同意。



造謠海狗斬殺機


感謝您的閱讀!

前一段時間,小米使用了華為的處理器,我相信很多人並不知道,這款處理器來自於華為海思半導體,當然,它並非是手機處理器,而是小米生態鏈產品,70邁智能記錄儀Pro,

可是這也表明了小米雖然和華為是競爭者,但是並不排斥華為的處理器。

而誕生於2004年的海思半導體,真的在“閉關自守”?確實,麒麟處理器只給華為手機提供芯片,卻沒有給國產的其他手機提供,於是很多消費者都認為華為處理器就是在閉關自守,從來不會給國產的手機提供芯片。那麼為什麼海思處理器,在手機處理器方面不給國產手機提供呢?

  1. 麒麟處理器,它是華為手機的硬件優勢,它是華為手機的一部分,可以說是集成在手機之中的。
    它並非是一個產品,這和高通處一起不同,高通驍龍處理器它是產品。

  2. 麒麟處理器就是為了和高通驍龍處理器進行競爭,而也是華為手機的一大特點,如果華為將麒麟處理器賣給其他國產品牌使用,那麼它就失去了它原本的特點。

還是處理器它分為幾個種類,並非只有麒麟處理器這一種,就像我們前文中提到的行車記錄儀,並非單獨的是手機處理器。

所以,在海思半導體的產品類別中,你可以看到鯤鵬,麒麟等等一系列的芯片。可以說麒麟處理器只是它所有的芯片中的一類,海思也給其他的廠商提供處理器,只是在手機廠商中,它並沒有提供其麒麟一些而已。

未來,海思半導體可能會給國產手機提供麒麟處理器,但是目前的情況來看,華為為了保證其獨特性,麒麟處理器被提供給其他手機廠商的可能性還是相對比較小的。

更為主要的是國產其他手機廠商也不大可能去使用麒麟處理器,為了和華為手機進行競爭,使用高通或者三星亦或聯發科處理器,才會有差異性。


LeoGo科技


華為海思芯片家族是華為的核心競爭力,前期自用,暫不對外發售芯片

在華為海思芯片家族,至少有數十種頂尖芯片;不過,大眾比較關心的,還是麒麟芯片和巴龍芯片!

華為芯片自家都不夠用

華為手機搭載的芯片也分高中低檔,譬如麒麟970、麒麟980、麒麟990、麒麟990 5G SoC就屬於高檔!

而麒麟810等,是屬於中檔芯片!

華為手機的芯片來源採用多供應商策略,主要包括(自家的)海思、高通,還有其他供應商…

海思麒麟主要搭載在華為高檔手機上,兼顧中檔手機!

大部分低檔手機和部分中檔手機,是要採購其他供應商的芯片的!

而且,高端芯片量產難度大;你找臺積電合作時,臺積電本身就是滿負荷生產製造,並不是你想生產多少訂單,就可以在短時間滿足你的需求的!

再加上華為手機增速太快了,有備無患!

當然,這個肯定不是主要原因!

華為靠麒麟巴龍打造核心競爭力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華為憑藉研發實力掌握的“第一生產力”,當然是要先給自己用!

如果給別人用了,華為手機還有何優勢?

還能賣得如此快嗎?

技術只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更有底氣!

就好像蘋果IOS,只有蘋果可以使用,就會讓用戶一直覺得“真香”,老牛掰的趕腳!

華為的夢想是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機廠商,在目標還沒有實現之前,是不會對外開售的!

即使華為開售麒麟,友商未必敢買

小米、OPPO、vivo、聯想敢放心使用高通,是因為高通不做手機!(以前做過,沒做好,就放棄了)

如果華為既賣手機,又售芯片,會讓友商更加恐慌的,以後豈不是要離不開華為公司啦?

也是在變相承認華為技術更強大,消費者還不如直接去買華為手機?何必繞個圈子呢?

短期內,華為不會出售麒麟芯片,但是卻可以逐步開放部分麒麟芯片技術,幫助中國高科技公司快速發展!

只是是否開放部分技術,那就是華為自己的戰略決策了!


浩子哥環球科技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現在華為的芯片其實產量依然不足,而且就手機芯片這塊,也是一種華為不想賣、不敢買,其他廠家不敢買的局面。

華為的芯片產量依然沒有想象的那麼充足。

眾所周知的原因,華為現在受到了美國的一些打壓,華為現在越來越多的要在自己的設備上使用自己的芯片,對於華為本身而言,必須要首先的滿足自己的需求,這個才是第一位的。而在這之前,實際上華為大量的中低端的手機芯片依然是採購其他的廠家的,主要是高通的,而這部分缺口也需要華為自產芯片來彌補。

5G裡的設備有很多,而其實在5G裡更多的設備是物聯網設備,而華為的5G模組其實也已經開始對外商用,這部分其實對於華為來說更重要。

5G,是物聯網的5G。5G裡的物聯網設備的數量和種類將會遠遠的超過手機,手機在5G時代的重要性是沒有那麼高的。

5G目前的模組之爭,也主要是高通和華為之爭,而華為出售的999元的5G模組,現在依然是市場上性能最好,價格最便宜的5G模組,也在推動中國的5G行業應用產業化。

而這個5G工業模組之爭,要比賣手機的Soc的重要性要高的多,這個才是華為的重點發展方向。

手機芯片,華為也並不想對外售出。

對於華為的手機來說,現在實際上很多的所謂"黑科技"都是基於華為的Soc的,其中華為也付出了大量的研發成本,而這個也是華為手機的賣點。對於華為來說,也並不象對外出售手機Soc,畢竟現在手機市場的競爭其實還是很厲害的。

而現在全球主流的手機Soc,其中高通和聯發科也沒有自己的手機,也就無所謂了。而如果不是三星現在基本上在國內沒有什麼銷量,也不會賣Soc給Vivo了。

對於華為而言,其實不賣手機Soc給其他廠家也有一些自己的顧慮。

聯發科的芯片就曾經被不同的廠家放在了高端機和低端機上,也導致了魅族的高端機銷售因此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在現在這個手機主要看Soc的市場之中,如果華為的該款Soc放在了高端機上,而別的廠家買了放在低端機上,那華為的高端機在國內也別想賣了。

也別說什麼別的手機廠家會不會虧本的事兒,其實如果賣個幾萬部,哪個手機廠家都虧的起。

對於其他廠家來說,也不怎麼敢買華為的Soc。

華為生產手機,所以其他的手機廠家,除非是銷量份額特別小的,對於華為也沒有什麼競爭威脅的,否則的話,也是害怕華為在芯片上卡脖子的。

其實這個事兒,當初的高通也面臨了,當初日本的手機廠家在高通去遊說的時候,就明確的指出了這個問題,而高通最終的選擇也是賣出了自己的手機業務,才得到了日本手機廠家的認可。

現在華為的手機銷售可以說是蓬勃向上的,華為也不可能為了讓其他廠家安心就賣掉自己的手機業務把,這個完全不可能。

即使是華為出售自己的手機Soc,也很難賺到什麼錢。

華為的手機的Soc研發成本還是很高的,如果對外出售的話,也很難定價。其實就高通來說,一直是買基帶送CPU,收專利費才是最大的利潤的大頭。而現在華為在國內的局面,要想賣Soc的話本身的利潤並不會很高,而且也很難象高通一樣對國內的手機廠家收取高額的專利費,這樣的話即使是華為賣Soc,也不會賺到什麼錢,也就沒有必要出售了。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通信一小兵


不敢說,怕被噴,自己多看看技術方面的資料和書,就明白啦。水軍和海軍只能改變輿論趨勢,改變不了知識。


姜5315613644


華為芯片可以和高通媲美,為什麼不獨立一家公司供給國產芯片?

“海思半導體”是華為設立研發各種芯片的一個獨立公司,其產出有麒麟處理器、鯤鵬處理器、凌霄等等,供給華為的手機、基站、服務器等各方面的產品使用。華為芯片目前這麼好,甚至能和高通媲美,為什麼不供給國產手機使用?其實稱華為芯片可以和高通媲美也只是很勉強的說法,還是比不過高通的。它為什麼不供給給國產手機使用?我認為有以下因素:

一.麒麟芯片不夠強大,這是根本原因。雖然目前華為手機很多芯片都能夠自給,但是和高通相比還不夠強大。華為的麒麟處理器使用的架構來源於英國的ARM公司(現已被軟銀收購),華為處理器的強大很大程度上依賴於ARM處理器架構的設計,像目前華為使用的麒麟990處理器,使用的就是ARM的A76架構和G76架構,而以前的麒麟970使用的則是A73+G72的架構。高通855使用的則是A76魔改的CPU,GPU方面使用的是高通自研的架構,總的性能比原來的處理器要強10%左右,甚至有的時候能強15%。GPU的強大是高通芯片面對麒麟處理器時的極大優勢。目前來說,華為並不具備自行設計處理器架構的能力,有的也只是小修小改,在原有的基礎上調整。此外,還有一個數據可供大家參考,華為2018年仍向高通購進5000萬片芯片,這說明華為的芯片仍然有所不足。並且GPU不夠強大也很有可能是華為購進高通中低端處理器的重要原因。

二.為了保證自身的優勢。華為處理器為的只是供給華為手機自身的使用,並未考慮過外售。如果友商手機使用的是和你同款處理器,那就無法保證自己價格上的優勢,得不償失。另外一個是時機上,我們知道每年華為的旗艦處理器都是先於高通的處理器發佈,而高通的處理器得等到年底甚至年初才能發佈,這就造成了高通系列的手機至少得在明年的三月份才能上市,華為的旗艦在9月份上市,這對華為手機來說是佔了小半年的優勢,而等到其它安卓旗艦手機上市的時候,華為已經賣出很多了。

三.手機芯片和系統的適配機制問題。麒麟芯片更多的是為華為手機設計的,很多方面都是為了適應華為手機的EMUI系統的,而其它的手機如果使用了麒麟芯片,有可能導致系統不適配的問題,不能完全發揮出華為芯片的性能。

四.友商出於對華為的擔心。如果國內廠商使用了華為的芯片,有可能擔心會被卡脖子,畢竟都是手機廠商,作為競爭關係,萬一有哪天華為看你不順眼了,影響了它的利益,它給你斷供,問題難以彌補。

綜上所述,主要還是因為華為麒麟芯片不夠強大和要確保自身的優勢,也許還有產能不足等因素,總的來說加大對自身產品的研發投入,一定是沒有錯的。





T0評說


題主這個問題屬於老生長談了,近階段來網上一直有人在討論這個問題,這裡我給答主給解答個大概吧!

華為有獨立芯片公司:海思

華為芯片有獨立公司:首先芯片的研發是有獨立公司的,也就是海思!這家公司成立自今已經整整15年了(2004.10.18成立),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海思已經是全國第一的半導體公司,即便是在全球也是數得著的。當然,和Intel等國際半導體巨頭們相比還是有差距。

目前海思自研的芯片不僅包括大家熟知的手機芯片,還包括服務器芯片、PC芯片、視頻處理芯片、視頻監控芯片、基帶等等,是一個很大的家族了。

海思芯片出售情況:諸多自研芯片除了麒麟,大部分都出售

1、海思芯片有出售:

在諸多自研的芯片當中,其中一些領域的芯片就是外售的,比如視頻處理、視頻監控、服務器芯片、PC芯片等,

並且在部份領域有不錯的市場份額。目前國內也有一些廠商在使用這些芯片,比如小米生態推出的70邁行車記錄儀,海鳥4K運動相機等產品都是使用華為芯片。此外,百信近期推出了使用華為鯤鵬920芯片和主板的臺式電腦,既太行220,這是首款採用華為CPU的臺式電腦。

2、華為曾考慮外售核心芯片:

目前海思的芯片中僅有手機麒麟芯片和5G基帶未向外供貨,都是華為自主消化。但實際上對於這兩塊核心芯片,華為官方都曾表態過考慮外售。

5G基帶,華為官方曾明確表態過如果蘋果想要購買使用,華為是願意出售的,可惜人家並不願意使用。至於麒麟芯片,餘承東在2019德國IFA展期間也曾對外表示過考慮出售給其他廠商使用,只是當前猶豫未定。

從以上華為高管的表態中可以看出,麒麟芯片和基帶這些核心產品,是存在外售的可能。

麒麟外售仍猶豫的因素:外部競爭壓力和產能

1、競爭壓力:

最近2年華為在手機市場上突飛猛進,其中很大的因素就是華為通過手機掌握的麒麟芯片和研發的產品實現完美搭配,從而推出更加契合市場需求產品,比如搭配麒麟810的榮耀9x,其精準的刀法能非常有效的打擊競爭對手,直接中端機型市場。再比如麒麟990首款5G SoC芯片,使華為手機直接領先各競爭對手。

如果說麒麟芯片外售,這種優勢可能就將不復存在,因為其他品牌廠商可以使用同樣的芯片和華為做正面競爭,這將極大的削弱華為的優勢。例如,其他廠商拿著麒麟高端芯片去配置中端機型,中端芯片上到低端機型上,到時候你覺得華為手機的競爭力會如何?

不說以為這些事沒發生過,當年聯發科的高端芯片就被某些廠商給應用到了中低端機型上了,結果聯發科很慘淡!

2、產能關係:

華為當前的銷量已經全球第二,每年至少2億臺的銷量,這其中基本上使用的都是麒麟芯片,僅有少數低端機型使用的高通芯片。如此龐大的銷量對產能顯然是有一定要求的,如果外售的話,這產能怕是會供不上。

Lscssh科技官觀點

因此,在和高通以及相關手機生產廠商的競爭中未徹底取勝之前,我想華為是不會將麒麟芯片外售的。當哪一天真的開始外售麒麟芯片時,也就意味著競爭對手們基本沒戲了。



Lscssh科技官


華為芯片為何不給其它廠商使用?

我斗膽猜測一下,如果大家認為說的有理還請支持一下,要是說的不對煩請指正。

首先華為研發出的芯片就花費了巨大的精力與財力,華為在自主研發芯片上足足花了十幾年,投入了上千億資金。

比如最新的麒麟990處理器採用7nm工藝集成5G基帶,這顆芯片的測試一次就要花費2個億,華為投資研發芯片是十幾年的時間,其中的研發費用已經數不清了,國產手機的其它品牌還有誰有如此魄力,當年小米想研發芯片結果只出了第一代澎湃S1,後續就沒啥消息傳出。

其次華為研發的麒麟處理器都是為了給自己的手機使用,從最先的低端處理器一步一步走過來,直到現在的麒麟990 5G處理器,已經完全能夠和蘋果以及高通相比,而這款頂級芯片就算在華為手機中也只有華為mate30系列使用,為何會這樣呢,那就是要打造華為的高端品牌手機。

再次就是華為處理器的量產供貨滿足不了其它廠商共同使用,麒麟芯片是在臺灣臺積電代加工,要知道臺積電除了華為還有聯發科和蘋果的訂單,因此產量肯定是跟不上的,至於華為再開一家芯片生產公司,這個也不太現實,花費太高昂了。

當然了其它品牌跟聯發科以及高通有了一套完整的合作鏈接,自然也不可能再使用華為的芯片,當年魅族高端手機使用聯發科芯片就是一個例子,後面很長時間才慢慢回到高通正營之中來。

最後別忘了,芯片的盈利很高,可是華為手機光是手機銷售量就很高了,全球市場份額已經排名第二,巨大的銷量之下帶來了極其豐厚的利潤,通過手機賺的錢也是足夠多的了。

因此我認為這個問題估計不會成立,大家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