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多少年,才覺得自己是北京人?

wamg帥


在北京多少年,才覺得自己是北京人?大家好,我是城市問答專家@北京範兒。

在北京多少年,才覺得自己是北京人?這個問題本身就透著一股酸酸的味道。我知道,身在異鄉,總也覺得融不進去。就算是生活了很長時間也是感覺自己是外人。這種感覺很窘迫。也很無奈。其實在北京的外鄉人有這個感覺,在外鄉的北京人同樣也有這個感覺。您看國外生活多年的北京人不是都最後落葉歸根了嘛。這就是答案。

其實在北京,想要融進北京人的生活,日子不用很長。

其實在北京,如果一直融不進去,日子再長也成為不了北京人。

有了北京戶口就是北京人嗎?沒有北京戶口就一定不是北京人嗎?我看未必,關鍵是心態。那麼您問了, 需要什麼心態呢?您聽我一一道來:

01、有關說話。

世界上的人都知道,北京人說話愛說兒話音。可您要是一個外鄉人,學上幾句兒話音就真的能成為北京人嗎?答案是否定的。反正,我去成都,學了幾句四川話,就被人笑話。我去煙臺,學了幾句山東話,也讓人笑話。所以,其實您來北京學幾句兒話音也是讓人笑話的。如果您和一個北京人在一起說兒化音,這個人還說您說的特別地道。那這個人就是在說瞎話。因為我跟您這麼說吧,兒化音不是那麼好學的。就是北京人,郊區的說話和城區的說話也有區別,西城和東城說話也有區別。豐臺和海淀說話也有區別。所以, 我想說的是,您做自己就好,千萬不要學北京人說話。這樣,您就永遠會被北京人當成外鄉人。因為您總也學不像。何苦呢?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辦?北京是一個外來人口比本地人口還多的城市。所以,您在說話上做好自己,就可以了,能說普通話就說普通話。或者夾雜著幾句鄉音也可以。您可能會說,北京人會看不起我們吧?我跟您保證,說自己家鄉話,比學著北京人說話效果要好。

02、有關吃。

北京的小吃有很多種。比如豆汁兒,比如炒肝兒,比如滷煮。大多都是重口味。很多外鄉人來北京,要挑戰北京的小吃。甚至有人會說,北京人每天都是就著臭豆腐,喝著豆汁兒,吃炒肝兒。呵呵,北京人沒有那麼生猛。其實,如果您不愛吃就不要去吃,因為就是北京人,很多人也不愛吃這幾張小吃。尤其是崇尚衛生,健康的今天。這些都是口味比較重的東西,新時代的北京人,都喝喜茶和瑞幸啦。

還有人說,我一天吃一次烤鴨就是北京人了吧?您又錯了,北京人吃烤鴨,一年能吃三次都算多的。一個是貴,一個是膩。我們早就很少吃啦!那您問了,你們北京人的東西你們不吃,那你們北京人吃什麼呀?我先給您講一個小故事吧,我接待一個內蒙的客戶,想著人家那邊都吃羊肉,特意尋了一個蒙古包特色的飯莊子。預定了一隻烤全羊。結果,人家一看蒙古包就不想去,一看見烤全羊就皺上眉頭啦。人家說,我在家鄉天天就是這些,好不容易到北京了,您能不能讓我吃點清淡的。哈哈,我恍然大悟。其實我講這個故事,就是想說,蒙古人不會天天吃羊肉,北京人也不會天天吃北京的小吃,烤鴨。我們其實平時在吃全國各地的美食,甚至是全世界的特色。

如果您跟一個北京人去吃飯,他一定會問您,吃什麼地方的菜?您說了,這麼問,北京就那麼牛嗎?什麼都有?還真是,北京還真是什麼地方的特色菜館都有。只有您想不到的,沒有我們這做不到的。呵呵,有點像廣告詞。不開玩笑,比如我個人愛吃的韓式烤肉,北京遍地都是吧?比如我老爸愛吃的巴依老爺,新疆菜,您也看見過吧?比如重慶火鍋,小龍蝦,海鮮,雲南菜,越南菜,泰國菜,法國菜,意大利菜。。。北京人現在都在吃這些,您明白了吧?

03、北京人的樂子。

有人說,我去過天安門,故宮,我去過長城,我去過天壇,我去過前門,大柵欄,我去過南鑼鼓巷,我去過798,而且,不止一次。我就是北京人啦吧?恭喜您,您完美的成為了北京的一個遊客。因為這些地方北京人裡有很多人都沒去過呢!這些是北京的風景名勝不假。可這些地方都是給遊客預備的。

您問了,那你們北京人就不去這些地方嗎?當然也去,可不是像旅遊那種,一般是遛彎去的。比如故宮,北京人會選工作日的下午,沒有什麼遊客的時候,去那裡面溜一圈。比如天壇,北京人會在早晨去那裡鍛鍊。夏天的時候乘涼。那您又問了,那你們北京人都去哪玩呢?

年輕人,去三里屯,工體。那裡有慢搖吧,音樂吧。去798,那裡有藝術展。去各大商圈逛街,看電影。去簋街吃小龍蝦。老人呢,去十里河花鳥魚蟲市場,去潘家園舊貨市場淘貨。還有很多街心公園,京城水系。都是可以遛彎,散心的好地方。如果您在夏天的傍晚,去這些地方,就可以融入北京老人的閒暇時光。可以聽到地地道道的北京土語。“呦,來啦您。晚不晌還涼快點。您跟這兒坐會兒。我給您騰出點兒地兒來。”

總結:北京人打小兒就受老家兒教育。“溫良恭儉讓”。那是隨時都記住的。只要您真誠,來北京一天,您就可以叫做北京人。

因為北京包容,因為北京人歡迎異鄉人。在北京只要您對北京人禮貌,北京人就會對您禮貌。只要您不裝,北京人就不會看不起您。只要您學到北京人的精髓,北京人就會把您當成自己人。至於您說話什麼口音,那並不重要。您看北京人裡也有很多鄉音難改的老人。他們大多是剛解放的時候,留在北京的軍人,還有七十年代支援北京建設來到北京的工人。他們中有的操著川普,有的操著山東口音。有的是廣東話。還有上海話。您能說人家不是北京人嗎?所以,成為北京人關鍵是態度。跟時間沒有關係。


北京範兒


關於北京的影像,全部印在腦海的深處。

它是蜿蜒衚衕裡斑駁的磚牆,是收破爛的三輪板車上敞亮的吆喝,是老式收音機裡傳出的時斷時續的喑啞戲劇。

它是夏天茂密繁盛的樹蔭和破舊吱呀的躺椅,是雨後的悠揚蟬鳴和風過的滿院黃葉,是碼放整齊的蜂窩煤和冬儲白菜。

它是圍著裝滿西瓜卡車的大爺大媽,是傍晚盤旋在天空的成群鴿隊和清脆鴿哨,是電報大樓整點響徹的東方紅。

它是爺爺枕邊破舊的蒲扇和補丁蚊帳,它是爐灶上小小的皺皺巴巴的烤紅薯,它是二八自行車前插在杆子上滿滿當當的冰糖葫蘆。

時光像流水一般,淡淡淌過,那些腦海中的記憶未曾消失,卻也漸漸失去色彩。

什麼時候起,它變了。不知該慶幸還是遺憾。小夥伴們一個個搬離,矮築拆平,廣廈崛起,曾經安靜寂寞的街道,變成車水馬龍的大路,昏黃路燈不再,繽紛霓虹入眼。

我從走路上學,到坐車上學,到擠地鐵上班。

偶爾在換乘的車站裡感到迷茫,彷彿找不到方向。但我不用找不到方向,摩肩接踵,我已經隨著人流就這樣到了該到的地方。

終於我長成了大人的模樣,才明白大人,從來都是默默吞嚥著各種各樣的酸楚,然後繼續微笑。

拿出自己的身份證,110102,該是驕傲的數字,可我卻笑不起來,我是北京人,卻沒有屬於自己的家,因為我買不起;而表哥侄女剛剛兩歲,已經開始擔憂公房下的四老戶口學位,擔憂孩子小學的報名排序。

壓抑著,苦惱著,可是生活依然繼續。

活在北京三十多年,越來越覺得自己不是北京人。


挖煤葫蘆


廣義:有北京戶口的中國公民;

狹義:身份證號110開頭的中國公民。

前者指老北京人和新北京人的總和,包括將戶口遷入北京的原外地戶口人員;後者指老北京人;因為身份證號終身唯一不變,不隨戶口遷移而改變,所以可以以此區分老北京人和新北京人。

北京城區的範圍:東城、西城屬中心城區,老北京人皆出於此二區,朝陽、豐臺、石景山、海淀原屬近郊區,已劃為北京市城六區。


郭琳guolin


這叫什麼問題啊 醉了 幹嘛非得覺得是北京人 [捂臉]覺得是中國人不就行了嗎 北京人有什麼了不起的啊 我們也得柴米油鹽 也得上班掙錢 也得擠地鐵 坐公交 下館子也得交錢[捂臉] 買車也搖號 買房也貸款 別老盯著內拆遷戶 那畢竟是少數 多數還得努力奮鬥不是! 誰給我說說你們怎麼想的? 哪個王八蛋給你們洗腦了 我們拿著身份證出門 不花錢是怎麼著 都想當北京人 我都被你們丫的氣笑了 什麼毛病 哪的人就是哪的人 很丟人嗎? 哪的黃土不埋人 堂堂正正腳踏實地的 別老琢磨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


清晨殘霧


在北京待多少年,才覺得自己是北京人?這個問題能有什麼意義呢?這麼問只能說明你還是不諳世事的小朋友吧?

不是你自己覺得是,就是;或你自己覺得不是,就不是。關鍵就是在於你到底有沒有北京的戶口,這是當下國情所決定,與你自己感覺是不是北京人沒有關係。

憑學歷,憑能力,憑婚姻都可以得到北京戶口,有了北京戶口,可以購車購房,孩子上學不用愁,學習一般也能考個不錯的大學,不像江蘇山東那樣競爭慘烈,總之有了北京戶口還是有些好處。


碼字者範小雙


我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姥姥姥爺家、爺爺奶奶家都是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新北京人只要能融入到北京生活,和北京人打成一片,接受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就算是北京人啦!北京人寬厚待人,只要不做有損於北京形象,超過底線的事兒,北京人都能接納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人。歡迎大家來北京。


麼石29189563


我在北京呆多少年,我覺得我也不是北京人。我的根兒在哪兒,我就是哪兒的人。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503268d7b55d4d3d85d99c3145110eb7\

趙一趙


改革開放初期大量農民工來到北京參加建設,他們勤奮拼搏努力為北京建起了座座高樓,改造城市做出貢獻。還有大批工程兵戰士,他們沒日沒夜的開掘首都地下工程。建設了地鐵網線為城市軌道交通無私奉獻,才有瞭如今北京繁華和出行便利。他們沒有首都戶口,沒有北京住房,也沒有兒女在北京上學、工作。但在北京人心中他們就是北京人,在他們自己的生命進程裡也就是北京人。

融入一座城市,把身心投入這座城市的建設中,用青春熱血為這座城市增光添瓦你就是這座城市的市民。


返鄉歸來


現在社會要確認你是那裡人重要嗎?最主要的是你有七位數以上的存款,你喜歡在哪個城市購房後你就可以確認是那裡人,不需要居住時間。哪裡人不重要,有錢最重要。


忠友66865258


不按年頭兒算,按輩算,第三代就有歸屬感了。周邊人的親身體會,第一代鄉音都很難改過來,第二代很多沒有出生在北京,所以不硬氣,第三代才算土生土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