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年·封味,還有媽媽煮的番薯稀粥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想對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人們吶喊一聲加油,想對在一線抗病毒的醫療人員吶喊一聲加油。相信患者一定能夠痊癒,也相信勇士們(醫療人員)能夠凱旋而歸,抗毒成功。

封年·封味,還有媽媽煮的番薯稀粥

這個農曆新年,雖有悲傷,也有歡喜。在我們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春節的到來,意味著熱鬧,更意味著團聚。封開縣地處廣東省西北部,是一個臨界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小縣城,城內人口不多,常年屬小齡兒童和長者居多,年輕人大部分往大城市去奮鬥,也只有在春節,大家才會回到這個美麗的小縣城,相互敘舊,家庭團聚。

談到封開縣的春節,要從年貨節說起。在農曆年二十開始,大夥兒就會在指定的地點,擺賣過年的年貨,如新春對聯,特色農產品(杏花雞、白馬茶、龍潭蓮藕、長裙竹蓀,番薯乾等)。在這個時候,城內可愛的人們,就會在晚上成群結隊地前往年貨節地點,看年貨,購年物,人來人往,絡繹不絕,平日安靜的小城,就開始熱鬧起來,也增添了許多色彩。

封年·封味,還有媽媽煮的番薯稀粥

在這個小城,依靠著得天獨厚的天然環境,無論是空氣,水源,綠化,都是外界不可比擬的,但更重要的是人們的淳樸。淳樸,是人們的行為,更是人們的心。這裡種植的所有特色農產品,都是通過當地農民辛苦的栽培,不添加任何殺蟲劑。他們除了自己吃之外,也會提供給有需要的買家,真正做到了綠色、天然、無汙染,做到了買的安心,吃得放心。

封年·封味,還有媽媽煮的番薯稀粥

杏花雞,廣東三大名雞之一,杏花鎮農戶所飼養的本地好雞,雞皮金黃而不油,肉質緊而不膩,為人民所"津津樂口"的。年前幾個月,農戶們就已經購入初生小雞,通過自身獨特的養殖方式,大約到過年就可以成為餐桌上的美味。漂泊在外的兒子、女兒回到家中,和爸爸媽媽開開心心吃上一頓團年飯,豈不樂哉。

冬季,天氣涼而人心暖,人們更多的是選用"打邊爐"的方式去共享團年飯。說到"打邊爐",除了杏花雞之外,長裙竹蓀更能使這個飯餐增添美味。在封開縣一個小鎮-江川鎮,種植了南方少有的長裙竹蓀,依靠著地域的優越性,這裡長得竹蓀達到了高品質的標準。竹蓀的功效甚多,在雞湯和竹蓀的加持下,這頓團年飯顯得既美味又營養。

封年·封味,還有媽媽煮的番薯稀粥

封開縣長裙竹蓀


飯後,一家人都會坐在一起,孩子們談談今年的生活、吐一下工作上的苦悶,爸爸媽媽也會關心一下孩子的各方各面。隔壁的鄰居,也會陸陸續續的到家裡來敘舊、聊天。小齡的兒童,被"三姑六婆"關心學業;適婚年齡的男女,自然成了她們重點關注的對象。這時候,家裡熱鬧起來,爸媽就會拿出餅乾、水果、瓜子等食品,泡上一壺自摘自炒的白馬茶,讓大夥兒一遍聊天一遍吃東西的。說到飯後食品,我們這裡的鄉鄰更喜歡吃番薯幹呢,因為這裡的番薯幹,由企業親自聘請村民種植和採收,從種植、採收、蒸乾、包裝等環節,都是村民親自過目的,從根本上做到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除了家人的團聚飯和美食,在這個山清水秀的縣城,過年的時候大夥兒還會叫上三五朋友,一起到當地的景區和美景去拍照,這裡有奇山(千層峰)、有秀水(賀江美景)、有自然沙灘(封川沙灘),都是人們遊玩的好地方。雖然地域不廣,也沒有城市的喧囂,但這種美妙的鄉村生活,也讓濃郁的春節氣氛增加了特色。

封年·封味,還有媽媽煮的番薯稀粥

小編家裡並不富裕,成長過程中雞鴨魚鵝都是一個很奢侈的夢,更多的是田地裡的玉米、甘蔗、水稻、番薯、花生…..這些都是把小編養大的食糧,是爸媽頭上的白髮、臉上的皺紋、佈滿老繭的雙手換來的。印象中,過年的時候媽媽最喜歡給我煮番薯稀飯,這樣既暖身又能填飽肚子。直到現在,過年我都會讓媽媽給我煮一碗番薯稀粥,味道還是那個我熟悉味道,只是爸媽已經多了一絲白髮,每一口番薯稀粥,卻讓小編五味雜陳。

春節,是普天同慶,是節日的喜慶,是朋友的敘舊,是親人的團聚,更是對新一年的希冀和對往年的回憶。團聚,讓漂泊的遊子心安,有所屬之地;回憶,讓我們不忘初心,讓我們謹記以往,懂得現在美好的生活是來之不易,時刻提醒我們,要加倍努力,報答社會、父母,為創造更好的生活而努力。

最後,祝大家新年快樂。


助農兄弟 農曆初三寫於封開縣江口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