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磚家
尼赫魯·甘地家族可以算得上是印度最有權勢的家族之一。看到甘地這一姓氏,很多人會認為這是享譽世界的那位“聖雄甘地”的家族。但實際上,尼赫魯·甘地家族是印度獨立後的首位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的家族,當然了,他們與“聖雄甘地”,也是有一定關係的。
尼赫魯家族的祖先,曾是克什米爾地區富裕的婆羅門,在社會中一直都擁有這崇高的地位。
(賈瓦哈拉爾·尼赫魯)
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出生在1889年,由於家庭條件優越,他自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16歲那年便去英國學習。
隨著年齡和眼界的不斷增長,尼赫魯漸漸產生了反英救國的想法。他夢想著“手持利劍為保衛和解放印度而戰”。1912年,尼赫魯回到印度,成為了一名律師。但在其它時間裡,尼赫魯一直在積極從事著國大黨的活動。
到1916年,尼赫魯在國大黨年會上遇到了甘地,從此便成為了甘地的追隨者。二十年之後,尼赫魯在甘地的推薦下,成功當選為了國大黨主席。從此之後,他便開始與甘地並肩戰鬥。儘管曾經多次被捕入獄,但尼赫魯卻始終不改初心。
1947年,英國通過了印巴分治方案,尼赫魯出任了印度第一任總理。
此後16年,尼赫魯一直管理著印度的政府工作。在外交策略上,他也奉行著和平中立的不結盟政策。
本來尼赫魯在印度國內的威望無出其右,但他在晚年卻挑動了中印戰爭。隨著戰事的失敗,尼赫魯的聲望受到了一定的損害,但卻並沒有動搖其家族的根基。
1964年,尼赫魯因病去世。他的女兒英迪拉·甘地當選為了國大黨主席,並出任了總理一職。說起來,尼赫魯·甘地家族這個名字,也是從英迪拉當政後開始打響的。
(英迪拉·甘地)
英迪拉本來不姓甘地,但她在1942年打破了傳統的習慣。英迪拉以北印度婆羅門的高貴身份,嫁給了異教拜火教的教徒帕西人費羅茲·甘地結婚為妻,英迪拉從此隨夫改姓為甘地。
但還有一種說法是,由於英迪拉的任性,導致了其後代子孫都會是賤民,因此“聖雄甘地”親自將甘地這個姓氏賜給了英迪拉。
英迪拉是印度第一位女總理,在國際社會上素有“鐵娘子”的稱呼,比撒切爾夫人還要早一些。英迪拉在任總長達13年,她在執政期間基本都奉行了父親的外交政策。而對於國內的發展,英迪拉則通過發動“綠色革命”和“白色革命”,從根本上解決了印度的糧食問題和牛奶問題。
但英迪拉作風實在是過於強硬,她大力排除非己方勢力,對競爭對手實行了殘酷的打壓,這在社會上引發了一定的動盪。比如1975年她曾大肆抓捕反對黨人士,這被印度史學家稱作是印度建國後最黑暗的年代。也正因為經常造成社會動盪,英迪拉在1977年飲恨下臺。
1980年,英迪拉重新成為印度總理。但她不僅沒有吸取上一次下臺的教訓,反而手段變得更加的嚴厲。1984年,英迪拉派出軍隊進攻錫克教聖地金廟,引發了全體錫克教徒的憤怒。幾個月之後,英迪拉被三名錫克教衛兵擊殺。
(拉吉夫·甘地)
英迪拉去世之後,其長子拉吉夫·甘地繼任總理。英迪拉的死,激化了印度的宗教紛爭,德里區的形勢一片混亂。拉吉夫強忍著母親去世的悲痛,不計較仇怨,全力採取和平的方式來解決矛盾。在他的努力之下,印度最終避免了教派仇殺的災難。
在任期間,拉吉夫採取了科技興國的策略。印度的科技和經濟實現了巨大的發展。並且在對外關係上,拉吉夫也相當重視。他積極改善同中國的關係,終於讓中印兩國關係恢復到了上個世紀50年代的水平。
但可惜的是,拉吉夫在1988年受到了“博福斯醜聞”的牽連,最終導致他在大選中失利。到1991年,拉吉夫本來有很大的希望重新登上總理的位置的,但他卻在馬德拉斯遭到刺客襲擊,不幸身亡。拉吉夫死時僅僅只有47歲。
拉吉夫死後,他的妻子索尼婭·甘地又成為了國大黨主席。在之後近20年的時間裡,索尼婭為國大黨奉獻出了最大的精力。2004年,國大黨曾經重新上臺,但索尼婭卻因為被認為是“意大利人”,不能出任總理的職位。到2017年,索尼婭辭去了黨主席的職位,推薦長子拉胡爾·甘地成為了國大黨新任黨主席。
2019年,拉胡爾帶領國大黨參加了議會大選,最終以失敗告終。儘管如此,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的日子裡,拉胡爾將成為尼赫魯家族的代表,繼續活躍在印度政壇上。
張生全精彩歷史
印度有一個“甘地家族”,七十多年裡出了兩位總理,還有另外兩名家族成員離總理僅一步之遙。看到“甘地”這兩個字,可能許多人會立馬想到聖雄甘地,難道這個家族就和聖雄甘地有關嗎?答案是否定的,印度政壇上顯赫的甘地家族,與聖雄甘地沒有半毛錢關係,反倒是與印度的開國總理尼赫魯有很大的關係,甚至可以說,尼赫魯就是甘地家族的開創者,所以也有人稱其為“尼赫魯家族”。
尼赫魯是對近代印度影響最大的人物,重要性甚至在聖雄甘地之上。其實他與聖雄甘地還有一段師徒情分,尼赫魯正是聖雄甘地的一名追隨者。
只不過,在政見方面,兩個人有很大的不同,當上總理後的尼赫魯,更偏向於建立工業化,對宗教也不太支持,而聖雄甘地則比較傳統,他的思想更偏向小農經濟。正因如此,尼赫魯也可以說是印度的“現代化之父”。
甘地家族為什麼可以被稱為“尼赫魯家族”?原因就在印度第一位女總理英迪拉·甘地身上
前面說到甘地家族也可以稱為尼赫魯家族,原因就在於尼赫魯的獨女就是印度的第一位女總理英迪拉·甘地,由於她的丈夫姓甘地,按照出嫁隨夫姓的原則,便改掉尼赫魯姓氏,轉而用上了甘地這個姓氏。
甘地家族後來的總理以及有望當選總理的人,也都是英迪拉·甘地的後人,自然也就是尼赫魯的後人了。正是因為這一層血脈上的聯繫,甘地家族才可以被稱為尼赫魯家族。不過這裡也要申明一下,英迪拉·甘地的丈夫,與聖雄甘地儘管同姓,卻並非出自一個家族,甚至連宗教信仰也不一樣,故而甘地家族與聖雄甘地是毫無關係的。
甘地家族(尼赫魯家族)到底有多厲害?三位總理共執掌印度38年
從印度建國(1947年)到甘地家族迄今為止最後一位總理拉吉夫·甘地(英迪拉之子,尼赫魯外孫)任期結束為止,五十二年間,這個家族的三位總理共執掌印度38年!這在民主制國家中,是非常罕見的事。
甘地家族之所以能夠不斷地有人出任總理,靠的就是家族的廣泛人脈以及自尼赫魯以來積累下來的巨大威望。上個世紀,絕大多數印度國民心中,最信得過的就是由尼赫魯開創的甘地家族,政壇大佬們,也都知道甘地家族有巨大的號召力,所以只要這個家族推出總理人選,他的競爭對手就會望而卻步,因為無論如何,最終的勝利多半都會被甘地家族的人選取得。
英迪拉·甘地雖然繼承了父親的政治遺產,自身的政治魅力卻也不可小視
尼赫魯是甘地家族的開創性人物,同時又是印度的開國總理,並且在位一直到死,他對印度的貢獻,是後來任何一位總理都無法相比的。
尼赫魯死後,作為他的獨女,英迪拉·甘地就繼承了他的政治遺產,這也是她能夠順利成為印度第一位女總理的根本原因。但實際上,從英迪拉總理任期裡的表現來看,她本身也是一位極富政治魅力的總理,甚至有“鐵娘子”的稱號。
印度的這位鐵娘子,可比英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還要早一些,這兩位著名的政壇女性,能夠榮獲同樣的稱號,也足以說明她們彼此之間可以互相映襯。
不過英迪拉·甘地由於在處理錫克教與印度教的衝突中處理不善,遭到一些極端錫克教徒的報復,不幸遇刺身亡。如果她沒有被刺殺的話,相信還能執政更長的時間。
拉吉夫·甘地子承母業,母親被刺殺後,毫無懸念地接替總理職位
英迪拉·甘地被刺殺後,她的兒子拉吉夫·甘地就立刻被政壇大佬們推舉為新的總理。甘地家族所在的政黨是國大黨,也是印度實力最為雄厚的政黨。
英迪拉·甘地遇刺後,國大黨內的其他大佬本來都有機會出任總理,可是無論他們資歷再怎麼雄厚,都不敢躍位年紀輕輕(時年40歲)的拉吉夫·甘地之上,因為大家都知道,當此之時,只有甘地家族的人出任總理,印度的政治才能得以穩定。
所以英迪拉·甘地死後僅僅幾個小時,她的兒子拉吉夫·甘地就立刻被推選為新一任總理,整個過程的迅速與順利,就充分說明了甘地家族在印度政壇的影響之大。
沒有不敗的家族,自拉吉夫.甘地之後,甘地家族再無新的總理
儘管甘地家族曾統治印度幾十年的時間,可是自從拉吉夫·甘地之後,這個家族就再也沒有出過新的總理了。不過有兩位,卻一度接近總理大位。其中一位就是拉吉夫·甘地的遺孀——索尼婭·甘地,她曾被普遍認為能夠當選印度問題,不過由於她的“外國人”身份(出生於意大利),而遭到廣泛抵制,以至於最終不得不放棄參選。
另一位接近印度總理大位的是拉吉夫·甘地之子拉胡爾·甘地,曾一度擔任國大黨主席,被外界視為印度政壇新星,但是他卻沒能成功當選總理,近幾年,名聲還愈發不佳,日後當選總理的機會十分渺茫。
從索尼婭·甘地棄選,到拉胡爾·甘地敗選,可以看出甘地家族是在明顯走下坡路的,至少比起上個世紀的顯赫,是大大不如了。不過這也沒什麼好可惜的,畢竟政壇需要新鮮血液,如果長期被一個家族把持,對印度而言,反而是一件大壞事。
《尼赫魯家族》等
汗青正浩
作為印度最有權勢的家族,尼赫魯-甘地家族曾經“貢獻”過3位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英迪拉·甘地、拉吉夫·甘地),執掌國政長達35年時間,其影響力如何強調都不為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傳奇的政治家族。
尼赫魯家族屬於婆羅門階層,遠祖拉志·考爾是莫臥兒王朝皇帝法魯赫崇拜的學者,不僅被提拔進入德里法院任職,而且還獲賜一座位於德里運河河畔的新居。由此,考爾被時人稱呼為“考爾·尼赫魯”,意為“運河邊的考爾”,而“尼赫魯”的姓氏由此產生。從考爾開始,尼赫魯家族的男子世居高官,直到印度民族大起義後,勢力才一度衰落。
尼赫魯家族家道中落近半個世紀,直到莫蒂拉爾當家後,才重新迎來振興的時刻。莫蒂拉爾是阿拉哈巴德一帶有名的律師兼富商,並與“聖雄”甘地結為莫逆之交,擔任過國大黨主席的職務,因積極領導民族獨立鬥爭中而享譽盛名,曾先後三次被捕入獄。1931年2月,莫蒂拉爾在第三次獲釋後不久病逝。
莫蒂拉爾去世,兒子賈瓦哈拉爾·尼赫魯繼承他的遺志。1936年,經由甘地的推薦,尼赫魯當選為國大黨主席。此後,尼赫魯作為甘地最親密的戰友,帶領國大黨投身於反對英國殖民者的革命洪流中,並因此被多次逮捕入獄。1947年6月,英國被迫公佈“蒙巴頓方案”,決定實行印巴分治。同年8月15日,印度宣佈獨立,尼赫魯出任總理。
尼赫魯執政長達17年,任內奉行和平中立、不結盟的外交政策,在國際社會上享有極高的聲譽。與此同時,尼赫魯在印度推行公、私營企業並舉的“混合經濟”政策,將建立“社會主義類型社會”作為終極目標,一定程度上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尼赫魯晚年挑起中印戰爭,並因為戰事的失敗而名聲大損。1964年5月,尼赫魯因病去世,終年74歲。
尼赫魯死後,獨生女英迪拉責無旁貸地承擔起家族使命。尼赫魯當政期間,便開始有意識地培植女兒,不僅讓她陪同出訪,而且還讓她接手黨務工作,並在1959年將其捧上國大黨主席的位子。然而英迪拉在黨主席的位子上只坐了11個月時間,便因為照顧病重的丈夫費羅茲·甘地而辭職,直到費羅茲去世後才重返政壇。
尼赫魯去世後,英迪拉因為根基尚淺,所以未能出任總理,而是在夏斯特里內閣中擔任新聞廣播部長。1966年1月,夏斯特里在任內猝死,黨內高層經過激烈的鬥爭後,最終將英迪拉捧上總理的位子。英迪拉在兩個任期、共13年(1966-1977年、1980-1984年)的執政生涯中,以辦事果決、雷厲風行著稱,並通過“綠色革命”和“白色革命”,解決數億百姓的糧食、牛奶供應難題,由此深得民眾愛戴。
然而,由於英迪拉作風強硬、任人唯親,並對異己勢力進行殘酷壓制,由此引起社會上的強烈不滿。 1975年,英迪拉宣佈實行19個月的“緊急狀態”,將大批反對黨人士抓進監獄,由此引起國內外的強烈譴責,並被史學家稱為“印度建國後最黑暗的時代”。兩年後,印度選民用選票懲罰英迪拉,導致她領導的國大黨在選舉中慘敗。
3年後,英迪拉實現“王者歸來”,再度當選為總理。不過,英迪拉並未吸取首個任期內的教訓,依然用強硬的手段回擊反對者,這一次她的目標,對準了謀求獨立的錫克教徒。1984年6月3日,英迪拉下令軍隊進攻錫克教聖地-金廟,共造成646人死亡、4712人被捕。英迪拉的舉動惹惱了全體錫克教徒,僅僅過了4個多月時間,便被兩名錫克教警衛開槍射殺,終年67歲。
英迪拉遇刺身亡後,長子拉吉夫·甘地繼任總理,在執政的5年時間裡,調動一切力量阻止教派仇殺,由此穩定局勢,並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與此同時,拉吉夫還擴大對外開放,大力發展經濟,使得印度經濟每年保持6%的增長率,成績斐然。對外,拉吉夫改善同中國及西方國家的關係,使得中印關係恢復到上世紀50年代的水平。
1989年,拉吉夫因受“博福斯醜聞”的牽連,在大選中失利而下臺。不過,在接下來的1年半時間內,印度政局不穩,導致兩屆內閣先後倒臺,以至於1991年5月再次舉行大選。從當時形勢來看,拉吉夫獲勝的希望極大,但一場刺殺活動卻終止他的性命。當年5月21日,拉吉夫在印度南部馬德拉斯競選時,被斯里蘭卡泰米爾“猛虎組織”派出的女刺客炸死,終年47歲。
拉吉夫遇刺身亡後,尼赫魯-甘地家族掌控印度的時代告一段落,但依舊控制國大黨。拉吉夫死後,他的妻子索尼婭繼承遺志,長期擔任國大黨主席(1998-2017年),並一度領導國大黨重新上臺(2004-2014年)。然而由於索尼婭是外國血統(本是英國人),所以不能出任總理,而是由曼莫漢·辛格擔任。
2017年,索尼婭辭去黨主席職務,並推舉長子拉胡爾繼任。拉胡爾接任黨主席後,領導國大黨參加2019年7月的議會大選,結果卻以慘敗告終。選舉失敗後,拉胡爾主動請求辭職,但遭到黨內領導層的拒絕。拉胡爾能否帶領國大黨東山再起,重建尼赫魯-甘地家族的輝煌,值得持續關注。
資料來源:《列國志:印度》、《尼赫魯家族》、《印度史》等
文史磚家
尼赫魯家族是印度政壇的常青樹,從尼赫魯的父親開始,尼赫魯家族就長期擔任印度國大黨的領導人,現在尼赫魯家族已經傳到了第四代,仍然對於印度政壇具有強大的影響力。根據尼赫魯的自傳介紹,尼赫魯家族出自印度的婆羅門世家。在英國殖民印度期間,尼赫魯的父親莫蒂拉爾曾經擔任過律師,他的家庭條件非常的優越,出於對國大黨的同情和支持,莫蒂拉爾給予了國大黨極大地經濟援助,並且同甘地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莫蒂拉爾曾經擔任過印度國大黨的主席,在他去世之後,尼赫魯繼承了父親的衣缽,繼續領導印度的獨立運動。印度獲得獨立之後,尼赫魯當選為印度總理,他對於印度的經濟制度進行改革,促進了印度經濟的發展。在尼赫魯的治理下,印度的經濟出現了快速發展,人均收入增加了42%,工業產值和農業產值都有了明顯的提升。尼赫魯對於印度的功勞,讓印度人都對尼赫魯家族產生了感情,在尼赫魯去世之後,尼赫魯的女兒英迪拉·甘地當選國大黨主席,成為了印度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理。
英迪拉剛剛上臺的時候,實行了很多積極地政策,促進了印度的經濟發展。上世紀八十年代印度的國力非常強盛,一度有成為世界大國的苗頭。英迪拉統治後期開始貪戀權利,她強迫印度進入了緊急狀態,打擊印度的其他教派,引發了金廟血案。金廟事件發生後,錫克教對於英迪拉恨之入骨,英迪拉身邊又有很多錫克教衛兵。1984年英迪拉被錫克教衛兵殺死,結束了對印度19年的統治。
英迪拉遇刺之後,英迪拉的兒子拉吉夫繼承了國大黨主席和印度總理的職位。拉吉夫掌權之後,穩定了印度的局勢,改善了印度的對外關係,印度的經濟開始快速增長。然而在1989年拉吉夫意外輸掉了大選,1991年大選期間拉吉夫遇刺身亡,統治印度四十多年的尼赫魯家族被迫暫時退出了政治舞臺。拉吉夫遇刺的時候只有40多歲,如果他當初沒有遇刺,尼赫魯家族統治印度的時間肯定會超過半個世紀。
拉吉夫遇害之後,國大黨支持拉吉夫的遺孀擔任國大黨主席,不過由於拉吉夫的遺孀是外國人身份,她沒能成功擔任印度的總理。現在拉吉夫的子女都已經從政,拉吉夫的兒子拉胡爾擔任印度國大黨主席,拉胡爾之前已經競選過印度總理,因為拉胡爾現在還非常的年輕,他未來很可能會成為尼赫魯家族裡面第四位印度總理。
尼赫魯家族能夠在印度顯赫多年,主要是因為尼赫魯家族對於印度的發展具有極大地貢獻。在尼赫魯家族統治期間,印度的經濟取得了快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提升。尼赫魯家族能夠長期經久不衰,還與尼赫魯家族的家風有關係,尼赫魯家族的成員大多都是政壇高手,他們的從政本領不止是來自於天賦,更多的還是家族的影響。
歷史總探長
【新銳歷史】為你深入解讀:
翻開印度百年現代史,隨處可見尼赫魯家族的蹤跡,一家先後出過3位總理、5位黨主席,這樣顯赫的家族不僅在印度絕無僅有,在世界政壇也屬罕見。
從當年莫蒂拉爾放棄萬貫家產,毅然帶領兒孫追隨聖雄甘地,為印度民族獨立嘔心瀝血,到印度獨立後,祖孫三代先後執政40多年,推動印度從貧窮落後走向自力更生,尼赫魯家族為印度做出了非凡貢獻和巨大犧牲。
01莫蒂拉爾:從貴族到囚徒。
尼赫魯家族源自遍佈雪山峻嶺的克什米爾,原姓考爾,屬於印度教中的最高等級——婆羅門。
18世紀初,家族中一位名叫拉志考爾的學者受莫臥兒皇帝垂青,入德里法院為官,舉家遷往德里運河邊御賜的新居。為此,家族改姓為“尼赫魯”,意為運河。
若干代後,時任德里警察局長的甘迦尼赫魯在1861年得到一個小兒子,起名莫蒂拉爾尼赫魯。正是他,使尼赫魯家族走向印度政治舞臺的中心。
1857年,在印度反英大起義中,莫蒂拉爾全家為躲避戰火,遷至恆河中部的印度教聖城——阿拉哈巴德。
在當律師的哥哥影響下,莫蒂拉爾開始學習法律。25 歲那年,哥哥去世,他毅然挑起了養家重擔。
首次承辦案件,他只掙到5盧比。但幾年後,隨著業務不斷精通,莫蒂拉爾漸漸成為全印度最炙手可熱的律師,隨即他修建了一座當地最為豪華的公館——“歡喜宮”。
據載,尼赫魯家族是當年聯合省(現在印度北方邦)第一個擁有汽車的家庭,就連英國省督都羨慕不已。莫蒂拉爾應邀加入省立法會議,英國許多達官貴人常為其座上賓。
1911年英王喬治五世巡遊印度時,莫蒂拉爾全家受到接見。
當時,印度民族獨立運動風起雲湧,但莫蒂拉爾仍在歡喜宮裡過著逍遙日子,甚至一度鄙視聖雄甘地。
然而,“阿姆利則慘案”改變了莫蒂拉爾—— 1919年4月13日,旁遮普省阿姆利則市的5萬市民舉行和平集會,要求釋放兩名被逮捕的民族運動活動家。
英國殖民當局開槍射殺這些手無寸鐵的平民,379人被殺,1200人受傷,直到1650發子彈全部打光才停止射擊。
震驚世界的流血慘案,使莫蒂拉爾全家徹底改變了對英國人的態度。
莫蒂拉爾從此拒赴英國殖民政府的宴會,並辭去省立法會議中的席位,停止律師業務,積極投入爭取獨立的運動。
1919年12月,他當選為國大黨主席,從此成為甘地最堅定的戰友。
他拋棄了歐化的生活方式,不再穿西裝、戴軟呢帽、打絲領帶,而改穿土布緊身褲和“阿其康”長袍,戴甘地帽。
他還關閉了家裡的歐式廚房,拆除馬廄,削減僕役,將從歐洲購置的西服、天鵝絨、綢緞甚至洋娃娃都付之一炬,這一舉動轟動了全國。
20世紀20年代,莫蒂拉爾多次入獄。,1930年他再度被監禁,獲釋後不久,於1931年2月去世。
02尼赫魯:九次入獄的開國元勳
新德里莫迪路1號,是印度開國元勳尼赫魯的紀念館。
館內,攤開的書卷,發黃的老花鏡,舊式撥號電話……彷彿主人只是暫時離開。絡繹不絕的參觀者無不放輕腳步,壓低聲音,生怕驚擾了他。
一雙雙虔誠眼睛所看到的、感受到的,全都是各地民眾對輝煌一時的“尼赫魯時代”的靜靜追思。
1889年,事業蒸蒸日上的莫蒂拉爾有了第一個兒子,起名為賈瓦哈拉爾尼赫魯(下文簡稱尼赫魯)。
“賈瓦哈拉爾”,意思是“紅寶石”。58年後,正是這顆“紅寶石”迫使英國人摘下了“女王皇冠上最為耀眼的明珠”,同意印度獨立建國。
小時候的尼赫魯在印度完成初等學業後,被送到英國哈羅公學和劍橋大學深造。從學生時代起,他就對政治很感興趣。
大學期間,恰逢英國大選,尼赫魯每日翻閱報紙,關注選情,當老師考問學生們對大選的瞭解程度時,尼赫魯竟能說出英國全體內閣成員的名字。
1912年,尼赫魯學成歸國。1916年,國大黨在北方邦勒克瑙召開年會,27歲的尼赫魯第一次見到聖雄甘地。
他眼中的甘地“像一股強大的電流……又像一道閃光,劃破了黑暗,清除了我們眼睛上的翳障”。
很快,他投身民族獨立運動。從此,捱打和入獄成為家常便飯。1921年至1945年間,尼赫魯先後入獄9次,共坐牢1041天。
在嚴酷的獨立鬥爭中,尼赫魯逐漸成熟。1929年冬,國大黨在拉合爾年會上通過了尼赫魯起草的《開闢歷史新紀元》決議,將“完全獨立”作為奮鬥目標。
由於尼赫魯有能力調和黨內矛盾,不惑之年的他當選為黨主席。
1937年,尼赫魯在5個月內,或坐汽車,或騎大象,或乘木筏,幾乎行遍全印度,每天演講10次以上,聽眾達1000多萬。
最終,除旁遮普和孟加拉兩省外,尼赫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利用英國殖民當局倡導的議會民主,使國大黨在選舉中大獲全勝,為印度獨立建立了深厚的群眾和地方基礎。
1942年,尼赫魯領導國大黨開展要求英國“及時而有秩序地撤出印度”的“撤出印度”運動。
英印殖民當局立即宣佈國大黨非法,並逮捕了尼赫魯等人,這是尼赫魯第9次、也是最後一次入獄。
尼赫魯身陷囹圄卻毫不悲觀。在獄中,他寫成了《印度的發現》一書:
“印度以它現在所處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麼就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就銷聲匿跡。”時至今日,這句名言仍為印度人耳熟能詳。
二戰後,世界民族獨立運動掀起高潮,英國政府被迫考慮移交印度政權。
尼赫魯和英國進行了艱苦的談判,終於達成了承認印度為英聯邦自治領、印度與巴基斯坦分治的蒙巴頓方案。
1947年8月15日凌晨,尼赫魯在德里莫臥兒王朝的王宮城牆上,升起了印度第一面獨立的旗幟。
此後他三度出任總理,主管政府工作17年。1964年,他在發表一次演說後心髒病突發,不久逝世。
03英迪拉:永不凋謝的紅玫瑰。
“我像男孩子一樣長大,我的洋娃娃幾乎都不是要餵奶的嬰兒,而是襲擊兵營和被投入監獄的男男女女。”在接受意大利記者法拉奇專訪時,英迪拉如此回憶童年。
作為尼赫魯的獨生女,英迪拉自幼深受祖父和父親的影響,5歲時就探過監,12歲時聚集一班少男少女創立“猴子隊”,參加國大黨的遊行集會,幫助散發宣傳品。
她早年留學瑞士和牛津大學,攻讀政治、歷史、人類學等,21歲加入國大黨。
1942年,英迪拉打破傳統,與出身拜火教的新聞記者費羅茲甘地結婚。婚後生有二子,長子拉吉夫,次子桑賈伊。婚後不久,兩人就因參加抗英鬥爭一起被捕入獄。
印度獨立後,英迪拉常陪同父親參加外交活動,出訪美、中、蘇、法等國,出席英聯邦總理會議,參加萬隆會議,充當印度“第一夫人”的角色。
1964年父親病逝後,夏斯特里繼任總理,英迪拉出任新聞廣播部長。不到兩年,夏斯特里猝逝,英迪拉被推舉為印度歷史上首位女總理。
英迪拉辦事果斷,政治鬥爭經驗豐富。在黨內,她縱橫捭闔,擊敗各路政敵。但是,不少印度媒體對其任人唯親、壓制異己的做法頗有微辭。
尤其在 1975年,她為打擊反對派,實行長達19個月的緊急狀態,導致大批反對黨人士身陷囹圄,被史學家稱為“印度建國後最黑暗的時代”。
1984年,英迪拉調兵圍剿錫克教反政府武裝,造成大量傷亡,直接導致了同年10月31日她本人被錫克衛兵刺殺身亡。
迄今,在新德里薩夫達章路 1號的英迪拉紀念館內,還有一條鋪滿木板的小徑,盡頭放著一束她平生最鍾愛的紅色玫瑰花。
當年,英迪拉正是在這裡中彈倒地的。迄今,這束花似乎在提醒世人:功過自在人心。
04拉吉夫:臨危受命的飛行員
1984年10月31日傍晚,印度總統府阿育王大廳,一個年輕而哀痛的聲音宣讀著就職新一屆總理的誓詞。
這個曾習慣於翱翔藍天的人,原本對政治毫無興趣,只因4年前弟弟去世,才被母親英迪拉推向政治舞臺。
拉吉夫甘地,尼赫魯家族第四代傳人,1944年8月出生時,外祖父尼赫魯尚在獄中。
長大後,拉吉夫赴倫敦帝國學院、劍橋大學學習機械工程,課餘學習飛行。留學期間,他從不炫耀出身,為賺足生活費,他烤過麵包,賣過冰淇淋,還在果園打過零工。
留英期間,他邂逅了美麗的意大利姑娘索尼婭。英迪拉一次到倫敦開會,提出要見見索尼婭,後者不免緊張。未來的婆婆溫和地說:“索尼婭,我是一個母親,不要怕我。”
英迪拉見索尼婭衣服上有一處開了線,馬上拿出隨身帶的針線幫她縫上,讓索尼婭非常感動。
1968年,拉吉夫和索尼婭按印度教習俗舉行了婚禮。婚後,拉吉夫在印度航空公司擔任飛行員。他們相繼有了兒子拉胡爾和女兒普里揚卡,一家其樂融融。
英迪拉起初只想讓雄心勃勃的次子桑賈伊繼承家族衣缽。不料,次子於1980年飛機失事遇難。
此後,經母親再三要求,拉吉夫終於告別了14年的飛行生涯,於1981年5月加入國大黨,1983年被任命為國大黨總書記。
英迪拉被刺,激化了宗教紛爭。面對嚴重局勢,拉吉夫將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作為首要任務。
他一方面克服巨大悲痛,安葬母親,另一方面採取措施平息仇恨,迅速避免了教派仇殺的蔓延,及時穩定了局勢。
1989年11月印度大選,國大黨在大選中因軍售醜聞案落敗。人民黨執政後,不到兩年,因政績不佳,被迫提前舉行大選。
拉吉夫在全國奔走,準備東山再起,不幸的事件發生了:1991年5月21日夜,拉吉夫赴南方參加競選集會,在接受一名泰米爾猛虎組織成員獻花時遭自殺式爆炸襲擊身亡。
這對尼赫魯家族來說,無疑是致命的一擊,好在其妻索尼婭挑起了國大黨主席的重任,幫助“第一家族”逐漸恢復了元氣。
05拉胡爾:萬眾矚目的明日之星。
自2004年國大黨重新執政以來,作為尼赫魯家族的第五代傳人,拉胡爾甘地的一言一行都成為全國焦點,其風頭之強勁,壓過了所有的老牌政治家。
因為他年輕的肩膀上,不僅擔負著帶領國大黨續寫輝煌的重任,更擔負著延續家族政治血脈的希望。
現年39歲的拉胡爾,是拉吉夫和索尼婭異國之戀的第一個愛情結晶,自幼深得雙親及祖母英迪拉的疼愛。
但受“第一家庭”特殊地位所限,拉胡爾從小深居簡出,即便上學,也是由教師到家裡授課,如果想出去一次,也總是在保鏢嚴密看護下匆匆走過公園或商店。
政治的殘酷帶給拉胡爾的,不僅是童年的孤獨,更是痛苦的回憶。1984年,祖母遇刺身亡後,年僅14歲的拉胡爾驚恐地躲在父親身後觀看火葬儀式。
時隔7年,父親遇害,又讓他匆匆中斷了在哈佛大學的學業,在萬眾矚目下,親手點燃了安放父親遺體的柴堆。
不久,作為長子,拉胡爾又將父親骨灰灑入恆河。當年的《印度時報》曾催人淚下地描寫道:
“拉胡爾捧著裝有父親骨灰的銅罐,拖著沉重的雙腿,走上河心搭著由花環裝飾的木臺時,凝視著失聲痛哭的母親和妹妹,將骨灰撒入了滔滔不息的聖水之中……”儘管國大黨內早有不少人懇求索尼婭任命拉胡爾為國大黨青年組織的負責人,但或許已經歷了太多不幸,拉胡爾畢業後一直沒有從政,反而到一家英國公司從事財務諮詢工作。
與熱衷政治的妹妹普里揚卡相反,2004年之前,拉胡爾竭力避開公眾視線,給人以靦腆、低調的印象。
2004年4月,為幫助國大黨東山再起,拉胡爾打破多年沉寂,首次競選議員,開始在印度政壇登臺亮相。頓時一股“拉胡爾旋風”席捲印度各地。
他微笑時的酒窩和優雅談吐,總能在所到之處贏得無數歡呼,有人甚至在自家屋頂撒上玫瑰花瓣與金盞花,虔誠地迎接拉胡爾車隊的到來。
在民眾對尼赫魯家族的狂熱崇拜下,拉胡爾輕而易舉地獲得了選舉勝利,成為代表阿梅提地區的議員。
5月18日,國大黨推薦辛格出任印度總理,奪回了失去8年的總理寶座。印度媒體紛紛感慨拉胡爾功不可沒,正是他的參選極大振奮了國大黨的士氣,吸引了眾多年輕選民。
拉胡爾於2007年出任國大黨總書記。2009年,國大黨再次以壓倒性優勢蟬聯執政。總理辛格力邀拉胡爾入閣,但拉胡爾此前表態,由於“經驗不足”,他不會出任政府職務。
可惜的是,20014年和2019的印度大選,拉胡爾代表國大黨與印度人民黨的莫迪競選總理,均以失敗而告終。
但是很多人堅信,拉胡爾早晚會擔任總理,如他所言:“我渴望領導印度,但還需要時間。”
結語
尼赫魯家族之所以領袖輩出,除個人因素外,離不開印度獨特的文化環境。
印度老百姓習慣於家族經營,首都新德里的市區竟沒有一家大型超市,一家家店鋪像馬蜂窩一樣擠在一起。
每個店鋪裡無論缺少什麼貨物,有兩樣東西萬萬不能缺少:一個是神像,另一個就是先人的遺像。這兩個像都放在離收銀臺最近的地方。
每天店主開門時,第一件事就是點燃一炷香,然後用手輕輕扇動,讓香菸瀰漫到神像和先人遺像上,這時店主心裡才踏實下來。
印度人重視自己的家族,對社會地位高的家族更是表現出相當的尊重。這種家族意識決定了印度民眾對待國家和政治的態度。
而傳統的等級制更強化了家族觀念,濃厚的宗教氛圍、世襲傳統和等級觀念,構築了這個南亞國家家族政治的獨特風景。
-END-
點擊上方關注【新銳歷史】,多平臺認證優質作者,專注於歷史領域,有趣有料有深度!
新銳歷史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再牛逼也會煙消雲散,現在那些鼓吹貴族的東西,在中國早就是過時黃花,千年豪門百年世家又咋的,一捧黃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