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印度最显赫的政治家族,尼赫鲁家族到底有多厉害?

文史砖家


尼赫鲁·甘地家族可以算得上是印度最有权势的家族之一。看到甘地这一姓氏,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享誉世界的那位“圣雄甘地”的家族。但实际上,尼赫鲁·甘地家族是印度独立后的首位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的家族,当然了,他们与“圣雄甘地”,也是有一定关系的。

尼赫鲁家族的祖先,曾是克什米尔地区富裕的婆罗门,在社会中一直都拥有这崇高的地位。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出生在1889年,由于家庭条件优越,他自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16岁那年便去英国学习。

随着年龄和眼界的不断增长,尼赫鲁渐渐产生了反英救国的想法。他梦想着“手持利剑为保卫和解放印度而战”。1912年,尼赫鲁回到印度,成为了一名律师。但在其它时间里,尼赫鲁一直在积极从事着国大党的活动。

到1916年,尼赫鲁在国大党年会上遇到了甘地,从此便成为了甘地的追随者。二十年之后,尼赫鲁在甘地的推荐下,成功当选为了国大党主席。从此之后,他便开始与甘地并肩战斗。尽管曾经多次被捕入狱,但尼赫鲁却始终不改初心。

1947年,英国通过了印巴分治方案,尼赫鲁出任了印度第一任总理。

此后16年,尼赫鲁一直管理着印度的政府工作。在外交策略上,他也奉行着和平中立的不结盟政策。

本来尼赫鲁在印度国内的威望无出其右,但他在晚年却挑动了中印战争。随着战事的失败,尼赫鲁的声望受到了一定的损害,但却并没有动摇其家族的根基。

1964年,尼赫鲁因病去世。他的女儿英迪拉·甘地当选为了国大党主席,并出任了总理一职。说起来,尼赫鲁·甘地家族这个名字,也是从英迪拉当政后开始打响的。

(英迪拉·甘地)

英迪拉本来不姓甘地,但她在1942年打破了传统的习惯。英迪拉以北印度婆罗门的高贵身份,嫁给了异教拜火教的教徒帕西人费罗兹·甘地结婚为妻,英迪拉从此随夫改姓为甘地。

但还有一种说法是,由于英迪拉的任性,导致了其后代子孙都会是贱民,因此“圣雄甘地”亲自将甘地这个姓氏赐给了英迪拉。

英迪拉是印度第一位女总理,在国际社会上素有“铁娘子”的称呼,比撒切尔夫人还要早一些。英迪拉在任总长达13年,她在执政期间基本都奉行了父亲的外交政策。而对于国内的发展,英迪拉则通过发动“绿色革命”和“白色革命”,从根本上解决了印度的粮食问题和牛奶问题。

但英迪拉作风实在是过于强硬,她大力排除非己方势力,对竞争对手实行了残酷的打压,这在社会上引发了一定的动荡。比如1975年她曾大肆抓捕反对党人士,这被印度史学家称作是印度建国后最黑暗的年代。也正因为经常造成社会动荡,英迪拉在1977年饮恨下台。

1980年,英迪拉重新成为印度总理。但她不仅没有吸取上一次下台的教训,反而手段变得更加的严厉。1984年,英迪拉派出军队进攻锡克教圣地金庙,引发了全体锡克教徒的愤怒。几个月之后,英迪拉被三名锡克教卫兵击杀。

(拉吉夫·甘地)

英迪拉去世之后,其长子拉吉夫·甘地继任总理。英迪拉的死,激化了印度的宗教纷争,德里区的形势一片混乱。拉吉夫强忍着母亲去世的悲痛,不计较仇怨,全力采取和平的方式来解决矛盾。在他的努力之下,印度最终避免了教派仇杀的灾难。

在任期间,拉吉夫采取了科技兴国的策略。印度的科技和经济实现了巨大的发展。并且在对外关系上,拉吉夫也相当重视。他积极改善同中国的关系,终于让中印两国关系恢复到了上个世纪50年代的水平。

但可惜的是,拉吉夫在1988年受到了“博福斯丑闻”的牵连,最终导致他在大选中失利。到1991年,拉吉夫本来有很大的希望重新登上总理的位置的,但他却在马德拉斯遭到刺客袭击,不幸身亡。拉吉夫死时仅仅只有47岁。

拉吉夫死后,他的妻子索尼娅·甘地又成为了国大党主席。在之后近20年的时间里,索尼娅为国大党奉献出了最大的精力。2004年,国大党曾经重新上台,但索尼娅却因为被认为是“意大利人”,不能出任总理的职位。到2017年,索尼娅辞去了党主席的职位,推荐长子拉胡尔·甘地成为了国大党新任党主席。

2019年,拉胡尔带领国大党参加了议会大选,最终以失败告终。尽管如此,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日子里,拉胡尔将成为尼赫鲁家族的代表,继续活跃在印度政坛上。


张生全精彩历史


印度有一个“甘地家族”,七十多年里出了两位总理,还有另外两名家族成员离总理仅一步之遥。看到“甘地”这两个字,可能许多人会立马想到圣雄甘地,难道这个家族就和圣雄甘地有关吗?答案是否定的,印度政坛上显赫的甘地家族,与圣雄甘地没有半毛钱关系,反倒是与印度的开国总理尼赫鲁有很大的关系,甚至可以说,尼赫鲁就是甘地家族的开创者,所以也有人称其为“尼赫鲁家族”。

尼赫鲁是对近代印度影响最大的人物,重要性甚至在圣雄甘地之上。其实他与圣雄甘地还有一段师徒情分,尼赫鲁正是圣雄甘地的一名追随者。

只不过,在政见方面,两个人有很大的不同,当上总理后的尼赫鲁,更偏向于建立工业化,对宗教也不太支持,而圣雄甘地则比较传统,他的思想更偏向小农经济。正因如此,尼赫鲁也可以说是印度的“现代化之父”。

甘地家族为什么可以被称为“尼赫鲁家族”?原因就在印度第一位女总理英迪拉·甘地身上

前面说到甘地家族也可以称为尼赫鲁家族,原因就在于尼赫鲁的独女就是印度的第一位女总理英迪拉·甘地,由于她的丈夫姓甘地,按照出嫁随夫姓的原则,便改掉尼赫鲁姓氏,转而用上了甘地这个姓氏。

甘地家族后来的总理以及有望当选总理的人,也都是英迪拉·甘地的后人,自然也就是尼赫鲁的后人了。正是因为这一层血脉上的联系,甘地家族才可以被称为尼赫鲁家族。不过这里也要申明一下,英迪拉·甘地的丈夫,与圣雄甘地尽管同姓,却并非出自一个家族,甚至连宗教信仰也不一样,故而甘地家族与圣雄甘地是毫无关系的。

甘地家族(尼赫鲁家族)到底有多厉害?三位总理共执掌印度38年

从印度建国(1947年)到甘地家族迄今为止最后一位总理拉吉夫·甘地(英迪拉之子,尼赫鲁外孙)任期结束为止,五十二年间,这个家族的三位总理共执掌印度38年!这在民主制国家中,是非常罕见的事。

甘地家族之所以能够不断地有人出任总理,靠的就是家族的广泛人脉以及自尼赫鲁以来积累下来的巨大威望。上个世纪,绝大多数印度国民心中,最信得过的就是由尼赫鲁开创的甘地家族,政坛大佬们,也都知道甘地家族有巨大的号召力,所以只要这个家族推出总理人选,他的竞争对手就会望而却步,因为无论如何,最终的胜利多半都会被甘地家族的人选取得。

英迪拉·甘地虽然继承了父亲的政治遗产,自身的政治魅力却也不可小视

尼赫鲁是甘地家族的开创性人物,同时又是印度的开国总理,并且在位一直到死,他对印度的贡献,是后来任何一位总理都无法相比的。

尼赫鲁死后,作为他的独女,英迪拉·甘地就继承了他的政治遗产,这也是她能够顺利成为印度第一位女总理的根本原因。但实际上,从英迪拉总理任期里的表现来看,她本身也是一位极富政治魅力的总理,甚至有“铁娘子”的称号。

印度的这位铁娘子,可比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还要早一些,这两位著名的政坛女性,能够荣获同样的称号,也足以说明她们彼此之间可以互相映衬。

不过英迪拉·甘地由于在处理锡克教与印度教的冲突中处理不善,遭到一些极端锡克教徒的报复,不幸遇刺身亡。如果她没有被刺杀的话,相信还能执政更长的时间。

拉吉夫·甘地子承母业,母亲被刺杀后,毫无悬念地接替总理职位

英迪拉·甘地被刺杀后,她的儿子拉吉夫·甘地就立刻被政坛大佬们推举为新的总理。甘地家族所在的政党是国大党,也是印度实力最为雄厚的政党。

英迪拉·甘地遇刺后,国大党内的其他大佬本来都有机会出任总理,可是无论他们资历再怎么雄厚,都不敢跃位年纪轻轻(时年40岁)的拉吉夫·甘地之上,因为大家都知道,当此之时,只有甘地家族的人出任总理,印度的政治才能得以稳定。

所以英迪拉·甘地死后仅仅几个小时,她的儿子拉吉夫·甘地就立刻被推选为新一任总理,整个过程的迅速与顺利,就充分说明了甘地家族在印度政坛的影响之大。

没有不败的家族,自拉吉夫.甘地之后,甘地家族再无新的总理

尽管甘地家族曾统治印度几十年的时间,可是自从拉吉夫·甘地之后,这个家族就再也没有出过新的总理了。不过有两位,却一度接近总理大位。其中一位就是拉吉夫·甘地的遗孀——索尼娅·甘地,她曾被普遍认为能够当选印度问题,不过由于她的“外国人”身份(出生于意大利),而遭到广泛抵制,以至于最终不得不放弃参选。

另一位接近印度总理大位的是拉吉夫·甘地之子拉胡尔·甘地,曾一度担任国大党主席,被外界视为印度政坛新星,但是他却没能成功当选总理,近几年,名声还愈发不佳,日后当选总理的机会十分渺茫。

从索尼娅·甘地弃选,到拉胡尔·甘地败选,可以看出甘地家族是在明显走下坡路的,至少比起上个世纪的显赫,是大大不如了。不过这也没什么好可惜的,毕竟政坛需要新鲜血液,如果长期被一个家族把持,对印度而言,反而是一件大坏事。

《尼赫鲁家族》等


汗青正浩


作为印度最有权势的家族,尼赫鲁-甘地家族曾经“贡献”过3位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英迪拉·甘地、拉吉夫·甘地),执掌国政长达35年时间,其影响力如何强调都不为过。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传奇的政治家族。


尼赫鲁家族属于婆罗门阶层,远祖拉志·考尔是莫卧儿王朝皇帝法鲁赫崇拜的学者,不仅被提拔进入德里法院任职,而且还获赐一座位于德里运河河畔的新居。由此,考尔被时人称呼为“考尔·尼赫鲁”,意为“运河边的考尔”,而“尼赫鲁”的姓氏由此产生。从考尔开始,尼赫鲁家族的男子世居高官,直到印度民族大起义后,势力才一度衰落。



尼赫鲁家族家道中落近半个世纪,直到莫蒂拉尔当家后,才重新迎来振兴的时刻。莫蒂拉尔是阿拉哈巴德一带有名的律师兼富商,并与“圣雄”甘地结为莫逆之交,担任过国大党主席的职务,因积极领导民族独立斗争中而享誉盛名,曾先后三次被捕入狱。1931年2月,莫蒂拉尔在第三次获释后不久病逝。


莫蒂拉尔去世,儿子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继承他的遗志。1936年,经由甘地的推荐,尼赫鲁当选为国大党主席。此后,尼赫鲁作为甘地最亲密的战友,带领国大党投身于反对英国殖民者的革命洪流中,并因此被多次逮捕入狱。1947年6月,英国被迫公布“蒙巴顿方案”,决定实行印巴分治。同年8月15日,印度宣布独立,尼赫鲁出任总理。



尼赫鲁执政长达17年,任内奉行和平中立、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在国际社会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与此同时,尼赫鲁在印度推行公、私营企业并举的“混合经济”政策,将建立“社会主义类型社会”作为终极目标,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尼赫鲁晚年挑起中印战争,并因为战事的失败而名声大损。1964年5月,尼赫鲁因病去世,终年74岁。


尼赫鲁死后,独生女英迪拉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家族使命。尼赫鲁当政期间,便开始有意识地培植女儿,不仅让她陪同出访,而且还让她接手党务工作,并在1959年将其捧上国大党主席的位子。然而英迪拉在党主席的位子上只坐了11个月时间,便因为照顾病重的丈夫费罗兹·甘地而辞职,直到费罗兹去世后才重返政坛。



尼赫鲁去世后,英迪拉因为根基尚浅,所以未能出任总理,而是在夏斯特里内阁中担任新闻广播部长。1966年1月,夏斯特里在任内猝死,党内高层经过激烈的斗争后,最终将英迪拉捧上总理的位子。英迪拉在两个任期、共13年(1966-1977年、1980-1984年)的执政生涯中,以办事果决、雷厉风行著称,并通过“绿色革命”和“白色革命”,解决数亿百姓的粮食、牛奶供应难题,由此深得民众爱戴。


然而,由于英迪拉作风强硬、任人唯亲,并对异己势力进行残酷压制,由此引起社会上的强烈不满。 1975年,英迪拉宣布实行19个月的“紧急状态”,将大批反对党人士抓进监狱,由此引起国内外的强烈谴责,并被史学家称为“印度建国后最黑暗的时代”。两年后,印度选民用选票惩罚英迪拉,导致她领导的国大党在选举中惨败。



3年后,英迪拉实现“王者归来”,再度当选为总理。不过,英迪拉并未吸取首个任期内的教训,依然用强硬的手段回击反对者,这一次她的目标,对准了谋求独立的锡克教徒。1984年6月3日,英迪拉下令军队进攻锡克教圣地-金庙,共造成646人死亡、4712人被捕。英迪拉的举动惹恼了全体锡克教徒,仅仅过了4个多月时间,便被两名锡克教警卫开枪射杀,终年67岁。


英迪拉遇刺身亡后,长子拉吉夫·甘地继任总理,在执政的5年时间里,调动一切力量阻止教派仇杀,由此稳定局势,并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与此同时,拉吉夫还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经济,使得印度经济每年保持6%的增长率,成绩斐然。对外,拉吉夫改善同中国及西方国家的关系,使得中印关系恢复到上世纪50年代的水平。



1989年,拉吉夫因受“博福斯丑闻”的牵连,在大选中失利而下台。不过,在接下来的1年半时间内,印度政局不稳,导致两届内阁先后倒台,以至于1991年5月再次举行大选。从当时形势来看,拉吉夫获胜的希望极大,但一场刺杀活动却终止他的性命。当年5月21日,拉吉夫在印度南部马德拉斯竞选时,被斯里兰卡泰米尔“猛虎组织”派出的女刺客炸死,终年47岁。


拉吉夫遇刺身亡后,尼赫鲁-甘地家族掌控印度的时代告一段落,但依旧控制国大党。拉吉夫死后,他的妻子索尼娅继承遗志,长期担任国大党主席(1998-2017年),并一度领导国大党重新上台(2004-2014年)。然而由于索尼娅是外国血统(本是英国人),所以不能出任总理,而是由曼莫汉·辛格担任。



2017年,索尼娅辞去党主席职务,并推举长子拉胡尔继任。拉胡尔接任党主席后,领导国大党参加2019年7月的议会大选,结果却以惨败告终。选举失败后,拉胡尔主动请求辞职,但遭到党内领导层的拒绝。拉胡尔能否带领国大党东山再起,重建尼赫鲁-甘地家族的辉煌,值得持续关注。


资料来源:《列国志:印度》、《尼赫鲁家族》、《印度史》等


文史砖家


尼赫鲁家族是印度政坛的常青树,从尼赫鲁的父亲开始,尼赫鲁家族就长期担任印度国大党的领导人,现在尼赫鲁家族已经传到了第四代,仍然对于印度政坛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根据尼赫鲁的自传介绍,尼赫鲁家族出自印度的婆罗门世家。在英国殖民印度期间,尼赫鲁的父亲莫蒂拉尔曾经担任过律师,他的家庭条件非常的优越,出于对国大党的同情和支持,莫蒂拉尔给予了国大党极大地经济援助,并且同甘地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莫蒂拉尔曾经担任过印度国大党的主席,在他去世之后,尼赫鲁继承了父亲的衣钵,继续领导印度的独立运动。印度获得独立之后,尼赫鲁当选为印度总理,他对于印度的经济制度进行改革,促进了印度经济的发展。在尼赫鲁的治理下,印度的经济出现了快速发展,人均收入增加了42%,工业产值和农业产值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尼赫鲁对于印度的功劳,让印度人都对尼赫鲁家族产生了感情,在尼赫鲁去世之后,尼赫鲁的女儿英迪拉·甘地当选国大党主席,成为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

英迪拉刚刚上台的时候,实行了很多积极地政策,促进了印度的经济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印度的国力非常强盛,一度有成为世界大国的苗头。英迪拉统治后期开始贪恋权利,她强迫印度进入了紧急状态,打击印度的其他教派,引发了金庙血案。金庙事件发生后,锡克教对于英迪拉恨之入骨,英迪拉身边又有很多锡克教卫兵。1984年英迪拉被锡克教卫兵杀死,结束了对印度19年的统治。

英迪拉遇刺之后,英迪拉的儿子拉吉夫继承了国大党主席和印度总理的职位。拉吉夫掌权之后,稳定了印度的局势,改善了印度的对外关系,印度的经济开始快速增长。然而在1989年拉吉夫意外输掉了大选,1991年大选期间拉吉夫遇刺身亡,统治印度四十多年的尼赫鲁家族被迫暂时退出了政治舞台。拉吉夫遇刺的时候只有40多岁,如果他当初没有遇刺,尼赫鲁家族统治印度的时间肯定会超过半个世纪。

拉吉夫遇害之后,国大党支持拉吉夫的遗孀担任国大党主席,不过由于拉吉夫的遗孀是外国人身份,她没能成功担任印度的总理。现在拉吉夫的子女都已经从政,拉吉夫的儿子拉胡尔担任印度国大党主席,拉胡尔之前已经竞选过印度总理,因为拉胡尔现在还非常的年轻,他未来很可能会成为尼赫鲁家族里面第四位印度总理。

尼赫鲁家族能够在印度显赫多年,主要是因为尼赫鲁家族对于印度的发展具有极大地贡献。在尼赫鲁家族统治期间,印度的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尼赫鲁家族能够长期经久不衰,还与尼赫鲁家族的家风有关系,尼赫鲁家族的成员大多都是政坛高手,他们的从政本领不止是来自于天赋,更多的还是家族的影响。


历史总探长


【新锐历史】为你深入解读:

翻开印度百年现代史,随处可见尼赫鲁家族的踪迹,一家先后出过3位总理、5位党主席,这样显赫的家族不仅在印度绝无仅有,在世界政坛也属罕见。

从当年莫蒂拉尔放弃万贯家产,毅然带领儿孙追随圣雄甘地,为印度民族独立呕心沥血,到印度独立后,祖孙三代先后执政40多年,推动印度从贫穷落后走向自力更生,尼赫鲁家族为印度做出了非凡贡献和巨大牺牲。

01莫蒂拉尔:从贵族到囚徒。

尼赫鲁家族源自遍布雪山峻岭的克什米尔,原姓考尔,属于印度教中的最高等级——婆罗门。

18世纪初,家族中一位名叫拉志考尔的学者受莫卧儿皇帝垂青,入德里法院为官,举家迁往德里运河边御赐的新居。为此,家族改姓为“尼赫鲁”,意为运河。

若干代后,时任德里警察局长的甘迦尼赫鲁在1861年得到一个小儿子,起名莫蒂拉尔尼赫鲁。正是他,使尼赫鲁家族走向印度政治舞台的中心。

1857年,在印度反英大起义中,莫蒂拉尔全家为躲避战火,迁至恒河中部的印度教圣城——阿拉哈巴德。

在当律师的哥哥影响下,莫蒂拉尔开始学习法律。25 岁那年,哥哥去世,他毅然挑起了养家重担。

首次承办案件,他只挣到5卢比。但几年后,随着业务不断精通,莫蒂拉尔渐渐成为全印度最炙手可热的律师,随即他修建了一座当地最为豪华的公馆——“欢喜宫”。

据载,尼赫鲁家族是当年联合省(现在印度北方邦)第一个拥有汽车的家庭,就连英国省督都羡慕不已。莫蒂拉尔应邀加入省立法会议,英国许多达官贵人常为其座上宾。

1911年英王乔治五世巡游印度时,莫蒂拉尔全家受到接见。

当时,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但莫蒂拉尔仍在欢喜宫里过着逍遥日子,甚至一度鄙视圣雄甘地。

然而,“阿姆利则惨案”改变了莫蒂拉尔—— 1919年4月13日,旁遮普省阿姆利则市的5万市民举行和平集会,要求释放两名被逮捕的民族运动活动家。

英国殖民当局开枪射杀这些手无寸铁的平民,379人被杀,1200人受伤,直到1650发子弹全部打光才停止射击。

震惊世界的流血惨案,使莫蒂拉尔全家彻底改变了对英国人的态度。

莫蒂拉尔从此拒赴英国殖民政府的宴会,并辞去省立法会议中的席位,停止律师业务,积极投入争取独立的运动。

1919年12月,他当选为国大党主席,从此成为甘地最坚定的战友。

他抛弃了欧化的生活方式,不再穿西装、戴软呢帽、打丝领带,而改穿土布紧身裤和“阿其康”长袍,戴甘地帽。

他还关闭了家里的欧式厨房,拆除马厩,削减仆役,将从欧洲购置的西服、天鹅绒、绸缎甚至洋娃娃都付之一炬,这一举动轰动了全国。

20世纪20年代,莫蒂拉尔多次入狱。,1930年他再度被监禁,获释后不久,于1931年2月去世。

02尼赫鲁:九次入狱的开国元勋

新德里莫迪路1号,是印度开国元勋尼赫鲁的纪念馆。

馆内,摊开的书卷,发黄的老花镜,旧式拨号电话……仿佛主人只是暂时离开。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无不放轻脚步,压低声音,生怕惊扰了他。

一双双虔诚眼睛所看到的、感受到的,全都是各地民众对辉煌一时的“尼赫鲁时代”的静静追思。

1889年,事业蒸蒸日上的莫蒂拉尔有了第一个儿子,起名为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下文简称尼赫鲁)。

“贾瓦哈拉尔”,意思是“红宝石”。58年后,正是这颗“红宝石”迫使英国人摘下了“女王皇冠上最为耀眼的明珠”,同意印度独立建国。

小时候的尼赫鲁在印度完成初等学业后,被送到英国哈罗公学和剑桥大学深造。从学生时代起,他就对政治很感兴趣。

大学期间,恰逢英国大选,尼赫鲁每日翻阅报纸,关注选情,当老师考问学生们对大选的了解程度时,尼赫鲁竟能说出英国全体内阁成员的名字。

1912年,尼赫鲁学成归国。1916年,国大党在北方邦勒克瑙召开年会,27岁的尼赫鲁第一次见到圣雄甘地。

他眼中的甘地“像一股强大的电流……又像一道闪光,划破了黑暗,清除了我们眼睛上的翳障”。

很快,他投身民族独立运动。从此,挨打和入狱成为家常便饭。1921年至1945年间,尼赫鲁先后入狱9次,共坐牢1041天。

在严酷的独立斗争中,尼赫鲁逐渐成熟。1929年冬,国大党在拉合尔年会上通过了尼赫鲁起草的《开辟历史新纪元》决议,将“完全独立”作为奋斗目标。

由于尼赫鲁有能力调和党内矛盾,不惑之年的他当选为党主席。

1937年,尼赫鲁在5个月内,或坐汽车,或骑大象,或乘木筏,几乎行遍全印度,每天演讲10次以上,听众达1000多万。

最终,除旁遮普和孟加拉两省外,尼赫鲁“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利用英国殖民当局倡导的议会民主,使国大党在选举中大获全胜,为印度独立建立了深厚的群众和地方基础。

1942年,尼赫鲁领导国大党开展要求英国“及时而有秩序地撤出印度”的“撤出印度”运动。

英印殖民当局立即宣布国大党非法,并逮捕了尼赫鲁等人,这是尼赫鲁第9次、也是最后一次入狱。

尼赫鲁身陷囹圄却毫不悲观。在狱中,他写成了《印度的发现》一书:

“印度以它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

时至今日,这句名言仍为印度人耳熟能详。

二战后,世界民族独立运动掀起高潮,英国政府被迫考虑移交印度政权。

尼赫鲁和英国进行了艰苦的谈判,终于达成了承认印度为英联邦自治领、印度与巴基斯坦分治的蒙巴顿方案。

1947年8月15日凌晨,尼赫鲁在德里莫卧儿王朝的王宫城墙上,升起了印度第一面独立的旗帜。

此后他三度出任总理,主管政府工作17年。1964年,他在发表一次演说后心脏病突发,不久逝世。

03英迪拉:永不凋谢的红玫瑰。

“我像男孩子一样长大,我的洋娃娃几乎都不是要喂奶的婴儿,而是袭击兵营和被投入监狱的男男女女。”

在接受意大利记者法拉奇专访时,英迪拉如此回忆童年。

作为尼赫鲁的独生女,英迪拉自幼深受祖父和父亲的影响,5岁时就探过监,12岁时聚集一班少男少女创立“猴子队”,参加国大党的游行集会,帮助散发宣传品。

她早年留学瑞士和牛津大学,攻读政治、历史、人类学等,21岁加入国大党。

1942年,英迪拉打破传统,与出身拜火教的新闻记者费罗兹甘地结婚。婚后生有二子,长子拉吉夫,次子桑贾伊。婚后不久,两人就因参加抗英斗争一起被捕入狱。

印度独立后,英迪拉常陪同父亲参加外交活动,出访美、中、苏、法等国,出席英联邦总理会议,参加万隆会议,充当印度“第一夫人”的角色。

1964年父亲病逝后,夏斯特里继任总理,英迪拉出任新闻广播部长。不到两年,夏斯特里猝逝,英迪拉被推举为印度历史上首位女总理。

英迪拉办事果断,政治斗争经验丰富。在党内,她纵横捭阖,击败各路政敌。但是,不少印度媒体对其任人唯亲、压制异己的做法颇有微辞。

尤其在 1975年,她为打击反对派,实行长达19个月的紧急状态,导致大批反对党人士身陷囹圄,被史学家称为“印度建国后最黑暗的时代”。

1984年,英迪拉调兵围剿锡克教反政府武装,造成大量伤亡,直接导致了同年10月31日她本人被锡克卫兵刺杀身亡。

迄今,在新德里萨夫达章路 1号的英迪拉纪念馆内,还有一条铺满木板的小径,尽头放着一束她平生最钟爱的红色玫瑰花。

当年,英迪拉正是在这里中弹倒地的。迄今,这束花似乎在提醒世人:功过自在人心。

04拉吉夫:临危受命的飞行员

1984年10月31日傍晚,印度总统府阿育王大厅,一个年轻而哀痛的声音宣读着就职新一届总理的誓词。

这个曾习惯于翱翔蓝天的人,原本对政治毫无兴趣,只因4年前弟弟去世,才被母亲英迪拉推向政治舞台。

拉吉夫甘地,尼赫鲁家族第四代传人,1944年8月出生时,外祖父尼赫鲁尚在狱中。

长大后,拉吉夫赴伦敦帝国学院、剑桥大学学习机械工程,课余学习飞行。留学期间,他从不炫耀出身,为赚足生活费,他烤过面包,卖过冰淇淋,还在果园打过零工。

留英期间,他邂逅了美丽的意大利姑娘索尼娅。英迪拉一次到伦敦开会,提出要见见索尼娅,后者不免紧张。未来的婆婆温和地说:“索尼娅,我是一个母亲,不要怕我。”

英迪拉见索尼娅衣服上有一处开了线,马上拿出随身带的针线帮她缝上,让索尼娅非常感动。

1968年,拉吉夫和索尼娅按印度教习俗举行了婚礼。婚后,拉吉夫在印度航空公司担任飞行员。他们相继有了儿子拉胡尔和女儿普里扬卡,一家其乐融融。

英迪拉起初只想让雄心勃勃的次子桑贾伊继承家族衣钵。不料,次子于1980年飞机失事遇难。

此后,经母亲再三要求,拉吉夫终于告别了14年的飞行生涯,于1981年5月加入国大党,1983年被任命为国大党总书记。

英迪拉被刺,激化了宗教纷争。面对严重局势,拉吉夫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首要任务。

他一方面克服巨大悲痛,安葬母亲,另一方面采取措施平息仇恨,迅速避免了教派仇杀的蔓延,及时稳定了局势。

1989年11月印度大选,国大党在大选中因军售丑闻案落败。人民党执政后,不到两年,因政绩不佳,被迫提前举行大选。

拉吉夫在全国奔走,准备东山再起,不幸的事件发生了:1991年5月21日夜,拉吉夫赴南方参加竞选集会,在接受一名泰米尔猛虎组织成员献花时遭自杀式爆炸袭击身亡。

这对尼赫鲁家族来说,无疑是致命的一击,好在其妻索尼娅挑起了国大党主席的重任,帮助“第一家族”逐渐恢复了元气。

05拉胡尔:万众瞩目的明日之星。

自2004年国大党重新执政以来,作为尼赫鲁家族的第五代传人,拉胡尔甘地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全国焦点,其风头之强劲,压过了所有的老牌政治家。

因为他年轻的肩膀上,不仅担负着带领国大党续写辉煌的重任,更担负着延续家族政治血脉的希望。

现年39岁的拉胡尔,是拉吉夫和索尼娅异国之恋的第一个爱情结晶,自幼深得双亲及祖母英迪拉的疼爱。

但受“第一家庭”特殊地位所限,拉胡尔从小深居简出,即便上学,也是由教师到家里授课,如果想出去一次,也总是在保镖严密看护下匆匆走过公园或商店。

政治的残酷带给拉胡尔的,不仅是童年的孤独,更是痛苦的回忆。1984年,祖母遇刺身亡后,年仅14岁的拉胡尔惊恐地躲在父亲身后观看火葬仪式。

时隔7年,父亲遇害,又让他匆匆中断了在哈佛大学的学业,在万众瞩目下,亲手点燃了安放父亲遗体的柴堆。

不久,作为长子,拉胡尔又将父亲骨灰洒入恒河。当年的《印度时报》曾催人泪下地描写道:

“拉胡尔捧着装有父亲骨灰的铜罐,拖着沉重的双腿,走上河心搭着由花环装饰的木台时,凝视着失声痛哭的母亲和妹妹,将骨灰撒入了滔滔不息的圣水之中……”

尽管国大党内早有不少人恳求索尼娅任命拉胡尔为国大党青年组织的负责人,但或许已经历了太多不幸,拉胡尔毕业后一直没有从政,反而到一家英国公司从事财务咨询工作。

与热衷政治的妹妹普里扬卡相反,2004年之前,拉胡尔竭力避开公众视线,给人以腼腆、低调的印象。

2004年4月,为帮助国大党东山再起,拉胡尔打破多年沉寂,首次竞选议员,开始在印度政坛登台亮相。顿时一股“拉胡尔旋风”席卷印度各地。

他微笑时的酒窝和优雅谈吐,总能在所到之处赢得无数欢呼,有人甚至在自家屋顶撒上玫瑰花瓣与金盏花,虔诚地迎接拉胡尔车队的到来。

在民众对尼赫鲁家族的狂热崇拜下,拉胡尔轻而易举地获得了选举胜利,成为代表阿梅提地区的议员。

5月18日,国大党推荐辛格出任印度总理,夺回了失去8年的总理宝座。印度媒体纷纷感慨拉胡尔功不可没,正是他的参选极大振奋了国大党的士气,吸引了众多年轻选民。

拉胡尔于2007年出任国大党总书记。2009年,国大党再次以压倒性优势蝉联执政。总理辛格力邀拉胡尔入阁,但拉胡尔此前表态,由于“经验不足”,他不会出任政府职务。

可惜的是,20014年和2019的印度大选,拉胡尔代表国大党与印度人民党的莫迪竞选总理,均以失败而告终。

但是很多人坚信,拉胡尔早晚会担任总理,如他所言:“我渴望领导印度,但还需要时间。”

结语

尼赫鲁家族之所以领袖辈出,除个人因素外,离不开印度独特的文化环境。

印度老百姓习惯于家族经营,首都新德里的市区竟没有一家大型超市,一家家店铺像马蜂窝一样挤在一起。

每个店铺里无论缺少什么货物,有两样东西万万不能缺少:一个是神像,另一个就是先人的遗像。这两个像都放在离收银台最近的地方。

每天店主开门时,第一件事就是点燃一炷香,然后用手轻轻扇动,让香烟弥漫到神像和先人遗像上,这时店主心里才踏实下来。

印度人重视自己的家族,对社会地位高的家族更是表现出相当的尊重。这种家族意识决定了印度民众对待国家和政治的态度。

而传统的等级制更强化了家族观念,浓厚的宗教氛围、世袭传统和等级观念,构筑了这个南亚国家家族政治的独特风景。

-END-

点击上方关注【新锐历史】,多平台认证优质作者,专注于历史领域,有趣有料有深度!


新锐历史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再牛逼也会烟消云散,现在那些鼓吹贵族的东西,在中国早就是过时黄花,千年豪门百年世家又咋的,一捧黄土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