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能發朋友圈,你還願意出去旅遊麼?

愛拍vlog


當然願意。

去旅遊和發朋友圈並沒有必然聯繫。我出去旅遊一般就不發朋友圈,但是會在家人群裡發一些美圖和視頻。

前些日子因為業務去上饒市三清山,真的是一個非常美妙的體驗。

我是山東人,也爬過一些北方的山,西嶽華山,太行山等等,尤其是去神龍灣景區(屬於太行山),大峽谷給我的感覺就是大石頭被劈開了一條縫,雲臺山的峽谷亦是如此。

而三清山就不一樣了,我們從南昌出發,大約四個小時才到。4月下旬,陰著天,到處潮乎乎的。到了地方先吃午飯,居然下起了雨。當時我特別擔心這雨停不了,而影響我們爬山。導遊告訴我們不用擔心,這裡的雨說停就停,說來就來。果然如此,一陣風吹來,烏雲散開,太陽就露出來啦。四月下旬在北方,還需要穿外套,所以我來的時候沒有帶短袖。其實南方的天氣真的很悶熱,到處潮乎乎的。

在山腳下,大老遠就看見山上到處是浮雲。我們先上了纜車坐到山半腰。在纜車上的時候,什麼東西都看不到,完全在雲霧裡。下了纜車就繼續向上爬,(我們每人租了一個柺杖,五塊錢,回來的時候可以退掉)。山上真的特別漂亮。幾乎每走幾步就是一個風景,到處鬱鬱蔥蔥,和北方的山確實不一樣。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上桃花始盛開。果不其然,山上有很多樹枝都是剛發呀,也有一些剛開的小花。在山上的一個小亭子裡,還遇到了四隻小松鼠,一路上都聽見有一種鳥在叫,聲音特別好聽,特別婉轉。

在山上往下看的時候,好像整座山都沉浸在雲海當中,像來到了仙境。

不多說啦,大家有時間可以親自去一下。











紅塵作伴1314


出去玩肯定要發朋友圈!

記錄一下自己當時的心情。

對於一個普通的女孩,

普通本科畢業,普通工作,拿著普通的工資。

出去旅行是我人生為數不多發光的時候,

讓我覺得我是我,我是自由的沒有煩惱的。

怎麼形容那時候的我呢!



那時候我會覺得自己在生活不是在生存,

那時候我恨不得全世界都看像我,

旅行時候的我是有光的!

發不擾民的朋友圈

我很討厭那種到一個地方像導遊介紹一樣,拍一個小視頻說自己在哪哪哪。

我每次出去旅行大多數都是最後發一個總結性的朋友圈。

  • 我第一次獨自出去玩,在海拔3500的雪山徒步了5天!
窮遊18天,跨了3個省,加上2000多的來回機票才花了5000多,

第一次窮遊經歷,徒步看到的美景,我怎麼可能不發朋友圈!

  • 第二次獨自出去玩,直接蹦到俄羅斯了!7天加機票不到7000元,你說我能不發朋友圈嗎。
這是我第一次出國,俄羅斯🇷🇺人根本不會英語,靠著肢體語言在異鄉行走了7天。


看見了極光,逛了聖彼得堡冬宮,到了紅場找普京。

這一刻我飄了,發了3個朋友圈。

第一個摩爾曼斯克,零下22度,潑水成冰

第二個,聖彼得堡冬宮太奢華了,忍不住分享啊

第三個,最後總結

  • 第三次!自己去了上海迪士尼!
誰說迪士尼很貴,我門票加吃住,一天兩夜才花了500!
迪斯尼真的是造夢工廠啊,我太愛這些迪士尼的朋友們了!

遇見好玩的就忍不住分享,是人的天性吧。

如果不讓我發朋友圈,我的朋友們怎麼會知道我還有這麼一面。

我想讓他們知道!我獨自旅行!我有多堅強!

我可能就是表演型人格的人吧,渴望得到大家關注!想把我旅行的美好分享給大家!

喜歡我的回答就點贊關注我吧,更多旅行窮遊攻略稍後上線!粉絲破千我就開始更!我是愛旅行的昭君不穿越請點贊關注,多給我些鼓勵吧!


昭君不穿越


當然願意!因為我出去旅遊並不是為了發朋友圈的。

一般在朋友圈裡經常會刷到親戚朋友老同學同事出去遊玩的照片,一個比一個玩得還要贊。看著個個曬著美美的照片我就心生羨慕。每次我出去玩,我也很喜歡拍很多的旅行照,特別是風景,去玩一次手機內存就要清理一次,因為我拍的照片太多了。

不過,我雖然拍了很多照片,卻很少發在朋友圈,幾乎是不發。但是我會回到家的時候,和家人分享自己旅行的照片,或者是和喜歡的人分享自己所遇到的點滴事情。

有些人發朋友圈是為了讓人點贊,而有些人發朋友就是為了記錄這一刻的美好,留作紀念,以後翻來看也有別樣的滋味,像這樣的人,就算不發朋友圈,他們也會照樣去旅行的,大不了記在備忘錄裡面,他們只想記錄生活的足記,僅此而已。

而我覺得旅行注重的是精神的享受,還有視野的放大,發不發朋友圈都是無所謂的。



情感小肥柴


我是願意的

我是山東人,在新疆上大學,當時大一的時候火車沒提速,從我家到大學所在城市要50多個小時,於是從此20小時以內的火車能到的地方我都覺得不算遠,所以也就在剛上大學沒多久就開始去各地旅行,大學期間走的最遠的也就算是尼泊爾了,一直到大學畢業國內外多多少少走了有幾十個城市

我的第一條關於旅行的朋友圈是在畢業之後才開始的(前面幾乎沒怎麼發過朋友圈),是為了記錄我的畢業旅行,那一趟旅行半年的時間髮圈頻率大概是一週一兩次,很多時候出門旅行尤其是長時間旅行發朋友圈更多的是為了記錄自己此時此刻的一些不同於往常的見聞和心情,真正我們旅行收穫的絕不是僅僅幾條朋友圈能夠展示出來的,而相對走的越多越久甚至一直在路上的人很多時候其實沒有在很頻繁的發朋友圈,只是在遇到一些人或者一些事的時候會有一些感慨,不會定位,不會大批量發圖,簡單的朋友圈表達情緒罷了

自己的認為是朋友圈是一個很好的記錄生活和朋友分享生活的地方,而不管我們有沒有在旅行都在朋友圈都不那麼重要,因為旅行本身已經很有意義


我就是愛啦啦啦


如果不能發朋友圈,我照樣出去旅行。旅行是一種自我成長與遠見的見識。

旅行絕不是為了發朋友圈和炫耀,帶著目的出遊身心不會自然愉悅的,旅遊應該是抱著學習與開闊眼界的態度,讓旅行有記憶、有留念、有成長,切莫打卡旅遊!

現如今中國有很多出行旅遊就是打卡式拍照留影過,這樣的旅行只會拿錢買罪受,沒有任何意義。

17年的獨自旅行,我多少會感知中國的旅行的變化與發展。如今,我之所以調研全國民宿,其實也是在調研全國旅行新方式,民宿是旅行中的一個小板塊,未來它逐漸代替從眾式旅行向個體式定製旅行。

從我的獨自旅行到如今的調研,我見過太多旅行者的抱怨與無知無畏。在這裡,我想對所有人說:既然選擇了遠方,請一定不要抱怨,路途中遇見的好壞都是你學習與成長的機會。記住,在外旅行遇見任何人與事一定要謙卑為主,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也不知道你遇見的是貴人還是坑貨。

對於孩子成長時期去旅行,除了看風景也是歷練他她的心智和與人交往溝通的能力。

學校是儲備知識,而社會便是知識與智慧思想與行為的共存。

對於成人的旅行,有很多原因,一是陪伴孩子,二孝敬父母,三接待親朋好友,但無論哪一種也是開闊眼界與相處溝通之道。

未來無論和誰在一起,和他她去旅旅行,你便會發現他她所有的優點或者缺點,如果彼此能和諧與包容,那麼此人必是終身值得交往之人。

記住,一個善於旅行的人,他她的生活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旅行不是為了發朋友圈顯示你去了哪裡,而是你在旅行中因學習的成長與見識讓未來的自己可以變得更好與優秀。

我是漫旅逛世界,祝福當下所有安好!





漫旅逛世界


不得不說在手機和微信都離不開的今天,很多人出遊拍照片,都會選擇第一時間發朋友圈。基本上這類行為可以分為兩類人:一類人是愛分享、記錄生活,另一類是愛炫耀、引起關注!

愛分享的人,在生活中往往表現的都比較樂觀,笑容總是掛在臉上,愛說愛笑。旅遊拍照片,看似分享的是美景,其實分享更多的是她自己的心情。


另一種愛炫耀的人,往往都比較自我,喜歡讓別人關注,當然更喜歡讓人讚美。這種人如果旅遊發了朋友圈,沒人點贊也沒人評論,她會感到失落甚至不安。反之、點贊評論的人越多,她就會越高興。

但嚴格的來說,這兩種人純粹的比較少,多少都會佔一點比例。比如我可能70%是愛分享的性格,而剩下的30%就是愛炫耀。但要說到沒有微信朋友圈還會不會去旅遊,這個就有點極端了。旅遊是愉悅自己的心情,不是做樣子給別人看,所以不管有沒有微信朋友圈,該去的我肯定還會去。

最後說一些題外話,頭條問答現在基本也可以分為兩類人:一類是正兒八經提問題的人,但這類只能佔30%左右。另一類就是亂七八糟提問題的人,這類人約佔了70%,可能還要多。他們有個共同點就是提的問題好像沒經過大腦思考,或者就是好像被驢踢了一樣,提問題的目地只是為了博眼球!


張嶽林


她每天除了拍照發朋友圈,和朋友們聊天,就是和在住宿地找人聊天。

她不會在一個地方久居,認識的當地朋友也會隨著她的離開,被她用朋友圈帶走。

她的世界有兩個,一個是真實的世界:不同變換的天南海北,不斷增加、不斷忘卻的朋友;一個虛擬的世界:是她的手機朋友圈,朋友不斷增加,偶有減少。

她活著的全部意義,除了她的遠在異國他鄉的孩子,就是朋友圈了。

她,一個50多歲的人,似乎生活在現實和虛擬的兩個世界裡。

這些年,人們開始有點兒閒錢了,也就想著出門玩兒了。先是國內又開始國外遊,眼看著朋友圈裡哪些旅遊照,自己心裡不癢癢是假的。

看看朋友今天羅馬,明天開普敦,一段自駕美國黃石公園炫目迷人的小視頻,還配著校長(張弛)輕鬆歡快的歌曲:穿過風和雨 我想要帶你去浪漫的土耳其 然後一起去東京和巴黎……

這樣的朋友圈看多了,有時不免懷疑人生,我活的既不精彩又不瀟灑,咋這麼累呢?

哪種說走就走,哪種仗劍走天涯,哪種熱血和激情,哪靈魂和身體必有一個在路上,哪詩和遠方,離我有多遠?

什麼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活著就應該這個樣子嗎?

等哪天,我也要穿過風和雨,也會頻頻在我的朋友圈裡留下這樣的畫面吧:“去繁華的上海和北京 還有云南的大理保留著回憶。”

這就是我向往的嗎?我旅遊的目的又是什麼?

想來想去,旅遊,不發朋友圈又如何?我真不想和哪位朋友一樣,為一個虛擬的世界活著一半,一半留個這個真實的世界。

酷妹兒就很少發朋友圈,不但是旅遊照。朋友圈成了一個通訊工具。朋友還是見面更親切,聊天更親熱。

發與不發,我都旅遊過,見識過。

別人知道不知道,沒什麼。我是為自己活著,獲得虛榮心的一點滿足,有也好,無也可,自己開心就好。

更多旅遊問題,請關注:酷妹兒圈,為您解答旅遊的各種事兒。


酷妹兒圈


當然。又不是為了發朋友圈才去旅遊的。



如果你去旅遊的目的是為了發朋友圈,那麼不能發朋友圈你確實沒有必要去旅行了。

可能旅行發朋友圈是你的工作,那麼不能發朋友圈就是你的工作不到位了。

如果你只是為了旅行而去旅行的,發不發朋友圈真的有關聯嗎???



似乎又說到了旅行的目的是什麼這個問題上。

其實以發朋友圈為旅行的目的也並不是不可以的。不發朋友圈也並沒有且得有多高貴,發朋友圈也並不能就說人家有多LOW。

旅行若不是職業,那就是一件私人的事了。既然是私人的事,那麼目的就是千百萬種,想怎麼樣旅行,發不發朋友圈,都是人家自己的事。我只能說,不能發朋友圈照樣會旅行,旅行之後會寫遊記,會寫心情,會寫攻略。我把它做成工作,可能不發朋友圈,但是也會發到別的地方。

並不只是因為工作,也是因為想要分享,分享心得,分享心情,分享信息。希望自己的分享可以幫上別人,也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場旅行。



夏目螢


如果不能發朋友圈,我還是願意出去旅遊的?如果你連這個都介意,我只算作你是個“假旅遊”,根本就不瞭解旅遊的樂趣!

事實上,旅遊發個朋友圈,不過是個晾曬自己小幸福的及其簡單的事情。你只是想讓別人分享你旅途中的所見所聞所感而已。說得徹底些,這樣的行為多半是自己的“一廂情願”而已。至於朋友圈的其他人怎麼來看,到底會怎麼評價你的這些行為,對你而言,真的沒有沒有那麼重要。事實上,大家多半是照顧你的情緒,體會一番你的“精彩”而已。這些友情上的“點贊”行為真的說明不了“你在人家心目中多重要”!

朋友圈不過是現代社交工具而己。其實,它和旅遊的真諦並沒有太多的牽連,也沒有太多的意義。對於一個像我這樣愛旅遊的人來說,發不髮圈完全是看個人的心情。旅遊的意義是不斷的去探索遠方和發現美好來的,至於到底該不該和盤托出與人分享,那也完全取決於我的個人心境。特別是當有些涉及到自己親人的那些家庭照片的時候,幹嘛要全部放到朋友圈裡呢?確實沒有這樣的必要吧!

每天發發朋友圈,只能算個習慣。但是,話又說回來,當它與旅遊產生衝突時,我肯定義無反顧地選擇去旅遊,因為,有網無網發不發朋友圈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每次旅遊,整個旅程給我的或者說時家人們和大自然給來我帶來的那些親切和新鮮,已經太重要了。有些事有些快樂,不在人前發朋友圈晾曬也好!

自己的快樂和幸福的事,幹嘛一定要路人皆知鬧得滿城風雨。有時候越高調越尷尬,你不這麼以為嗎?


邢臺播報


旅遊和旅行的最大區別在於:旅遊僅僅是用雙腳與眼晴,而旅行還要帶上靈魂和夢想。

現在國內旅遊通病就是上車睡覺,下車尿尿,到了景點就是拍照,回到家就忘掉,至於途中的風景人文歷史都變得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發了朋友圈,證明曾經去過那個地方!

現在旅行途中發朋友圈的意義在於什麼呢?難道就是證明你曾經來過?還是在刷存在感?

現在國人旅遊的人越來越多,旅遊也成了大家飯後聊的最多的的一個熱門話題,我來說說一下我身邊的幾個朋友,每次出去旅遊看了什麼風景,吃了什麼好吃的美食,都會發到朋友圈,每次我問他們旅途中有什麼收穫有什麼趣事,他們的回答永遠就是累,人擠人,以後再也不想去了。可一旦有時間又會出去旅遊,我笑到說不是旅遊很累嗎?怎麼還要出去,他們就說別的朋友都在朋友圈炫耀到什麼地方去旅遊了,自己不能落下!

那我很想問問發朋友圈的意義在於什麼呢?難道就是告訴別人你也來過這個地方?就像沒有朋友圈之前,人們都喜歡在旅遊的景點刻上到此一遊的標機一樣嗎?只不過我們的標記的地點改到朋友圈而已,告訴我的朋友我曾經島國歐洲,到過日本!其實簽到打卡旅遊景點沒有什麼問題,我只是想說切勿本未倒置!

我知道很多的朋友為了發一條好的朋友圈,為了拍一張滿意的照片,可能會花費很長的時間去拍一張照,然後精心挑選場景,變換不同的pose,拍出不同的景色人物角度,有的時候我在旁邊看著都覺得累,出來旅遊本來是一件舒心的事,現在為了一個朋友圈而花費大量的時間跟精力去完成!

我認為拍照發朋友圈應該是路途中的一個小插曲,不能因為這個而忘記最初旅遊的初衷,而影響整個旅途的體感跟感受,真的的美景還是需要自己用眼睛去觀看,用心靈去感受景點背後的意境,很多的時候只能自己經歷才會有不一樣的感覺和意境!

最後希望用一句話來跟各位讀者朋友共勉,真正喜歡旅行的人,是不需要再朋友圈裡面刷存在感的,只有自己用心去感受你會發現旅途中各種樂趣要比朋友圈大的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