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歲堅持坐診!香港長大的她,在粵從醫六十餘載,育出醫者的“四代同堂”

88歲堅持坐診!香港長大的她,在粵從醫六十餘載,育出醫者的“四代同堂”

《南方》雜誌全媒體記者 | 劉樹強

攝像攝影 | 鍾卓堅 盧志科

實習生 | 張雨

通訊員 | 周晉安 甄曉洲


▲歡迎點擊視頻觀看本期視界《餘步雲:用愛守護醫者初心》



88歲的餘步雲教授依然精神矍鑠,神情間給人以慈祥的感覺,被問及“養生秘笈”,她半開玩笑地說:“可能堅持工作就是讓我保持健康的秘密。”

餘步雲教授是我國著名的風溼病及心血管病專家、廣東省風溼病學的創始人和奠基人之一,從醫從教六十餘年,碩果累累,譽滿杏林,桃李滿園,有著中山三院“鎮院之寶”的美譽。88歲高齡的她至今仍堅持每週兩天出診,為前來求醫問診的病人解決病痛。

偶然的選擇,一生的堅守

餘步雲進入醫學界,是一個偶然。高中畢業後,她決定報考嶺南大學建築系,而嶺南大學當時還沒有設立建築系,經過考慮,餘步雲選擇了醫學院,“正是這個看起來不經意的選擇,讓我有機會享受一個快樂的人生,我從未後悔選擇醫學專業,從醫時間愈長,就更加熱愛這門專業。”

1951年餘步雲進入大學,1956年大學畢業後,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被分配到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工作。

開始工作之前,每個人可以選擇工作的科室。兒科和外科是受畢業生們追捧的香餑餑。當時的內科還是一個非常籠統的醫學門類,分科還沒有現在完備,選擇了內科,意味著選一條更艱難的道路。

“當時醫院鼓勵我們報內科,我就和丈夫響應組織的號召選擇內科,而內科也成為了我一生的職業方向。”

88歲堅持坐診!香港長大的她,在粵從醫六十餘載,育出醫者的“四代同堂”

11月1日上午,餘步雲教授正在為病人診斷病情

餘步雲踏上工作崗位,成為一名住院醫師。做住院醫師需要24小時值班,當時的醫院沒有急診留觀病床,病人直接收治到病房。每天晚上值班醫生都要收治病人,撰寫病例,用顯微鏡為病人做血常規、大小便常規的檢查。

遇上病人較多的時候,餘步雲連續三十幾個小時都沒辦法休息。因為擔心睡過頭,她就坐在椅子上眯一下,高強度的實戰訓練下,餘步雲進步飛快,併成為了中山大學第一批碩士研究生人選之一。

1966年研究生畢業之後,為響應“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號召,餘步雲與丈夫一起去了英德縣(現英德市)服務,紮根基層11年,和當地群眾結下了深厚的感情,用仁心醫術救死扶傷,讓她有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1977年,餘步雲調回廣州,前往當時的中山三院開展醫療工作。“當時中山三院附近還都是農田,偶爾還會有牛進來吃草。”餘步雲回憶其當時在中山三院的情況,笑著說:“當時我們這裡,是廣州的‘西伯利亞’。”

88歲堅持坐診!香港長大的她,在粵從醫六十餘載,育出醫者的“四代同堂”

三院其時,步履維艱。然而,餘步雲並沒有任何怨言,她義無反顧地承擔起科室建設、發展的重任。經過三十餘年的奮鬥,風溼內科、心血管內科如今已是內科的重要支柱。

餘步雲在香港長大,曾目睹過戰爭的殘酷,她深切感受到“有國才有家,有家才有自己”。

“我在內地工作,父母有過擔心,但我會告訴他們,我在這裡實現了自己的價值。入黨之後我更加感覺到民族和國家的重要性,作為一名醫生,為國家建設、民族復興出力,我覺得很開心。”

耄耋之年,餘步雲仍然堅守在工作一線,“我沒有想過什麼時候離開我的崗位,醫院需要我工作,我就會來開診。雖然我精力有限,但是能多看一個病人,我就想多治好一個病人。”

以共情同理之心,注入信心與希望

餘步雲對待病人,盡心竭力,她看病的時候細緻入微,也會花時間仔細研讀病人的病歷,讓病人感覺到很踏實。下班之後,她會翻讀專業書籍,探索治療方法,希望為病人制定更好的治療方案。“醫生的心理負擔確實是挺大的。一天下來,我們會接觸很多病人。對於有些治療難度比較大的病人,我會一直把他的情況記著,晚上睡不著我就起床查醫書、翻資料,看看怎樣去解決他的問題。”

內科醫生這一職業充滿了挑戰性,將病人治癒是一個考驗,穩定病人的情緒也是一門必修課。

餘步雲常說:“我們要高高興興地看病。”

為病人診斷時,她會握著病人的雙手,將信心和溫暖源源不斷地傳送到病人的心中。“這麼多種藥配合,是因為你身上有多種病,治一種病要好幾種藥,好好吃藥,然後你病慢慢變好,你不就是開開心心了嗎?你康復了,我也是高高興興的,所以看病是一件高興的事情。”

餘步雲每週正常出診外,還專門為遠道而來的病人留出幾個機動號。

88歲堅持坐診!香港長大的她,在粵從醫六十餘載,育出醫者的“四代同堂”

說起機動號源的預留,餘步雲坦言是為了病人的需要。“有些病人從遼寧、新疆等地過來找我看病,我不能讓他們撲一場空。還有的病人情況特殊,來一趟看病同樣也是不容易的,我也要考慮他們的實際情況。”

餘步雲經常將聯繫方式留給診治的病人,病人可以隨時聯繫她。“為別人看病不僅僅是一個付出的過程,還是收穫的過程。當看到病人們開心,我也收穫到快樂。”日常生活裡,餘步雲不時會收到病人發來的最新的康復情況和節日的問候,她都會一一回復。

餘步雲曾經治療過一個來自遼寧的患風溼的小女孩。近日,小女孩給餘步雲發來她爬樹的照片,並附文字寫道:“餘奶奶,我的病好了,你看我現在能爬樹,你可以爬樹嗎?”讓餘步雲開懷一笑。

另一個被餘步雲治療好的小女孩,之前因為疾病而自卑,病好之後,她變得自信,學習有了動力,成績也慢慢變好。

“餘教授,我很感謝您,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是您打著燈籠照亮我的前程。”這是小女孩在期末考試拿到班級前五名的時候給餘步雲發來的短信。“我當時很開心,也很感動,能幫助到人,治好病,真的是一件很令人開心的事情。”

從餘教授到餘奶奶



從醫六十餘載,餘步雲心繫患者健康,也關心科室發展,她誨人不倦,關心下一代醫師的成長。

八十年代初期,餘步雲教授遠見卓識,提出要在三院創建風溼免疫科。人手不足、設備簡陋,場地也很有限,當時中山三院心血管專科方向只有五個醫生,她重視對優秀學生的培養,將年輕醫生派出去進修學習。同時從院外調入優秀醫師,並開始購置救護儀等設備,著手危重病房等學科建設。

在教學過程中,餘步雲總以嚴謹的態度、清晰的思路,毫無保留地傳授其長期積累的疾病診治精要,對於經驗尚淺的住院醫師、研究生乃至剛接觸臨床的實習、見習醫師,這位“師祖”級的人物仍會手把手地示範體格檢查,從一個心臟雜音到一處關節改變,耐心引導學生成長。

餘步雲給予後輩的溫暖和無距離感,“餘奶奶”便從此叫開了。

88歲堅持坐診!香港長大的她,在粵從醫六十餘載,育出醫者的“四代同堂”

在餘步雲的帶領之下,風溼內科、心血管內科湧現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科室迅速發展,如今都已發展成為四代同堂大科室,而自餘步雲帶領之下形成的科室精神——對職業的尊重、對生命的敬畏和對病人的慈悲之心,也在每一代醫者中傳遞。

從“餘教授”到“餘奶奶”,餘步雲的初心始終不移。

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餘步雲教授的率身垂範、大愛行醫、精誠為學,為後輩點燃了一盞明燈。而老一代中山醫人的精神也必將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88歲堅持坐診!香港長大的她,在粵從醫六十餘載,育出醫者的“四代同堂”

餘步雲教授與老伴徐廣坤回憶兩人 68 年的從醫歷程

“心懷‘懸壺濟世’鴻鵠志,踐行‘奉獻終生’志不移。一甲子的艱難險阻,仍未讓她有半點退縮。對患者,似醫更肖母;論治學,授人以漁桃李香。雖已耄耋之年,餘步雲教授仍是杏林馨香的蘭,人間不老的松。救死扶傷孜孜不倦,一壺清氣滿乾坤。”

這是餘步雲被中山大學授予首屆“感動杏林”十大人物時的頒獎詞,也是她一生真實的寫照。

88歲堅持坐診!香港長大的她,在粵從醫六十餘載,育出醫者的“四代同堂”

統籌丨戎明邁 劉樹強

視界主創團隊丨劉樹強 鍾卓堅 陳海燕 盧志科

編導丨鍾卓堅 陳海燕

攝像 | 鍾卓堅 盧志科

後期 | 鍾卓堅

欄目包裝丨陳春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