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國轉春風:回顧詩詞中的立春,但願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問東風、消息幾時來”

何時立春

今年正月十一立春,聽起來很晚,有些年份臘月就立春了。可每年立春的公曆日期,大致相同,總在2月4日、5日左右。因為廿四節氣,本來是根據太陽運行週期制定,屬於“陽曆”,和體現月亮運行週期的“陰曆”,自然有些偏差。古詩經常寫到這點。那兩句著名的唐詩:“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說的就是節前立春,因為春節算“新年”。還有宋代張栻《立春偶成》“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艾性夫《檢歷即事》“歲裡春為花早計,蟄前雷是雪先聲”,“律回歲晚”“歲裡春”,都是年前立春。

立春早,草木萌動早,春天也就早一些,詩人感覺彷彿賺到,喜孜孜的。如果趕在除夕或者春節,簡直就是“雙喜臨門”。秦觀《元日立春三絕其一》“此度春非草草回,美人休著剪刀催。直須殘臘十分盡,始共新年一併來”,表達的就是這種喜悅。所以立春一旦稍晚,詩人就會很著急。如葉夢得《八聲甘州·正月二日作,是歲閏正月,十四才立春》:“又新正過了,問東風、消息幾時來。笑春工多思,留連底事,猶未輕回。”詞裡情形和今年相似,也有閏月。

當然,立春晚些也不是沒好處,再下點雪,就更好了。南宋某年正月初四下雪,王十朋就耍賴說“未到立春猶臘月,忽成三白定豐年”。姜特立《立春前有雪》則說:“春前一寸雪,春後一犁金。萬里煙瘴息,九農和氣深。”

萬國轉春風:回顧詩詞中的立春,但願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清代徐揚繪《京師生春詩意圖軸》(局部)

“梅花合讓柳條新”

立春物候

俗諺“春打六九頭”,又說“五九六九,河邊看柳”,換成詩人的語言,就是“從此雪消風自軟,梅花合讓柳條新”(王鎡《立春》)。歐陽修《漁家傲》:“正月斗杓初轉勢。金刀剪綵功夫異。稱慶高堂歡幼稚。看柳意。偏從東面春風至。十四新蟾圓尚未。樓前乍看紅燈試。冰散綠池泉細細。魚欲戲。園林已是花天氣。”立春三候:一候東風解凍, 二候蟄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這詞裡幾乎都寫到了。乾隆的詩久蒙惡評,但他有兩首《正月十二日幸圓明園》,寫於立春次日,“雪消麥隴青含潤,喜動茅簷望歲人”,“砌苔堤柳添顏色,都報韶光次第歸”,也還應景。

萬國轉春風:回顧詩詞中的立春,但願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清代錢維城繪《萬有同春圖卷》(局部)

“蓼茸蒿筍試春盤”

立春吃什麼

立春咬春。如今北京的春餅,卷的大都是韭菜、豆芽、蔥絲、黃瓜、蘿蔔、胡蘿蔔幾樣。忍不住查了下,古人的立春節物“春盤”裡都有什麼菜。杜甫《立春》寫到“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纖手送青絲”,前人註釋認為這裡的“青絲”就是韭菜。除了韭菜的綠,韭芽的“黃”,在一派裁紅剪翠、青紅餖飣中,也不遑多讓。蘇軾“青蒿黃韭試春盤”,張耒“韭葉金黃雪未千”,楊萬里“韭芽卷黃苣舒紫”……

寫得最詳細的,大概還是方岳那首《春盤》:“萊服根松縷冰玉,蔞蒿苗肥點寒綠。霜鞭行茁軟於酥,雪樹生釘肥勝肉。與吾同味蔊絲辣,知我長貧韭菹熟。”六句就是六樣:蘿蔔(別稱萊服、蘆菔、蘿蔔等)、蔞蒿、春筍、蘑菇、蔊菜、韭菜。此外,還有苦苣(野苣),見張耒“如絲苣甲飣春盤”、司馬光“玉盤翠苣映紅蓼”;香椿芽,見劉弇“庭椿摘初黃,畦韭剪柔綠”;蓼芽,見蘇軾“喜見春盤得蓼芽”“蓼茸蒿筍試春盤”;枸杞芽,見蘇過“春盤擷新芽”;芹芽,見陸游“兒童鬥採春盤料,蓼茁芹芽欲滿籃”“剩求芹蓼助春盤”;蕨菜,見吳泳“行玉盤中揀蕨芽”;菘菜即白菜,見陸游“韭菘飣餖春盤好”,范成大“菘甲剪翠羽”;薺菜,見饒節“春盤供早薺”,曹勳“自挑雪薺飣春盤”……字裡行間水格靈靈,真是唇齒生春。

萬國轉春風:回顧詩詞中的立春,但願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春餅

“看美人頭上,嫋嫋春幡”

立春戴什麼

我小時候,每逢打春,家長都會用布頭給孩子縫幾隻大公雞,綴在衣袖上。古人詩詞經常提到的,卻另有其物。蘇軾《和子由除夜元日省宿致齋三首其二》“朝回兩袖天香滿,頭上銀幡笑阿咸”,辛棄疾《漢宮春·立春》“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嫋嫋春幡”,張元幹《好事近》“看取鬢邊幡勝,永宜春難老”……這裡的春幡、銀幡,也都是迎春節物,用絹帛剪裁或者金銀鏤制而成。當年隨處可見,如今已成罕物。定州博物館藏出自靜志寺塔基地宮一枚鏤空小幡,正中鍍金處實地子上鏨“宜春大吉”四字,宜興博物館藏出自北宋法藏寺地宮一枚鏤花銀幡,鏨“宜春耐夏”四字,揚之水先生認為就是當日懸綴於釵頭的春幡,並說“輕巧的銀幡始終是宋元時代春日裡閃耀的喜色”。

萬國轉春風:回顧詩詞中的立春,但願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春幡

“旋裁春帖換新詩”

立春做什麼

宋代制度,翰林學士在立春、端午等佳節要撰寫帖子詞,貼在皇宮各處,內容大都是歌頌昇平、吉祥祝福之類。立春日寫的稱“春帖子”。歐陽修、宋祁、蘇軾等都寫過。乾道八年(1172)立春,時任禮部侍郎兼直學士院的周必大,也給皇帝閣寫了篇《立春帖子》:“日向皇都永,冰從泰液融。八荒開壽域,萬國轉春風。”皇都指國都。泰液即太液池。八荒,八方荒忽極遠之地。壽域,人人得盡天年的太平盛世。雖然一味頌詞,大都套話,但時值南宋“乾淳之治”期間,也還算得體。雖然處江湖之遠的文士不太看得上這種題材,如楊萬里說“一生倖免春端帖”,方岳說“野屋難為春帖子,自研冰雪寫離騷”,但這種頌祝形式依然漸漸流佈民間。

“萬國轉春風”,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本來就是人們內心深處的期望。(責編:李崢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