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變給大明帶來了什麼樣的後果?

靜心匠道


土木堡之變之後,明軍精銳損失慘重,幾乎全軍覆沒,明英宗朱祁鎮被俘。好在於謙繼續組織抵抗,奇蹟般的打退了蒙古部族的入侵,明朝轉危為安。個人覺得土木堡之變給大明帶來的影響很多。第一,明英宗出親征,對外號稱五十萬大軍,雖然不是一定是實數但是十幾萬是有的,這麼龐大的部隊作戰,耗費的錢糧是無數的,土木堡之變後對明朝經濟造成破壞是非常大的;第二,皇帝被抓,對明朝百姓和軍隊士兵打擊是非常大的,給當時明朝上下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創傷;第三,土木堡之變後,國不可一日無君,為了穩定局面把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明代宗)推到了歷史的舞臺。這也為後來兄弟二人爭奪皇位,英宗復辟埋下了伏筆。二人皇位之爭不可避免的導致了明朝朝局的動盪。



牧星湖晚秋


土木堡之變帶來的直接後果是明英宗被俘,二十五萬大軍被全殲,隨徵的文臣武將幾乎盡數命喪他鄉!

土木堡之變給大明帶來的不僅如此,還有更長遠的影響。

武將勳貴集團退出政治舞臺,朝堂的權利開始失衡

包括明軍精銳三大營在內的二十五萬大軍被全殲,大批的武將勳貴戰死沙場,從此大明朝堂之上武將勳貴失去了話語權,留下的權利真空迅速被文官集團佔領

文官集團對武將的壓制由此開始,文官對皇權的限制也由此開始。

朝堂之上的權利出現失衡,皇權對文官集團逐漸失去控制,直到東林黨的出現,可以說是黨爭導致了大明的滅亡

對外的戰略思想被迫改變,轉攻為守

土木堡一戰,大明精銳盡失,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精銳三大營被殲滅,大明元氣大傷,沒有了繼續主動打擊蒙古的本錢

由此,對外的戰略思想開始由攻轉守,大明也失去了開國的霸氣與銳氣

後來滿清的崛起也同大明“轉攻為守”的戰略思想有著很大的關係。


可以說土木堡之變直接影響了大明後來的政治格局和戰略格局,是大明由盛轉衰的節點


飛馬觀世界


土木堡之變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強盛的大明開始轉入衰退。並引發接下來近十年大明帝系的爭奪。

土木堡之前的大明

土木堡之變發生於公元1449年的明英宗時期。之前的大明是東亞乃至全世界最強大的國家。在朱元璋,朱棣時代多次壓著土木堡之變的另一方,——也就是蒙古人摩擦。離大明建國的1638年100年不到。

之前的幾代皇帝。無論是朱元璋,朱棣還是朱祁鎮朱祁鈺兄弟的多才多藝的父親朱瞻基,都是領軍出征,可以親自上陣殺敵的馬上皇帝。就連胖胖的朱高熾,也有在靖難之役親自主持北平保衛戰的經歷。

交到朱祁鎮手上的大明是剛剛經歷仁宣之治,和平安定,繁榮富強。剛剛才結束第七次下西洋的萬國來朝的大明。

所以朱祁鎮作為前幾代有尚武基因的朱家子孫。在聽說在他爹朱瞻基手裡還被壓制的蒙古人居然來欺負大明瞭。效法列祖列宗御駕親征的舉動其實也不單單是王振慫恿的結果。

土木堡之變結果

土木堡之變過程大家應該都熟悉。這裡就一帶而過。其過程簡單來說就是朱祁鎮全軍覆沒,自己還被蒙古人給俘虜了。大明擁立他的唯一的弟弟朱祁鈺繼位,在於謙等忠臣的輔佐下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讓大明社稷轉危為安。

土木堡之變所引起的第一個結果是引起皇室兄弟隔閡並差點導致帝系轉移。

本來事變之前朱祁鈺安安心心的做他的太平親王,富貴一生沒問題。而且事變之前朱家兩兄弟的感情可以說得上兄友弟恭。感情之深堪比後來的朱由檢和朱由校兄弟。

結果一場土木堡之變讓朱祁鎮從皇帝成為俘虜,並最終成為最尊貴的南宮囚徒太上皇。

而朱祁鈺成為了大明王朝的拯救者並最終去代轉正成為大明最高統治者。要不是他的獨子朱見濟早夭可能最終帝系就轉移了。

一場事變也讓兄友弟恭變成兄弟隔膜,朱祁鈺像防賊一樣防著高級囚徒朱祁鎮。朱祁鎮奪門後也剝奪朱祁鈺的一切功績和待遇。

土木堡之變的最重要的結果是永久的改變了大明的文武相制的政治體制。大明朝廷在接下來的兩百年被文官左右。皇帝更加倚重宦官以制衡文臣。

土木堡之變不但讓大明精銳五十萬人全軍覆沒。也讓開國勳貴武臣如張輔等隋軍戰死。而組織北京保衛戰的于謙等都是文臣。大明軍權在土木堡之變後轉移到以文臣把持的兵部。五軍都督府等武人為主的機構基本被架空。

明朝開國時精心構建的開國武人勳貴掌軍。文臣掌政,皇帝居中制衡的格局被打破。未來的明憲宗,明武宗等要想逃脫大明文臣的掌握。無所不用其極,但最終明世宗,明思宗一輩子都沒鬥過文官集團直到大明滅亡。

結語:土木堡之變是明朝歷史上的大事,是大明由盛轉衰的轉折點。他直接引起接下來二十年大明的帝位之爭。間接改變了明朝的政治走勢。


丁強888


土木堡之變可謂是大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影響了此後近兩百年的大明政治格局。

自朱棣遺留下來的精銳三大營部隊全軍覆沒,開國武人勳貴集團和靖難功臣集團在土木堡之變被消滅殆盡,大明朝以文御武由此開端,武人地位不斷下降,皇帝只能通過內廷的宦官來制衡文官集團以貫徹自己的意志和整個國家的意志。

對蒙邊防政策由積極進攻轉變為被動防守,最終形成了著名的九邊防禦體系。軍事制度上則是募兵制的興起。

大臣李賢回憶:“自古胡人得中國之利未有盛於此舉者,胡人亦自謂出於望外,況乘輿為其所獲,其偶然哉?


牧荑


簡單說點,土木堡之變後,明軍三大營精銳盡失,消耗殆盡,尤其是明軍精銳神機營更是全軍覆滅,瓦剌幾十萬了圍攻北京,差一點重蹈宋朝金康之難,好在大明朝此時國力強盛,在於謙的帶領下打贏了北京保衛戰,北京解圍各路援軍加速趕來,瓦剌深入明朝腹地不敢久戰,倉皇撤兵

同年明朝改朝換代,廢掉被俘的英總皇帝朱祁鎮改立其弟朱祁鈺做皇帝年號景泰,本來這件事情就這麼過去,明朝畢竟國力強盛,慢慢等回覆過來在找機會找回面子.可是瓦剌一看這英總在這也沒啥用白吃白喝的也不是個事,得送回去得了,國不可一日無君沒錯,但如果變成兩個那就麻煩大了,英宗雖說變成太上皇但也年輕氣盛不甘心,代宗更是直接廢掉原來的太子立自己兒子為太子(擱誰估計都會這麼幹),然而好景不長,代宗唯一的兒子病死代宗傷心過度身體每況日下,英宗隨即發動奪門之變,明庭再此動盪。

英宗之後明朝與蒙古草原逐部關係開始發生變化,明朝失去消滅草原個部落的最佳時期,一直到明朝滅亡始終是明朝一心腹大患,每年防禦北患耗費大量財政收入,國家財政年年吃緊




外太空的首富


土木之變亦稱土木堡之變、土木之禍 ,指發生於明朝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北征瓦剌的慘敗事變。

土木堡是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境內的一個城堡,土木堡坐落於居庸關至大同長城一線的內側,是長城防禦系統組成部分。

正統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首領也先大舉進兵明境,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不顧群臣勸阻,把年僅兩歲的皇子朱見深立為皇太子,令異母皇弟朱祁鈺留守,親率大軍出征。軍政事務皆由王振專斷,行軍路線屢變,士兵疲憊不堪。兵部尚書鄺埜一再要求入居庸關,以保安全,但王振不準。後勤不續退至土木堡時王振下令移營,飢渴難忍的軍士一哄而起,人馬失序,瓦剌軍趁機進攻。[1] 明軍倉促應戰,死傷慘重,英宗被也先俘去, 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等66名大臣戰死。


清擾熱播好劇分享


土木堡之變對於明朝有著深遠的影響,它使明軍精銳主力喪失殆盡,隨同英宗一起出徵的明朝六部九卿全部戰死,使得明朝朝堂為之一空,同時,英宗被俘代宗繼位也讓明朝政局出現了變化,為日後奪門之變埋下了伏筆,是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以下就是土木之變對明朝所產生的諸多影響:

一、明軍主力,喪失殆盡:

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親率五十萬大軍北伐蒙古,這五十萬大軍是明朝軍隊的主力和精銳之師,也是明朝軍隊的核心,無論裝備水平和士兵素質都是全國最為優秀的,然而這夥人卻在土木堡被瓦剌軍隊全部消滅。明軍主力被消滅,也讓明朝險些滅亡。

二、六部九卿,全部戰死:

明英宗親征瓦剌,為了顯示威風,便將滿朝文武全部帶走,這些人都是朝廷的肱骨之臣,是大明的中流砥柱,然而明軍的潰敗讓這些大臣幾乎全部被亂兵所殺,一時間明朝朝堂為之一空。

三、英宗被俘,代宗繼位:

土木之變讓明英宗成了瓦剌的俘虜,瓦剌也因為俘虜了英宗而得以要挾明朝朝廷,面對這種情況,群臣奏請了孫太后,請求立郕王為帝。這就是日後的明代宗景泰帝。後來英宗被放回,代宗卻不願意交還皇位,終又導致了奪門之變。這是明朝統治階級內部的一場權力鬥爭,深深地影響了明朝的朝局。

四、大明王朝,由盛轉衰;

土木堡之變的明朝由盛轉衰的分水嶺,自此以後,明朝在沒有精銳部隊和名將可以對蒙古進行有效打擊了,明朝對蒙古由攻勢轉入了守勢,從此直到明朝滅亡,明軍再沒有對蒙古發起過大規模主動進攻。




時間地圖v歷史


戲說一下[捂臉],我覺得是讓明朝皇帝接著擰巴。從朱棣開始,朱棣的心魔是怕史筆如鐵怕把他寫成殺侄篡位;他兒子朱高熾的心魔是其兄弟一直對他的繼承權虎視眈眈;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的心魔還是他的兩個叔叔要篡位,殺了怕說朱家的傳統就是血肉相殘,不殺又怕皇位不穩;朱瞻基的兒子就是朱祁鎮和朱祁鈺,他倆從土木堡之變開始,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不容我我不容你,既怕史書難看又怕現實無情,擰巴[可愛]


五月早晨


“土木之變”中誰做了俘虜

公元15世紀初,蒙古分裂為瓦刺和韃靼兩部分。後來瓦刺打敗韃靼,統一了蒙古各部。勢力強大的瓦剌不斷地出兵侵擾明朝北部邊境。公元1449年,瓦剌首領也先率軍攻打明朝。操縱軍政大權的宦官王振,企圖僥倖取勝。明英宗受王振的挾持,不顧大臣們的勸阻,未做充分準備,就率50萬大軍親征。當軍隊抵達大同時,聽到前方失利的消息競不戰自退,在土木堡(今河北懷來縣西南)被瓦剌軍包圍。也先見明軍人多,硬攻難以取勝,於是派人下書詐和,英宗輕信敵方詭計。也先乘明軍不備,指揮大軍衝殺,致使明朝50萬大軍全部崩潰,明英宗做了俘虜。這就是“土木之變”。

這次戰役給明朝統治者以沉重打擊,從此,明朝開始轉入衰落時期。


文藻巧翁


土木堡之變,影響了整個大明王朝的風向。後世之君,也是不作為啊!導致了清朝的建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