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上門、電話還是短信拜年?不同方式彼此關係都很親密嗎?

老馬遊天下


我是一個懶人,網絡拜一下年就好!關係好與壞、淡與濃不在於什麼拜年方式!關係好的人肯定了解你的性格和為人處事方式!不好的也不用太在意了!


逸王致李


相比較起來,我還是喜歡打電話拜年。

上門拜年,總有好多話不好意思當面說,而打電話,因為人不在身邊,相對輕鬆一點,心裡也沒有那麼多顧慮,可以無障礙地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而短信拜年,我覺得沒有電話那麼鄭重,缺少了應有的誠意,可是,在當今網絡普及的今天,大家可能更多地選擇微信拜年,畢竟,不但可以視頻,還可以節省電話費。

春節,給了幾個長輩拜年,我有的是登門,大多的是打電話,因為離得較遠,今年又是個非常時期,我總感覺打電話總比短信正規一些。

當然,能登門拜年的,相對比打電話和短信的關係親密一點。


清風秋月


我是寧靜的志遠君,對於拜年的方式,無論是上門、電話還是短信我覺得都只是個形式問題,並不能說明關係的親疏遠近。

關於上門的拜年,在我們老家有這麼幾種:一是街坊鄰居,族內長輩。大年初一起個大早,挨家挨戶去拜年,天還沒亮就拜完年了。二是親戚。大約從初二開始有的持續到初七八,七大姑八大姨的只要你覺得親近的親戚長輩都可以拿著禮物去拜年。三是朋友。這些都是一年或多年不見的好朋友,趁過年的機會登門拜年,聯絡感情。

對於電話和短信的拜年方式來說,大多都是由於距離不方便登門的親朋好友或者領導同事等。過年呢,不方便一一登門,只能用電話和信息的方式進行拜年問好。其實這樣對雙方都好,既節省了時間,又聯絡了感情,在現在生活節奏如此快的今天是比較好的拜年方式。但近些年來有些敷衍之舉我是不太贊成的。就是弄些華而不實的祝福語短信群發或微信群發。這些拜年的短信流於形式,並無真情實感。用一句話應付多個人,表面上禮貌周到,其實只是表面文章。真正用心的拜年短信應該是單獨有針對性發的信息。

所以,具體用什麼方式拜年並不能說明關係的親疏遠近,和實際情況和條件限制有關係。比如說今年,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肆虐,登門拜年的方式就不太妥了,大家打個電話,發個短信互相問候一下。實在想念了視頻聊天也是可以的。

最後,寧靜的志遠君總結一下,拜年是我們對親戚長輩,親朋好友的探望祝福,在於是否真情實意,不在於用什麼方式。不能因為這些方式不同而判定關係的親疏遠近。大家有不同意見嗎?可以一起討論交流。





寧靜的志遠君


其實我覺得一年一度的春節,作為我們最大的節日,過年的氣氛是最為濃烈的,大年三十看一晚上電視,凌晨鐘聲敲響之後,就會剎那間響起噼裡啪啦的鞭炮聲,鞭炮聲會斷斷續續的持續到大年初一的早上,雖然人口的流動性更大,有的年輕人忙著工作不能及時到家裡,不能外出拜年,只能改成打電話,方式雖然改變,但拜年的形式還是在的。

也有的人說這樣也好,因為這幾年明顯的年味缺失,不去拜年打電話短信微信還正合心意,反而少去了表演、和流於形式的拜年,這話雖然不好聽,其實還真的有幾分道理,每年都是同樣的話語,相同的話語在大年初一上演,客套話是這一天說得最多的話語,大家都不去拜年反倒感覺很不錯。我覺得並不會影響彼此關係。



阿遊搞笑哈哈


如果是在一個地方,離得也不遠還是上門拜年更好,但是有的在外地打工身不由己只能打電話或者短信拜年了,我原來就因為工作的原因不能回家過年,只能打電話拜年了,不過今年過年回家來了,終於可以親自去拜年了,這樣更能讓關係親切。


耿弟愛鍛鍊


這肯定是不一樣的,上門拜年親朋除外,那就剩好友了。能上門拜年的話,那關係是槓槓的。雖說君子之交淡如水,但是誰平常沒幾個損來損去的好朋友,開黃腔,喝點酒,說點交心話,關係不能淡如水,真是那樣的話,就沒人情味了。

其次,電話拜年的話,論親密也屬於比較鐵的,說明雖然沒時間登門拜年,但是一般也能禮尚往來,暢所欲言。

最後,短信拜年的話,那就是打招呼的親密度了,論關係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就維持著這不好不壞的關係處著,可棄可不棄。


流靈


一般朋友或者客戶,基本上微信問候,一是數量多,而是交情較淺,微信拜年互相都不尷尬,人之常情,祝福微信,對方也很容易回發,都很舒服;較親近的朋友或者親人,過年過節我喜歡電話問候,好久不見,電話聊聊拉拉家常,都很親近,有些親戚朋友好久不見,都想聽聽聲音,言語間透露著親情;對於父母或者直系親屬,過年肯定是見面拜年的,人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我願意將時間多多花費在親人身邊,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行動的矮子


我喜歡上門拜年,年味+人情味+飯菜味,這三者永遠混為一體缺一不可, 家裡越來人越有財,家中無人問津那就真的說明你的人緣有多差人際關係有多失敗,我喜歡家裡來客人,倒不是盼著有多少禮物,而是熱鬧,過年就圖個熱鬧,早早準備好飯菜,收拾乾淨屋子,等著客人一到,倒茶遞水,端菜端酒,一派喜氣洋洋,歡歡樂樂的氛圍!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8159ad5cc5ac4b3cbdd6efea91d1ca39\

寶貝耀蛋


很慶幸時代發展了,人們可以有這麼多的方式來拜年,至於用什麼方式和當地的習俗和題主當時所處的實際情況有關,例如雖是春節仍然公務在身、單位值班,所以打個電話發個短信方便,抑或只是例行禮節禮儀完成拜年事項。我私下認為,不管哪種方式都不能代表彼此的親密程度。上門拜年顯得非常親密嗎?不一定。在北方,上門拜年約定俗成了N年了,小輩的要挨家挨戶的對年長的拜年,恭喜幸福發財長壽等等,這鄰居關係就有近有疏,都是禮尚往來的,張家的小輩來了,李家的小輩也會到張家去的。再例如去領導家拜年,除了例行拜年祝福也許還有其他事項,專門拜訪表示莊重,可以很好地向領導表達自己的想法,想謀職想提薪等等,關係也說不上親近與否,至於幫了,肯定領導欣賞自己某些優點,再說幫助人畢竟對方會感恩不忘的。再例如關係非常好的,有時也打個電話彼此問候祝福一下,親密到沒必要親自上門,甚至到發個短信就能解決的程度,但一旦對方遇到困難需要經濟資助甚至難題需要對方出謀劃策的時候,馬上就想到對方幫忙。所以呢,現在拜年方式固然很多,但不一定那種方式表示更親密,我理解的對嗎?希望你斟酌。


東征南戰的旅途


非常時期,響應中央號召,不許串門。

若不是非常時候,我還是喜歡逢年過節,登門拜訪。其它有點虛,一般朋友關糸還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