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上门、电话还是短信拜年?不同方式彼此关系都很亲密吗?

老马游天下


我是一个懒人,网络拜一下年就好!关系好与坏、淡与浓不在于什么拜年方式!关系好的人肯定了解你的性格和为人处事方式!不好的也不用太在意了!


逸王致李


相比较起来,我还是喜欢打电话拜年。

上门拜年,总有好多话不好意思当面说,而打电话,因为人不在身边,相对轻松一点,心里也没有那么多顾虑,可以无障碍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而短信拜年,我觉得没有电话那么郑重,缺少了应有的诚意,可是,在当今网络普及的今天,大家可能更多地选择微信拜年,毕竟,不但可以视频,还可以节省电话费。

春节,给了几个长辈拜年,我有的是登门,大多的是打电话,因为离得较远,今年又是个非常时期,我总感觉打电话总比短信正规一些。

当然,能登门拜年的,相对比打电话和短信的关系亲密一点。


清风秋月


我是宁静的志远君,对于拜年的方式,无论是上门、电话还是短信我觉得都只是个形式问题,并不能说明关系的亲疏远近。

关于上门的拜年,在我们老家有这么几种:一是街坊邻居,族内长辈。大年初一起个大早,挨家挨户去拜年,天还没亮就拜完年了。二是亲戚。大约从初二开始有的持续到初七八,七大姑八大姨的只要你觉得亲近的亲戚长辈都可以拿着礼物去拜年。三是朋友。这些都是一年或多年不见的好朋友,趁过年的机会登门拜年,联络感情。

对于电话和短信的拜年方式来说,大多都是由于距离不方便登门的亲朋好友或者领导同事等。过年呢,不方便一一登门,只能用电话和信息的方式进行拜年问好。其实这样对双方都好,既节省了时间,又联络了感情,在现在生活节奏如此快的今天是比较好的拜年方式。但近些年来有些敷衍之举我是不太赞成的。就是弄些华而不实的祝福语短信群发或微信群发。这些拜年的短信流于形式,并无真情实感。用一句话应付多个人,表面上礼貌周到,其实只是表面文章。真正用心的拜年短信应该是单独有针对性发的信息。

所以,具体用什么方式拜年并不能说明关系的亲疏远近,和实际情况和条件限制有关系。比如说今年,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登门拜年的方式就不太妥了,大家打个电话,发个短信互相问候一下。实在想念了视频聊天也是可以的。

最后,宁静的志远君总结一下,拜年是我们对亲戚长辈,亲朋好友的探望祝福,在于是否真情实意,不在于用什么方式。不能因为这些方式不同而判定关系的亲疏远近。大家有不同意见吗?可以一起讨论交流。





宁静的志远君


其实我觉得一年一度的春节,作为我们最大的节日,过年的气氛是最为浓烈的,大年三十看一晚上电视,凌晨钟声敲响之后,就会刹那间响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鞭炮声会断断续续的持续到大年初一的早上,虽然人口的流动性更大,有的年轻人忙着工作不能及时到家里,不能外出拜年,只能改成打电话,方式虽然改变,但拜年的形式还是在的。

也有的人说这样也好,因为这几年明显的年味缺失,不去拜年打电话短信微信还正合心意,反而少去了表演、和流于形式的拜年,这话虽然不好听,其实还真的有几分道理,每年都是同样的话语,相同的话语在大年初一上演,客套话是这一天说得最多的话语,大家都不去拜年反倒感觉很不错。我觉得并不会影响彼此关系。



阿游搞笑哈哈


如果是在一个地方,离得也不远还是上门拜年更好,但是有的在外地打工身不由己只能打电话或者短信拜年了,我原来就因为工作的原因不能回家过年,只能打电话拜年了,不过今年过年回家来了,终于可以亲自去拜年了,这样更能让关系亲切。


耿弟爱锻炼


这肯定是不一样的,上门拜年亲朋除外,那就剩好友了。能上门拜年的话,那关系是杠杠的。虽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但是谁平常没几个损来损去的好朋友,开黄腔,喝点酒,说点交心话,关系不能淡如水,真是那样的话,就没人情味了。

其次,电话拜年的话,论亲密也属于比较铁的,说明虽然没时间登门拜年,但是一般也能礼尚往来,畅所欲言。

最后,短信拜年的话,那就是打招呼的亲密度了,论关系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就维持着这不好不坏的关系处着,可弃可不弃。


流灵


一般朋友或者客户,基本上微信问候,一是数量多,而是交情较浅,微信拜年互相都不尴尬,人之常情,祝福微信,对方也很容易回发,都很舒服;较亲近的朋友或者亲人,过年过节我喜欢电话问候,好久不见,电话聊聊拉拉家常,都很亲近,有些亲戚朋友好久不见,都想听听声音,言语间透露着亲情;对于父母或者直系亲属,过年肯定是见面拜年的,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我愿意将时间多多花费在亲人身边,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行动的矮子


我喜欢上门拜年,年味+人情味+饭菜味,这三者永远混为一体缺一不可, 家里越来人越有财,家中无人问津那就真的说明你的人缘有多差人际关系有多失败,我喜欢家里来客人,倒不是盼着有多少礼物,而是热闹,过年就图个热闹,早早准备好饭菜,收拾干净屋子,等着客人一到,倒茶递水,端菜端酒,一派喜气洋洋,欢欢乐乐的氛围!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8159ad5cc5ac4b3cbdd6efea91d1ca39\

宝贝耀蛋


很庆幸时代发展了,人们可以有这么多的方式来拜年,至于用什么方式和当地的习俗和题主当时所处的实际情况有关,例如虽是春节仍然公务在身、单位值班,所以打个电话发个短信方便,抑或只是例行礼节礼仪完成拜年事项。我私下认为,不管哪种方式都不能代表彼此的亲密程度。上门拜年显得非常亲密吗?不一定。在北方,上门拜年约定俗成了N年了,小辈的要挨家挨户的对年长的拜年,恭喜幸福发财长寿等等,这邻居关系就有近有疏,都是礼尚往来的,张家的小辈来了,李家的小辈也会到张家去的。再例如去领导家拜年,除了例行拜年祝福也许还有其他事项,专门拜访表示庄重,可以很好地向领导表达自己的想法,想谋职想提薪等等,关系也说不上亲近与否,至于帮了,肯定领导欣赏自己某些优点,再说帮助人毕竟对方会感恩不忘的。再例如关系非常好的,有时也打个电话彼此问候祝福一下,亲密到没必要亲自上门,甚至到发个短信就能解决的程度,但一旦对方遇到困难需要经济资助甚至难题需要对方出谋划策的时候,马上就想到对方帮忙。所以呢,现在拜年方式固然很多,但不一定那种方式表示更亲密,我理解的对吗?希望你斟酌。


东征南战的旅途


非常时期,响应中央号召,不许串门。

若不是非常时候,我还是喜欢逢年过节,登门拜访。其它有点虚,一般朋友关糸还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